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症急性胰腺炎24例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死亡因素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993年1月至2006年6月死亡的24例SAP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病死率的变化、影响因素和治疗措施。结果SAP患者总病死率为6.65%(24/361)。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是SAP主要的早期死亡原因,感染是中后期死亡的重要原因。有合并症的SAP患者的死亡风险大于无合并症者。结论MODS是SAP主要的早期死亡原因。早期监护和支持治疗可有效降低SAP患者的早期病死率,中晚期应予个体化综合性治疗,在非手术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中选择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并应重视合并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近15年82例SAP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外科治疗76例病死率达37.5%,而非手术治疗26例无一例死亡。结论 SAP手术治疗具有高病死率的风险,合适的药物治疗能提高SAP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因此,治疗重点应重视阻止SAP进一步发展和预防坏死组织继发感染、保护胃粘膜屏障的完整及胆汁引流的通畅。  相似文献   

3.
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方法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手术时机与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月~2004年1月79例SAP患者的治疗方法,手术时机选择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结果 本组收集患者79例,其中非手术治疗28例,早期手术治疗33例,延期手术治疗18例。非手术组、早期手术组、延期手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14%(2例)、33.33%(1l例)和11.11%(2例),各组病死率分别为3.57%(1例)、15.15%(5例)和5.56%(1例),早期手术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结论 SAP的治疗选择是直接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应根据SAP的病情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中药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具有起病急,发展快,预后差,治疗费用昂贵等特点。根据SAP的早期非手术治疗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SAP,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自2001年1月至2006年1月,我院共收治124例SAP患者,诊断均符合中华医  相似文献   

5.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并发症多且病死率高,其治疗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为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内科治疗的有效方法,我们回顾总结了1999—03/2006—03重症急性胰腺炎68例治疗的经验并加以分析、探讨,以寻求对SAP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重症急性胰腺炎72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平均 《山东医药》2005,45(15):43-44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起病急骤,病死率高,治疗方法多样。我院1996~2004年共收治SAP72例,现就其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张天寿 《山东医药》2006,46(22):66-67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3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和病死率等资料,认为SAP应采用以非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但对有早期手术指征和中转手术指征患者,应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治疗SAP新方法,以降低从SAP发展到并发ARDS病人的病死率。方法:1997-02/2002-01对19例SAP病人采用20%甘露醇500ml泵注和20%甘露醇250ml每日2次持续胃管内滴注。结果:52例SAP病人中有9例死于ARDS,病死率为17.3%,其中常规治疗33例中7例死亡,占21.12%,19例新策略中死亡2例,占10.52%。结论:SAP病发ARDS是难以治愈的,病死率很高,新策略治疗方法能显著减少SAP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重症急性胰腺炎手术方法的演变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手术方法的演变,是外科医师争论的热点。一般认为SAP病变早期趋向非手术治疗;后期出现伴发感染是外科治疗的主要适应证。自1972年1月~2001年12月,我们对160例SAP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起病急、并发症多且病死率高,其治疗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总结了自1997年6月至2007年6月51例SAP治疗的经验并加以分析、探讨,以寻求SAP早期治疗的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颜国栋  郭桂元 《胰腺病学》2006,6(4):233-233,242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临床较常见的疾病,其起病急,变化快,病情凶险,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达20%~30%。因此,应用有效的治疗方案,显得特别重要。目前奥曲肽(善宁)治疗SAP,已在临床上逐渐推广应用,获得显著疗效。我院消化科于2001年7月~2005年7月,经确诊为SAP的6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奥曲肽的治疗效果,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干细胞与重症急性胰腺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兆申 《胃肠病学》2007,12(3):129-131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发病凶险,预后差,临床死亡率高.目前仍以保守治疗为主,缺乏特异有效的治疗方法。据报道旧,干细胞参与了急性胰腺炎的发病过程,动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可减轻SAP的病情,改善预后。本文重点描述干细胞在SAP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前景。  相似文献   

13.
杨玉霞 《山东医药》2010,50(14):27-27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死率高。过去以手术治疗为主,近年来多主张行个体化综合治疗。2005年5月~2009年6月,我院对32例SAP患者采用非手术个体化综合治疗与护理,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刘建文  黄建勇  吕柯 《山东医药》2004,44(33):41-42
1994年6月至2001年12月,我们对14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根据发病的不同时期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取得良好效果。现结合文献分析SAP的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生长激素与生长抑素联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岳静  张文俊 《胰腺病学》2004,4(4):222-222,230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发病急,病情凶险,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死亡原因多为继发的严重感染及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生长激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SAP,能明显改善SAP的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就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6.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种急性全身消耗性疾病,病情凶险,病死率高。近年来随着治疗观念及方式的转变,疗效有了明显的提高。由于SAP都有营养消耗及高分解代谢,因此,营养支持治疗为其治疗中的重要一环。全胃肠外营养(TPN)曾一度是标准的治疗方法,而肠内营养(EN)被认为是禁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PN有诱发或加重肠道衰竭,促进肠道菌群移位发生之嫌疑,随着对胰腺炎研究的深入,人们关注对SAP病人进行早期肠内营养。从2003—01/2004—08我们对35例SAP病人实施早期EN治疗,对早期EN在SAP治疗中的作用进行探讨,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肠道细菌易位等理论的提出,我们对急性胰腺炎(SAP)的发病机制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2002年12月至2004年11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和单纯西医治疗SAP7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重症胰腺炎的营养支持治疗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重症胰腺炎(SAP)是一种急性、全身消耗性的危重疾病,其病理过程由于胰腺炎症而激活多种酶的释放,血管活性改变,除胰腺炎本身病理、生理改变外,还累及体内诸多脏器功能。营养支持是治疗SAP的重要措施之一,已为广大临床医师所共识。1996年6月至1998年5月,我院共收治SAP17例,全部施行全胃肠外营养(TPN)治疗,取得较满意效果。现将营养支持在SAP治疗中的作用及应用特点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救治方法。方法33例SAP患者予以抗生素、胃肠减压、抑制胰腺分泌,肠内营养等综合治疗。结果治愈27例,有效3例,死亡3例。结论内科综合治疗SAP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重症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十年回顾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个由多因素诱发,多个脏器受累的疾病,病情凶险,发展迅速,由于缺乏有效的特异性治疗方法,本病死亡率和并发症较高。为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的有效方法,现将1993~2003年我院收治的102例SAP的治疗结果作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