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邢跃 《吉林医学》2008,29(23):2187-2188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和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通心胶囊,观察两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血脂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70.0%,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在血液流变学、血脂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能明显改善脑梗死症状和血流变学指标,降低血脂和血黏度,并起到一定的溶栓作用,是改善脑组织缺血,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8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服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观察并监测二组治疗前后血脂、血液黏度的变化及NIHSS评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血脂、血液黏度指标、NIH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出现再发脑梗死事件多于治疗组。结论通心络胶囊可减低血脂、血液黏度,降低NIHSS评分,减少脑梗死复发,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有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进而了解他汀类药物对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将4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他汀组(辛伐他汀40mg/d,连续2周),治疗前后检测血清hs—CRP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结果:他汀组血清hs—CRP水平降低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他汀组下降较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与预后相关,应用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孙光印  史德海  张卉田  赵梦杨  贺磊  孙乾  谭建伟 《西部医学》2009,21(10):1707-1708,1710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管理模式联合应用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梗死住院患者2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03倒)和联合治疗组(10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卒中单元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简式Fugl-Meyer法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用Barthel指数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O.01);联合治疗组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O.01)。结论卒中单元联合通心络胶囊能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患者(STEMI)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11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手段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高敏C-反应蛋白、内皮素一1及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s—CRP和ET-1下降均较对照组显著(P〈0.05或P〈0.01);LVEF升高较对照组显著(P〈0.05),LVEDD、LVESD缩小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通心络通过抑制STEMI患者的血管局部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降低hs—CRP和ET-1水平,从而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应用SPECT研究通心络胶囊对脑梗死患者局部脑血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语  杨军  董为伟 《重庆医学》2006,35(4):355-357
目的 研究通心络胶囊对脑梗死患者局部脑血流变化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关系。方法 2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口服通心络胶囊和丹参片,连服15d。在治疗前后应用SPECTROI技术测定其病变及健侧镜像ROI区域内的平均放射性计数,以了解局部脑血流量变化;并且每个患者在治疗前后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判定其情况。结果 服用通心络胶囊组患者原脑血流减低区和对侧大脑半球镜像区域脑血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通心络胶囊组与丹参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参片组治疗前后脑血流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心络胶囊对脑梗死患者的脑血流功能改善有肯定作用,而且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亦显著改善,说明其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1(ET-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般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予以静脉滴注。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变(P〈0.05)。两组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症状。治疗2周时,两组患者血清hs—CRP、ET-1、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血清hs—CRP、ET-1、TNF-α水平分别为(4.51±1.93)mg/L、(74.13±25.38)ng/L、(1.17±0.83)μg/L,分别低于对照组的(6.04±2.17)mg/L、(84.76±25.51)ng/L、(2.03±0.94)I.L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可以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hs—CRP、ET-1及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24h内的hs—CRP水平,同时选择年龄、性别相似的健康人40例为对照组。根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NDS),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评分,患者均进行CT/MRI扫描确诊。结果急性脑梗死组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患者hs—CRP含量与其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患者的年龄均呈正相关(均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无相关性(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与hs—CRP水平关系密切,hs—CRP水平越高,则病情越重。hs—CRP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的危险预测因子,也是一个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9.
