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大中学生社交焦虑特征初探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摘要目的比较大中学生社交焦虑水平的差异,探析社交焦虑者的心理特征。方法抽取大学生365人,高中生259人,采用团体施测的方法分别进行社交焦虑量表和其他相关量表的自我评估: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人际交往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孤独量表、状态一特质焦虑量表、惧怕否定评价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结果男生的社交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女生,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显著高于高中生,社交焦虑者在人格问卷的N分以及孤独、抑郁、害怕否定评价等分高于非社交焦虑者,而E分显著低于非社交焦虑者。结论在大中学生中,男生社交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女生,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显著高于高中生;社交焦虑者一般具有内向、不稳定、孤独、抑郁、害怕否定评价等特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哈萨克族大学生社交焦虑、自我接纳与自尊间的关系,为哈萨克族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支持。方法:在新疆4所高校随机抽取1006名哈萨克族大学生采用自我接纳问卷、自尊量表和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哈萨克族大学男生的自我接纳和自尊得分高于女生,并且存在统计学差异(t=3.569,4.267;P0.01)。社交苦恼、社交回避和社交焦虑总分男生均低于女生,并且也存在统计学差异(t=-2.162,-2.258,-2.417;P0.01)。城市哈萨克族大学生自尊得分低于农村学生,社交回避和社交焦虑总分农村学生高于城市学生得分,并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t=-8.49,-2.58;P0.05)。年级方面除了自尊不同年级学生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外(t=10.99,P0.01),其他方面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哈萨克族大学生自我接纳与自尊存在正相关关系(r=0.593,P0.01);社交苦恼和社交焦虑总分与社交回避呈现正相关关系(r=0.692,0.918;P0.01)。回归方程显示,自尊在自我接纳与社交焦虑总分及各维度间存在中介作用。结论:哈萨克族大学生社交焦虑、自我接纳、自尊间存在密切联系,并且自尊在社交焦虑和自我接纳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大一新生中农村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研究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对陕西省12所高校953名大一农村独生子女新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大一新生中农村独生子女重度心理问题检出人数占农村独生子女总人数的12.38%;农村独生子女在焦虑、抑郁、自卑、社交退缩、性心理障碍和依赖6个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家庭所在地的独生子女(焦虑F=2.78,P0.01;抑郁F=18.01,P0.001;自卑F=19.72,P0.001;社交退缩F=22.49,P0.001;性心理障碍F=8.17,P0.001;依赖F=20.82,P0.001);来自农村的大一新生中,在焦虑和冲动维度上女生心理健康量表得分显著高于男生(焦虑t=-2.68,P0.01;冲动t=-2.20,P0.05),仅在性心理障碍维度上男生心理健康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女生(t=2.20,P0.05);农村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心理压力呈正相关,其中来自日常生活和社交的应激源对其心理健康影响更大。结论:农村大学新生独生子女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大城市、中小城市、小城镇的独生子女,高校在开展大学生新生适应教育时应加强对该群体的关注,切实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成都市高校女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社交焦虑的现状及其关系。方法采用贝姆性别角色量表和交往焦虑量表对成都市490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作为独生女的女大学生的男性化、双性化比例明显高于非独生女,而非独生女的未分化和女性化的比例明显高于独生女(χ2=8.664,P0.05);②女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在生源地、年级、专业、是否独生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差异不显著;③社交焦虑总分未分化的女生得分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性别角色类型的女生;女性化的女生得分显著高于双性化的女生(F=12.242,P0.05)。结论 4种性别角色类型女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不同,其中未分化的女大学生拥有很高的社交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民族院校大学生身体自我特点。方法于2011年12月初采用身体自我描述问卷(PSDQ)对358名西藏民族学院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民族学院大学生身体自我总均分中等水平(3.17±0.45);除身体健康、身体自尊、身体肥胖和身体活动因子外,身体自我其他各因子汉族大学生得分均显著高于藏族大学生;除身体自尊因子差异不明显外,男生在身体健康等10个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身体力量、身体灵活、整体身体、身体自尊、身体外表、身体协调、身体自我等因子上,农村学生得分低于城镇学生,且在身体自尊(t=-2.222,P<0.05)和身体外表(t=-3.886,P<0.001)因子上有明显差异,其他因子均高于城镇学生,但差异未见显著;除身体健康、整体身体、身体自尊和身体外表因子外,身体自我及其他因子均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但未见显著差异。结论民族院校大学生身体自我处于中等水平;民族院校大学生身体自我具有明显民族、性别差异,汉族学生明显优于藏族学生;男生明显优于女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情境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效果。方法:采用社交焦虑量表和羞怯量表作为大学生社交障碍的筛查工具并以常模值比较进行筛查,将上海某高校社交焦虑量表得分高于常模的30名社交焦虑大学生作为被试纳入实验,并随机分配至情境体验式辅导干预实验组和对照组。结果: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社交焦虑得分无显著差异。