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海恩法则管理模式应用于老年病房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将医院老年科2015年10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15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实施日常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护理上应用海恩法则管理模式进行护理管理。记录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和护理纠纷情况,通过问卷形式调查两组患者对本次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率4.0%(3/75),明显低于对照组16.0%(12/75),χ~2=6.000,P=0.014;观察组护理纠纷发生率5.33%(4/75),明显低于对照组18.67%(14/75),χ~2=6.313,P=0.012。观察组患者对本次护理安全管理的满意度评分为(96.72±2.6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90.22±3.35)分,t=13.102,P=0.000。结论老年病房护理管理中应用海恩法则管理模式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护理纠纷事件,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探究手术室细节护理的应用价值。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宁波市第二医院收拾行手术治疗患者90例,依据手术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手术室细节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相关指标。结果显示,观察组仪器设备管理(χ~2=6.354,P=0.049);护士配合技能(χ~2=6.314,P=0.049);消毒隔离(χ~2=6.325,P=0.049);护理质量安全(χ~2=6.341,P=0.049)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22%(1/45),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3.33%(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3,P=0.049)。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78%(44/4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4.45%(3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39,P=0.026)。观察组显效率88.89%(40/45),对照组显效率71.11(3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4,P=0.035)。手术室细节化护理模式,有助于辅助提升手术效果,控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提升患者护理服务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研究2016年3月到2017年12月我院治疗的患儿30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150例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150例开展风险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和投诉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8.7%高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为80.0%(P0.05);对照组投诉事件发生率4%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儿科护理管理加入风险管理能有效提高患儿及家长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降低投诉事件发生率,应在临床中推广,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研究2016年3月到2017年12月我院治疗的患儿30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150例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150例开展风险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和投诉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8.7%高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为80.0%(P0.05);对照组投诉事件发生率4%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儿科护理管理加入风险管理能有效提高患儿及家长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降低投诉事件发生率,应在临床中推广,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该院于2017年3月-2018年5月收治的急诊患者120例及护理人员20名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及对照组(n=60),护理人员每组10名,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对比观察护理不良事件(风险事件、投诉事件、护患纠纷)发生率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护理人员考核成绩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躯体疼痛、身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P<0.05),观察组患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少于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风险事件、投诉事件、护患纠纷)发生率(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成绩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同时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层级式责任制管理应用于儿科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儿科收治的100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日常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层级式责任制管理。评价两组护理质量,记录两组患儿医院感染和护理风险事件及平均住院时间,调查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基础护理、危重患者护理、健康教育、病房管理、护理记录、意外风险处理、病历书写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医院感染率2.0%(1/50),明显低于对照组14.0%(7/43),χ~2=4.891,P=0.026;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10.0%(5/50);χ~2=5.263,P=0.021;观察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5.42±1.74)d,明显短于对照组(7.45±2.65)d,t=4.527,P=0.000。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科护理中应用层级式责任制管理可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风险和医院感染发生率,有助于促进患儿康复,缩短其住院时间,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该院于2019年1月开始在普外科病房管理过程中融入了护理风险管理,选取2019年1-6月间(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后)500例普外科病房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取2018年7-12月间(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500例普外科病房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融入了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风险事件发生率(1.80%)较对照组(4.20%)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8,P=0.026)。研究组满意度(98.00%)较对照组(95.20%)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68,P=0.015)。结论在普外科病房护理管理过程中通过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为患者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风险管控模式在脑血管急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7—12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00例脑血管急危重症患者,将2022年7—9月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将2022年10—12月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了风险管控干预。观察比较两组的护理差错率、护理投诉纠纷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差错率为4.0%,低于对照组的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0,P<0.05);观察组护理投诉纠纷发生率4.0%,低于对照组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1,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4%,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2,P<0.05)。结论 在急诊脑血管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中引入风险管控模式可有效提高急诊护理质量,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观察风险管理应用后患者的满意度评价。方法:抽选自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本院门诊进行治疗的3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此期间仅采取单纯的临床常规护理,未在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抽选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于本院门诊进行治疗的3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此期间在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组间对比患者满意度以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6.67%(2/30),比对照组的36.67%(11/30)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7.954,P=0.005<0.05)。研究组的患者满意度为100%(30/30),比对照组的86.67%(26/30)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4.286,P=0.038<0.05)。结论: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有显著应用价值,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张国花 《智慧健康》2022,(27):186-190
目的 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东莞市虎门中医院普外科在2017年1月-2019年1月间收治的3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15)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n=15)在其基础上给予护理风险管理,统计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恢复指标、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护患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投诉、护理差错、护理并发症等风险事件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下床时间、进食时间更早,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干预后,生活自理、运动、精神状态、躯体疼痛、食欲、睡眠等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普外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临床价值较高,不仅可以降低护理风险事件与护患纠纷发生率,同时还有利于提升护理满意度,可促进患者恢复,提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选取的154例心血管呼吸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双盲法的原则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n=77)和对照组(n=77),当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3%,对照组为9.10%;观察组的综合满意度为97.40%,对照组的综合满意度为77.92%,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积极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可以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在ICU患者病房中呼吸机相关肺炎中的应用。方法选择该院ICU病房2019年1-6月实施机械通气的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并回顾性统计该院ICU病房2018年7-12月实施机械通气的患者100例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实施机械通气护理常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护理风险管理。进行两组患者、家属满意度的比较及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比较。结果观察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10例(10.00%)而对照组发生20例(20.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5.861,P=0.004)。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家属满意度分别为98.00%、95.00%高于对照组89.00%、81.00%(χ~2=14.011、14.332,P=0.009、0.007)。结论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地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3.
