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肺转移性恶性肿瘤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肺转移性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对38例肺转移性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综合分析、随访。结果:38例均经胸部X线照片证实,其中X线表现为多发结节型18例(47.4%);不规则型12例(31.6%);粟粒阴影型3例(7.9%);孤立性球形病灶型2例(5.3%);多发结节伴空洞型1例(2.6%),多发结节钙化型1例(2.6%);同时累及胸膜致胸腔积液7例。经胸部CT检查30例,有5例加做了HRCT扫描。CT表现为两肺多发性结节23例,其中伴多发癌性空洞1例,伴典型癌性淋巴管炎2例,伴结节钙化1例;表现左肺单发结节1例,多发结节2例;表现右肺单发球形结节1例,多发结节3例;CT表现有胸水征5例。原发肿瘤的诊断38例全部有病理学证据,肺转移瘤获病理学诊断仅23例。本组以肝癌、乳腺癌、大肠癌、绒毛膜癌转移至肺为常见。本组38例,32例在4年内死亡,失访3例,存活3例,2例生存达1年,1例达2年。本组随访病人中无5年生存病例。结论:肺转移性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临床应运用各种检查手段,注重早期诊断,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积极治疗原发癌和肺转移性癌灶,有望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肺转移性肿瘤的X线表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127例(单发20例,多发107例)肺转移性肿瘤的 X 线形态表现、生长速度及鉴别要点,对检查方法、X 线分类及某些转移瘤的特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认为高仟伏、全肺体层摄影和 CT 扫描有利于小的转移灶的发现。根据 X 线形态可分为粟粒、结节、肿块、网状以及各种混合型.转移瘤一般生长较快,有些特别快,一个月内体积可增大数倍.有些病例在原发灶切除木后结合化疗等方法转移灶可缩小甚至消失。对某些转移瘤具有一些倾向性的特征以及有关肺癌转移瘤的特点亦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张文斌  余筱慧 《广西医学》2009,31(3):363-364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并发肺部损害的X线和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56例AIDS合并有卡氏肺囊虫肺炎(37例)、肺结核(9例)、细菌性肺炎(8例)、霉菌性肺炎(2例)患者的胸部X线片及CT片。结果AIDS并发卡氏囊虫肺炎(PCP)37例的X线及CT表现为:弥漫性片絮状24例,斑片状实变影8例,结节状、线状及网状阴影5例,呈双侧对称性分布19例,单侧不对称性分布5例,病变不按肺叶、肺段分布33例,按肺叶、肺段分布4例。AIDS并发肺结核的x线及CT表现为:斑片状及大片状融合实变6例,粟粒型肺结核病变3例,卫星灶8例,肺门淋巴肿大5例,纵隔淋巴结肿大2例。AIDS并发细菌性肺炎的X线及CT表现为:大片状致密影5例,小片状渗出灶3例,空洞2例。AIDS并发霉菌性肺炎的X线及CT表现为:多样、多变无特殊性。结论AIDS合并肺部损害的X线及CT检查是有效的手段,对肺部各种损害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转移性肿瘤的CT表现,旨在加强对肺转移性肿瘤的认识。方法:对45例肺转移性肿瘤患者的肺部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45例病例其肺部CT表现大致可分为四型:结节型(25/45)、淋巴和间质播散型(7/45)、粟粒型(3/45)、混合型(10/45)。结论:肺是许多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部位,其CT表现与转移的途径、原发灶的组织病理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抗癌药物性肺炎的CT表现。方法:对抗癌药物性肺炎患者(10例)的胸部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边缘模糊的磨玻璃样阴影10例;沿增粗肺纹分布的结节状灶7例及索条状影5例;肺野内可见结节状灶3例,伴胸腔积液5例,心包积液1例。结论:抗癌药物性肺主要CT表现为边缘模糊的磨玻璃阴影,沿增粗肺纹理分布的索条状及结节状影,结合抗癌药物化疗病史可与肺癌转移瘤鉴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转移瘤的X线、CT征象及其与原发肿瘤病理类型间的关系。方法:对585例肺转移瘤患者的X线、CT征象及原发灶病理学类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发结节型299例,出现率最高(51.1%),其中乳癌、肺癌、食道癌、宫颈癌最多见;单发结节型88例,栗粒型15例,肺门纵隔型56例,淋巴管炎型23例,胸膜型36例,浸润型2例,支气管腔内型2例,后两者出现率最低。结论:肺转移瘤的X线及CT表现多样,大部分转移瘤的病理类型与X线表现之间无直接关系,X线平片辅以CT检查可对多数肺转移瘤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王仪刚  刘道军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1):1003-1004,F0003
