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难经》的针刺补泻主要是通过母子补泻法、泻南补北法、刺井泻荥法等配穴法与迎随补泻法、营卫补泻法等刺法的不同组合来实现。在针刺补泻时须注意顺应四时、双手配合、侯气以及评价补泻效应等。  相似文献   

2.
针刺补泻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黄帝内经》对针刺补泻问题非常重视,并有较详尽的论述。本文就其基本内容归纳如下,以期对当今针灸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与《谈周围性面瘫针刺治疗时机》一文的磋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与《谈周围性面瘫针刺治疗时机》一文的磋商《中国针灸》1994年第4期百家园栏目内刊载了朱春华、林学武医生《谈周围性面瘫针刺治疗时机》一文。文中谈到针刺治疗面瘫的最佳时机是静止期(即发病后5~20天)。笔者想就此问题与朱、林医生商榷。1本病病因目前尚未...  相似文献   

4.
论针刺深浅     
以针刺深浅为视角,探讨与之相关问题。综合《黄帝内经》《甲乙经》等古籍关于针刺深浅的论述,从经络的深浅、穴位的深浅、病位、病性、患者体质、四时气候等决定针刺深浅的因素入手,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发现针刺深浅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适度的针刺深浅是提高针刺疗效、保证针刺安全的关键因素。常规针刺深浅的原则是得气和安全,危险穴位的针刺应特别注意其安全深度的控制。在当前针灸的临床运用上,临床医生更注重腧穴的作用,较少涉及针刺深浅的研究,现笔者不吝陋见,对针刺深浅及其临床意义做一探析,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5.
《内经》论针刺深浅标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几年来学习陆瘦燕先生的著作很多,受益颇深,今又读到《上海中医药杂志》1962年2月号刊出的《针刺补泻手法的探讨》一文,文中对针刺补泻手法在临床上实用价值加以肯定,并阐明了针刺补泻手法和经络的关系,将许多繁杂的补泻手法概括为调和阴阳之气与疏调营卫之气两大类,并将各种手法的操作、作用、适应范围等群细地加以归类及分析,便于后学者对补泻手法的掌握和临床运用,这是很好的.但我对该文讨论部分中有两个问题持有不同的看法,兹略述拙见如后:  相似文献   

7.
针灸学的进针与补泻手法,是临床获效的重要手段。由于它对某些病类具有相对独特的疗效,因而在世界医学之林中也占有一定位置。如何进一步合理运用这一传统学科,对推广与提高其疗效有现实意义。现将个人临床实践认识论述如下。 刺法应去粗存精 推陈出新 有关针刺的进针法,历代医家为我们积累  相似文献   

8.
本篇列举了古代各名家名著关于针刺深浅的论述,笔者感于针道渐衰,正如《标幽赋》所说:“或不得意而散其学,或愆其能而犯禁忌”,因而总结历代关于针刺深浅的理论,从而提出针刺深浅的“一个中心六个基本点”理论;希望能对诸医家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9.
《黄帝内经》与《难经》认为针刺深浅不可一成不变 ,临床中亦不可不慎 ,针刺深浅须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同时还要考虑施术部位。对王泽涛教授就两书中关于针刺深浅学术思想的论述进行了较为系统而有条理的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0.
王泽涛教授论《内经》与《难经》针刺深浅学术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帝内经》与《难经》认为针刺深浅不可一成不变,临床中亦不可不慎,针刺深浅须因人、因病、因时而异,同时还要考虑施术部位。对王泽涛教授就两书中关于针刺深浅学术思想的论述进行了较为系统而有条理的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1.
王传乐  李志刚 《吉林中医药》2009,29(12):1013-1015
《难经》针刺补泻的理论是建立在阴阳、四时、五行、经络、腧穴和营卫气血等基础上的,针刺补泻的目的是治未病。具体针刺补泻方法有:根据时间确定补泻、根据五行生克确定补泻(包括补母泻子法、刺井泻荥法、泻南补北法)、根据经脉运行方向确定补泻、根据营卫深浅确定补泻等。《难经》中所蕴含的针刺补泻思想和方法,对于针刺补泻理论研究及提高临床疗效都极有价值。  相似文献   

