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全香 《中级医刊》2013,(12):20-22
维生素D属于脂溶性维生素,对儿童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其活性形式主要为1,25-二羟维生素D,通过与维生素D受体(VDR)结合发挥其生物学作用.VDR在全身多个系统器官组织表达,目前研究发现,维生素D缺乏除导致骨骼病变外,同时也可影响免疫、血液、神经等系统功能,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胎儿体内维生素D与孕妇维生素D密切相关,孕妇维生素D是胎儿期及新生儿期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大部分胎儿的1,25-二羟维生素D来源于胎盘转运的25羟维生素D和1,25-二羟维生素D[1].在中国,80%的孕妇维生素D缺乏,其缺乏程度与季节及地理位置存在一定相关性.在北京和香港地区的育龄妇女中,维生素D缺乏的发生率均超过90%.孕期维生素D缺乏的原因尚不完全明确,但大部分研究认为其可能与阳光照射时间、肥胖、孕妇基础疾病如妊娠期高血压等相关.大多数人认为,孕期维生素D缺乏与部分妊娠期并发症及胎儿、新生儿健康状况相关,事实上,除胎儿期及新生儿期外,孕期维生素D缺乏可能与整个儿童期的健康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维生素D是人体生长和发育过程必须的维生素,其无法自行合成,只有通过日晒或从食物当中获取。维生素D缺乏可造成儿童佝偻病、骨骼畸形。近年来,人们对维生素D的认识越来越清楚,发现其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密切相关。儿童时期维生素D缺乏可影响到成人时期的身体状况。下面就近几年该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维生素D缺乏与临床疾病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维生素D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人体自身不能合成,需要通过日光照射或食物摄入获得。近年来的研究显示,维生素D通过作用于其受体发挥作用,而维生素D受体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多种组织细胞中,如骨骼肌细胞、心肌细胞、胰腺B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免疫细胞以及成骨细胞等,表明维生素D除具有经典的调节钙磷平衡和维持骨骼健康的作用外,还具有其他更为广泛的骨外生物学效应,如调节免疫、抗肿瘤、防治代谢综合征和保护中枢神经系统的  相似文献   

4.
维生素D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人体自身不能合成,需要通过日光照射或食物摄入获得。近年来的研究显示,维生素D通过作用于其受体发挥作用,而维生素D受体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多种组织细胞中,如骨骼肌细胞、心肌细胞、胰腺B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免疫细胞以及成骨细胞等,表明维生素D除具有经典的调节钙磷平衡和维持骨骼健康的作用外,还具有其他更为广泛的骨外生物学效应,如调节免疫、抗肿瘤、防治代谢综合征和保护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等,维生素D缺乏与多种临床疾病相关。现就维生素D缺乏与临床相关疾病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由于先天体内贮存不足(早产、多胎、孕期营养不良),维生素D摄入不足(紫外线照射不足、饮食缺乏维生素D等)和慢性消化道疾病造成的维生素D吸收不良等多种原因造成的维生素D缺乏,是儿童期一个重要的健康危险因素,影响儿童生长发育、智力发育和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6.
7.
近年来儿童肥胖与维生素D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肥胖儿童体内维生素D水平减低,可能与肥胖者活动减少、接受日晒时间少,皮肤合成维生素D减少、大量维生素D存储于脂肪中导致其生物利用率减低及肝脏维生素D的25-羟化减少有关。减少体脂水平可能有助于恢复正常的维生素D水平。大部分研究结果支持维生素D缺乏状态可能是导致儿童肥胖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具体作用机制不明。补充维生素D是否可降低体脂含量从而改善肥胖患儿的预后仍不十分明确。本文就儿童肥胖与维生素D缺乏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的可能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维生素A是指一组具有全反式视黄醇生物活性的β-芷香酮类衍生物,参与维持小儿呼吸、消化及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其缺乏可引起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腹泻及免疫系统疾病。维生素D属于脂溶性维生素,除调节钙磷代谢外,尚具有免疫调节、增加谷胱甘肽合成及基因稳态等功能,其缺乏可引起钙磷代谢异常、反复呼吸道感染、肥胖、川崎病、过敏性紫癜等免疫相关疾病。探讨维生素A、维生素D水平与小儿疾病的关系并适量补充可预防或减少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免疫系统相关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由于先天体内贮存不足(早产、多胎、孕期营养不良),维生素D摄入不足(紫外线照射不足、饮食缺乏维生素D等)和慢性消化道疾病造成的维生素D吸收不良等多种原因造成的维生素D缺乏,是儿童期一个重要的健康危险因素,影响儿童生长发育、智力发育和身心健康.目的 讨论儿童维生素D缺乏病的诊疗体会.方法 根据患儿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与治疗.结论 一般治疗以口服维生素D制剂为主,重症有并发症或口服有困难者,经多方研究后慎重肌注.  相似文献   

10.
