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标,俗称“招牌”,它的产生与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祖国医学也有它特定的商标,这就是葫芦,关于它还有许多神奇有趣的传说呢。据《后汉书·费长房传》及晋·葛洪《神仙传》记载:相传费长房为长椽(市场管理官员),见一老翁从远处来,入市卖药,不计价钱,而药甚灵验。日落之后,老翁跳入挂在墙上的一只壶(装药的葫芦)里,此事无人知晓,惟费长房居楼上见之,便觉得老翁绝非寻常之辈,于是来到酒店候之,亲为其清扫座前地面,供奉食物用品。一会儿,老翁自壶中出,长房即拜他传授医术。如此多日,老翁见他一片诚心,嘱其傍晚无人时再来。  相似文献   

2.
葫芦,是古时中医行医的招牌.据《后汉书·费长房传》载:东汉时期,有个叫费长房的人想学医,苦于没有好的师父指导,一直闷闷不乐.这天他见一老翁在街上卖药,凡吃过他的药的病人,立即见效,药到病除.费长房看了以后,就想拜老翁为师.于是待路人散后,他便尾随跟踪,见老翁跳进一家酒店墙上挂的葫芦内,心想这老翁决不是等闲之辈,更增加他...  相似文献   

3.
悬壶济世     
传说河南汝南的费长房在街上看到一卖药老者的竿杆上挂一葫芦,奇怪的是,天黑散街后,老者就跳入那葫芦中。为弄清底细,费长房以酒款待,老者后来约他同入葫芦中,只见玉堂俨丽,甘肴旨酒。费长房即拜老者为师,学修仙之道。数载后,费长房术精业成,辞师出山,成为当时的一代名医。他为了纪念老翁,行医时总将葫芦背在身上。从此以后,郎中行医,便用葫芦当招牌,以表示医术高超,人们也因此把葫芦当作医生的标记。  相似文献   

4.
国人常以“悬壶”来指代医生行医。还记得那个跳入葫芦里的老人吗?他本身便代表了中国医生的形象——医者仁心,以自己为药,救护苍生。这是《后汉书·方术列传·费长房》里的故事:“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  相似文献   

5.
日常生活中,当我们无法了解对方的情况时,常常爱说:“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以前,葫芦的确是用来盛放药物的。据《后汉书·费长房传》记载:“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从此,后人称行医为“悬壶”。元代诗人钱昱有诗传世:“卖药不二价,悬壶无姓名。”“悬壶济世”便成为治病救人的代名词,也是古代医家追求的人生境界。这里的壶,即壶卢,是葫芦的别称,又名蒲芦,瓠瓜,匏瓜等。葫芦是一年生攀援草本植物,夏秋开花,秋冬结果,果实因品种不同而形状多样。一种称为京葫芦,李时珍称为蒲芦,中有细颈,个体较小;另一种称为匏瓜,呈梨形,底端膨…  相似文献   

6.
《亚太传统医药》2006,(3):16-16
<正>古时候的行医者无论走到里,身上都背着个葫芦。葫芦作为行医的招牌,据传这还有个来历呢!东汉时期,有个叫费长房的人见一老翁在街上卖药,凡吃过他的药的病人,立即见效,药到病除。费长房看了以后,就想拜老翁为师。于是待人散后尾随跟踪,见老翁跳进一家酒店墙上挂的葫芦内,心想这老翁决不是等闭之辈,更增加他拜师的决心。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古代,行医或出售药者都用一条红绸悬挂着一只葫芦作为标志,这种医药行业的标志一直沿用下来,并谓之“悬壶”。至今,中医提到行医时,仍以“悬壶若干年”来表明“医龄”。俗话里也有“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之语。“悬壶”来自古代的神话故事,这在《后汉书》及晋代葛洪撰写的《神仙传》中都有记载。故事提到,有一位外来的老翁,不知其姓名,人们都称他为“壶公”。他来到汝南(今河南上蔡县)入肆卖药。当时有位名叫费长房的在汝南任市椽(街市小官),见壶公从远方来,卖药从不让还价,但吃其药者皆甚灵验,没有服药无效者,就很佩服。而且,他…  相似文献   

