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CT引导经皮肝穿刺微波消融治疗肝癌的微创技术并评价其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国产ECO-100经循环微波刀,经CT定位引导后在基础+连续硬脊膜外麻醉下将微波针头,经皮肝穿刺进入瘤体进行微波消融毁损.结果 72例89个肝癌瘤体进行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微波消融治疗(PMCT),全部瘤体原位毁损,随访8例复发,其中4例于原肿瘤区边缘复发,3例肝内其他部位复发,1例肺部转移,局部复发率为4 49%,所有PMCT患者未出现明显的副作用和其他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三维立体定位经皮肝穿刺微波消融治疗肝癌作为肿瘤热治疗的一种方法,具有微创、时间短、安全方便、疗效确切、定位精确、重复性强等特点,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波刀在肝癌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肝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微波刀组(35例)用国产ECO-100微波刀,将微波针头插入肿瘤边缘反复进行微波消融,形成切除线,然后进行肝切除?常规组(36例)进行常规肝癌切除手术?结果:微波刀组35例38个肝癌瘤体经过肿瘤边缘消融治疗,均完成了肝切除,术后无肝功能衰竭,均顺利出院?随访1年9例复发,其中3例于原肿瘤边缘复发,5例肝内其他部位复发,1例肺部转移?患者治疗后出现轻度肝功能异常的程度较常规组明显减轻?常规组术后随访1年14例复发,6例位于肿瘤边缘复发,7例肝内转移,1例脑转移?结论:肝癌手术中运用微波刀头烧灼形成切除线,然后行肝切除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术后肝功能恢复较快,复发率较低,是可行的手术切除方法,可以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12例肝内邻近大血管肿瘤的射频消融治疗报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宽生  黄建生  丁钧  欧霞  董家鸿 《重庆医学》2005,34(11):1681-1682,1684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位于肝内大血管旁肿瘤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通过对12例位于大血管旁行RFA治疗的肝癌患者观察,记录RFA治疗中、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情况,定期进行肝功、CT、AFP的随访观察,了解治疗后的复发、转移和生存情况.结果所有病人均平稳安全完成治疗,普通并发症和一般RFA治疗相似,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彩超及CT复查均未发现临近血管有明显损伤;增强CT复查一次RFA后肿瘤的完全坏死率为91.7%,APF术后全部降低,有1例乳腺癌肝转移病人在射频消融治疗3个月内肝脏其他部位发现新病灶,3~6个月内有1例出现肿瘤局部复发和1例出现其他肝叶转移,1例在1年内出现肿瘤肝脏其他部位转移.结论 RFA治疗位于肝内大血管旁这一特殊部位肿瘤有着较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但其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4.
过去肝癌患者生存5年以上者罕见,主要是手术切除率低,术后复发率高,不能切除肝癌预后极差。肝癌生物学特性的多中心发生和肝内转移是各种局部治疗后转移复发的根源,诸多局部消融治疗的不沏底性,其疗效也不尽如人意。近年,国内外大量的临床资料己经证实,不同病期肝癌放射治疗有效,其疗效不仅为姑息性,还可能根治。发现分阶段缩野靶区高剂量放射治疗新技术能够有效控制主体瘤和射杀肝内转移子瘤的优点,对肝癌转移复发的防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因此,放射治疗己成为肝癌局部治疗的有力武器而备受关注。从肝癌生物学观点看不能切除肝癌局部治疗进展不仅仅是肿瘤专业医生要重新认识,而且所有医生都应了解,发挥其应有作用,让更多肝癌患者获益,更好地造福于患者。  相似文献   

5.
不能切除肝癌局部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肝癌患者生存5年以上者罕见,主要是手术切除率低,术后复发率高,不能切除肝癌预后极差。肝癌生物学特性的多中心发生和肝内转移是各种局部治疗后转移复发的根源,诸多局部消融治疗的不沏底性,其疗效也不尽如人意。近年,国内外大量的临床资料己经证实,不同病期肝癌放射治疗有效,其疗效不仅为姑息性,还可能根治。发现分阶段缩野靶区高剂量放射治疗新技术能够有效控制主体瘤和射杀肝内转移子瘤的优点,对肝癌转移复发的防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因此,放射治疗己成为肝癌局部治疗的有力武器而备受关注。从肝癌生物学观点看不能切除肝癌局部治疗进展不仅仅是肿瘤专业医生要重新认识,而且所有医生都应了解,发挥其应有作用,让更多肝癌患者获益,更好地造福于患者。  相似文献   