12.
读《上海中医药杂志》1981年第10期张桐卿、牟琮琦所撰写的“浅论针刺补泻”一文后,获益良多,但对一些提法,拙意似有商榷的必要。针灸治疗以辨证论治为原则。《内经》:“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实则泻之,虚则补之。”但张、牟二位提出,“所谓虚实,其实是指经气的虚实,即针刺时经气之来之迟速。”“针刺感觉迟滞的为虚,针刺感应灵敏的为实。”显然,这种说法和《内经》所述颇有出入。“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但因人、因时、因穴的不同而得气的迟速也不一样。《灵枢·行针篇》:“重阳之人,其神易动,其气易往也。”“重阳之人,而神不先行者何也?此人颇有阴者也。”说明气至因人而异,即使是重阳之人也有变异。同时,还有“针已出气独行”的情况。从实践可知,得气的迟速与性别、年龄、职  相似文献   

13.
临床上,针刺深浅程度的正确把握直接影响针灸治疗疗效,同时关乎针刺操作安全性,是针灸治疗中的重要环节。而针刺深度受患者形体差异、四时气候变化、腧穴所在经脉及部位、疾病的浅深等多种因素影响,本文对此作逐一论述。  相似文献   

14.
论针刺补泻与轻重刺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针刺补泻与轻重刺激210029南京中医学院针灸系徐兰凤针刺补泻手法是在补虚泻实原则的前提下施行的两种不同的操作方法,它是建立在针刺得气的基础之上,以不同的手法达到补虚泻实、调和阴阳的目的、从古到今,补泻手法不断发展,40年代末,有人提出进退补泻法,...  相似文献   

15.
16.
对《再论穴位的特殊性与补泻的关系》一文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六四年《江苏中医》第一期发表了徐立荪先生的《再論“穴位的特殊性与补泻的关系”》,也象徐先生于一九六一年在《江苏中医》第八期上所发表的《穴位的特殊性与补泻的关系》一样,缺乏切实内容,更无实例为証,看來还有不少地方存在着問題。现在仅将我们的疑問提出来,向徐先生請教;并对应如何更好地做好俞穴的研究工作,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希望得到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者和讀者的指正。  相似文献   

17.
论现代的针刺补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青  余瑾  靳瑞 《中国针灸》2007,27(4):303-305
整理著名针灸学家靳瑞教授对现代针刺补泻手法特点的论述,古代针刺手法补泻重点在于针下出现寒热的结果,现代针刺手法受到神经学说的影响以刺激量为要,以酸麻胀痛等的神经感应为标准。靳老认为古今手法是作用身体不同层次的反应,古代手法作用效应在脏腑深层,现代手法作用效应在经筋浅层,如二者互参可提高疗效,但要特别注意针刺补泻不等同于刺激量大小,还要与刺激时间、技巧等综合运用因素密切相关。古代补泻的真旨——针下寒热是人的整体性的综合反应,是针刺补泻的深层次,需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黄帝内经》针刺深浅学术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帝内经》论述了针刺深浅不可千篇一律,认为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因部位而异,同时要参考季节时令、年龄、体质及体形。  相似文献   

19.
20.
针刺补泻手法与针刺补泻效应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刺补泻手法 ,是提高针刺疗效的关键环节 ,关于针刺补泻手法与补泻效应关系的探讨虽在 5 0年代就有临床及动物实验相关研究 ,但一直也众说不一 ,未能达成共识或形成主流指导思想。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 ,人们越来越多的追求更好的临床疗效 ,针刺补泻手法受诸多因素 (指力、腕力、针刺深浅、捻转方向、刺激强弱、针刺角度、留针时间等 )的共同影响 ,其中任何一个参数发生变化 ,产生的针刺效果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结合临床经验 ,认为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是医者针刺手法与患者机体机能状态的最佳组合。而目前针刺补泻手法与补泻效应关系的研究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和针灸学的发展 ,有必要进一步更全面、更详实、客观的探讨两者的关系 ,进而指导临床治疗。就近十年来有关针刺“补泻手法”与针刺“补泻效应”的关系的研究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