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冷红 《校园心理》2021,(2):167-168
认知行为疗法(CBT)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或信念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他认为,人们的认知——情感——行为是因果相联的,而思想、信念和思维方式是情绪状态和行为表现的原因.认知行为疗法的理论以问题为中心,以现实合理的途径解决问题,操作中比较注重人的思维和行为,所以容易被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认知行为治疗(CBT)在临床心理咨询中的应用情况及心理咨询师和治疗师选择CBT的原因。方法:对14名CBT心理咨询师和治疗师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考察其CBT培训背景、在临床中使用的CBT理论和技术、对咨询关系的态度、对不同流派与CBT异同的看法及选择CBT的原因。结果:选择CBT的原因主要包括重要他人影响、CBT本身特点和个人因素3个方面。临床实践中,最常用的行为技术包括暴露,角色扮演和放松训练;最常用的认知技术包括苏格拉底式问话,认知重建和挑战不合理认知。结论:偏好结构化疗法的从业者可以选择认知行为疗法。然而在实践中,不同流派的整合是心理治疗的一大趋势。  相似文献   

3.
正认知行为治疗(简称CBT),是目前国际上治疗常见精神疾病和心理问题证据最强、应用最广泛的心理治疗方法。由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心理学系主任李占江教授的CBT研究与应用小组,经过10余年的引进、消化、研究和应用,在CBT培训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及考核评估等方面,形成了科学化、规范化的培训体系。先后成功举办了全国认知  相似文献   

4.
从认知行为治疗的发展看心理治疗的疗效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效果能否评估以及如何评估一直是学者们争议的话题,也是各心理咨询治疗流派努力的方向.在心理咨询与治疗各流派中,认知行为治疗(CBT)被认为是唯一循证的心理咨询治疗方法.本文作者是CBT治疗师,结合自己多年心理咨询治疗的实践经验和回顾相关文献,从CBT的起源、发展和特点,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认为CBT是真正遵循和体现了“科学家-实践家”的模式,其效果是可以评价的,是有证据支持的.  相似文献   

5.
正认知行为治疗(简称CBT),是目前国际上治疗常见精神疾病和心理问题较强、应用较广泛的心理治疗方法。由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心理学系主任李占江教授领导的CBT研究与应用小组,经过10余年的引进、消化、研究和应用,在CBT培训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及考核评估等方面,形成了科学化、规范化的培训体系,先后成功举办了全国认知行为治疗培训班22次,学员来自全国各地。  相似文献   

6.
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ural Treatment,CBT)是目前推荐治疗儿童青少年焦虑障碍的一线循证治疗方法。但单一CBT治疗的缓解率仅为60%,而联合药物治疗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将目前CBT单一治疗及联合药物治疗相关研究做一综述,为今后儿童青少年焦虑障碍治疗模式提供视角。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一例社交焦虑障碍的认知行为治疗(CBT)案例,探讨社交焦虑障碍的案例解析和CBT过程。在对患者进行完整详细的横向和纵向案例解析基础上,针对患者的适应不良的认知和行为问题开展了15次系统规范的CBT治疗。结果显示患者Liebow itz社交焦虑量表(LSAS)分由49分减至26分,最初的治疗目标已达成。本案例报告提示"认知重建与暴露"结合的治疗策略可以用于治疗社交焦虑障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CBT)对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者核心症状的直接影响,以及认知模式和情绪症状改变的中介作用。方法:研究纳入既往随机对照试验入组的98名成人ADHD患者,对结果进行二次分析,选取治疗前(T1)、治疗12周结束后(T2)及48周随访(T3)时的核心症状、认知模式及情绪症状得分,构建链式中介模型。结果:CBT可通过焦虑、抑郁情绪症状得分变化影响T2及T3时核心症状得分,也可依次通过认知模式(自动思维和功能失调得分)变化及情绪症状变化影响T3时核心症状得分。结论:CBT短期主要通过改善情绪进而改善ADHD核心症状,同时长期可依次通过认知模式的中介作用影响情绪变化,进而影响ADHD核心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选取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共132例,随机分配到认知行为治疗组(CBT组,n=66)和支持性心理治疗组(ST组,n=66),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接受15次CBT和ST.并在治疗前后采用应对方式问卷(CSQ)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经过24周治疗,CBT组CSQ的解决问题、自责、求助、逃避四个因子的得分均有显著改善(P<0.05);而ST组只在自责因子分数有显著改变(P<0.05).两组进行治疗后比较,CBT组的问题解决和求助因子显著高于ST组(P<0.001).结论:认知行为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0.
<正>本文通过案例分析从家庭和叙事心理治疗视角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和而不同兼收并蓄"性。在以认知行为疗法对来访者的认知、情绪、行为等问题进行咨询过程中,结合家庭和叙事心理治疗的理念和技巧对来访者的中间信念和核心信念进行工作,最终来访者发展出适应性的核心信念和中间信念,情绪明显好转,人际关系得到改善,其症状及总体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咨询达到了预期目标。1问题的提出20世纪60年代初,时任宾夕法尼亚大学精神病学助理教授的医学博士阿伦·贝克发展出认知行为疗法(CBT,以下同),这是心理健康领域里的一场革命。从20世纪80年代起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认知行为治疗(CBT)联合注意力训练技术(AT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幻听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10)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且有幻听症状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CBT组30例(26例完成)和CBT+ATT组30例(25例完成)。CBT组只接受4周的幻听认知行为干预,CBT+ATT组在幻听认知行为基础上增加注意力训练技术干预共6周。在基线及12周后,采用精神症状评定量表-幻听分量表(PSYRATS-AH)和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估两组患者的幻听症状及社会功能,采用注意控制量表(ACS)评估CBT+ATT组患者的注意控制能力。结果:12周后,CBT+ATT组PSYRATS-AH总分[(-6.8±2.2)vs.(-4.2±1.5)]及幻听频率、持续时间、痛苦数量、对声音的控制的差值(干预后得分-基线得分)均低于CBT组(均P<0.05),CBT+ATT组SSPI总分[(13.9±2.9)vs.(11.6±4.2)]及因子I、因子III的差值均高于CBT组(均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认知行为治疗...  相似文献   

