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的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苯丙胺类物质是一组具有类似化学结构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包括苯丙胺(amphetamine)、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A,俗称冰毒)、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MDMA,俗称摇头丸)等其他苯丙胺类精神兴奋剂.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的情况,以供临床工作参考。方法以2009年5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的常见品种、使用方式、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结果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的常见品种包括冰毒、摇头丸等,以冰毒为主,占85.18%。使用方式包括加入可乐饮用、加入酒类饮用、鼻吸、静脉注射等。滥用后的临床表现以精神障碍、行为异常为主。经综合治疗后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而产生精神障碍、行为异常,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早发现、早治疗对改善预后有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社会支持量表(SSRS)和自编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对辽宁省9个强制隔离戒毒所247例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者和社区正常对照人群247人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者SCL-90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危险因素为精神质(OR=3.27,95%CI:1.32-8.10)、消极应对(OR=2.53,95%CI:1.06-6.04),及与家人关系不和(OR=3.16,95%CI:1.12-8.94),而社会支持总分高(OR=0.50,95%CI:0.30-0.84)是其保护因素。结论: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者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可能与人格因素、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等因素有关,应加强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者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国苯丙胺类兴奋剂苯丙胺类兴奋剂(amphetamine-type stimulants,ATS)使用障碍者酒精滥用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酒精依赖识别测验(The Alcohol Use Disorders Identification Test,AUDIT)对540例ATS使用障碍者进行酒精使用障碍筛查,并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吸毒史、ATS使用情况和酒精使用情况。结果:30.7%的ATS使用障碍患者存在酒精使用障碍。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与"嗨妹/哥"一起使用、通常在家里使用ATS与合并酒精滥用问题相关。结论:ATS使用障碍者合并酒精使用障碍者比例较高,应当关注ATS使用者中的酒精问题的防治工作,以降低多物质滥用危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武汉市强制隔离戒毒机构内苯丙胺类兴奋剂和氯胺酮滥用患者特征及毒品危害认知状况。方法:采用自制合成毒品滥用调查表,对武汉市7所强制隔离戒毒机构内的486名苯丙胺类兴奋剂和氯胺酮滥用患者进行调查,分析苯丙胺类兴奋剂和氯胺酮滥用患者相关特征。结果:(1)苯丙胺类兴奋剂和氯胺酮滥用患者男性比例占89.71%,21-30岁年龄段占43.83%,无业人员占70.16%,未婚占48.77%;(2)仅有36.62%的患者对于合成毒品有正确认知;(3)患者第一次使用毒品前三位原因为:"好奇"、"朋友影响或刺激"、"空虚无聊"。结论:(1)21-30岁青年、无业、未婚者为苯丙胺类兴奋剂和氯胺酮滥用高危人群,合成毒品预防工作应予以重点关注;(2)苯丙胺类兴奋剂与氯胺酮滥用患者对于毒品危害的认知存在不足。今后应加强毒品预防教育,提高毒品危害认知,减少毒品好奇,提高毒品抵御技能,有效预防合成毒品滥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獉獉:调查我国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人群特征及滥用后性行为及相关性行为特征的变化。方法獉獉:采用回顾性自身前后对照设计,以课题组自拟调查问卷为工具,对符合调查对象入选要求、且甲基苯丙胺或3,4-亚甲基二氧甲基苯丙胺尿液毒品检测阳性的调查对象进行调查。结果獉獉:本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394份,调查对象中75.1%为男性,20-30 a和30-40 a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7.2%和35.0%。滥用涉及各类群体,但以私营或个体劳动者(31.9%)和无业(41.7%)为主。调查对象的中位累计滥用时间为8个月,主要滥用方式为烫吸(97.7%)。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后性活动变化明显,表现为出现性冲动(63.5%)、性欲增强(35.0%)、性活动频率增加以及性活动持续时间延长(61.3%)等现象。调查结果还表明20.8%的调查对象滥用苯丙胺类兴奋剂后经常发生性行为,9.0%几乎每次都发生,分别有36.1%和21.7%的调查对象会与一起用药的人、性服务工作者发生性关系。此外,8例调查对象报告与同性发生过性关系;6例报告发生过性暴力;6例报告发生过性交易。按照性别和滥用剂量进行分层分析后发现,男性与女性在滥用苯丙胺类兴奋剂后的性行为及性行为相关特征有一定差异。结论獉獉: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后性活动变化明显,提示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对性行为可能有刺激作用。另外,男性和女性在滥用后均表现出性兴奋的特征,但男性的性活动比女性更活跃。对不同滥用剂量分组后进行相关性行为差别的分析分层分析[B1]结果提示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与对性行为的刺激作用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本研究的结论均来自患者自我报告,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7.
