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讨论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衰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照组采用抗心衰的治疗,研讨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胺碘酮进行治疗。结果研讨组治疗效果、并发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抗心衰的治疗基础上采用胺碘酮治疗心衰并发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研究在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接受胺碘酮药物治疗期间实施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任意抽选到本科室接受胺碘酮药物救治的心衰并发心律失常患者98例,其中49例患者归纳为护理组,其余纳入对照组。运用护理措施为护理组进行干预,对照组则给予一般病房看护,分析护理效用。结果护理组取得的护理效果较对照组好,P0.05。结论应给予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适当的临床护理,巩固用药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联用胺碘酮和厄贝沙坦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期间晋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有51例患者.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对其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为对照组患者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单纯经胺碘酮治疗,观察组经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心功能临床总有效率与心律失常临床总有效率为92.1%高于对照组;且心率、射血分数及QT离散度临床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可改善心功能与心律失常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经胺碘酮治疗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择取心衰合并心率失常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均43例患者,给予所有患者胺碘酮治疗后,参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综合性的临床护理,对比其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02%)明显高于参照组(76.74%),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经胺碘酮治疗并给予临床护理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8.
顾心鸿 《医药前沿》2021,(12):31-32
目的:分析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实施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2019年2月—2020年9月我院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患者9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为48例.参照组行单纯性胺碘酮药物治疗,研究组实施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药物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接受治疗前后的VAS评分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行院前急救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观察组使用胺碘酮,对照组使用利多卡因,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电图指标、心功能指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率(HR)低于治疗前,QT间期(QTc)长于治疗前,QT离散度(QTd)短于治疗前,且观察组HR低于对照组,QTc长于对照组,QTd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输出量(CO)、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缩短分数(FS)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较高,能提升临床疗效,改善心动图指标、心功能指标,且能减少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胺碘酮在急诊抢救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吸氧、利尿、扩管、抗凝等基础治疗,研究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胺碘酮,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西地兰、地高辛,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在急诊抢救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剂量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小剂量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3个月后,复查Holter等相关检查以评价临床治疗效果,并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82例患者中,62例治疗有效,病情缓解,20例治疗无效,治疗有效率为75.61%。治疗前后最长QT间期的变化无显著差异;治疗后最短QT间期显著长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的QT离散度为(96±29)ms,显著高于治疗后[(64±17)ms](P<0.05)。4例患者治疗期间出现轻微恶心欲呕症状,2例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63%。结论小剂量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使患者病情稳定,改善其预后,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脑钠肽(BNP)与内皮素-1(ET-1)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并研究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83例心力衰竭患者纳入研究组,并选取本院同期18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BNP与ET-1水平以及不同心功能分级和不同亚型患者体内BNP与ET-1水平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体内BNP与ET-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心功能分级越高,BNP与ET-1水平越高。伴心房颤动与肺动脉高压患者BNP与ET-1水平远高于无心房颤动与无肺动脉高压患者(P<0.05)。随访6个月,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BNP与ET-1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P<0.05)。结论 BNP与ET-1水平变化在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分析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通过检测二者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正>1概述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心脏的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从而导致组织、器官血液灌注不足,同时伴有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表现。2008年欧洲心脏病协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心力衰竭指南建议将心力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联合螺内酯及培哚普利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接受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联合培哚普利,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后心功能分级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明显高于对照组(62.5%),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功能分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者分别为24例、17例、10例、5例,对照组分别为3例、14例、13例、26例。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联合螺内酯及培哚普利治疗心力衰竭,可显著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表达水平及其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诊断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将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本院心内科收治的96例CHF患者纳入CHF组。另将同期本院4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和h-FABP水平,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两组研究对象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充盈峰(E峰)、左室重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LVEDd)。采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探讨血清galectin-3和H-FABP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应用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和h-FABP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CHF组患者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和h-FABP表达水平、LVEF、E峰、LVMI及LVEDd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和h-FAB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死亡组患者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和h-FABP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1)。Pearson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和h-FABP表达水平与LVEF均呈负相关(P<0.01),与E峰、LVMI、LVEDd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联合h-FABP检测对CHF死亡率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显著高于单一指标(P<0.05)。结论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和h-FABP表达水平升高与CHF病情进展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价CHF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正>1概述急性心力衰竭常危及生命,我国部分医院调查,急性心力衰竭占住院心血管病患者的16.3%~17.9%,心力衰竭病因主要为冠心病、入院时心功能都以Ⅲ级居多。基本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急性加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初诊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生存状况。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60例AMI患者按住院期间是否并发心力衰竭分为心力衰竭组和非心力衰竭组。采用自制表格统计患者一般资料和相关指标。结果 160例AMI患者中58例(36.25%)确诊为首发心力衰竭。两组患者在年龄、心率、发病至就诊时间、住院时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比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肌酐(SCr)和血清尿素氮(BUN)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心力衰竭组患者总死亡率、心房颤动、心源性休克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病率均显著高于非心力衰竭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AMI患者住院死亡率的因素由高至低依次为Killip分级、并发心源性休克、并发心力衰竭、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LVEF、年龄和CKMB。结论 AMI首发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较高,预后较差,应及时检测相关指标,积极预防AMI患者发生心力衰竭,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希氏束起搏(His bundle pacing,HBP)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6年6月于本院行起搏器植入术的39例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心脏起搏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HBP组(16例)和右室心尖部起搏(right ventricular apex pacing,RVAP)组(23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起搏器植入时和术后2年的起搏器植入参数、术前和术后2年的心功能参数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HBP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长于RVAP组(P <0.05)。术后2年,HBP组患者起搏器阻抗显著低于同期RVAP组和本组起搏器植入时的水平(P_均<0.05),QRS时限显著短于RVAP组(P <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6 min步行测试(6 minute walking test,6MWD)距离均显著大于RVAP组(P_均<0.05)。HBP组患者术后2年的QRS时限、LVEF、6MWD距离与术前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_均<0.05)。RVAP组患者术后2年的QRS时限、LVEDD、6MWD距离与术前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_均<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 HBP可保证植入心脏起搏器的心力衰竭患者心室同步性收缩,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钠肽(BNP)及C反应蛋白(CRP)在慢性肾衰竭(CRF)并发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意义。方法选取CRF并发CHF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CRF无CHF患者40例作为对照A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B组,单纯CHF患者40例作为对照C组,检测并对比四组研究对象BNP、CRP水平及观察组患者在不同CKD分期、NYHA分级时BNP、CRP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对照C组患者BNP、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A组及对照B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A组与对照B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与对照C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相同CKD分期,不同NYHA分级的BNP、CRP水平随心功能分级升高而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相同NYHA分级、不同CKD分期时BNP、CRP水平随CKD分期升高无明显升高,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浆BNP、CRP水平检测对CRF并发CHF患者心功能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螺内酯联合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住院治疗的100例高血压合并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心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功能分级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下降程度更加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LVEF及心功能分级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均明显改善,LVEF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但观察组上升程度更加显著(P<0.05)。结论螺内酯联合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合并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