8周的情境体验式团体辅导干预后,实验组社交焦虑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33.4±4.6)vs(39.8±4.0)(P=0.0230.05)],实验组组内比较显示干预后的社交焦虑得分也显著低于干预前[(33.4±4.6)vs(42.3±4.5)(P=0.0020.01)];在羞怯量表上,干预后,实验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31.5±1.7)vs(39.2±1.3)P=0.0170.05],实验组干预后得分也显著低于干预前得分[(31.5±1.7)vs(39.6±2.3)(P=0.0340.05)]。结论:情境体验式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羞怯具有积极的干预效果,是深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可推广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医科大学生群体焦虑的现况与焦虑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医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某重点高校医学专业8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 S),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A SLEC)对目标人群进行调查。结果医科大学生焦虑状况检出率为15.7%;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焦虑状况均高于汉族大学生;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焦虑状况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随着年级的升高,其焦虑状况呈上升趋势;男生的焦虑状况明显高于女生;焦虑水平与生活事件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不同民族医科大学生焦虑状态普遍存在,医科大学生的焦虑状况存在显著的民族和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社交焦虑现状与自我和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雪丽 《校园心理》2010,8(4):232-234
为了解大学生社交焦虑现状,探讨自我和谐对社交焦虑状况的影响,对西安某高校315名大学生随机抽样,采取自我和谐量表(SCCS)、交往焦虑量表(IAS)进行问卷调查。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均值明显高于美国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8%大学生存在社交焦虑现象;大学生自我和谐状况总体好于大学生常模,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仍有14%的学生自我不和谐;自我和谐各因子与社交焦虑呈正相关;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灵活性对社交焦虑有良好的预测作用。在校大学生社交焦虑、自我和谐状况不容乐观;社交焦虑与自我和谐关系密切;自我和谐对社交焦虑有良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抑郁、焦虑症状的检出情况,分析导致抑郁、焦虑症状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948名大学生用Zung氏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调查抑郁、焦虑症状,同时获得一般情况,分析统计数据。结果:抑郁症状检出率41.14%,得分为(47.88±12.57),高于普通大学31.50%(33.74±9.06)(χ~2=34.40,t=34.62,P0.01);焦虑症状检出率22.57%,得分为(42.62±9.65),高于普通大学11.02%(30.38±6.74)(t=39.04,χ~2=99.37,P0.01)。经卡方检验,女性、有宗教信仰者、维吾尔族及文科大学生抑郁、焦虑检出率高于男性、无宗教信仰者、其它民族及理科大学生(P0.01);藏族大学生抑郁、焦虑检出率高于汉族大学生(P0.05);蒙古族大学生焦虑检出率高于汉族大学生(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抑郁、焦虑呈正相关(r=0.708,P0.01)。结论: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抑郁、焦虑症状检出率及得分高于普通大学。女生、有信仰者、维吾尔族、文科大学生是内地民族大学中抑郁、焦虑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分化、成人依恋与其嫉妒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取样从湖南某高校选取443名大学生进行大学生自我分化量表、亲密关系体验量表和布伦格尔自我报告嫉妒量表的测试。结果:1男生在情绪反应得分上显著低于女生,而在情感断绝上显著高于女生(t=2.519,-3.493;P0.01)。男生在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得分上均显著高于女生(t=4.269,3.622;P0.01);2自我分化总分与嫉妒呈显著负相关。依恋焦虑与嫉妒呈显著负相关。自我分化总分与依恋回避,依恋焦虑均呈显著负相关(r=-0.285,0.220,-0.346,-0.537;P0.01);3自我分化总分与依恋焦虑均对嫉妒有显著的预测作用(Beta=-0.239,P0.001;Beta=0.113,P0.05);4自我分化总分在依恋焦虑对嫉妒的影响作用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量为1.199,占总效应的比例为84.49%。结论:提高大学生的自我分化水平,建立安全型依恋以减少嫉妒的消极心理影响,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我关注在社交焦虑与人际需求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方法:选取467名大学生[男201名,女266名;平均年龄(21±2)岁],采用社交焦虑量表(SAS)、自我关注量表(SFAS)、人际需求问卷(INQ)进行测量,采用偏差校正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方法进行中介效应的检验。结果:女生的SFAS与INQ总分均高于男生(均P0.01)。SAS、SFAS与INQ得分两两之间正相关(r=0.20~0.90,均P0.01);自我关注在社交焦虑与人际需求间起完全中介效应[95%CI为(0.34,0.59)]。结论:大学生的人际需求通过自我关注作用于社交焦虑,降低自我关注水平是缓解大学生社交焦虑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贫因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D型人格量表(DS-14),认知倾向问卷(CAOT)、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天津某高校217名在校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贫困大学生的押郁发生率35.9%,②抑郁组贫困生乐观因子分低于对照组,悲观因子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且抑郁程度与乐观因子呈显著负相关;抑郁组贫困生D型人格消极情感、社交抑制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且抑郁程度与消极情感、社会抑制因子呈显著正相关(P<0.01);③抑郁组贫困女生消极情感、社交抑制得分高于贫困男生,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贫困大学生抑郁症状可能与认知倾向、D型人格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3.