樊淑敏 《中原医刊》2011,(14):50-5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日1次,连续服用4周。检测治疗前后血清h—CRP和IL-6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评定。并以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ACI患者血清hs—CRP和IL一6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和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阿托伐他汀组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明显(P〈0.05);两组ND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阿托伐他汀组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ACI患者血清hs—CRP和IL-6水平,并有助于ACI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钟风芳  冯鑫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9):69-70,72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0年12月的7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和观察组(加用通心络胶囊)各3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且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应用于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通心络胶囊治疗脑梗塞临床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60例脑梗塞 住院患者,随机分为通心络组和丹参组,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实验室指标(血脂、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功能)。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77%,对照组为72.22%,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脂、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功能等各项实验室指标明显改善,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通心络具有调节血脂代谢、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小板聚集功能等作用、能有效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减少迟发性神经元损害,改善脑梗塞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通心络胶囊为治疗和预防脑梗塞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10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对照组52例,2组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通心络胶囊,3粒/次,3次/d,连服4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血清hs-CRP、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hs-CRP均显著降低(P〈0.05),但治疗组降低更为明显。结论:通心络胶囊可减轻急性脑梗死炎症反应,改善血液流变学及临床症状,且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对脑出血患者临床及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高血压IC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微创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血肿微创清除手术,检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14天血清hs—CRP、IL-6、TNF-α含量的变化,并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血清hs—CRP、IL-6、TNF—α含量比较,治疗后第7天、14天微创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治疗后第14天微创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微创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血清中hs—CRP、IL-6、TNF—α含量增加,表明其参与了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微创血肿清除术有效降低hs—CRP、IL-6、TNF-α含量而改善脑出血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探讨其抗炎作用机制。方法将9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45例和常规治疗组45例。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日1次,连服4周。治疗前后检测血清hs—CRP、IL-6和IL-10含量,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评定。另选同期健康查体正常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结果ACI患者较健康对照组血清hs—CRP、IL-6显著升高,IL-10显著下降(P〈0.05);两组ACI患者治疗前hs—CRP、IL-6和IL-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阿托伐他汀组hs—CRP、IL-6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而IL-10明显升高(P〈0.05)。此外,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NDS评分较常规治疗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ACI患者较健康者血清hs—CRP、IL-6水平升高,IL—10水平下降。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ACI患者血清hs—CRP、IL-6水平,升高血清IL—10水平,有助于ACI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具有减轻炎症反应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西医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疗程为14d。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sCD40L和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31%和74.36%,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sCD40L及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血清sCD40L及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干扰脑缺血后血小板CD40/CD40L信号通路、抑制血小板活化、减轻炎症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6.
李春明 《海南医学》2009,20(1):38-39
目的研究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hs—cap)水平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并探讨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常规措施并加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清hs—CRP水平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hs—CRP浓度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但治疗组降低较对照组更显著;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显著性,但治疗组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可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与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脑血液循的高凝、高粘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片与通心络胶囊联用对高脂血症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炎症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高脂血症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睡前顿服;通心络胶囊每次4粒,3次/d。对照组单独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睡前顿服,两组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治疗12周后留取血标本作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等血脂分析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测定,并通过颈动脉彩超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治疗12周后,TC、TG、LDL—C水OF均显著降低(P〈0.05),但治疗组下降程度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HDL—C均升高(P〈0.05),但治疗组升高程度更明显(P〈0.05);hs-CRP、TNF-α浓度均明显降低(P〈0.05),但治疗组降低程度更明显(P〈0.05);两组颈动脉IMT均变薄(P〈0.05),但治疗组明显变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通心络胶囊具有调脂及较强抗炎、抗动脉硬化作用,可逆转或延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谭必春 《当代医学》2013,(31):100-10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内皮素(E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GRP)的变化及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选择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选择同期体检的60例非脑梗死者为对照组。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8)对脑梗死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两组血清ET和hs—CRP水平及二者与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ET和hs—cR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小灶、中灶及大灶脑梗塞患者中,血清ET和hs—CRP水平依次升高(P〈o05);随着患者NIHSS评分的升高,血清ET和hs—CRP水平亦依次升高(P〈0.05)。结论盯与hs—CEP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急性脑梗死的发病与炎症反应、脑血管收缩密切相关。ET与hs—CEP可作为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入选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冶疗组60例。两组均常规脱水降颅压,改善神经细胞代谢,防止并发症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通心络胶囊,每次4粒,每天3次,连服4周。观察其用药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指数、低切指数、全血还原粘度、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血液流变学、血脂水平与临床疗效,差异均有显著变化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能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有很好的临床疗效,是改善脑组织缺血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小板(PLT)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组和健康对照组进行hs—CRP、Hcy及血小板联合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急性脑梗死组治疗前血小板明显减少(P〈0.05),Hcy及hs—CRP明显升高;治疗后PLT升高,Hcy及hs—CRP下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测定血清Hey、hs—CRP水平及监测PLT,是了解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在临床诊断、治疗与预后判断等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