蔡琳  丁荣华 《海南医学》2013,24(1):123-125
维生素D(简称VD)是一组具有生物活性的脂溶性类固醇衍生物,包括维生素D2和D3,两者在人体内都没有生物活性。过去VD主要用于小儿佝偻病和成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近年来对VD的研究提出了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其在儿科领域的应用范围日渐扩大,在保护儿童健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维生素D及维生素D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维生素D受体(VDR)是亲核蛋白,属于类固醇激素/甲状腺激素受体超家族成员,在体内主要介导维生素D的细胞作用。维生素D的主要活性代谢产物1,25.二羟胆骨化醇在体内作用广泛,与VDR结合后,除了产生经典的调节钙、磷代谢的作用外,还具有抑制增殖、促进分化、调节免疫及抑制细胞坏死、抑制肿瘤的浸润和转移等非钙调作用。近年来,活性维生隶D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作用备受注目,广泛应用于临床前抗肿瘤研究,有可能成为防治肿瘤的很有前景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α(IFN-α)对维生素D缺乏手足搐搦症(VDT)的神经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4例VDT患儿血清中IL-2、TNF-α和IFN-α的水平,并与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22例对照组正常儿童进行比较.结果患病组血清IL-2、TNF-α、IFN-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3.65,3.13,3.06P分别<0.001,0.01,0.01).相关分析发现VDT患儿血清IL-2,与TNF-α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6661,P<0.01).结论VDT患儿细胞因子调节网络失衡,并且细胞因子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参与VDT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小剂量维生素D注射预防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发病效果。方法我院采取小剂量维生素D注射预防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3年。结果观察组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发病率(5.01%)较对照组(11.17%)明显下降,而且没有发生中重症病儿。结论应用小剂量维生素D注射预防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A study to determine approximate intakes of vitamin D and sources contributing this nutrient was conducted among 1000 children, aged one week to 5½ years, in two Ontario Health Units in 1963 and 1964. Over 70% of the children obtained daily intakes above the recommended level, 400 I.U. Supplements provided about 60% of the total intake in children aged 7 months to 66 months who consumed 1000-1800 I.U. or more. In the intake range 1-399 I.U., fortified foods supplied 87% of the vitamin D to this age group. Influences of subsequent Food and Drug Directorate regulations, (a) withdrawing vitamin D from four foods used during the survey and (b) the effect of permissive vitamin D fortification of fluid milk products, were examined theoretically, by age and intake level. Programs directed to planning net intakes of 400 I.U. vitamin D, encouraging the use of fortified milk and discouraging the use of vitamin D supplements are described.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维生素D(VitD)缺乏与婴幼儿哮喘的关系。方法:选择支气管哮喘患儿120例,随机分为VitD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同期体检健康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血清25-(OH)D3水平,荧光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记录患儿1年内哮喘发作次数及喘息持续的时间。结果:(1)哮喘患儿血清25-(OH)D3水平较对照组低,血清ECP水平较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VitD治疗后患儿血清25-(OH)D3增高,血清ECP水平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VitD治疗组1年内哮喘发病次数较常规治疗组少,发作时喘息持续的时间较常规治疗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过程中,补充VitD可减少哮喘发作,缩短喘息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媒体课件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4级全科医学班61人,分为对照组和多媒体组,对照组采取传统讲授法,多媒体组采用讲授结合多媒体课件.结果:多媒体组成绩优于对照组.多媒体教学能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结论:讲授结合多媒体课件在《儿科学》教学中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维生素A缺乏与社会人口统计学指标的相关性,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某省3~12岁城乡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健康普查获得血液样本和血清维生素A检测数据,血清维生素A浓度低于200μg/d L为维生素A缺乏判定标准。对受试儿童的性别、年龄、家庭人口、收入情况、父母教育程度、居住地城市化程度等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并进行比较。结果:受试1500例儿童中共114例检出维生素A缺乏,检出率7.6%。男性和女性儿童的维生素A缺乏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儿童在年龄、家庭人口数量、收入情况、父母教育程度及居住地城市化程度方面维生素A缺乏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童年龄和居住地城市化程度与维生素A缺乏比例具有相关性(P0.01),3~5岁儿童的维生素A缺乏比例显著高于6~12岁,农村儿童维生素A缺乏比例显著高于城镇儿童。结论:社会人口统计学指标与儿童维生素A缺乏具有相关性,儿童年龄和居住地城市化程度与维生素A缺乏的发生密切相关,建议加强对低龄儿童和农村儿童的筛查,以有效防治维生素A缺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维生素 A(VitA)缺乏和贫血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取整群分层抽样抽取福建省 9 个地市 3 178 名 5 岁以下儿童,并检测 VitA 和血红蛋白的含量.结果 血红蛋白正常、100~110 g/L、90~100 g/L、<90 g/L 四组不同血红蛋白值儿童 VitA 缺乏率分别为 6.19%、5.58%、8.29% 和 9.8%,随血红蛋白水平下降显著增加.VitA 正常、VitA 可疑缺乏及 VitA 缺乏组儿童贫血患病率分别为 5.79%、10.26%、9.5%.随着血清 VitA 水平下降,不仅贫血患病率增加,而且贫血严重度也增加.结论 亚临床 VitA 缺乏在儿童中已是很重要的营养问题,并与贫血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维生素A(VitA)缺乏和贫血之间的关系。方法采取整群分层抽样抽取福建省9个地市3 178名5岁以下儿童,并检测VitA和血红蛋白的含量。结果血红蛋白正常、100~110 g/L、90~100 g/L、<90 g/L四组不同血红蛋白值儿童VitA缺乏率分别为6.19%、5.58%、8.29%和9.8%,随血红蛋白水平下降显著增加。VitA正常、VitA可疑缺乏及VitA缺乏组儿童贫血患病率分别为5.79%、10.26%、9.5%。随着血清VitA水平下降,不仅贫血患病率增加,而且贫血严重度也增加。结论亚临床VitA缺乏在儿童中已是很重要的营养问题,并与贫血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0.
维生素D在体内合成代谢参与多种肾生理活动,并且保护肾脏免受各种病因的侵害。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中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一方面因肾结构和功能的损害,致维生素D生成减少;另一方面,肾脏本身为维生素D的主要靶器官,CKD患者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的减少,尿蛋白的丢失及多通路的激活加重肾脏病的进展。因此,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不仅导致钙磷代谢紊乱及骨营养不良,且加速肾小球的纤维化及肾小管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