12.
传统认知行为疗法强调改变想法本身,而认知解离重视的是想法、情绪、体验和个体的关系。通过改变这种关系来改变其功能——也就是通过改变“想法”发生的语境,从而改变“想法”的功能。根据接纳承诺疗法的理论,若能改变语言和情境的错误连接、削弱语言的影响力,个体会更好地处理好自己和思维之间的关系,更好地调节当下的行为,因此得以减少由僵化的思维或行为规则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进食障碍的认知行为治疗的个案研究,探讨认知行为治疗技术对我国患者的疗效。方法在6次会谈中使用CBT技术对患者的进食障碍进行干预。结果来访者焦虑、抑郁水平显著降低,进食行为基本得到控制,自引呕泻行为完全消失,体重增加,月经逐步恢复正常。结论用CBT技术对进食障碍进行干预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指一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为主的焦虑症,并有显著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CBT)是将认知治疗和行为治疗相结合的心理治疗方法,是GAD患者理想的心理治疗方法。研究证明,在所有心理治疗方法中,CBT是GAD治疗有效性证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如何对适应障碍的来访者做出认知行为治疗(CBT)取向的个案概念化及其对咨询过程的重要指导意义。4个月前,来访者因工作变动、职位上升、支持系统改变等应激源,逐渐出现情绪低落、怀疑自身能力、失眠、工作效率下降等症状;针对其认知的、情绪的和行为的问题开展咨询实践,采用贝克抑郁问卷(BDI)、贝克焦虑量表(BAI)和主观困扰程度(SUDs)评估咨询前后及过程中情绪的变化。结果显示,来访者的症状及总体功能均有明显改善,达到了预期的咨询目标。本研究提示,针对适应障碍进行认知行为取向的个案概念化能有效指导咨询的实践。  相似文献   

16.
精神疾病认知行为治疗(CBT)是循证依据最为充分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本书是美英两国杰出认知行为治疗师的力作,已被翻译成中文并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本书有针对性地向广大临床工作者展示了重性精神疾病认知行为的原理、技术和操作准则,结合临床案例对常用认知及行为技术进行了示范指导。本书由美国Beck认知治疗与研究所主任作序,被誉为是"学习CBT关键方法的丰富资源"。  相似文献   

17.
信息窗     
《重性精神疾病的认知行为治疗—图解指南》精神疾病认知行为治疗(CBT)是循证依据最为充分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本书是美英两国杰出认知行为治疗师的力作,已被翻译成中文并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本书有针对性地向广大临床工作者展示了重性精神疾病认知行为的原理、技术和操作准则,结合临床案例对常用认知及行为技术进行了示范指导。本书由美国Beck认知治疗与研究所主任作序,被誉为是"学习CBT关键方法的丰富资源"。联系人:李海荣电话:010-62382552  相似文献   

18.
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CBT)是指系统地利用认知和行为策略来解决功能失调性情绪、行为和认知的心理治疗方法,是目前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得到实证证据最强的心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神经性贪食症(BN)发病率逐渐上升,年轻女性发病率约3%~6%,男性约3%,女性终身患病率约2%~4%,成为青年人常见慢性心理疾病之一。国外研究认为,体像障碍和情绪认知障碍是BN的主要认知机制,基于此机制的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最近几年在实践中取得不少进展,从CBT到CBT-E(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Enhanced,CBT-E),进一步发展到CBT-GSH(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based guided self-help)。尽管CBT疗效显著,但仍需更多的理论上的突破和技术上的联合,比如治疗联盟和正念疗法的辅助,以达到更好的治愈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验认知行为课堂干预结合指导叙事写作降低中学生考试焦虑的效果。方法:对北京市某初中191名初三学生开展了三次认知行为(CBT)课程和自助指导叙事写作。在干预前、每次课后、写作后和一个月追踪共6个时间点施测简版考试焦虑量表。结果:被试的考试焦虑在三次课程干预后显著降低(d=0.26);一个月追踪时,写作组的考试焦虑显著低于未写作组(d=0.40),CBT课程结合写作降低考试焦虑的效果达到中等效应量(d=0.58)。结论:初步验证了课堂CBT降低初中生考试焦虑的效果,结合指导叙事写作可进一步维持和增强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