龚璨 《中国卫生产业》2012,9(15):142-142
目的 探讨预防妇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 将2010年1~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1180例孕产妇按年度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实施护理干预前的2010年度为对照组(n=565),实施护理干预后的2011年度为观察组(n=615),比较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2011年度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81%(5/615),2010年度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81%(31/565),两年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7.2067,P<0.01).结论 针对妇产科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危环节,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有助于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增加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哺乳期乳腺炎住院患者母婴同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9月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住院治疗的341例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2018年10月—2019年9月)的16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后(2019年10月—2020年9月)的17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风险管理干预,比较2组护士的母婴同室安全风险意识水平、2组婴儿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出院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士的母婴同室安全风险意识水平考核中安全识别能力、服务意识及风险意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16%(2/173),低于对照组的7.74%(13/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81,P=0.003)。观察组患者出院满意度为98.84%(171/173),高于对照组的94.64%(159/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9,P=0.028)。结论 在哺乳期乳腺炎住院患者母婴同室的安全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提升护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5月—2019年5月,将接受门诊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常规门诊风险管理);观察组60例(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满意度、投诉以及风险事件。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3.33%,明显低于观察组96.67%(P<0.05)。对照组患者投诉以及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护理人员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合格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通过在门诊护理管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患者投诉以及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人员理论及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应用于骨科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病房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80例患者临床诊治及护理情况,根据其护理方法不同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日常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于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服务。分别于患者入院时及干预14 d后评价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记录两组护理期间发生的护患纠纷及不良事件,采用问卷调查表调查干预14 d后评价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干预14 d后抑郁、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入院时,观察组干预14 d后抑郁、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和护患纠纷发生率0.0%(0/40)、2.5%(1/40),明显低于对照组12.5%(5/40)、15.0%(6/40),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7.5%(39/40),明显高于对照组85.0%(34/40),χ2=13.21,P=0.00。结论预见性护理应用于骨科护理中可有助于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减少跌倒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有利于改变患者护理人员的看法,提高其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行PCI治疗的107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53)和观察组(n=54)。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PCI治疗后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PCI治疗后风险事件发生率为7.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64%(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02%(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明显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胸痛中心护理小组模式在急诊心绞痛患者救治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1—6月福州市第二医院急诊科接诊的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对照组,从2022年1—6月接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按照性别、年龄(性别相同,年龄加减2岁)1∶1匹配对照组的原则选取35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胸痛中心常规护理流程,观察组患者采用胸痛中心护理小组模式进行干预,比较2组患者各项救治措施的建立时间、护理满意度及纠纷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首次心电图检查时间、心电图确诊时间、静脉通路开放时间、静脉采血时间、急诊科滞留时间以及完成院内专科转运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14%(34/35),高于对照组的82.86%(29/3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40,P=0.111)。观察组患者纠纷事件发生率为5.71%(2/35),低于对照组的14.29%(5/3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35,P=0.426)。结论 与胸痛中心常规护理流程相比,胸痛中心护理小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3年7月收治的780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9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观察组进行风险管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护理差错以及护理投诉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工作满意率96.41%,护理差错率1.28%,投诉率2.32%。对照组满意率83.33%,护理差错率8.72%,投诉率7.95%。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投诉率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可以减少护理差错和医患纠纷,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辽宁省某医院2014年3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吞咽功能存在障碍的老年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对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总有效率为90.0%(36/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2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68,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5.0%(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7/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5%(1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3,P0.05)。结论实施针对性护理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改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