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与胶原酶髓核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就诊的89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患者接受的治疗方式分为经皮椎间孔镜组(n=43)和胶原酶髓核溶解术组(n=46)。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isual catalogue score, VAS)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后3天、2个月和6个月的腰痛或下肢痛进行评分,并在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各随访时间点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随访时间点VAS评分经皮椎间孔镜组均低于胶原酶髓核溶解术组,且术后3天、2个月时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椎间孔镜组与胶原酶髓核溶解术组末次随访改良MacNab疗效评定优良率分别为90.70%与84.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与胶原酶髓核溶解术均可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但胶原酶髓核溶解术的早期疗效差于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后路椎间盘镜技术(MED)与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PTED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2例,接受MED治疗48例(MED组),接受PTED 64例(PTED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术后临床疗效。结果:MED组的住院天数与PTE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D组手术时间及住院费用比PTED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17%和6.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VAS评分比较、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VAS组内评分与术前比较,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优良率,MED组与PTED组分别为91.67%和89.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D与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能取得良好地手术效果,PTED技术优于MED技术。但在开展PTED手术早期,需要选择合适病例,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努力提高手术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PTED)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与常规术式后路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F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7月因L_(4~5)节段或L_5~S_1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入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6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FD组(后路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和PTED组(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每组43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疗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治疗前后患者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腰椎功能障碍情况,采用JOA评分评估治疗前后运动功能。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ED组的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F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D组的优良率为86.05%,FD组的优良率为81.40%,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 h、1周、3个月、6个月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PTED组VAS评分低于F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24 h、术后1周、术后3个月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6个月ODI评分均低于术前,JOA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ODI评分和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与FD相比无差异,但PTED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F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42例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接受椎间孔镜下手术治疗22例(PTED组),接受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20例(FD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住院天数;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VAS评分及ODI评分;6个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结果:PTED组切口长度0.8±0.5cm、术中出血量(22.1±7.4)mL、下床时间(48.3±11.7)h、住院天数(8.0±1.5)d,分别少于FD组的(4.9±0.7)cm、(193±16.6)mL、(48.3±11.7)h和(15.5±2.5)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TED组手术时间(2.4±0.4)h,长于FD组的(1.5±0.3)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术后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PTED组和FD组的优良率分别为90.9%、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ED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的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应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1月1日—2018年5月31日我院骨科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纳入研究,借助双盲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后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研究组实施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疼痛、腰椎功能障碍状况。结果:研究组相对于对照组患者恢复优良率明显提升(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相对于对照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VAS评分、ODI指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应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疼痛及功能障碍状况。  相似文献   

6.
郑拥军  叶乐  王祥瑞 《上海医学》2012,35(6):473-475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行侧后路经皮THESSYS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手术,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ODI)指数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周及术后1、3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3.0±0.8)、(2.3±0.6)、(2.0±0.5)分,均显著低于术前的(8.0±1.4)分(P值均<0.01)。术后1周及术后1、3个月的ODI指数分别为(30.2±9.2)%、(14.3±4.4)%及(13.8±7.3)%,均显著低于术前的(78.2±16.6)%(P值均<0.01)。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22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仅1例患者于术后当天出现一过性神经麻痹,未行特殊处理,3d后症状消失。结论应用PTED行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与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7年1月本院骨伤科收治的98例腰椎间盘突出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术前、术后1d、1、3个月VAS评分,术前、术后1、3个月ODI、JOA评分,术后3个月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以及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1d VAS评分无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3个月 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提高,优良率为93.8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障碍,促进患者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基本情况;术后1 d、术后2 d及术后1周疼痛情况;术后6个月评估临床优良率;并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2 d及1周观察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35%(2/4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74%(1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术后疼痛,且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9.
齐亮  郭健  黄桂明  陈平国 《海南医学》2012,23(23):36-38
目的 比较和评价射频热凝术与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12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一组64例,采用射频热凝术治疗;另一组60例,采用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于术后1周、3个月及6个月随访,根据MacNab疗效评定标准和VAS评分法,对治疗后优良率、有效率和疼痛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比较12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疗效,术后1周MacNab标准分析结果,射频组优良率明显高于胶原酶组(P<0.01);VAS评分后,射频组优于胶原酶组(P<0.01).但3个月、6个月后优良率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射频术和胶原酶化学溶解术均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疗法.射频热凝术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胶原酶化学溶核术,但远期疗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问孔镜(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和显微内窥镜(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在腰椎间盘切除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2007年12月至2008年6月术前确诊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PTED组和MED组,各30例.手术效果按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改良的Macnab标准评定.结果 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病例的椎间盘突出类型、手术时间、术后随访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但PTED组平均手术失血(7±2)ml,术后卧床1 d.MED组平均手术失血(48±13)ml,术后卧床3~5 d(平均4.2 d).按照改良的MacNab法评定优良率分别为90%和93%,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PTED组和MED组术后ODI、VAS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 PTED和MED两种微创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疗效均满意.在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PTED具有切口小、出血少、创伤小和术后恢复快等微创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