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江西省赣州市2014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NA基因的特点,掌握其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和疾病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择17株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经核酸提取和one-step RT-PCR扩增NA基因片段,双向序列测定,采用DNAStar5.0和Mage4.0序列分析软件分析NA基因特征以及耐药性位点。结果17株毒株的NA基因片段与代表株A/California/07/2009(H1N1)的序列核苷酸序列进行比对,核苷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8.4%以上,氨基酸的同源性也高达97.0%以上。17株毒株的NA活性中心位点氨基酸及周围的辅助位点氨基酸均未发生氨基酸替换。结论17株毒株的NA基因片段保持高度的同源性并均对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药物敏感,但仍应加强对流感病毒的耐药性监测,为制定新型甲型H1N1流感的防制措施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新余市2013年-2015年甲型流感病毒M基因进化及金刚烷胺类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和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30株甲型流感病毒,经核酸提取、one-step RT-PCR扩增M基因片段和双向序列测定,通过DNAStar5.0和Mage5.0序列分析软件获得有关数据。结果在M基因上,16株H3N2毒株、14株新型H1N1毒株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99.2%、98.8%,且与相应的疫苗推荐株高度同源,H3N2毒株与新型H1N1毒株与相应的疫苗推荐株相比较,大部分(13/16)H3N2毒株未发生变异,所有新H1N1毒株均发生1~2个氨基酸替换;30株新余市甲型流感毒株M2蛋白第31位氨基酸位点均由丝氨酸(S)突变为天冬酰胺(N)。结论新余市2013年至2015年甲型流感毒株相同亚型间M基因同源性较高,30株甲型流感毒株均具有金刚烷胺类药物抗性,对流感病毒耐药性问题应该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2010年从广州市分离到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基因与2009年中国大陆甲型H1N1流感病毒NA基因的变异情况,为甲型H1N1流感的监测和防控提供参考资料。方法收集2010年广州市有发热和呼吸道症状患者的咽拭子标本,用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异性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扩增分离到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NA基因片段,测序后与2009年的H1N1毒株进行比对和进化分析,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耐药位点和糖基化位点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1 194份咽拭子标本,检测到甲型流感病毒阳性327份,其中H1N1流感病毒6株,与2009年分离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相比,有16个位点发生了有义突变,3个位点和NA活性相关,其中222位氨基酸的变异位于NA活性位点上。结论成功扩增了2010年广州市6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NA基因并测序,未发现H275Y耐药位点的变异。3毒株在NA活性位点222位、228位和425位等氨基酸位点处发生了变异,需继续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016-2017年我国甲型流感病毒H3N2亚型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基因的分子特征,为甲型流感病毒H3N2亚型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全球共享禽流感数据库(GISAID)中获得我国2016~2017年分离的525株甲型流感病毒H3N2亚型病毒和13株H3N2亚型参考株的HA和NA基因序列。应用MEGA 6.0软件分析HA和NA的分子进化特征、氨基酸位点和耐药位点的变异情况。结果进化树分析显示13株参考株之间HA和NA氨基酸的同源性均为96.9%~99.1%。2016-2017年我国甲型流感病毒H3N2亚型的病毒株HA和NA氨基酸序列之间同源性均为96.3%~100%,HA和NA的优势亚分支均为3C.2a.1,相当一部分毒株分型不够明确。HA氨基酸变异分析显示9株发生N121E突变,103株发生N121K的突变且主要来源于2017年的香港毒株;182株发生G/R142K突变;A/Hong_Kong/3079/2017-HA和A/Guangdong-Chengguan/1383/2017-HA均发生A128I突变;NA蛋白仅3株(A/Hunan-Suxian/1980/2016-NA、A/Hunan-Yuhua/11799/2016-NA和A/Ningxia-Yuanzhou/1657/2016-NA)发现H275Y耐药位点突变。结论 2016-2017年我国甲型流感病毒H3N2亚型的HA和NA蛋白与参考株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优势亚型均为3C.2a.1;与病毒的毒力及药物相关的部分关键氨基酸位点发生变异。应密切关注H3N2病毒的分子特征,为其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长春市2018-2020年度甲型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基因特征,了解其变异情况及遗传进化特征。方法 选取2018-2020年度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离株72株,PCR扩增NA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分离株的NA基因进行进化和变异分析。结果 长春市72株分离株与疫苗株A/California/07/2009的NA蛋白相比均有V13I、I34V、L40I、N44S、V81A、N200S、V241I、N248D、N270K、Y351F、N369K、N386K、K432E、N449D共同的氨基酸位点变异,且有1株发生了NA蛋白H275Y耐药位点的突变,提示此毒株为奥司他韦耐药株。