苯丙胺类中枢兴奋剂滥用防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概述苯丙胺类中枢兴奋剂 ( Amphetamine-typeStimulants,ATS)属于精神兴奋剂 ( psychos-timulants) ;由于此类物质可兴奋皮质 ,故又称为精神运动兴奋剂 ( psychomotor stimulants)。同属精神兴奋剂的除 ATS外 ,还有可卡因和茶碱、咖啡因等黄嘌呤类以及卡塔叶 ( khat)等植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应对方式。方法:对2011年7月-2013年12月自愿在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及住院治疗的52例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和自编的基本情况调查问卷,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定及应对方式调查。结果: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者SCL-90总分、躯体化、抑郁、焦虑与精神病、SDS得分(51.17±s10.87)、SAS(46.69±s 6.72)得分均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对方式以消极为主,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者消极应对分与SCL-90总分及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焦虑、抑郁及敌对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者焦虑、抑郁状况高于常模,应对方式以消极为主。其心理健康水平可能与应对方式密切相关,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云南省西双版纳、昆明两地苯丙胺类物质滥用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相关部门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北京大学编制的《新型毒品使用情况调查问卷》,对西双版纳、昆明两地强制戒毒所中的男性苯丙胺滥用者进行问卷调查,将两地结果分别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两组间均数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结果:(1)两地滥用的苯丙胺类物质都以冰毒为主;(2)西双版纳地区苯丙胺滥用者年龄、文化程度都较昆明地区低,滥用人群以农民为主;(3)西双版纳地区滥用苯丙胺的累计时间较昆明地区长,剂量、频率等都较昆明地区高(P<0.05);(4)西双版纳地区滥用者对苯丙胺的渴求感较昆明地区高(P<0.05);(5)昆明地区苯丙胺滥用者合并使用其他毒品的情况比版纳严重(P<0.05);(6)在滥用原因、滥用地点的调查中两个地区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结论:西双版纳、昆明两地苯丙胺滥用呈现不同的流行特征,建议根据这些不同的特征制定针对性较强的预防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1导言苯丙胺类物质是一大类具有类似化学结构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及其他一些精神兴奋剂,统称"苯丙胺类兴奋剂"(amphetamine type stimulants,ATS)[1],包括苯丙胺(amphetamine,AMPH)、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A,俗称"冰毒")、3,4-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3,4-methylenedioxy-  相似文献   

11.
女性海洛因依赖者性病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女性海洛因依赖者中患性病情况,为在该人群中加强性病查治与监测提供依据。方法··:病种以性病中淋病、梅毒和尖锐湿疣为重点,128例女性海洛因依赖者为对象,以其住院病历及性病患者个案登记卡为原始资料进行各项分析。结果··:128例中检出性病35例(占27.3%),其中淋病34例(占97.1%),梅毒1例(占2.9%)。其中淋病合并尖锐湿疣者12例(占34.3%),既往均未接受正规性病检查及治疗,对性病知识了解甚少。结论··:女性海洛因依赖者是性病中最重要的特殊高危人群,在急性脱毒后应开展性病的查治,将有助于控制性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2.
温州地区吸毒人群的人格特征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吸毒人群的人格特征和确定吸毒的高危人群,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毒品蔓延。方法:由经过训练的专业人员用艾森克(Eysenck)人格问卷对2002年7月-2003年8月在温州市强制戒毒所戒毒的学员进行调查和记录。结果:<20a和20-39a的男性以及20-39a的女性E分数平均值偏低;<20a和20-39a的男性N分数平均值偏低,而<20a和20-29a的女性N分数平均值则偏高;20-39a男性和所有女性P分数平均值偏高。结论:吸毒人群倾向于内向型,心理状态不太正常,情绪不太稳定。尤其是女性,多呈抑郁型。具有这些人格特征的人应作为药物滥用重点预防对象,对其加强药物滥用预防宣传教育、管理和控制。  相似文献   

13.
