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放射治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中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1]。但术后放疗所导致的急性和晚期的放射性皮肤、皮下组织损伤可能会延长放疗的进程、影响远期乳房的美容效果。大量临床研究已证明比亚芬可减轻急慢性的放射性皮肤及皮下组织损伤[2]。因此,我科护理团队为了最大程度发挥该药物的特性,提高该药疗效,开展了临床路径的皮肤护理模式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京万红软膏用于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疗效。方法将112例接受放射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常规护理,治疗组除常规护理外,从第1次放疗后开始涂抹京万红软膏。结果对照组发生放射性皮炎49例,发生率87.5%,治疗组31例,发生率55.4%。两组放射性皮炎发生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80.4%(45/56)放射性皮炎出现于照射40 Gy以前,治疗组为28.6%(16/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放疗开始时使用京万红软膏保护皮肤,能明显降低乳腺癌患者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减轻皮肤损伤程度,推迟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时间,对乳腺癌放疗所致皮肤损伤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射线防护剂预防鼻咽癌放射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初87例治鼻咽癌首次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资料。观察组42例,每次接受放疗前使用射线防护剂外喷放疗照射区域皮肤;对照组45例,放疗前局部皮肤不给予任何处理或药物。两组均进行常规的皮肤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并评定两组患者放疗后放射性皮炎所致的皮肤损伤程度,并对皮肤损伤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发生放射性皮炎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发生放射性皮炎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射线防护剂能有效预防鼻咽癌放疗所致的放射性皮炎,并能减轻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复方虎杖白及胶载药膜防治放射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102例接受放射治疗(简称放疗)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3例)在第1次放射治疗后立即给予复方虎杖白及胶载药膜;对照组(49例)不给予药物治疗,仅给予常规皮肤护理。结果治疗组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和损伤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放射性皮炎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复方虎杖白及胶载药膜可减轻放射性皮炎发生程度、加速创面愈合,保证放疗顺利进行,提高肿瘤患者的放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急性放射性皮炎是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时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导致放疗中断。积极防治及有效护理可延缓皮肤损伤出现时间,减轻损伤程度,加快损伤修复。但目前国内外尚未有统一的防治标准。本文总结概述了乳腺癌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发病机制、分级评估标准、一般支持性护理及针对性防治措施,以期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三乙醇胺乳膏预防鼻咽癌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龙岩市第一医院2011—2013年收治的80例行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按预防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放射治疗宣教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照射野皮肤上涂抹三乙醇胺乳膏,放疗前4h停用三乙醇胺乳膏,至放疗结束。治疗前后观察皮肤损伤发生情况,采用美国放射肿瘤学研究中心和欧洲放射肿瘤学会皮肤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评价皮肤损伤分级,统计皮肤损伤发生的照射剂量。结果观察组皮肤损伤分级轻于对照组,出现皮肤损伤的照射剂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乙醇胺乳膏能够有效促进皮肤创伤愈合,减轻放射性皮炎症状,在预防鼻咽癌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可提高患者放射治疗耐受性,降低皮肤损伤程度,从而保证放射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在临床放射治疗过程中,放射线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正常组织和器官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放射反应与剂量大小、照射范围、照射疗程、正常组织或器官耐受程度有密切关系。放射性皮肤损伤分为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和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其中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又以放射性皮炎最常见,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导致生活质量下降,重者甚至被迫停止放射治疗,所以预防和护理放射性皮肤损伤是十分重要的。2006年2月至2007年2月我科用放射疗法治疗恶性肿瘤37例,在放射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反应,经过健康教育和良好的护理,取得了一定期的疗效,提高了患…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奥克丁喷剂预防或减少Ⅱ、Ⅲ度放射性皮炎发生的疗效,确保放疗顺利进行,提高疗效和生活质量。方法:抽取接受放射治疗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放疗前后使用奥克丁喷剂进行外喷;对照组50例,局部皮肤不给予任何药物。观察皮肤损伤程度,并对两组患者的皮肤损伤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程度较对照组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奥克丁喷剂能有效预防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所致的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并且能减轻放射性皮炎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贝优芬医用皮肤保护凝胶预防急性放疗皮肤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需要放射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49例在第一次放疗后给予贝优芬涂抹为用药组;46例只做常规的放疗为对照组。