目的探讨胸膜下局限性病变的X线和CT表现,提高对该类病变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侣例胸膜下局限性病变病例的X线和CT表现。结果18例胸膜下局限性病变中,有3例炎性结节,2例炎性假瘤,3例肺腺癌,5例细支气管肺泡癌,5例肺结核。X线表现均为肺野外带胸膜下的实变样、类结节样阴影;CT表现为肺野外带或基底部胸膜下实变样阴影或类结节样阴影,并能显示有鉴别诊断意义的特征性征象。结论胸膜下局限性病变在影像学上的表现有其特点与差异,X线和CT的合理应用可提高鉴别诊断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确诊(7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余病例则经过长期观察影像学表现稳定)的肺部炎性假瘤进行回顾分析,探讨该病的影像学特征,进而提高肺部炎性假瘤的诊断正确率。方法对可疑患者行胸部X线透视,摄X线片,CT扫描。结果肺部炎性假瘤患者均可在肺部影像学检查中表现为不同的团块阴影。结论肺部炎性假瘤表现为肺部团块状阴影,密度不均匀,边缘清晰,急性炎症期边缘模糊,可有短毛刺,部分患者可出现“桃尖征”。肺门和纵隔淋巴结可表现肿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肺综合征的X线表现。方法:对18例肝肺综合征(Hepato pulmonary Syndrome,HPS)胸部平片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3例行CT扫描。结果:胸部异常16例,X线表现为肺纹理增多、紊乱,其中14例下肺呈结节状阴影,4例伴有斑片状阴影;4例伴有胸腔积液;2例伴有下肺盘状肺不张。3例胸部CT显示病变较平片更多、更清晰。结论:肺基底部结节状阴影是HPS典型X线表现,但不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陈祖乾 《医学文选》2001,20(3):301-302
乳腺癌发生肺部转移较常见。为探讨乳腺癌肺转移瘤的X线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文分析我院 1985~ 2 0 0 0年 5 5例乳腺癌肺转移瘤的 X线表现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收集了我院 1985~ 2 0 0 0年乳腺癌肺转移的患者 5 5例 ,其中右乳癌 2 1例 ,左乳癌 32例 ,双乳癌 2例。原发病灶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部分单发结节型转移灶亦经手术病理证实。浸润性导管癌 2 3例 ,单纯癌 14例 ,腺癌 11例 ,硬癌 4例 ,导管内癌 1例 ,乳头状癌 1例。 5 5例全部为女性 ,年龄最小 2 9岁 ,最大 6 9岁 ,平均 48岁。出现肺转移瘤最早者在术后 3月 ,最迟在术后 16年 ,…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mRNA在正常成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人胚胎肺泡上皮细胞、肺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癌细胞中的表达,从mRNA水平探讨其在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1320点阵石蜡组织芯片中TTF-1 mRNA的表达.用Leica Q500MC图像分析系统定量测试TTF-1 mRNA表达强度.结果 胚胎肺TTF-1 mRNA的表达强度小于正常成人肺(P=0.000);肺腺癌、鳞癌、小细胞癌和大细胞癌TTF-1mRNA的表达强度均小于胚胎肺和正常成人肺(P=0.000);肺腺癌和小细胞癌TTF-1mRNA的表达强度均大于肺鳞癌和大细胞癌(P=0.000);肺腺癌与小细胞癌TTF-1 mRNA的表达强度基本相同(P=0.068);肺鳞癌TTF-1 mRNA的表达强度大于大细胞癌(P=0.018);肺腺癌、鳞癌和大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灶TTF-1 mRNA的表达强度均大于其原发灶(P=0.003,P=0.000,P=0.019);肺小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灶TTF-1 mRNA的表达强度大于其原发灶(P=0.078);有淋巴结转移组TTF-1 mRNA的表达强度大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26);TNM分期Ⅱ-Ⅳ期TTF-1 mRNA的表达强度大于TNM Ⅰ期(P=0.010);肺癌TTF-1 mRNA的表达强度与患者性别、肿瘤大体类型和分化程度无关.结论 TTF-1 mRNA的表达强度在正常成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胚胎肺泡上皮细胞和肺癌细胞中具有差异性并依次减少;肺癌TTF-1 mRNA的表达具有癌组织类型差异性,腺癌和小细胞癌相对较高,鳞癌和大细胞癌极少;TTF-1 mRNA高表达的肺癌易发生转移,TTF-1 mRNA高表达的肺腺癌、鳞癌和大细胞癌为具有明显转移能力的肺癌细胞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2.
