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Ki-67蛋白、p53蛋白及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相互关系以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1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及3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标本中Ki-67、p53及uPA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Ki-67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7%(85/110)和13.3%(4/30),p53的阳性率为51.5%(57/110)和20.0%(6/30),uPA的阳性率为64.6%(71/110)和10.0%(3/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Ki-67与uPA和p53的表达均相关(r=0.282,P<0.05;r=0.387,P<0.01)。结论: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Ki-67、p53及uPA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为乳腺癌预后和靶向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Ki-67增殖抗原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76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Ki-67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结合病理特点及分子分型的相关性.结果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Ki-67的阳性表达率为81.58% (62/76),不同分子分型中,IuminalA型Ki-67阳性表达率最低,为7.69%(1/13),三阴性阳性表达率最高,为100.00%(15/15).Ki-67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直径(x2=10.081,P=0.006)、淋巴结转移情况(x2=11.878,P=0.001)、TNM分期(x2=19.465,P<0.001)和组织学分级(x2=9.268,P=0.010)明显相关.Ki-67表达与雌激素受体(ER)(r=-0.245,P=0.033)、孕激素受体(PR)(r=-0.395,P=0.001)表达水平呈负相关,与p53(r=0.613,P<0.001)、CerbB-2(r=0.270,P=0.018)呈正相关.结论 Ki-67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高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相关,Ki-67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核仁素(Nucleolin,C23)和ki-67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乳腺纤维囊性变中的表达情况,研究核仁素在乳腺癌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在组织芯片上采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二步法检测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40例乳腺纤维囊性变中核仁素及Ki-67的表达.采用SPSS 1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核仁素在纤维囊性变的表达部位为细胞核,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除了细胞核外还有部分细胞的胞浆和胞膜亦有表达;Ki-67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纤维囊性变中均为细胞核表达.核仁素和ki-67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纤维囊性变中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核仁素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其表达会有明显增高且从细胞核转移到胞浆,其与Ki-67可以作为细胞增殖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凋亡蛋白抑制因子Liv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0例乳腺增生和10例乳腺癌旁组织(距癌组织≥4cm,组织学结构正常)标本中Livin的表达情况,并探讨Livin表达与乳腺癌各临床病理学参数间的关系.结果:Livin在乳腺癌旁正常组织...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EphB4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榆测65例浸润性导管癌以及12例癌旁乳腺组织中的EphB4、ER、PR、CerBb-2、P53的表达.结果 EphB4在6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乳腺组织(P<0.05),EphB4的表达与CerBb-2及肿瘤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P<0.05);与ER、PR及淋巴结转移元相关性(P>0.05).结论 EphB4 在乳腺癌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脂肪酸合成酶(FASN)与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组织和人乳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探讨FASN与A-FABP的相关性及其与癌细胞侵袭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FASN与A-FABP在58例IDC组织及12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分布,根据阳性细胞数百分率及阳性沉淀物的显色程度计算阳性表达百分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SKBR3和MCF-7细胞的迁移侵袭性,并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FASN与A-FABP细胞在SKBR3和MCF-7细胞株中的表达差异。结果正常乳腺组织中FASN和A-FAB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1/12)和16.7%(1/6),58例IDC组织中FASN、A-FAB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4%(42/58)、79.3%(46/58),FASN和A-FABP在正常乳腺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与ID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FASN和A-FABP在IDC有淋巴结转移、且肿瘤直径>2cm组织中阳性表达百分率较无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2cm组织中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IDC组中FASN与A-FABP表达具有相关性(r=0.797,P<0.001)。SKBR3细胞迁移率在划痕12、24h高于MCF-7细胞(P<0.05),FASN在SKBR3细胞中表达较MCF-7高。结论 FASN和A-FABP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大小有关,且在IDC组织中FASN与A-FABP表达存在相关性。在乳腺癌细胞株中FASN与乳腺癌的侵袭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erbB-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erbB-2的表达。结果 C-erbB-2在〉50岁与≤50岁年龄组表达率分别为72.0%和6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浸润性导管癌Ⅰ、Ⅱ、Ⅲ级中表达率分别为36.4%,66.7%,84.6%,在Ⅰ、Ⅱ级中明显低于Ⅲ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rbB-2在肿瘤直径〉2 cm组与≤2 cm组表达率分别为59.5%和7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淋巴结无转移组、转移组中表达率分别为69.4%,5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rbB-2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与年龄、肿块直径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C-erbB-2的检测可作为乳腺癌预后判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D117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原发性IDC患者组织标本中CD117蛋白、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Her-2的表达情况,分析和评价乳腺癌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性别、年龄、TNM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等)对IDC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CD117蛋白的表达与IDC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其表达随组织学分级增加而增加,并与ER(r=5.28,P=0.03)、PR(r=4.67,P=0.04)、HER2(r=6.21,P=0.02)的表达均呈正相关。