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与研究磷酸肌酸钠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本院诊治的7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病毒性心肌炎治疗组)35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加磷酸肌酸钠组)35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心肌损伤相关指标(血清c Tn I、CK及CK-MB)表达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心肌损伤相关指标(血清c Tn I、CK及CK-MB)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磷酸肌酸钠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肌保护作用较好,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岳阳市中医医院心病一科收治的PCI术后AMI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使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治疗。比较2组心肌酶谱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肌钙蛋白I(c Tn I)]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2组治疗后CK-MB、CK及c Tn I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LVEF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针对PCI术后AMI患者应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可提供更佳的心肌保护,且利于改善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与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小儿心肌炎的疗效。方法 100例小儿心肌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患儿采用磷酸肌酸治疗,参照组患儿采取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和舒张期血流速度比值、心肌酶谱指标[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儿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0.12±0.01)μg/L低于参照组的(0.71±0.13)μg/L,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和舒张期血流速度比值(1.58±0.24)高于参照组的(1.24±0.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儿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及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参照组的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能显著提高小儿心肌炎患儿的心肌功能,改善心肌血液循环,减少心肌损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损伤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行PCI手术治疗的AMI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肌损伤标记物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和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PCI术后12小时,两组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指标CK、CK-MB、c Tn I和炎性因子TNF-α、IL-6、CRP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可以减轻AMI患者PCI术后心肌损伤和炎性反应,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对小儿EB病毒感染后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EB病毒感染后心肌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T(c Tn T)异常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病毒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心肌CK-MB、c Tn T及心电图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治疗组CK-MB为(50.48±16.43)μg/L、c Tn T为(0.070±0.026)ng/m L,对照组CK-MB为(49.96±17.09)μg/L、c Tn T为(0.068±0.031)ng/m L,治疗后治疗组CK-MB为(20.79±7.14)μg/L、c Tn T为(0.008±0.001)ng/m L,对照组CK-MB为(38.48±11.61)μg/L、c Tn T为(0.012±0.002)ng/m L,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及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治疗组心电图异常21例,对照组心电图异常19例,治疗后治疗组心电图异常5例,对照组异常12例,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0.01)及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可使小儿EB病毒感染后血清CK-MB、c Tn T及心电图更好的得到恢复,使心肌细胞得到更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采用瑞替普酶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的临床效果展开对比分析。方法 5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通过不同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 Tn T)、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K-MB、c Tn T、c Tn I、LVEF、LVESd和LVEDd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疾病临床上瑞替普酶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临床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磷酸肌酸联合免疫球蛋白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症状改善及血清心肌酶谱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5月54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予以磷酸肌酸治疗,观察组予以磷酸肌酸+免疫球蛋白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心肌酶谱恢复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治疗前后两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I)、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59%)高于对照组(70.37%),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K、CK-MB、cTnI、LDH、AST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K、CK-MB、cTnI、LDH、AST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肌酶谱恢复时间和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磷酸肌酸联合免疫球蛋白对病毒性心肌炎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促进心肌酶谱恢复,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急性肺栓塞患者血液心肌生化指标及其预后临床研究。方法入选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急性肺栓塞患者45例为研究组,同期入选体检健康者45例为研究对照,检测两组的肌酸激酶(CK)及同工酶(CK-MB)、血浆肌钙蛋白(c Tn I)、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评估急性肺栓塞患者心肌生化指标正常组、心肌生化指标异常组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死亡情况,评估预后。结果研究组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浆肌钙蛋白(c Tn1)、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肺栓塞患者心肌生化指标正常组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死亡情况显著低于急性肺栓塞心肌生化指标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肺栓塞患者血液心肌生化指标显著升高,检测其水平有助于评估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9.
《中国药房》2015,(18):2481-2483
目的:观察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果糖二磷酸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的疗效、安全性及对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的影响。方法:76例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患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吸氧、镇静、强心、丹参注射液、能量合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注射用果糖二磷酸钠100~150 mg/(kg·d)静脉滴注,每日1次;同时给予注射用维生素C 250 mg/(kg·d),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患儿疗程均为10 d。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肌肌钙蛋白T(c Tn I)、CK-MB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c Tn I、CK-MB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以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果糖二磷酸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儿的CK-MB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注射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天津市泰达医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磷酸肌酸钠,1 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100 m L中后30~45 min给药,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喜炎平注射液,5~10 mg/kg(0.2~0.4 m L/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100~250 m L中,1次/d。两组患儿均连续给药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心肌学指标和心肌钙蛋白(c Tn I)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96.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心肌钙蛋白(c Tn I)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各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喜炎平注射液联合磷酸肌酸钠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明显改善心肌学指标和心肌钙蛋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