Wang HB  Wang LP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4):1686-1689
目的 分析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T)的临床和病理特点,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62例直肠NET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直肠NET的临床特点.根据组织学分化程度不同将直肠NET分为3种类型,探索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和转移的关系.结果 直肠NET临床表现不典型,以排便习惯改变为主占43例(69.4%),有10例(16.1%)无症状,9例在体检肛门指诊时发现.57例(91,9%)肿物距离肛缘8 cm以内.所有患者病灶均为单发,无类癌综合征表现.25.8%(16/62)的患者伴发结肠息肉,16.1%(10/62)的患者伴发结直肠腺癌.除10例伴发结直肠腺癌的患者外,其余52例中,肿瘤直径<1 cm者39例,以l型为主,直径>2 cm者7例,以Ⅱ型和Ⅲ型为主,直径<1 cm、1~2 cm、>2 cm各组发牛转移率分别为0、33.3%、71.4%.结论 直肠NET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以单发为主,常无类癌综合征表现.肛门指诊是发现直肠NET最简单有效的方法,肠镜检杏对发现第二原发肿瘤和随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分析恶性成釉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25例恶性成釉细胞瘤的性别、初诊年龄、原发部位和手术次数、转移瘤部位及出现时间、转移后随访情况、病理类型。结果 男/女为1.5/1。中位年龄30.5岁。下颌骨17例、上颌骨5例,胫骨、肋骨、尺骨各1例。原发灶中位手术次数2.5次。肺转移20例(20/25),颈淋巴结转移6例(6/25),肝3例(3/25),颅内、股骨、胸椎、脾、心肌、纵隔各1例。转移瘤出现的中位时间:12.25年。转移后有死亡记录的5例,中位生存时间2年。病理类型:滤泡型4例、丛状型2例、颗粒细胞型及棘皮瘤型各1例。结论 恶性成釉细胞瘤多有原发灶多次复发手术史,转移瘤出现时间较长,转移部位以肺和颈淋巴结最多见,原发灶第1次手术应力争及时、恰当、彻底。  相似文献   

14.
14例牙龈与颌骨的转移性肿瘤中男性9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超过50岁。本组转移性肿瘤骨组织较软组织多见(5/9),下颌多于上颌(4/10)。临床以牙龈红肿易出血、牙齿松动、局部肿块、疼痛及唇部麻木等为主要表现;X线显示:颌骨转移性肿瘤以溶骨性破坏为特点,而牙龈病变骨质则呈边缘不整齐的扇形吸收。原发肿瘤组织学类型以腺癌最多(10/11),其部位则以肺、肝、鼻咽常见。  相似文献   

15.
从298例肺癌患者资料中,收集到有脑部转移者26例,分析临床首发症状、脑间转移灶数目、病理类型,及治疗方式四个因素与生存期的关系。结果表明,肺癌本身预后很差,给予原发灶手术切除及转移灶切除或放疗可塑延长自下而上期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廓清范围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规律及分布特点,从而制定合理的纵隔淋巴结廓清范围。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2004年1月收治的109例NSCLC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行肺癌完全性切除,并根据Naruke肺癌淋巴结分布图行系统性纵隔淋巴结廓清。结果:全组N2转移率22.9%,两组以上N2转移13例,占N2转移的52%。肿瘤不同大小间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鳞癌、大细胞癌、腺癌的N2转移率分别为13.6%、33.3%和34.0%。肺腺癌较鳞癌易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P〈0.05)。中心型肺癌与周围型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分化程度越低,纵隔淋巴结转移率越高(P〈0.05)。跳跃性N2共12例,跳跃式纵隔转移共9例。肺癌常跨区域纵隔转移,肺下叶癌跨区域纵隔转移与肺上叶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十分活跃,具有多发性、跳跃性及跨区域纵隔的转移规律,因此,除T1期高分化鳞癌外,其余分期及类型NSCLC均应行系统性同侧纵隔淋巴结(N2)廓清才有可能达到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肺鳞癌淋巴结转移相关的蛋白质。 方法:采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LCM)分别从肺鳞癌原发灶组织和匹配的淋巴结转移灶癌组织中切割纯化鳞癌细胞;应用二维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2-DE)分离LCM纯化细胞的蛋白质;图像分析识别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鉴定差异蛋白质点,Western印迹验证差异蛋白Rho-GDIα在LCM纯化的肺鳞癌原发灶肿瘤细胞(lung primary tumor cells, LPTC)和匹配的淋巴结转移灶肿瘤细胞(lymph node metastatic tumor cells, LNMTC)中的表达。结果:建立了LCM纯化的LPTC和匹配的LNMTC的2-DE图谱,质谱鉴定了22个差异蛋白质,与LPTC相比,8个蛋白质在LNMTC中表达明显增高。结论:22个差异蛋白可能与肺鳞癌淋巴结转移有关,为筛选肺鳞癌转移标志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骨转移瘤10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骨转移瘤的发病规律、早期临床表现 ,提高骨转移瘤的诊断及治疗水平。 方法 :对 10 3例骨转移瘤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10 3例骨转移瘤多发生于 4 0岁以上的病人 ,男多于女 ,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疼痛 ,转移时间多在确诊 3个月之内 ,其中肺癌、乳腺癌占首位。转移部位躯干骨占 5 3.4 % ,全身多处骨转移占 4 3.7%。结论:骨转移瘤的发生率较高 ,X线、骨扫描、CT检查能协助早期诊断骨转移瘤 ;双磷酸盐联合全身化疗、局部放疗能够减轻疼痛 ,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