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分析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急诊就诊患者纳为对照组,2014年12月-2015年11月急诊就诊患者纳为研究组,各362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感染控制管理;研究组患者行PDCA循环管理,观察两组患者医院感染率,病原菌检出率以及医院感染环境监测相关指标的抽检结果和医院感染预防措施执行率,并对两组患者急诊感染管理工作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医院感染率、病原菌检出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医院感染预防措施执行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室空气培养和物体表面细胞学监测合格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急诊感染管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中开展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增强感染防控实施力度,提高患者对急诊感染管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循环对剖宫产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预防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方法 采用PDCA不断循环的质量管理方法,制定监测计划与方案,制定出标准的操作规程,不断解决遗留问题.结果 2009年12月实施PDCA管理模式前,剖宫产产妇感染率为8.00%,明显高于实施后(2010年1月)的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74,P<0.05);2009年12月-2011年11月两年的感染率明显下降,切口感染率2010年为0.92%、2011年为0.33%,监测验证,重视易感因素,医师准确、标准的切开、分离技术及缝合时恢复正常组织结构至关重要.结论 遵循PDCA循环的管理模式,实施全面质量持续不断改进的方法,预防剖宫产切口感染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PDCA循环工作法是由美国统计学家戴明提出来的,因此又叫戴明循环(简称戴明环)。这种方法就是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处理这样四个阶段的顺序从事管理工作,并且循环不断进行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实践证明:这种方法除了应用于企业经  相似文献   

4.
PDCA循环在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DCA循环即计划 (plan)、实施 (do)、检查(check)、处理 (action) ,是广泛应用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的循环体系。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于 195 4年根据信息反馈原理提出[1] 。我科于 2 0 0 1年 7月 12~ 2 5日相继发生 5例新生儿医院内呼吸道感染 ,在及时运用PDCA循环管理进行质量控制后 ,取得较好效果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5例病例中男婴 2例、女婴 3例 ,日龄最大 2 2d、最小 1d ;入院诊断分别为新生儿窒息 ,新生儿缺氧 ,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母乳性黄疸 ,新生儿肺炎 ;感染发生时间最长于入…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的200例患者以及50名医务工作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包括100例患者和25名医务工作者。对照组医务工作者按照普通流程开展常规诊疗工作,患者接受常规诊疗服务;观察组医务工作者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患者接受基于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医疗服务。对患者住院期间的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检出率、相关防控知识知晓率、医生开具隔离医嘱率以及护理人员消毒隔离措施执行率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结果 200例患者中共检出MDRO感染14例。感染前三位的科室由高到低依次为烧伤整形创面修复科(4/40)、重症医学科(2/35)和泌尿外科(1/37)。14株MDRO感染排名前三的种类分布为产ESBLs大肠埃希菌7例(50.00%)、MRSA 5例(35.71%)、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2例(14.29%)。进一步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除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外,另外2种重点菌种检出率和总体MDRO检出率均低于对照组患...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理论在本院门诊处方点评中的应用。方法:基于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DCA)循环法,对处方点评工作采取过程管理,按《处方管理办法》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中规定的项目和方法统计分析,制定改进措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处方合格率由改进前的85%、87%、86%提高到改进后的89%、90%、92%、95%、96%、98%。结论:在门诊处方点评中引进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方法,提高了门诊处方的质量,促进了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朱建强 《医药与保健》2014,(3):168+153-168
目的针对重病住院治疗的患者,采用导尿管可能增加泌尿道感染的几率,本文就是研究应用PDCA循环的管理方法规范操作流程,探讨对泌尿道感染的控制作用。方法在2012年初我院开始实施PDCA循环管理办法,分析发生导尿管相关性泌尿道感染原因,规范标准操作流程,提出改进措施,持续质量改进。结果进行PDCA循环管理的100名患者,只有1名出现了相关性泌尿道感染,没有采取该种方法的100名患者中,有5名患者出现了相关性泌尿道感染。结论 PCDA方法有效控制了相关性泌尿道感染的发生,使患者的住院恢复过程更加安全,患者的满意度也提高了许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规范留置导尿及其护理流程,对降低导尿管相关性泌尿道感染(CAUTI)的影响。方法 运用PDCA循环管理留置导尿管的住院患者,通过分析CAUTI相关危险因素,制定留置导尿管的标准操作流程,加强培训、指导、考核与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应用PDCA循环管理1年后,尿道口、导尿管与集尿袋接口、集尿袋放尿口的日常护理达标率及尿管的外固定与标识的执行率分别为98.59%(70/71)、95.77%(68/71)、95.77%(68/71)、100.00%(71/71),显著高于管理前的34.92%(22/63)、28.57%(18/63)、17.46%(11/63)、0.00%(0/63);2011年脑外科住院患者的CAUTI发生率,第1-4季度分别为1.86‰、1.63‰、1.10‰、0.95‰,呈逐步下降趋势(χ2=3.951,P=0.047)。结论采用PDCA循环模式,充分发挥监控部门的管理功能,能降低CAUT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运用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循环提高急诊科护士对标准预防知识的认知度和标准预防行为依从性,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观察,了解急诊科护士对标准预防知识的知晓和标准预防执行情况,同时对护士进行访谈,了解其对执行标准预防的困难和建议,最后运用PDCA循环制定相应的计划,并组织实施、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修正和处理.结果 培训该院急诊科注册护士139人,理论考试合格率为97.84%,操作考试合格率为100.00%;参加培训的护士对标准预防知识的认知度有明显提高(P<0.05);实施PDCA循环后,护士洗手、戴口罩和手套依从性最高,为100.00%;护士对标准预防知识知晓率和标准预防行为依从性均有提高,针刺伤下降56.1%.结论 PDCA循环在标准预防中作用是明显的,但在执行过程中要体现持续改进,使循环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0.