72株病毒株NA基因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7.6%-100%,氨基酸同源性为97.2%-100%。在进化树分析上,呈集中分布态势,都属于6B.1分支。结论 长春市2018-2020年度甲型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基因持续发生变异,但大部分甲型H1N1流感病毒仍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敏感。未来仍应加强耐药性监测,为预防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掌握2018-2020年吉林省内H3N2亚型流感流行株对金刚烷胺类药物以及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药物的耐药情况,为流感的临床治疗及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甲型H3N2亚型流感毒株34株,对M2和NA基因进行PCR扩增,测序后对耐药位点进行分析.结果 2018-2020年吉林省分离到流感毒株981株,其中甲型流...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浙江省2009 2013年初甲型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基因(NA)序列进化特征。 方法 提取浙江省2009 2013年初29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基因组RNA,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NA基因,测序并拼接出ORF。以浙江省不同年份与地域15份代表性毒株NA序列和GenBank数据库中选取的22株2009 2012年国内外甲型H1N1流感病毒NA基因序列,采用MEGA 5.1软件对其进行序列比对并构建种系发生树。 结果 扩增并测序获得29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NA基因ORF的全长序列,与国内外甲型H1N1流感病毒NA序列比对后显示序列的同源性较高,浙江省毒株与北美早期甲型H1N1流感病毒典型代表株A/California/04/2009(H1N1)的同源性为98.20%~99.50%,其中采集于2012年末和2013年初的4份病毒NA与A/California/04/2009(H1N1)的同源性为98.63%~99.14%。在1株采集于2010年1月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NA的基因序列中发现可导致奥司他韦耐药的H275Y突变基因型。 结论 虽然浙江省后期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基因累积了更多的变异,但所有毒株之间基因同源性仍然较高,所有毒株的神经氨酸酶基因同源性达到98.20%及以上,序列分析结果证实1份毒株携带奥司他韦耐药基因型突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宜春市2011~2012年B型流感病毒耐药基因位点,掌握其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和疾病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宜春市流感监测医院和疑似流感疫情的流感样病例鼻咽拭子标本进行流感病毒分离,选择分离到的16株B型流感病毒进行核酸提取,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病毒NA基因后进行基因序列测定,用DNAStar5.0,Mage3.1生物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处理,翻译出氨基酸序列,进行基因特性分析.结果 16株B型流感病毒NA区域核苷酸序列长度均为1140bp,编码380个氨基酸,所有毒株的NA蛋白催化活性位点和辅助位点均未发生氨基酸替换.结论16株毒株均对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药物敏感,我们应该继续对流行株耐药情况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2013年江西省宜春市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基因序列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子进化分析,为防控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和常规监测提供科学根据。方法 随机选择11株2013年宜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感监测实验室分离到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毒株,提取病毒RNA,One-step RT-PCR扩增HA基因并双向测序。以世界卫生组织疫苗推荐株A/California/07/2009(H1N1)(GenBank:CY121680)和几株国内外近几年分离的流感甲型H1N1毒株的HA基因为参考序列,采用DNAStar 7.0和Mega 5.0软件对HA基因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绘制分子进化树,进行HA变异分析。结果 2013年宜春市11株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疫苗推荐株亲缘性较近,进一步参考几株国内外近几年分离到的流感甲型H1N1毒株,HA没有发生较大变异;其HA基因序列二硫键、糖基化位点未发生变异;尽管有7株毒株同时在抗原决定簇区A区和受体结合位点130环或其附近发生单个位点氨基酸替换变异,但未形成流行病学变异新种。结论 目前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仍对人群有保护作用,而抗原决定簇和受体结合位点的变异提示仍需要密切关注甲型H1N1流感的再次流行。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研究杭州地区2009年至2012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HA)与神经氨酸酶(NA)的基因进化特征,分析该病毒的遗传变异和抗原的分子水平转变。 方法:用RT-PCR分别扩增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基因和NA基因片段并进行测序,用DNAMAN和MEGA 4.0生物信息学软件对HA和NA基因序列进行进化分析。 结果:建立的RT-PCR可成功检测HA(C)、HA(D)和NA基因,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杭州地区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HA与NA氨基酸序列的亲缘系数与WHO推荐的病毒株及国内代表株的同源性均为98.9%~100%;三维构象结果表明,HA编码的蛋白质有5个位点发生改变,而NA编码的蛋白质仅发生2个位点改变。 