结果用药组皮肤反应发生率及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贝优芬能有效预防放射性皮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比亚芬预防及治疗放射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首程放射治疗的52例头颈及胸部肿瘤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与对照组25例,治疗组在放射治疗开始即给予比亚芬涂搽,对照组采用其他皮肤保护剂和放疗知识宣教。结果当放射剂量小于40gy时发生2级以上皮炎,治疗组30%(9/27),对照组84%(21/25)。治疗组放疗过程发生轻度放射性皮炎,对照组发生中至重度放射性皮炎。结论比亚芬能有效预防及治疗放射性皮炎,保证放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贝优芬预防头颈部肿瘤急性放疗皮肤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需要放射治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放疗开始使用贝优芬保护皮肤,对照组进行常规皮肤护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急性放射性皮炎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贝优芬有效降低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云南白药粉治疗放射性皮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秀玲  潘琳  姚彪 《贵州医药》2010,34(8):739-740
放射性皮肤反应与损伤是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最常见的并发症,并随着放疗剂量的增加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皮肤损伤。研究表明,皮肤单次剂量受照5Gy就可形成红斑,30~40Gy可形成湿性反应。放射性皮肤损伤一旦发生,不仅会给患者增加痛苦,同时因治疗中断还会降低放疗的生物效应。为了减轻其症状,不延误治疗,我们应用云南白药粉对放射性湿性皮炎患者进行了疗效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是头颈部肿瘤放疗中最常见的放射反应,不仅给患者增加了身心痛苦与经济负担,且常因此被迫中断放疗,延长了治疗期限,使病情不能得到及时控制。2009年4月起我院放疗科应用赛肤润液体敷料预防放射性皮肤损伤,效果良好,明显推迟或减轻了放疗所致的皮肤损伤,确保了放射治疗的顺利进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放射治疗是当前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放疗后肿瘤患者生存率和生存时间提高。而放疗又给患者带来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头颈部肿瘤患者在放疗中严重的并发症是:口腔溃疡、咽干、咽痛、皮肤脱屑(放射性皮炎)甚至破溃形成溃疡。其次是消化道反应。均可影响病人治疗,或使治疗终止,对病人预后及生存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放射治疗是治疗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宫颈癌患者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常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放射损伤,包括全身反应和局部反应,其中最常见的是皮肤反应,尤其是腰骶部皮肤反应,轻者照射野皮肤可出现红斑、瘙痒、烧灼感、水泡等,严重者可致皮肤溃疡、坏死,进而继发感染,造成放射治疗中断而影响疗效。为了预防和减轻放射性皮肤反应,自2004年以来,我科对部分宫颈癌患者在放射治疗开始时即使用放射治疗皮肤防护剂(简称皮肤防护剂)预防放射性皮肤反应,取得了良好效果,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保证了放疗的顺利进行,提高了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宫颈癌严重威胁妇女健康和生命安全,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放射治疗癌症是安全可靠、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后遗症少的一种“克癌”方法[1、2]。采用单独或联合放疗治疗宫颈癌的技术已日趋成熟,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放射治疗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也损伤了周围的组织细胞,放射性皮肤损伤是宫颈癌放疗中最常见的反应之一。很多学者都对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防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文就其防护方法进行综述,以利于医护人员更好地掌握其防护措施,从而减少和减轻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  相似文献   

17.
放射治疗是鼻咽癌患者首选的治疗方式,治疗过程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皮肤反应,如头颈部肿瘤放疗皮肤和黏膜炎的发生率可达91.4%。临床上,常见患者同一放射野有Ⅲ~Ⅳ度皮肤反应,创面溃疡出血、坏死、皮肤出现焦痂干裂、局部皮肤温度升高,使出现局部疼痛、颈部活动受限而终止放射治疗。为克服或减轻治疗过程出现的不良反应,我们应用新型敷料(亲水纤维银+水胶体)维持创面的湿性环境并加强护理干预,促进了溃疡愈合,保证了放疗顺利进行。以下就35例鼻咽癌患者放射性皮炎的护理情况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18.
临床放射治疗中,所致皮肤的放射性损伤颇为常见,损伤程度取决于放射总量、分次放射量、疗程长短、射线质量、照射面积及皮肤解剖部位等。放射性皮肤反应通常分为干性和湿性反应两种,前者经一般止痒、止痛、抗炎治疗后容易恢复,而后者若不及时处理或治疗不恰当,影响放疗的进行,病情迁延  相似文献   

19.
伤速愈治疗放射性皮炎2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德镇 《江苏医药》1997,23(9):653-653
放射性皮炎是放射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即发皮肤放射反应,鼻咽癌颈部照射区和乳腺癌胸壁、腋下照射区皮肤尤为多见。一旦发生湿性皮炎,将不得不暂停放疗,以致延长治疗时间,并影响疗效。我科1994年10月~1995年8月用伤速愈喷雾剂治疗25例放射性皮炎,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治疗组25例,其中鼻咽癌13例,乳腺癌术后放疗7例,鼻腔恶性淋巴瘤、皮肤癌、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外阴癌及直肠癌术后放疗各1例。同期对照组25例,其中鼻咽癌17例,乳腺癌术后放疗7例,直肠癌术后放疗1例。鼻咽癌采用60Co或6MV—X线面颈联合野照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皮肤放疗防护剂对预防面颈部放疗患者放射线所致皮肤损伤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面颈部调强放射治疗患者,观察组60例放疗前30rain及放疗后30min局部给予放疗防护剂,并进行放射治疗常规宣教;对照组52例不采取任何放疗防护措施,仅给予放射治疗常规宣教。观察两组放疗所致皮肤损伤的程度及发生率。结果观察组2、3级放射性皮肤损伤分别为15例(25.0%)、4例(6.7%),对照组2、3级放射性皮肤损伤分别为21例(40.4%)、28例(53.8%),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8.902、24.113,均P〈0.05)。结论皮肤放疗防护剂能有效减轻患者放射治疗皮肤反应,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