将PDCA循环作为管理技术的一个基本工具,对我院医技科室管理工作进行了6个季度共3个周期的深入研究。研究过程中以医技科室中的输血科为实例,将PDCA循环管理的理论方法引入输血科,使得输血科报告准确率、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均有了较大提高,与此同时,投诉数量也有了较大幅度的减少。认为将PDCA理论应用于医技科室管理中,可促进医技科室持续改进,使医技科室能更好地为医疗诊断服务,并与临床科室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综合医院发生院内感染的重点科室病原菌种类。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调查2010年患者感染率,并进行分析。结果:院内感染发生率最高的科室为ICU,主要部位是下呼吸道,主要病原菌是革兰阴性杆菌。结论:医院ICU感染发病率高,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率高,应加强引起感染相关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进一步规范病历质量管理,改变传统管理模式,建立病历质量长效管理机制。方法:将PDCA循环应用到病历质量管理中,按照计划、执行、检查、总结四个阶段,围绕目标的实现,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将病历环节管理与终末管理相结合,不断查找突出问题,分析主要原因,并持续整改。结果:医务人员认真书写病历的意识增强,形成严谨、规范的工作氛围,病历质量不断提升,形成管理良性循环,医疗质量持续提升。结论:PDCA循环应用到病历质量管理工作后,不仅有助于提升病历质量,对于全院形成严格落实核心制度的良好氛围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吴杰 《现代保健》2012,(5):148-149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质量控制管理的有效方法。方法根据PDCA循环质量管理法制定医院感染管理计划、检查标准,组织实施。结果每通过一次循环,质量水平和管理水平均得到提高。结论改进与解决感染管理质量问题,提高各项工作水平,都要运用PDCA循环的科学程序。PDCA循环是一种程序化、标准化、科学的基本管理方式,这种方法可使感染管理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4.
应用PDCA循环预防导尿引起泌尿道感染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控制导尿引起的泌尿道感染。方法 采用PDCA循环(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管理循环模式)进行管理,导电地尿时尿道口保护措施,严格导尿无菌操作控制泌尿道感染。结果 由导尿引起泌尿道感染率14%降低到5%。结论 运用PDCA循环管理,在预防和控制患者住院期间,因导尿引起的泌尿道感染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院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院内感染控制与预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收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后,十分重视非典在院内感染控制与预防的研究,及时建立了监控管理组织,进行全员培训,提高了各级各类人员对非典的认识,并制定了控制非典传播和感染的对策,调整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达到了两个零的要求,即无一位医务人员在医院内感染,无1例非典患者死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控制导尿引起的泌尿道感染。方法:采用PDCA循环(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管理循环模式)进行管理,改进导尿时尿道口的保护措施,严格导尿无菌操作控制泌尿道感染。结果:导尿引起泌尿道感染率由12%降低到5%。结论:坚持运用PDCA循环管理,在预防和控制患者住院期间,因导尿引起的泌尿道感染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医院内感染是指病人在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当然也包括在住院内获得的感染而出院后才发病者.据报道各国医院内感染率为3%~7%[1],我国医院内感染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组建了我国的医院内感染监控系统,对医院内感染的预防、控制、治疗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循环管理方法提高多重耐药菌(MDROs)预防控制措施的效果。方法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完善某院管理制度,改善管理流程等,比较 2014年7-12月(PDCA执行前)和2015年1-6月(PDCA执行后)临床科室MDROs预防控制效果。结果执行PDCA循环管理方法半年后,MDROs防控措施总执行率从57.14%(360/630)提高至79.69%(510/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生在病程中记录、护士在护理病程中记录、登记上报和张贴隔离标识的执行率均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DROs总检出率从PDCA执行前的30.65%(347/1 132),降至PDCA执行后的22.61%(236/1 0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393,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方法能改善MDROs预防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9.
感染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供应室是控制院内感染的主要单位.它担当着医疗用品的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发放等多项工作.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临床医疗、护理及科研等方面的效果.因此,必须加强供应工作质量的管理,以减少或杜绝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预防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中的应用效果,为更好的预防剖宫产切口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1年3月在医院就诊行剖宫产术的1 53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按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后进行分组,对照组(实施前)751例,研究组(实施后)779例,对比分析两组产妇术后切口感染情况。结果研究组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率为1.03%、对照组为7.99%,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4,P<0.05);共检出病原菌68株,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35.29%、19.12%、17.65%、10.29%、8.82%;阶段性分析显示,随着PDCA循环管理的实施,产妇的切口感染率逐渐降低,从3.39%降至0,甲级愈合率从96.61%升至100.00%。结论 PDCA循环在预防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预防术后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