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持续输注依托咪酯复合骶管麻醉对小儿血清皮质醇浓度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行尿道下裂修补术患儿,年龄5-6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A组),丙泊酚组(B组),各30例。入室后均静脉注射氯胺酮2 mg/kg,入睡后常规骶管阻滞,术中麻醉维持:A组泵注依托咪酯脂肪乳(22-25)μg/kg.min,B组泵注丙泊酚(8-10)mg/kg.h。分别在麻醉前(Ⅰ)、泵注依托咪酯脂肪乳/丙泊酚30min(Ⅱ)、术后即刻(Ⅲ)、术后12h(Ⅳ)、术后24h(Ⅴ)、术后48h(Ⅵ)抽静脉血,测量血清皮质醇水平。结果:Ⅱ、Ⅲ、Ⅳ、Ⅴ时点A组血清皮质醇浓度低于B组(P<0.05),两组血清皮质醇浓度于Ⅵ时点均恢复至麻醉前水平。结论:依托咪酯脂肪乳对小儿肾上腺皮质功能的抑制作用短暂,术后48h恢复至麻醉前水平,可以应用于小儿静脉麻醉维持。  相似文献   

2.
李彤   《中国医学工程》2014,(10):125-125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脂肪乳用于老年患者全凭静脉麻醉维持的可行性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ASAII或者ASAIII级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然后随机将患者分为3组,分别为丙泊酚组(A组)、依托咪酯组(B组)、七氟醚组(C组),每组20例。然后对3组患者醛固酮、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血浆皮质醇、血流动力学变化、不良反应以及术后的苏醒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A组和C组的醛固酮、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血浆皮质醇浓度在手术前后没有明显的变化(P〉0.05);B组在手术开始的2 h后血浆皮质醇、醛固酮的浓度和麻醉前相比明显下降(P〈0.05),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浓度明显升高(P〈0.05),但是在各个时间点醛固酮、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血浆皮质醇的浓度值都在正常的范围内。结论依托咪酯脂肪乳可以用于老年患者全凭静脉麻醉的维持,且依托咪酯脂肪乳对心血管的不良反应较小,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ProSeal喉罩(PLMA)置入过程中对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部手术的全麻老年高血压患者(年龄65-78岁,ASA分级Ⅱ-Ⅲ级)60例,随机分为2组(n=30):依托咪酯组(E组)和丙泊酚组(P组)。两组均采用快诱导PLMA喉罩置入,术中静吸复合麻醉维持。观察比较两组老年高血压患者诱导前(T0)、诱导后(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3 min(T3)、插管后5 min(T4)及插管后10 min(T5)各时点血流动力学、血糖及皮质醇的变化。结果与T0相比,E组T1、T3、T4、T5时点的SBP、DBP明显降低(P<0.05),T1时点的HR明显降低(P<0.05),T2时点的SBP、DBP和HR无明显变化(P>0.05);P组T1、T4、T5时点SBP、DBP明显降低(P<0.05),T1时点HR明显降低(P<0.05),T2时点SBP、DBP、HR明显升高(P<0.05)。与E组相比,P组T2、T3时点SBP、DBP明显增高(P<0.05),T2时点HR明显增高(P<0.05)。两组患者各时点的SpO2和血糖浓度与诱导前(T0)相比及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T0相比,E组T3、T4、T5时点血浆皮质醇浓度逐渐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T3、T4、T5时点血浆皮质醇浓度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T3、T4、T5时点血浆皮质醇浓度均明显低于P组(P<0.05)。结论在老年人麻醉诱导中,静脉注射依托咪酯比静脉注射丙泊酚能更好地稳定血流动力学改变,抑制喉罩插管的应激反应,更适合老年高血压病人的麻醉诱导。  相似文献   

4.