8.
葫芦与串铃     
中国医学史上,葫芦与中医不仅紧密相关,甚至在很长时间内还是古代中医的标志。据考证,至少在汉代,葫芦与医药发生了联系。《后汉书·方术歹l!传·费长房》"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的记载,就是佐证。  相似文献   

9.
壶 ,古器名 ,深腹 ,敛口 ,用以盛酒浆或粮食。《诗·豳风·七月》 :“八月断壶” ,指的是壶卢 ,现在写作葫芦。俗话说的“不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就与它的用途有关。《西游记》第五回中说 :“大圣直至丹房里面 ,寻访(老君)不遇 ,但见丹灶之旁 ,炉中有火。炉左右安放着五个葫芦 ,葫芦里都是炼就的金丹……他就把那葫芦都倾出来 ,就都吃了 ,如吃炒豆相似。”“悬壶”又是古代医生行医的代名词 ,因为古代医生行医习惯用葫芦装药 ,并悬壶于市肆。本文要说的壶是道家中的壶。《后汉书·卷八十二下·费长房传》和葛洪《神仙传》记载这样一个典故…  相似文献   

10.
东垣收徒     
许敬生 《河南中医》2010,30(2):131-131
据明代李濂的《医史.东垣老人传》记裁:经过战乱,李东垣返回乡里后,有一天,他对友人周德父都运说:“我年老了,想把医术传给后人,可是难寻到合适的人,怎么办呢”德父说:“廉州罗天益谦父,性情敦厚朴实,常常遗憾自己的医道不精,有志学习,您想传授医道,这个人大概可以吧。”  相似文献   

11.
如果您要求一个母语是英语的人把一本中医书翻译成英文 ,他会说 :“对不起 ,我不会 ,因为我不懂汉语。”如果您要求一个母语是英语且懂了汉语的人来翻译 ,他会说 :“对不起 ,我不会 ,因为我不懂中医。”如果您要求一个母语是英语、懂了汉语且又懂了中医的人来翻译 ,他会说 :“对不起 ,我不会 ,因为我不懂如何把中医独有术语翻译成英文 (即他不懂中医英语 )。”如果您要求一个母语是汉语的人把一本中医书翻译成英文 ,他会说 :“对不起 ,我不会 ,因为我不懂英语。”如果您要求一个母语是汉语且懂了英语的人来翻译 ,他会说 :“对不起 ,我不会 ,…  相似文献   

12.
杏林亭     
“病入膏肓”考《左传·成公十年》记载:晋景公得了重病,派人向秦国求医,秦桓公派名叫缓的医生前往诊治。医缓还没到晋国,晋景公便梦见两个孩子相互议论说:“医缓技术高明,来到要伤害我们,到哪里躲避才好呢?”另一孩子说:“咱们躲在膈膜上面、心的下面,他能把我们怎么样呢?”医缓到了晋国,仔细观察晋景公的病情,便说:“您的病在心尖脂肪(膏)心膈之间(肓)的部位,针灸不能药力难到,‘病入膏肓’,没有治好的希望。”晋景公听说与梦所见相同,便称赞医缓说:“您是位高明的医生,我很感谢!”遂置办厚礼,将医缓送归秦国。这就是中医遇到危重病人时常说的“病入膏肓”一词的起源。 (253013 山东省德州第二棉纺织厂卫生所金卫东)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人民对医药事业有着卓越的貢献,也是世界上出现药肆最早的国家。苏联彼得罗夫所主編的“医学史”里曾說:“作为专門机构的中国药店起源极早。”这种論断完全是正确的。我国远在二千多年前的周代,就有公办的藏药机构,世代不断发展,笔者准备另行撰文考証,这里不加贅述。现在仅将民营的药肆,就其起源发展,略作考覈,誤謬之处,还希专家和广大讀者指正。据范曄《后汉书》《費长房传》载:“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这里介紹了东汉都市里的药肆,它的标志是門前悬一壶芦。我国古代行医多半兼带售药,药肆主人往往也就是医师,所以后世称医师挂牌行医也叫做悬壶。不过我国  相似文献   