6.
赵伟  张旗  田淑凤 《中国医疗前沿》2011,(12):43+94-43,94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评价肝癌射频消融治疗效果中的价值。方法对18例(5例为多发病灶,总共25个病灶)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的肝癌患者定期进行磁共振动态增强随访,观察射频消融的效果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射频消融治疗肝癌术后病灶随时间改变而其磁共振表现各有不同。病灶早期(1个月内)呈典型的三层圆心圆改变,静脉注射Gd-DTPA后中央区无强化,而边缘则呈环行强化。3-6个月随访23个病灶为TlW及T2W均呈低信号,且无强化。2个病灶消融区边缘出现结节状强化或较厚的不规则环状强化。结论射频消融对于合适的肝癌癌灶是一种疗效确切的局部治疗方法,在评价其疗效及长期随访中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射频消融(RFA)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与单纯射频消融治疗对小肝癌(≤3cm)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2年2月进行的72例小肝癌射频消融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72例中39例灶行TACE联合RFA,33例单纯行RFA。比较两组肿瘤完全消融率,复发率,复发时间,术后1、2、3年生存率等情况。结果 TACE联合RFA组肿瘤完全消融率92.31%,局部复发率28.21%,局部复发时间(13.75±3.67)月,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9.74%、76.92%和66.67%。单纯RFA组肿瘤完全消融率90.91%,局部复发率30.30%,局部复发时间(12.23±2.68)月,1、2、3年的生存率90.91%、72.73%、69.70%。结论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及单纯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3cm)疗效相当,因此联合治疗对小肝癌可能没有必要。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8):100-103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局部热消融治疗大肝癌的疗效,并分析影响其疗效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诊的90例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局部热消融治疗,评价近期疗效,统计客观缓解率。根据患者近期疗效将其分为客观缓解组与对照组(未达到客观缓解),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对影响大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局部热消融疗效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局部热消融治疗后,90例大肝癌患者中有47例患者客观缓解,其余43例未达到客观缓解,客观缓解率为52.22%。在单因素分析中,客观缓解组与对照组的肿瘤直径、肿瘤数目、肿瘤临床分期、术前甲胎蛋白水平、门静脉癌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肿瘤直径≥7 cm、肿瘤数目≥2个、肿瘤临床分期Ⅲ~IV期、术前甲胎蛋白≥200μg/L、伴有门静脉癌栓是影响大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局部热消融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结论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局部热消融在大肝癌中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患者疗效受到肿瘤直径、肿瘤数目、肿瘤临床分期、术前甲胎蛋白水平、门静脉癌栓等因素的影响,临床上需根据上述危险因素实施相应干预。  相似文献   

9.
刘景美  蔡光兆 《吉林医学》2012,33(9):1918-1919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肝癌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治疗,检查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个月行超声造影及肝脏增强CT、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等以评价射频消融的疗效。结果:100例患者经射频消融治疗肝癌均获得成功,无出血、针道转移、损伤周围重要脏器等现象发生,无手术死亡,并发症大多在术后1~3周内恢复。100例患者中86例病灶完全消融,术前AFP升高的原发性肝癌患者49例中有44例的AFP下降。结论:射频消融治疗肝癌具有安全、微创的特点,对肝癌尤其是小肝癌具有很好的疗效,但仍需不断提高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安全性以及疗效。  相似文献   

10.
林海  王江 《医学综述》2012,18(8):1152-1156
微波消融主要适用于不适合手术治疗包括不能手术切除、手术切除困难或不能耐受手术的早期肝癌患者,且无血管、肝胆癌栓或肝外转移灶,肿瘤距肝门部或胃肠道的距离至少5 cm。近年来研究表明,微波消融联合化疗对不可切除的实体瘤有着确切疗效,不良反应小,能够显著降低微波消融后局部复发率。现对有关微波消融联合化疗在恶性肿瘤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