吸毒劳教人员中HIV感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贵州省吸毒劳教人员中HIV感染情况。方法:对2003年10月贵州省中八劳教所在所的男性吸毒劳教人员,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静脉注射方式吸毒者200例和烫吸方式吸毒者100例,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SA),初筛呈阳性者送省艾滋病检测中心,进一步用蛋白印迹法(WB)进行确诊。结果:300例被检测人员中,有18例HIV阳性,感染率为6.0%;其中静脉注射15例,烫吸3例,分别占各自样本的7.5%和3.0%;在200例静脉注射者中,共用注射器组HIV感染率(16.0%,8/50)高于未共用注射器组(4.7%,7/150),P<0.05;在18例HIV感染者中,8例有多个性伙伴,占44.4%。结论:贵州省吸毒劳教人员中HIV感染情况严重,共用注射针具与不健康性行为是本地区感染和传播HIV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赤峰市部分地区阿片滥用者流行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采用问卷方式,对内蒙古宁城县、喀喇沁旗部分地区的阿片滥用者进行了药物滥用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了该地区阿片滥用一般情况和滥用特征.在调查登记的998例滥用者中,有977例(占总数的97.8%)是以注射方式滥用;滥用者的平均年龄为57.8a,其中55a以上老年占2/3;有833例(占总数的84%)初始滥用原因是“治病”;药物滥用造成的个体身心损害和社会后果是严重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568例药物滥用者流行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青少年、待业闲散人员、个体经营者、初中以下文化群体是滥用药物的高危人群。多药滥用情况严重。在禁毒斗争中,严惩贩毒,切断毒源的同时,应加强预防工作,建立并完善戒毒后的康复与回归社会随访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太原市海洛因滥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04年1月1日以后,2004年5月17日之前,进入太原地区某强制戒毒所治疗的海洛因滥用者100例进行访谈,以自制量表记录情况,进行横断面研究。结果:接受调查的100例滥用者中,首次吸毒时年龄27.15a±s8.62a;文盲、初中文化水平者占83%;个体经营者和无业人员占56%;滥用的药物为海洛因或当地产土制海洛因,多药滥用者占16%;滥用方式主要为烫吸(77%);首次吸毒的原因主要为好奇(47%)。吸毒后月人均收入明显下降(P<0.001)。结论:太原地区的海洛因滥用初始吸毒年龄偏大;以烫吸为主;个体经营和无业者居多;文化水平偏低。禁毒重在预防。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社区戒毒与社区康复工作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甘肃省开展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的经验,探索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机制,为建立和完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的方法和模式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座谈和社区实地调研的方式,在甘肃省张掖市、酒泉市、定西市等已开展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的社区,对禁毒专干、综治员、社区/街道/居委会负责人、参加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的吸/戒毒人员及其家属进行调查。结果:甘肃省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的开展是以政府为主导,多方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方式进行,其主要经验包括:(1)党委政府重视社区禁吸/戒毒工作,将禁吸/戒毒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的内容并列为重要考核指标,实行政府工作绩效考核"一票否决"制;(2)调查地区张掖市甘州区、酒泉市肃州区以及定西市安定区建立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的工作机制、组建了专门的社区工作队伍(禁毒专干)、制定了社区吸/戒毒人员帮教、管理办法,通过综合性的帮教、干预措施使得上述三个地区的吸毒人员戒毒后戒断保持3a以上不复吸比例分别达到了43.5%、37.4%和46.0%;(3)问题及薄弱环节:经费投入不足,不同地区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队伍力量差异较大。结论:(1)党委政府重视是做好社区禁吸戒毒工作的基础;(2)建立有效的吸/戒毒人员社区管理机制和模式是有效开展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的保障;(3)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及工作流程,实现戒毒/康复各环节的"无缝连接"是甘肃社区工作的主要经验;(4)当前存在的问题包括人员配备、配比不足,社区专项工作经费保障不足。  相似文献   

18.
海洛因滥用者尿液过氧化脂质含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38例海洛因滥用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尿液过氧化脂质(U—LPO)含量的结果表明,海洛因滥用者组的U-LPO平均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海洛因滥用者的U-LPO含量随其尿液吗啡含量及滥用海洛因时间的增加而升高,并均呈线性正相关(r=0.7855,P<0.001:r=0.6674.P<0.001),提示海洛因滥用者体内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呈现病理性加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