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在骨科创伤及创面感染治疗中采取持续封闭负压引流(VSD)与常规引流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比较。方法将11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59例,观察组采取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对照组接受常规引流,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66%,高于对照组的5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可促进骨科患者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探讨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应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VSD)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用VSD敷料覆盖创面,覆盖时间为5~7 d每次,并积极做好预防感染的工作。对照组患者则根据创面情况,更换敷料时间为1~2d,在创面较为严重的地方放置引流条,并且要使用抗生素来抵抗感染,在5~7 d后要进行检查。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对照组患者治愈17例(治愈率为45.9%),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3.8%;观察组治愈25例(治愈率为65.8%),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结论在骨科创伤以及感染创面的临床治疗中,VSD的临床应用效果较佳,具有见效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VSD)在骨外科创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骨外科创伤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患者采取VSD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换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皮肤坏死和骨髓炎发生率、敷料平均维持时间、更换敷料次数和治疗费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75.56%),差异显著(χ2=3.92,P<0.05);治疗组患者皮肤坏死和骨髓炎发生率均为0%,对照组分别为8.89%和13.3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χ2=4.1860,P<0.05;χ2=6.4286,P<0.05);治疗组患者的敷料平均维持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t=14.7536,P<0.01);治疗组患者更换敷料次数和治疗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t=8.2170,P<0.01;t=8.2020,P<0.01)。结论VSD治疗骨外科创伤临床疗效显著,无术后并发症,治疗时间短且费用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创面面积、换药次数、住院时间、VAS视觉评分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有较高的临床疗效,治疗后创面面积减小,减少换药次数,降低感染的风险,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在临床难治性创面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的21例患者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1例患者的难治性创面均经过全身支持治疗;局部清创、负压VSD封闭引流,结合临床实际伤情及患者及其家属的要求,通过行植皮覆盖肉芽创面或者行移植皮瓣封闭深度创面,随访1~12个月疗效满意。结论负压技术对传统外科引流做出重大改进、有独特优越性的新型引流技术,适用于各类传统外科方法无效的慢性难愈性伤口及不能立即施行确定性外科创面关闭方法如皮瓣移植等,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手术难度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封闭式负压引流术(VSD)在大面积软组织损伤中的作用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8月至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大面积软组织损伤患者192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采用VSD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无负压引流方式换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间、术后60天内创面愈合情况。于术后0.5~1年内随访,检查两组患者肢体外观和功能恢复的差异性。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60天内创面愈合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患者全部痊愈后出院,平均创面愈合时间为21.5天,显著低于对照组(80.5天)。试验组患者肢体外观和功能恢复情况接近正常水平,较对照组改善较为明显。结论 VSD应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大面积软组织损伤中效果良好,较常规方法有显著进步,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临床应用微型携带全自动负压引流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7月东莞光华医院接诊的手部开放性软组织损伤患者6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患者.在两组患者接受清创术后,为对照组患者采用中心负压引流器进行负压引流,为研究组患者采用微型携带全自动负压引流器进行负压引流,然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溶液(rb-bFGF)冲管与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联合应用于慢性创面修复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2月-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慢性创面修复患者86例,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应用VSD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rb-bFG...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大张皮移植术治疗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9年11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海军第二医院收治的79例深度烧伤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采用大张皮移植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大张皮移植术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治疗.治...  相似文献   

10.
谢燕婷 《医药前沿》2022,(3):105-107
目的:分析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同时采用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4月—2020年2月期间于我院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共4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0)与对照组(n=20),两组患者均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外科手术治疗胃肠肿瘤的临床效果,为胃肠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行外科手术治疗的80例胃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肿瘤直径、形态以及良/恶性程度,结合患者年龄、身体状况等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并分析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80例患者痊愈率为65.0%,死亡率为17.5%,复发率为17.5%。结论胃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征,术前正确诊断的难度较大。外科手术与术后正确的治疗方式结合是治疗胃肠肿瘤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卵巢良性肿瘤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腹腔镜组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开腹组患者采取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术后24小时炎性指标、补体(C3、C4)、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及术后发热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均显著少于开腹组(P<0.01)。腹腔镜组患者术后24小时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1)。腹腔镜组患者术后24小时补体C3、C4、IgA、IgM和IgG水平均显著高于开腹组(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治疗卵巢良性肿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炎性反应小等特点,同时对免疫系统的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68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手术方法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年内复发转移率及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278,P=0.816)。术后随访3年,研究组患者肿瘤复发转移率低于对照组(P<0.05),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能够有效清除区域淋巴结,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安全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对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307例接受放射治疗的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162例)接受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对照组患者(145例)接受常规放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存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4.57%(137/162),对照组为83.44%(121/14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访36~60个月,两组患者1、2、3年的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在宫颈癌患者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08年1月至2012年8月子宫腺肌瘤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开腹组(开腹子宫腺肌瘤切除术)和腹腔镜组(腹腔镜子宫腺肌瘤切除术),术后1周内两组患者均口服米非司酮,12.5 mg/d,1次/天,连续服用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痛经改善及复发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痛经改善率高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瘤,疗效肯定,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引导穿刺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卵巢囊肿患者4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与观察组(2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观察组患者接受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疗效,随访3~6个月,统计两组患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和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引导穿刺治疗卵巢囊肿可减少对患者的创伤,有效缓解其痛苦,且费用较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医用臭氧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治疗组患者接受医用臭氧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75.56%),差异具有显著性(χ2=3.92,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t=2.7382,P<0.05);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5.56%)明显低于对照组(33.33%),差异具有显著性(χ2=3.8503,P<0.05)。结论医用臭氧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应用TSRH联合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创伤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70例胸腰段脊柱创伤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各35例。A组患者采用TSRH联合AF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B组仅采用AF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由于实施联合手术,手术时间稍长于B组,但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骨折愈合时间快,患者术后神经运动功能恢复好;两组患者术前椎体情况近似,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均有所提高,Cobb角下降,A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恢复程度明显优于B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71%,明显低于B组(20%)。结论 TSRH联合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创伤性骨折患者效果好,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短,神经运动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泪道逆行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10月本院眼科门诊收治的64例(72眼)慢性泪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泪道逆行置管术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 6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泪道逆行置管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26.34±4.12)分钟,患者术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跟踪随访6个月,患者均预后良好,治疗总有效率达97.22%。结论泪道逆行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临床效果确切,且手术操作相对便捷,可显著提高患者预后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经皮加压钢板(percutaneous compression plate,PCCP)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安徽省妇幼保健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接诊的8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PCCP组和PFNA组,每组各41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骨折融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PFNA组患者X线暴露时间和骨折融合时间均显著短于PCCP组(P<0.05),术中出血量多于PCCP组(P<0.05)。与术前(T_1)相比,两组患者术后1周(T_2)、术后2个月(T_3)及术后6个月(T_4)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逐渐升高(P<0.05),且PFNA组患者T_3、T_4时间点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PCCP组(P<0.05)。两组患者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FNA与PCC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相当,PFNA恢复速度快,PCCP出血量少,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