结论:2009年至2011年杭州地区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和NA基因序列与世界范围内流行的病毒参考株具有高度同源性,但HA与NA蛋白质表位存在某些氨基酸位点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基因芯片法检测体检人群ALDH2基因,评价该方法应用于临床检测的可行性。方法检测对象为100例体检人员,采用基因芯片检测法,检测ALDH2基因第487突变位点3个不同的基因分型:GG型、GA型、AA型。结果共检出GG型72例,GA型26例,AA型2例。结论基因芯片检测法可满足临床ALDH2基因检测的要求,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细胞凋亡受抑作为肿瘤细胞的耐药机制,是急性白血病(AL)预后不良的原因之一.bcl-2家族是目前最受重视的调控细胞凋亡的基因家族,本研究为探讨bcl-2和bax基因在急性白血病表达的意义,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70例初治AL患者及20例正常人的bcl-2,bax,mdr-1基因mRNA水平的表达,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蛋白表达.结果表明,bcl-2和bax基因在AL患者广泛表达,bcl-2 mRNA平均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1.46 vs 0.71,P<0.05).bcl-2和bax基因表达及bax/bcl-2比值与AL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水平、骨髓原始细胞百分率、FAB分型和S+G2M%均未发现相关.Bcl-2蛋白表达(34.6%vs 69.2%,P<0.05),bax/bcl-2 mRNA比值(37.1%vs 82.9%,P<0.01)决定AL对化疗的敏感性,与AL CR率密切相关.bax/bcl-2 mRNA比值还是影响总生存期的因素.bcl-2与bax基因表达和mdr-1表达两者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Familiar aggregation of breast cancer has been known since Roman times, but it has been discussed in practical terms only from the 19th century. Most of the studies dealing with this issue suggest that the risk is higher in relatives of patients with early onset and that the risk also increases as a function of the bilaterality of the disease or the simultaneous presence of breast cancer and ovarian cancer.A series of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consistently suggest hereditary autosomal dominant transmission with reduced penetrance. Previous epidemiological research and collection of data from families has been used only from the 1990s in order to identify disease genes. The BRCA1 gene was identified as the first gene responsible for hereditary forms of breast cancer and subsequently BRCA2. In 1995 both genes were identified and cloned, and they demonstrated to have only minimal homology. The conclusions deal with genetic counseling and the evaluation of the risk of developing cancer.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4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以及两个白血病细胞系K051与HL-60中肿瘤抑制基因p53及其拮抗基因mdm2的改变和相互关系。研究结果如下:①在可分析结果的33例急性白血病中,13例有染色体异常,但未发现与上述两个癌基因有关的12号或17号染色体异常;②41例急性白血病中8例可能有p53基因突变,发生率为19.5%,高于文献中同类报道的结果。p53基因点突变与急性白血病的FAB分型以及患者的预后无明显关系,主要发生在染色体核型正常的急性白血病患者;③在4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以及K051和HL-60两个细胞系中未检出mdm2基因的扩增;④发现51.2%(21/41)的急性白血病患者有较高水平的mdm2基因的表达,其中3例同时有p53基因突变(3/21);K051细胞系mdm2基因表达水平较低,而HL-60细胞系的表达水平则较高。mdm2基因的表达水平与白血病FAB分型、染色体异常及p53基因点突变无明显关系,与急性白血病的预后有一定的关系。根据上述结果进行了讨论,认为急性白血病中,虽然p53基因的突变率较低,但是由于其拮抗基因mdm2的过高表达,p53基因的失活仍然可能是急性白血病发生和发展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cdx2基因在儿童白血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探讨cdx2基因在儿童急性白血病骨髓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采取33例初发儿童白血病患儿骨髓及外周血,运用RT-PCR方法检测cdx2基因在各型白血病及正常对照组中的表达,随访25例并观察其与疗效的关系。结果发现,病例组中30例急性白血病(AL)患儿cdx2表达阳性25例(83.3%),30例中2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9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cdx2表达阳性分别为20例(95.2%)和5例(55.6%),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中1例cdx2表达阳性。对照组2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cdx2表达阴性,与病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例AL患儿cdx2阳性21例(ALL17例,AML4例)与阴性者4例(ALL1例,AML3例)经治疗后均达到完全缓解(CR)。