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比较。方法:3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3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分别为两组,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以病毒学应答和生化应答作为疗效的主要评价指标。同时观察患者药物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慢性丙型肝炎组持续性病毒应答率和ALT复常率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乙型肝炎的丙型肝炎患者体内乙型肝炎抗体的产生情况。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住院及门诊检查者660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丙型肝炎病毒的RNA即HCV-RNA,ELISA方法测定抗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抗体。以非乙型肝炎的丙型肝炎患者组为实验组,非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患者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人群中乙型肝炎相关抗体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在收集的348例(52.7%)非乙型肝炎的丙型肝炎患者即HCV-RNA检测阳性(大于1.0e+03)及HBsAg(乙肝表面抗原)阴性检测结果中,乙型肝炎抗体组合的阳性率均高出对照组312例(47.3%)非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患者即HCV-RNA检测阴性(小于1.0e+03)及HBsAg阴性的组合检测结果,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得知P〈0.05,说明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乙型肝炎的丙型肝炎患者体内可能产生了乙型肝炎抗体即HBsAb(乙肝表面抗体),HBeAb(乙肝e抗体)和HBcAb(乙肝核心抗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调查慢性丙型肝炎患者2型糖尿病并发率及其与所感染HCV基因型的关系,进一步证实糖尿病是否为丙型肝炎的肝外表现之一。方法 采用荧光定最PCR技术和PCR-微板核酸杂交.ELASA技术对365例慢性丙型肝炎、3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HCV定性、定量检测和HCV基因型分析并比较其与对照人群糖尿病并发率的差异。结果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糖尿病并发率为32.60%,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9.70%)及对照组(8.29%)。合并糖尿病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ALT及TBIL水平显著高于未合并糖尿病者,且以1b型HCV的感染率为最高,占40.34%,与未合并糖尿病者相比差异显著。结论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糖尿病并发率高,以1b型多见,且病情相对较重。  相似文献   

4.
输血相关肝炎的检测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肝炎病毒感染时的血清学表现,重点阐述了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感染后各种血清学标志变化情况,对献血者进行HBV和HCV抗体筛查与确证的方法,ALT,抗-HBc与乙型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以及当前控制输血相关性肝炎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输血后肝炎主要是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故敏感准确的检测是检出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有效措施。乙肝试剂盒目前比较稳定,即重复性好。丙型肝炎抗体检测试剂盒虽然近年发展很快,不论是在灵敏度、准确度、特异性等方面都有所提高,但还是存在一定的批间和批内差异,给常规检验结果造成一些误判和漏判。笔通过一些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得出常规条件和最佳条件下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海洛因依赖人群中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发病率,为预防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 对1000例海洛因依赖进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Ab)和乙型肝炎核心(HBCAb)的检测。按吸毒方式分为两个组,烫吸组和静脉注射组。对两组之间的差异进行x^2检验。结果 静脉注射组45%的HBcAb阳性,61%的HCVAb阳性,烫吸组28%的HBcAb阳性,10.5%的HCVAb阳性。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吸毒人员不知道肝炎病毒(HCV)的传播方式。结论 对吸毒人员进行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相关知识教育。特别是对吸毒人群进行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的宣传教育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7.
曹建萍 《家庭护士》2007,5(11):40-41
感染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与血制品、输血的使用密切相关。血液透析病人是易感人群,可通过透析和输血过程引起交叉感染,同时血液透析病人多数免疫功能低下,更易发生感染,严重影响了血透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因此预防血液透析过程中感染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是血液透析研究领域的热点。我院自1997年9月-2【)007年8月,采取了一系列的预防措施,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吸毒患者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感染现状,为预防交叉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血液生化分析仪方法,对住院吸毒患者相关血清学指标进行检测,并与健康人群检测指标作平行比较。结果采集81例吸毒人员患者血样,检出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阳性15例,感染率为18.51%;检出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阳性11例,感染率为13.58%。采集89名健康人员血样,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阳性1例,感染率1.12%,未检出丙型肝炎感染者。结论吸毒患者乙型和丙型肝炎感染率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应当加强标准预防措施,杜绝血源性病原因子医院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病毒性肝炎病原变化趋势,为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感染科2006~2010年病毒性肝炎病例1937例,男1270例、女667例。甲型肝炎220例、急性乙型肝炎166例、急性丙型肝炎13例、戊型肝炎42例、未分型病毒性肝炎127例、慢性乙型肝炎811例、慢性丙型肝炎558例。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卡方检验。结果各型病毒性肝炎男性发病人数多于女性(P<0.05);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5年发病人数逐年上升(P<0.05);慢性乙型肝炎以汉族人发病较多(P<0.05);慢性丙型肝炎以维吾尔族人发病较多(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仍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今后病毒性肝炎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病毒性肝炎病原变化趋势,为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感染科2006-2010年病毒性肝炎病例1937例,男1270例、女667例.甲型肝炎220例、急性乙型肝炎166例、急性丙型肝炎13例、戊型肝炎42例、未分型病毒性肝炎127例、慢性乙型肝炎8ll例、慢性丙型肝炎558例.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卡方检验.结果 各型病毒性肝炎男性发病人数多于女性(P<0.05);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5年发病人数逐年上升(P<0.05);慢性乙型肝炎以汉族人发病较多(P<0.05);慢性丙型肝炎以维吾尔族人发病较多(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仍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今后病毒性肝炎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11.
丙型肝炎核心抗原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乙型肝炎疫苗的广泛接种,我国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已有所下降,而丙型肝炎由于缺乏有效预防措施,其感染率未得到有效的控制。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与肝硬化以及肝细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丙型肝炎核心抗原(HCV-cAg)的检测作为一种新的检测方法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抗体检测方法的不足,具有高度敏感性及特异性,可以明显缩短窗口期,有利于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减少因输血传播丙型肝炎的发生率。我们主要就HCV-cAg的检测与临床的关系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正> 经血液传播的肝炎主要为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丙型肝炎的检测方法建立于1989年。在此之前,对当时被称为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H)无特异性的检测手段。曾有研究,谷丙转氨酶(GPT)和抗乙型肝炎核心抗原的抗体(抗-HBc)阳性血液的输入,与受血者输血后肝炎(PTH)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因此GPT和抗-HBc曾一度被作为NANBH的替代  相似文献   