14.
漫画与幽默     
1、兽医的保证 有个人养了条狗,夜里经常狂叫,吵得他睡不着。他想是狗有什么病,便带着它去找兽医。兽医看了看说:“它耳朵痛,你让它把这片药吃下去就好了。”说着,递给他一片药。这个人让狗把药吃了,可是,夜里狗还是照样狂叫。  相似文献   

15.
许敬生 《河南中医》2006,26(6):10-10
名医扁鹊拜见秦武王。秦武王把自己的病情告诉了扁鹊,扁鹊愿给他治疗。武王的近臣说:“大王您的病在耳朵和眼睛之间,即使治疗也不一定能治愈,弄不好还可能使耳朵聋,眼睛不明。”武王把这些话告诉了扁鹊。扁鹊听了大怒,把治病的石针丢在地上,说:“大王您跟懂得医理的人商量治病,  相似文献   

16.
爱因斯坦说:“您是否能认识眼前的事物。取决于您用什么理论,理论决定您能看到什么。”对人生关键期的认识还要感谢一位科学大师、诺贝尔奖得主——奥地利著名动物行为学家洛伦兹。他曾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如果让刚孵出不久的小鹅,第一眼见到的不是它的“母亲”,而是其他东西,例如是人或移动着的物体,它也会跟着走,原来它有跟随出生后最先看到的移动物体的习性。洛伦兹把这种行为称之为“印记行为”。他还发现,“印记行为”只能在幼时形成。过了这段时间,就会失去“印记”效果。“印记”发生的时期就是这个反应获得的“关键时机”。动物如此…  相似文献   

17.
正相传古时有一位老翁,一天正在深山老林采药,突然听到一阵人喊马嘶,老翁循声看去,只见一个十三四岁模样的男孩正朝着他跑过来。到了面前立刻跪下求救:"我乃葛员外之子,因父亲遭朝中奸臣陷害,满门抄斩,只我一人逃离,现官兵正在追拿,欲斩草除根,万望老爷爷救我一命。"采药老翁早闻葛员外秉公办事,为人正直,便二话不说,急忙带着小孩藏到一个山洞里,官兵搜寻无着,怏怏而去。从此,老翁把这孩子收为养子,平日带  相似文献   

18.
今年1月,在旧金山“城市之光”书店举办的中国文学晚会上,见到了“美国中医基金会”会长白芭黄夫人。她已六十七岁了,但头脑清楚,手脚麻利,轻快自如地驾着车把我接到普威尔大街2390号,大门口的铜牌上写着“美国中医基金会”,办公室墙上挂着中国地图、五星红旗、中国字画、十四经穴位解剖挂图,书架上摆满了中医、针灸、气功等中英文书刊, 白芭芮夫人是个室内装饰设计师,对医道一窍不通,她是怎么迷上中医的呢?白芭芮夫人说:“那是1971年,我浑身不得劲,便去看医生,看了  相似文献   

19.
警察故事     
一个骑自行车卖报的人闯入红灯,被交警拦住,他连忙解释说:“您瞧,我正忙着找一个人,把最后一份报纸卖给他,结果就……”“太巧了。”交警说:“我也正在找一个人,把下一张罚款单开给他。  相似文献   

20.
本来,人生是快乐的;有许多不快是人自找的。一位先生蓄着一把漂亮的胡子,被人誉为美髯公,好不得意。可有人问他睡觉时怎么安放胡子,挺自然的小事,他却开始过分关注起来,最终弄得烦躁不已,睡觉不安。这位先生的不快不能说是别人给的,只能说是自己“想”出来的。当一个人犯有“过分关注症”时,烦恼便会降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