结论 CD117蛋白的表达在IDC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检测是判断IDC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E2F1和ki-67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中的表达,为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判断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1例IDC、18例不典型增生组织、3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E2F1、ki-67蛋白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①E2F1和ki-67蛋白表达率在IDC组织分别为47.3%(43/91)和69.2%(63/91),在不典型增生组分别为11.1%(2/18)和16.7%(3/18),正常组均不表达,各组之间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②乳腺癌组织E2F1和ki-67阳性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无关(P〉0.05);E2F1和ki-67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E2F1、ki-67蛋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提示它们可能是参与IDC病程进展的重要因子,二者联合检测对患者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天门冬氨酸特异的蛋白酶9(Caspase-9)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研究3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breast 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IDC)、32例乳腺纤维腺瘤及其肿物旁的正常乳腺组织中Caspase-9的表达水平,观察评估Caspase-9的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并探讨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的关系。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的Caspase-9的阳性表达均低于正常乳腺组织(P〈0.05),且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明显低度表达(P〈0.01)。其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等不相关(P〉0.05),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明显负相关(P〈0.01)。结论:Caspase-9低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恶化显著相关,该指标有助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预后判断,其可能成为潜在乳腺肿瘤标志物,并成为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vision法,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80例(其中伴淋巴结转移者38例,无淋巴结转移者42例)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30例)中TAMS的标记物CD68、CD163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间的相关性.结果 CD68、CD16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3.75%,53.75%,其中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分别为73.68%,68.42%)与无淋巴结转移组(52.38%,45.23%)及癌旁正常组织(13.33%,13.33%)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AMS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 、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CD68的表达与CD163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581,P<0.05).结论 TAMS的异常高表达对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不利,TAMS表达的检测可作为判断乳腺癌侵袭转移及临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乳腺导管内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中Ki-67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不同组织学分级及分子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检测60例DCIS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增殖细胞核杭原Ki-67的表达,按照免疫表型分为4种类型:腺腔A型[(ER(+)和(或)PR(+)、HER-2(-)、Ki-67低表达(<14%)]、腺腔B型[分为HER-2(+)和HER-2(-)型,HER-2(-)型:ER(+)和(或)PR(+)、HER-2(-)、Ki-67高表达(≥14%);HER-2(+)型:ER(+)和(或)PR(+)、HER-2(+)、Ki-67任何水平]、HER-2过表达型[ER(-)、PR(-)、HER-2(+)]和三阴型[ER(-)、PR(-)、HER-2(-)]。比较Ki-67表达与DCIS组织学分级及分子分型的关系。结果 Ki-67在低级别至高级别DCIS中的表达依次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i-67在腺腔A型、腺腔B型、三阴型、HER-2过表达型中的表达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CIS分子分型与组织学分级有关联(P<0.01),腺腔A型和腺腔B型以低、中级别DCIS为主,三阴型及HER-2过表达型以高级别DCIS为主。结论Ki-67是DCIS一项重要的预后指标,Ki-67纳入分子分型指标进一步对腺腔A型及腺腔B型DCIS进行分型是对单纯用ER、PR、HER-2进行分型的完善和补充,有利于临床实施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中HuR和HIF-1 α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PV-8000二步法)检测52例乳腺IDC组织标本和15例正常对照乳腺组织标本中HuR、HIF-1α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HuR和HIF-1 α蛋白在乳腺ID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乳腺组织(均P<0.01);两者表达均与乳腺IDC的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有关(均P<0.05),而与年龄、肿瘤大小无关(均P>0.05);HIF-1 α蛋白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组中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HuR蛋白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 >0.05);HuR和HIF-1 α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乳腺IDC中HuR和HIF-1 α蛋白表达均增高,并与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microRNA-146a(miR-146a)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癌旁正常对照组织中的表达,探讨miR-146a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平台,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65例乳腺浸润导管癌及癌旁正常对照组织中miR-146a的表达。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miR-146a阳性率低于癌旁正常对照组织(44.6%vs 66.2%,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miR-146a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联(P〈0.01),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TNM分期、ER、PR、c-erbB-2、ki67、p53、E-cadherin过表达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miR-146a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下调,提示其可能作为重要的抑癌因子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可能成为乳腺癌新的肿瘤标记物或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PCNA和nm2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组织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PCNA和nm23的表达。结果 Ⅱ、Ⅲ级PCNA阳性表达率高于Ⅰ级(P〈0.01),Ⅱ、Ⅲ级nm23阳性表达率低于Ⅰ级(P〈0.05);腋窝淋巴结转移组PCNA阳性表达率高于非转移组(P〈0.01)。但nm23阳性表达率低于非转移组(P〈0.05)。 相似文献
19.
表皮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脂肪酸合成酶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脂肪酸结合蛋白和脂肪酸合成酶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作用机制.以探询新的分子标志和早期分子治疗的靶基因.方法 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表皮型脂肪酸结合蛋白(E-FABP)和脂肪酸合成酶(FAS)在76例浸润性乳腺导管癌中的表达变化.结果 E-FABP广泛分布于浸润性导管癌的血管内皮细胞、导管和腺泡的上皮细胞,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量在Ⅲ级浸润性导管癌的较Ⅰ、Ⅱ级明显下调(P<0.05).FAS主要分布于腺泡和导管的上皮细胞,表达量随组织学级数的变化趋势与E-FABP相同,两者的表达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此外,E-FABP和FAS的表达与及组织学级数相关(P<0.05),与绝经情况、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无关(P0.05).结论 在Ⅰ、Ⅱ级浸润性导管癌,E-FABP可能作为FAS的下游分子,结合和转运FAS合成的长链脂肪酸,以维持肿瘤细胞旺盛的代谢;在Ⅲ级导管癌,E-FABP、FAS的表达明显下调,癌细胞的活动可能有赖于其他信号分子起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探寻浸润性乳腺导管癌的分子标志及早期治疗途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