佟华丽  简道林  邹学军  杨刚  余伶俐 《重庆医学》2012,41(27):2864-2866
目的比较依托咪酯与丙泊酚联合诱导对全身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全身麻醉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对照组),复合用药组(观察组)。对照组依次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3mg/kg,芬太尼3μg/kg,维库溴铵0.1mg/kg,肌松满意后行气管插管;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待肌松满意后静脉注射丙泊酚1mg/kg后即刻插管,记录麻醉诱导前(T1)、给药后1min(T2)、给药后3min(T3)、插管即刻(T4)、插管后1min(T5)、插管后3min(T6)各时间点的SBP、DBP、HR、SpO2。结果与T1比较,T2、T3、T4时两组SBP、DBP、HR无明显变化(P>0.05);T5、T6时观察组SBP、DBP、HR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SBP、DBP明显增高(P<0.05),HR明显增快(P<0.05)。T5时,对照组有8例(26.67%)血压升高需追加丙泊酚加深麻醉,显著多于观察组的2例(6.67%,P<0.05)。结论先后给予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行全身麻醉诱导,可有效地防止患者气管插管后血流动力学的兴奋性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下应用依托咪酯维持麻醉后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认知功
能障碍(POCD)的发生情况,阐明依托咪酯对老年骨科全麻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和POCD发生率的
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1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行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91例
(年龄>60岁,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依托咪酯诱导组(EP组,n=30)、
依托咪酯诱导/维持组 (EE组,n=31)和丙泊酚对照组(PP组,n=30)。各组患
者均依次给予咪达唑仑0.03 mg?kg-1、芬太尼3 ~5 μg ?kg-1和顺式阿曲库铵1.5 mg/kg-1静脉注
射后,EE组及EP组给予依托咪酯0.2~0.3 mg?kg-1静脉注射,PP组给予丙泊酚1.5~2.5 mg/kg-1静脉注射。术中EE组以0.6~1.2 mg?kg-1?h-1的速度输
注依托咪酯;EP组及PP组以4~8 mg?kg-1?h-1的速度输注丙泊酚。于麻醉前、手术结束、术后24h抽取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皮质醇水平;于术前1 d及术后1、7 d使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评分,评定患者是否发生POCD。结果:各组术后1、7 d POC
D发生率PP组为 26.7%和13.3%, EP组为30%和10%, EE组为25.5%和12.9%,3组
患者间术后1、7 d 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前皮质醇浓
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患者术毕皮质醇浓度均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
0.05);与术前及EP组、PP组比较,EE组患者术毕皮质醇浓度明显降低(P<0.05),术后24 h 3组患
者皮质醇浓度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均抑制老年骨科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但依托咪酯麻醉对应激反应抑制程度强于丙泊酚;依托咪酯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早期POCD的影响与丙泊酚相似,且POCD的发生与血清皮质醇水平无关。
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不同用药方法在喉罩全麻诱导期间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胆囊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共420例,年龄25~68岁,ASAⅠ~Ⅱ级,随机均分成A组(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组)和B组(丙泊酚组),每组各210例.A组患者咪达唑仑0.03 mg/kg,、丙泊酚1 mg/kg、维库溴铵0.1 mg/kg、依托咪酯0.2 mg/kg完成全麻诱导.B组患者咪达唑仑0.03 mg/kg、丙泊酚2.5 mg/kg、维库溴铵0.1 mg/kg完成全麻诱导.A、B两组患者均选用喉罩全麻.记录患者入室后诱导前1 min(T1),喉罩置入时(T2),喉罩置入后1 min(T3),喉罩置入后3 min(T4),喉罩置入后5 min(T5)的SBP、DBP、HR,比较两组患者全麻诱导期间麻黄碱的使用及喉罩拔除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1比较,两组患者T3~T5时SBP、DBP、HR均有下降,A组下降幅度小于B组(P<0.05),与T1时比较,两组T2时SBP、DBP、HR均有升高,但A组升高幅度小于B组(P<0.05),两组患者全麻诱导期间麻黄碱的使用A组少于B组(P<0.05),两组患者喉罩拔除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无差异.结论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全麻诱导可以达到良好的抑制喉罩插管应激反应的效果和满意的麻醉深度,与单纯丙泊酚诱导相比,依托咪酯联合丙酚应用于喉罩全麻诱导期间的血流动力学更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依托咪酯和戊乙奎醚在无痛胃镜检查中应用的优缺点. 