cdx2是否阳性表达可能与CR率无相关关系。对8例cdx2表达阳性AL患儿治疗后动态观察,结果初诊cdx2阳性表达在CR时仍阳性,但随着CR延长cdx2表达逐渐转为阴性,而初诊时cdx2阴性表达在骨髓CR时仍为阴性。结论:cdx2在儿童AL患者中广泛高表达,ALL者该基因表达阳性率高于AML患儿。CML患儿中也有cdx2表达;cdx2基因表达与AL患者CR率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通过检测HtrA2和WT1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及细胞系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水平与临床变量的关系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应用RQ-PCR方法检测104例初诊AML患者的HtrA2和WT1基因表达水平;比较其表达量与正常对照的差别,并分析与年龄、性别、白细胞计数、诊断分型、预后分型及治疗疗效的关系;比较治疗前后表达量的变化,分析HtrA2与WT1二者相关性。结果表明:AML患者骨髓细胞中HtrA2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WT1则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二者表达量与患者年龄、性别、白细胞计数无关;HtrA2在不同的NCCN预后分组中表达量无显著差异,而WT1在预后良好组表达量明显低于预后中等组(P=0.003);无论完全缓解(CR)组还是非完全缓解(non-CR)组HtrA2表达量在治疗后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而WT1表达量只有在CR组治疗后才低于治疗前(P<0.01),non-CR组治疗后虽然也低于治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trA2与WT1的表达水平呈弱负相关(r=-0.249,P=0.011)。结论:HtrA2和WT1表达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二者表达水平呈负相关,上调HtrA2基因的表达和干扰WT1基因的表达有望成为白血病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前列腺组织中Bcl-2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1例胎儿、27例成人和60例增生前列腺中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胎儿前列腺Bcl-2蛋白的表达于全部胚芽上皮细胞;成人前列腺Bcl-2蛋白的表达主要定位于腺上皮基底细胞,分泌细胞偶见阳性表达;增生前列腺Bcl-2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腺上皮基底细胞,分泌细胞也见不同程度阳性表达;增生前列腺基底细胞、分泌细胞Bcl-2阳性表达均高于正常前列腺,差异有显著性;正常前列腺与增生前列腺上皮基底细胞Bcl-2阳性表达均高于分泌上皮细胞,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基底细胞层可能为成人前列腺的干细胞层,参与前列腺的生长与增殖;Bcl-2基因蛋白可能在调节前列腺上皮的凋亡中具有重要作用;Bcl-2基因蛋白在前列腺基底细胞增生中起主要作用,而在分泌细胞中不占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l-2基因表达与重排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类恶性肿瘤常伴有非随机性染色体异常,并由于使调控细胞生长的基因表达失控而在肿瘤的发生中发挥十分关键的作用。bcl-2基因由于t(14,18)染色体易位而激活在低恶度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生和演变中的作用已举世公认。类似的重排和非重排引起的bcl-2过度表达也见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我们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了11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l-2基因表达和重排,结果发现所有病例均高度表达Bcl-2蛋白,1例有t(14,18)(q32,q21)染色体易位。结论提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普遍存在bcl-2基因高表达,bcl-2基因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探讨蛋白酶抑制剂硼替佐米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SHI-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Bcl2112、Bcl-2和Bax基因在其中的作用。用MTT比色法观察硼替佐米对SHI-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用Annexin—V标记、线粒体跨膜电位(△ψm)和DNA凝胶电泳分析细胞凋亡,用RT—PCR方法检测0、6,12和24小时Bcl2112、Bcl-2和Bax基因表达。结果表明,硼替佐米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抑制SHI-1细胞生长,24小时和48小时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54.13nmol/L和5.45nmol/L;硼替佐米能够诱导SHI-1细胞凋亡,在6小时Annexin-V阳性细胞就开始增高并呈时间依赖性,ACm减低,形态学可见明显细胞核凝聚、固缩和碎裂,DNA凝胶电泳显示DNA片段化;RT-PCR显示,Bcl2112表达增高,Bcl-2表达减低,但Bax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硼替佐米抑制SHI-1细胞增殖,并可能通过上调Bcl2112基因和下调Bcl-2基因,使线粒体膜电位下降而促使SHI-1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20.
K562细胞导入IL-2基因后的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人白细胞介素2(IL-2)基因转入人红白血病细胞系K562并获得表达。IL-2基因修饰的细胞发生了明显的形态学改变,胞质空泡化,胞浆嗜碱性减弱,核出现分叶现象,同时可见部分细胞核染色质凝集于核内膜处,核膜完整,细胞器保存完好,并可见细胞的发疱现象,提示IL-2基因转导可诱导K56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