13.
丙型肝炎是一种经血传播,由丙型肝炎病毒(Hopatitis C Virus HCV)引起的非甲非乙型肝炎。它是1989年9月在日本东京召开的“国际非甲非乙型肝炎”学术会议上正式命名的。  相似文献   

14.
有饮酒史的3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之丙型肝炎标记物检测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传染科(430071)马北阳贺学梅东风汽车公司襄樊医院(441000)孙传芳我们于1994年10月~1995年10月检测了32例有饮酒史的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丙型肝炎...  相似文献   

15.
高利 《华西医学》1996,11(2):171-173
丙型肝炎的检测方法及其评价高利综述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610016)丙型肝炎(HC)是一种对人类健康危害甚大的疾病,丙型肝炎病毒(HCV)已被确认为引起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H)的主要病原。HCV感染后很容易由急性转为慢性,且与肝硬化(LC)...  相似文献   

16.
扬帆 《现代康复》1997,1(2):146-147
自1988年从感染的黑猩猩血清CDNA中克隆出丙型肝炎病毒核酸后,已经证明在以往的非甲非乙型肝炎中有90%以上为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丙型肝炎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极易慢性化,通常慢性化率在50%-70%左右。国内有报道40%-60%的急性丙型肝炎(简称急性丙肝)病人可转为慢性丙型肝炎(简称慢性丙肝),而在慢性丙肝中转变为肝硬化和肝癌的比例相当高,  相似文献   

17.
TT病毒核酸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测定献血员、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及慢性非甲~戊型,非庚型肝炎患者中TT病毒的感染情况,分析不同TT病毒感染者血清中TT病毒开放读码框架2区部分基因序列。方法以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TT病毒核酸,取献血员(TX2)、慢性乙型肝炎(TX3)、慢性丙型肝炎(TX4)及慢性非甲~戊型,非庚型肝炎患者(TX1)各1例TT病毒PCR阳性产物,以双脱氧核苷酸链终止法测定核苷酸序列。结果检测20例献血员、29例慢性乙型肝炎、31例慢性丙型肝炎及32份慢性非甲~戊型,非庚型肝炎标本,TT病毒核酸阳性者分别占5.0%(1/20)、6.9%(2/29)、29.0%(9/31)和34.4%(11/32)。与N22克隆相比,TX1、TX2、TX3与TX4在核苷酸水平的同源性分别为95.41%、98.47%、97.45%和97.96%。结论本组献血员、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及慢性非甲~戊型,非庚型肝炎患者中均存在TT病毒感染者。从本组不同TT病毒感染者血清中分离出4株TT病毒序列,其开放读码框架2区部分基因序列高度保守  相似文献   

18.
<正> HCV引起的急性丙型肝炎与甲型、乙型肝炎相比,极易慢性化,而慢性丙型肝炎,经20~30年最终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癌。正因为如此,丙型肝炎的治疗已成为重要研究课题。目前,丙型肝炎的治疗以干扰素和病毒唑为主,现将有关资料综述如下。干扰素(IFN)疗法(一)急性丙型肝炎小俣政男等为11例急性丙型肝炎患者静脉投与IFN—β,平均30天(24~58天),最小用量为  相似文献   

19.
乙型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输血后14~140d发生的急性肝炎,排除输血以外原因所致即可确诊为输血相关性肝炎.在输血相关性肝炎中,丙型肝炎发生率最高,其次为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起病相对较急,症状较重;而丙型肝炎起病则较隐匿,症状较轻.倘若不及时治疗,部分患者可因暴发性肝炎而死亡;部分患者处于长期携带肝炎病毒状态并逐步转变成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因此及时对症治疗尤为重要.现简要介绍乙型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治疗方面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20.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引起输血后肝炎的主要病原体,严重威胁全球公众的健康。和乙型肝炎不同,目前尚无有效的丙型肝炎疫苗可利用,因此对丙型肝炎的研究也是目前肝炎防控的重点和热点,本文就近年来的研究情况作一简要的回顾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