方法 选择2012-06~2012-09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98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A组(戊乙奎醚组):36例,诱导之前先给戊乙奎醚0.01 mg/kg,后序贯静脉给予昂丹司琼0.1 mg/kg、芬太尼1μg/kg、依托咪酯0.15 mg/kg、丙泊酚1 mg/kg;麻醉维持以丙泊酚、依托咪酯交替给药.B组(依托咪酯组):30例,除不用戊乙奎醚外,余处理同A组.C组(对照组):32例,诱导用药:昂丹司琼0.1 mg/kg、芬太尼1μg/kg、丙泊酚2 mg/kg,序贯静脉注射;维持用药:间断给予丙泊酚.比较三组的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呼吸抑制发生率、血流动力学指标(意识消失时、胃镜插入后即刻、胃镜拔出后即刻的血压、心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 三组的诱导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组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苏醒时间明显长于C组(P<0.05),A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C组(P<0.05),且复视多见于青年人,谵妄多见于老年人.A、B组麻醉后各时点的血压、心率稍降低,但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麻醉后各时点的血压、心率明显低于麻醉前及同时点A、B组水平(P<0.05). 结论 在无痛胃镜检查中推荐应用依托咪酯,尽量避免应用戊乙奎醚.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丙泊酚联合依托咪酯对一般患者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探讨最佳使用剂量。方法 75例择期手术患者,根据诱导时用药不同随机分为依托咪酯(E)组、丙泊酚(P)组、复合F1、F2、F3组,每组15例。记录诱导前(T0)、置喉镜前(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1、3、5 min(T3~T5)SBP、DBP、MAP、HR;记录诱导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T0时相比,E组和P组T1、T5时SBP、DBP、MAP均下降,且以T1时下降最明显(P<0.05);与T1时相比,E组T2时HR及T3时HR、SBP、DBP、MAP均上升(P<0.05),而P组各时点HR均无明显变化(P>0.05),但T2~T3时SBP、DBP、MAP均上升(P<0.05);3组复合用药组各时点HR及F1组各时点SBP、DBP、MAP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E组比较,F1组T2时HR减慢;与P组比较,F1组T2时DBP上升,F3组T4时HR减慢;其他时点4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和P组诱导期间低血压、高血压、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发生率、阿托品及麻黄素使用率均高于复合用药组。结论与单独用药相比,丙泊酚联合依托咪酯可更好地维持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其中以丙泊酚1.0 mg/kg联合依托咪酯0.15 mg/kg更合适。  相似文献   

9.
依托咪酯是用于小儿全麻快速诱导的麻醉药之一。本文观察一次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3mg/kg)对小儿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用药后15min、切皮lh、2h后血浆皮质醇和醛固酮含量均明显低于麻醉前水平(P<0.01),其中以切皮后2h含量最低。而硫喷妥钠组切度后1、2h血浆皮质醇和醛固酮含量明显高于麻醉前水平(P<0.01)。依托咪酯组明显低于硫喷妥钠组(P<0.01)。实验结果提示,依托咪酯(0.3mg/ks)能明显抑制小儿肾上腺皮质功能。  相似文献   

10.
柏平 《医学综述》2014,(10):1873-1875
目的分析依托咪酯单次诱导给药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为临床老年患者的手术麻醉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收治的全麻下行手术的老年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依托咪酯组和丙泊酚组,术前分别用依托咪酯和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于麻醉诱导前5 min、手术结束时术后12、24、48 h取血测定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β蛋白水平;并使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检查(MMSE)评估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结果与术前相比,依托咪酯组各时点除48 h外ACTH、NSE、S-100β蛋白水平均显著增加,皮质醇水平显著降低(P<0.05),在48 h时均有所恢复(P>0.05);与丙泊酚组相比,依托咪酯组术后各时点除48 h外ACTH、NSE、S100β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皮质醇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4、12 h MMSE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术后24 h以后均有所恢复。结论依托咪酯单次诱导给药,术后老年患者会出现短暂性认知功能衰退,48 h后逐渐恢复,适用于老年患者的麻醉诱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