詹丽玉  练勤  王芳 《校园心理》2016,(6):384-386
研究某地农林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心理健康干预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地方农林院校837名少数民族大学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评。结果显示,某地方农林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因子上的得分低于国内青年常模(P<0.05),在强迫症状因子上得分高于国内青年常模(P<0.05),在焦虑、恐怖性和精神病性因子上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性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大学生(P<0.05),两者在其他因子上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SCL-90各因子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少数民族文科类学生在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性因子上的得分高于理工类和艺术类的学生(P<0.05),三者在其他因子上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某地方农林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良好。在性别和专业背景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女生,理工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文科类和艺术类的学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共有329名江西某大学学生参加本研究,其中男生169人,女生160人。使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社会支持量表,交往焦虑量表和自我和谐量表对所有被试进行测试。结果 大学生中网络成瘾者占3.6%,其中男女比例有显著差异。网络成瘾量表得分与社会支持量表总分,主观支持分量表,交往焦虑量表,自我和谐量表总分,自我与经验不和分量表与自我刻板性分量表有显著相关。网络成瘾者与非网络成瘾者在上述量表上有显著差异。结论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其社会支持、交往焦虑和自我和谐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羞怯与非羞怯大学生的情绪调节方式及情绪调节的内隐态度。方法在武汉某高校通过羞怯量表选出羞怯大学生77名,非羞怯大学生79名,分别用情绪调节策略问卷和情绪调节版内隐联想测验进行调查。结果①在情绪类别上,羞怯大学生在痛苦、厌恶、内疚、害羞、羞愧、恐惧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羞怯大学生(t=2.738,2.309,2.587,6.663,3.531,5.385;P0.05);②羞怯大学生在调节正性情绪时,在抑制这种情绪调节方式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羞怯大学生(t=2.35;P0.001);在对负性情绪的忽视、重视、宣泄及自然调节这几种情绪调节方式上的得分,与非羞怯大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t=-3.20,10.30,3.39,2.38;P0.05);③羞怯与非羞怯大学生在情绪调节内隐态度的得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羞怯大学生对负性情绪的调节量显著多于非羞怯大学生,羞怯大学生在情绪调节方式上存在一定的不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民办高校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校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SMHS)对我校2007级新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普查。结果我院2007级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全国大学生中处于中等水平;女生在社交退缩等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独生子女在焦虑等维度上的得分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不同专业、不同地区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结论2007级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仍需对筛查出的高危学生重点关注、跟踪干预,并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升学生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学生完美主义与情绪智力、考试焦虑的关系。方法:采用中文版Frost完美主义心理量表、情绪智力量表与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对陕西省某高校18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大学生的担心错误维度得分在不同性别(t=2.807,P0.01)与专业(t=-2.094,P0.05)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表现为男生高于女生,理工科高于文科;条理性维度得分在不同性别(t=-2.964,P0.01)与专业(t=2.678,P0.01)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女生高于男生,文科高于理工科;(2)大学生完美主义与情绪智力、考试焦虑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3)完美主义与情绪智力对考试焦虑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完美主义与情绪智力、考试焦虑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方法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菏泽学院本科生821人进行心理测查。结果通过t检验和方差分析发现,以轻度心理问题标准进行筛选,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29.1%,以中度心理问题标准,心理问题检出率12.8%;困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问题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在强迫因子(F=27.34,P<0.05)上,大一女生得分显著高于大一男生,大二男生显著高于大一男生,大二女生显著高于大四女生。在人际关系敏感因子(F=8.876,<0.01)上,农村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城市大学生,在躯体化因子(F=4.427<0.05)上,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大二学生相比于大一和大四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结论菏泽学院本科生心理健康状况虽好于全国大学生但差于全国正常人常模。  相似文献   

19.
考察大学生主动性人格、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生涯适应力的关系。采用主动性人格量表、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和大学生生涯适应力量表对568名大学生(女生300名,男生268名)进行调查,讨论主动性人格与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关系以及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①在不同性别上,大学生生涯适应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生涯适应力得分高于女生。②不同年级大学生生涯适应力在总分以及不同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在主动性人格与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大学生主动性人格、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生涯适应力有紧密关系,可通过增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提高大学生生涯适应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学生应付方式与抑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应付方式问卷和抑郁自评量表对随机抽取的24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抑郁与解决问题、求助因子呈显着负相关,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呈显著正相关;高抑郁组与低抑郁组被试在各应付因子得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自责、解决问题、退避二因子依次进入回归方程,封抑郁有较高的预测性;在解决问题因子上,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合理化因子和抑郁量表上,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在解决问题因子上,文科生得分显著高于理科生,在退避因子上,理科生得分显著高于文科生。结论大学生应付方式与抑郁关系密切。学校教育应引导学生采取积极的应付方式来缓解抑郁情绪,增进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