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发病率逐年增高,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原因。内质网稳态对维持机体正常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内质网稳态失衡可诱发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激活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介导的3条细胞适应性应答通路以恢复内质网稳态,适度的ERS对细胞具有保护作用,而ERS持续存在超过内质网自身调节平衡时会激活细胞凋亡信号通路,引起肾脏足细胞损伤、肾小管功能障碍,加速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因此,ERS信号通路及其关键因子已成为防治DN的重要靶点。中医药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文章基于内质网应激途径对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肾病的现状进行综述,总结其主要的作用机制及相关靶点、调控通路,以期为糖尿病肾病的治疗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内质网应激(ERS)是内质网腔内错误折叠蛋白聚积的一种适应性反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ERS可能是糖尿病肾病进展的重要机制之一。在糖尿病肾病的发展过程中,细胞内适宜的ERS作用可保护肾脏细胞免受高血糖等危险因素的损害,而程度过强或时间过长的ERS使细胞的保护机制不能与损伤作用抗衡,细胞内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在内质网中不断聚集,扰乱内质网的正常功能,从而使多个下游的细胞信号相关通路启动,诱导细胞凋亡发生,肾脏细胞不断死亡促进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因此,ERS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脏器损害过程中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肾病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日益增长的公共健康问题,被认为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SRD)并影响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和死亡率的主要微血管并发症。内质网应激(ERS)引起的细胞凋亡是动植物中新发现的一种细胞凋亡途径。肾脏有丰富的内质网系统,内质网应激为许多应激过程的重要通路,许多动物及临床试验证实内质网应激与糖尿病肾病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因此调控内质网应激有可能为糖尿病肾病治疗提供全新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徐利娟  马丽 《医学综述》2022,(6):1193-1197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所致的截肢和神经性疼痛致残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使其心理遭受重创.DPN的发病机制众多,内质网应激(ERS)作为细胞凋亡的主要机制之一,与DPN的发病密切相关,持续高糖环境激活ERS,进而使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肌醇需求酶1、转录活化因子6通路被激活,引起细胞凋亡.因此充分了解E...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DN的病理特征是肾小球肥大,系膜细胞增生、细胞外基质(ECM)积聚和基底膜增厚,从而导致肾小球高滤过和蛋白尿,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DN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国内外医学研究认为,DN与糖脂代谢紊乱、高血压、血流动力学改变、RAS激活、多元醇通路激活及细胞因子、遗传因素等多因素的综合作用有关[1-3].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血糖升高、蛋白尿、肾功能下降,也是患者后期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临床上主要通过控制血压和血糖水平来抑制DN的进展,但效果不佳。现有研究发现,内质网应激及其介导的细胞凋亡是引起DN的重要原因,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门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12(caspase-12)信号通路在其中发挥关键性作用,其中PERK是内质网应激启动的标志,CHOP是内质网应激由抗凋亡作用开始转为促凋亡作用的重要分子,caspase-12是内质网应激介导细胞凋亡的最终执行分子。本文就内质网应激及相关信号通路介导的细胞凋亡在D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文莉 《重庆医学》2018,(14):1925-1927
作为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家族众多成员之一的脂肪细胞型FABP (A-FABP),参与了多种代谢性疾病的发生,被认为是糖尿病的关键影响因素.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近年来有研究表明A-FABP可参与DN的进程,血浆A-FABP水平可作为评判DN早期肾功能受损的新生标志物,但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此,本文就A-FABP与DN肾组织结构改变、内质网应激(ERS)和炎症反应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升高,糖尿病肾病(DN)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危险疾病。作为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DN被认为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疾病发生的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非常复杂,激活通路、活性氧类反应、细胞因子应激等是影响DN患者出现代谢紊乱、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一系列发病机制的重要因素,诸多影响因素在DN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未来,应从细胞、分子方面深入研究DN的发病机制,以利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和延缓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发展过程中最常见的微血管病变,也是糖尿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最终导致的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SRD)是糖尿病高病死率的主要原因,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1-2].DN的致病因素复杂多变,具体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认为,DN的发生发展与PI3K/Akt的过度激活关系密切.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在细胞生长、增殖、凋亡、分化及葡萄糖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3],它受到上游多种分子的调节以维持细胞和生命的稳态,例如胰岛素、生长因子的正向调节及PTEN的负向调节[4-5].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患者重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由多因素、多种机制导致,主要有遗传表观学方面的改变,如DNA甲基化、微RNA、组蛋白修饰等。同时,糖代谢紊乱激活蛋白激酶C通路、多元醇通路,产生大量的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活性氧类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降低一氧化氮的产生。此外,还有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胰岛素抵抗、炎症反应及相关因子的作用。这些作用机制最终共同参与了DN的发生。目前,DN发病机制已经有了很多研究,但表观遗传学方面的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3.
重度妊高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浮肿等症状 ,严重可以导致母婴死亡。对妊娠足月的重度妊高征 ,可以根据其临产与否及宫颈条件 ,立即决定其为阴道分娩或是剖宫产术。对于妊娠晚期的重度妊高征 ,因其胎龄不足月 ,胎儿生长发育及胎肺成熟度情况需通过一定时间的治疗 ,根据其病情变化来决定其治疗方案或终止妊娠的时机[1,2 ] 。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一阶段的治疗进行监测 ,防止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现将 2 0 0 0年至今我院收治妊娠晚期重度妊高征 30例的监测结果回顾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孕 31~ 36周重度妊高征 30例 ,其中 …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80例局限于小腿或手或足的银屑病。均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因部位比较特殊。受多种理化因素影响,使皮疹形态发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变化,常看不到典型损害,因而误诊为神经性皮炎,湿疹,慢性皮炎及癣等。作者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16.
刘复平 《中外医疗》2012,31(23):1-2
目的探讨研究喉癌主癌灶手术的安全切缘在临床上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1年3月已经确诊喉癌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镜下观察分析;B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肉眼观察分析,将结果进行临床特点分析比较。结果早期的喉癌患者和晚期的喉癌患者的阳性切缘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高于早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门上区[SG]2、3和5、10mm;跨声门型[TG]2、3mm和5、10mm的切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G、TG、IG的2mm和3mm,5mm和10mm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阳性切缘观察39个,镜下阳性切缘观察4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原发不同部位、不同分期和不同范围选取适合的切线,就可以有效地减少阳性切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根据儿童急性腹痛的特点,诊断儿童腹痛应综合临床及相关检查提供的依据,做出准确诊断,给予适当治疗。方法:对临床328例腹痛患儿进行选择性辅助检查和分析。结果:小儿腹痛病因复杂,腹腔内疾病占64.63%,共17种病因;腹腔外疾病占35.37%,共6种病因。结论:仔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密切观察病情、针对性地选择辅助检查,在儿童腹痛的诊断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变化率的测定对细菌性肺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细菌性肺炎患者72例,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治疗有效组(有效组)47例和治疗无效组(无效组)25例,对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中的降钙素酶原变化及影响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有效组治疗后3天及治疗后7天的降钙素酶原显著低于无效组的患者(P<0.05);年龄>65岁、心功能≥3级、COPD、糖尿病、肺部双侧受累(X线示)、菌血症、感染性休克和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感染性休克、肺部双侧受累、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及心功能≥3级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测定降钙素原变化率对细菌性肺炎的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