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掌握诱蚊诱卵器在不同高度、不同环境中对白纹伊蚊的诱捕效果,为应用诱蚊诱卵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诱蚊诱卵器法。将诱蚊诱卵器同时垂直放在地面、距地面1.0及1.5m处,取得结果后,选择不同环境大规模开展试验。结果在地面、1.0及1.5m处诱蚊诱卯器阳性指数分别为6.43、3.09和1.54;布放在花木公司、学校、医院、机关单位、居室内外的诱蚊诱卵器都能诱到白纹伊蚊,诱蚊诱卵器阳性指数最高是花木公司为19.85,最低是居室内为2.88,平均9.04。结论布放在有花草树木地面上的诱蚊诱卵器对白纹伊蚊引诱力最强,诱蚊诱卵器阳性指数顺序:地面〉1.0m〉1.5m。可在有花草树木的地面或住户阳台上选择适宜位置布放诱蚊诱卵器进行白纹伊蚊密度监测。  相似文献   

2.
新型登革热媒介监测诱蚊诱卵器的设计及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9,他引:6  
目的建立登革热监测预警系统,研制灵敏、高效、易行的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在室内外环境的监测器械。方法根据白纹伊蚊的生态特点和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诱卵器监测方法,结合捕蝇笼结构特点,设计具有引诱伊蚊产卵的器械,并在实验室及现场进行验证。结果在模拟现场,新型诱蚊诱卵器诱蚊阳性指数和诱卵阳性指数为100,每个诱蚊诱卵器平均诱捕成蚊12.25只,诱到虫卵1369.2个;居民家庭诱蚊阳性指数达26.2,诱卵阳性指数达27.1,高于相同环境的容器指数,与布雷图指数相近;野外环境现场诱蚊诱卵阳性指数达18.6。结论新型诱蚊诱卵器具有良好的诱蚊诱卵效果,可作为登革热传播媒介室内外环境监测器械。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韩城市蚊类种群构成及生态习性,现场应用诱蚊诱卵器并评价其效果。方法成蚊调查采用帐诱法、诱蚊灯法和诱蚊诱卵器法,蚊幼调查采用容器法。结果韩城市区捕获蚊虫5属7种,侵袭人类蚊虫以白纹伊蚊、淡色库蚊、骚扰阿蚊和三带喙库蚊为多。蚊幼调查容器指数34.38;成蚊帐诱密度为7.16只/人工小时,诱蚊灯诱蚊密度为1.13只/h。诱蚊诱卵器仅诱到白纹伊蚊,平均诱蚊指数15.32%,平均每个诱蚊诱卵器捕获白纹伊蚊1.37只,平均诱卵指数为14.41%;7-9月观察期间,9月诱蚊、诱卵指数均最高,分别达18.25%和21.25%,且平均诱蚊数也高于其他月份。诱蚊诱卵器诱卵指数与配对同步的一次性纸杯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4,P<0.001)。成蚊密度特殊场所最高,农村居民区高于城市居民区,休闲活动区高于养殖耕种区;蚊幼调查容器指数亦是农村居民区高于城市居民区,休闲活动区高于养殖耕种区。结论白纹伊蚊、淡色库蚊、骚扰阿蚊、三带喙库蚊是该地区危害人类的主要蚊种;诱蚊诱卵器具有较好的诱蚊指数和诱卵指数,可以作为白纹伊蚊监测方法,该调查为蚊虫防制提供了生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掌握云浮口岸地区白纹伊蚊孳生地类型和季节消长变化,观察诱蚊诱卵器在口岸地区的应用效果.方法 白纹伊蚊孳生地调查,仔细检查环境中的各种积水容器,记录容器类型及是否有白纹伊蚊幼虫孳生;白纹伊蚊季节消长监测选择有代表性生境,采用人工小时法调查;采用诱蚊诱卵器法监测白纹伊蚊幼虫容器指数消长变化.结果 白纹伊蚊孳生地调查中,查获积水容器569个,积水容器类型12种,平均容器指数13.36%,云浮口岸积水容器主要是旧轮胎,居民家中积水容器主要是废旧桶、瓦罐和蓄水池;白纹伊蚊高峰期从5月中旬持续至8月,时间较长;2011年6-11月共布放诱蚊诱卵器1620个,诱卵阳性容器数为151个,平均诱卵指数为9.41%,6-9月为白纹伊蚊诱卵指数高峰期.结论 本次调查获得云浮口岸地区白纹伊蚊孳生、季节消长情况,为开展白纹伊蚊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为诱蚊诱卵器在口岸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诱蚊诱卵器在伊蚊密度较高的沿海地区监测效果,为合理使用及评价诱蚊诱卵器提供依据。方法在选定的现场随机每5户家庭中选择1户布放3~4个诱蚊诱卵器,同时调查住户室内外的积水容器蚊虫孳生情况。结果共布放1027个诱蚊诱卵器,有效回收939个,诱蚊诱卵器阳性43个,诱蚊诱卵指数(MOI)为4.6;同时调查住户324户,阳性积水数217个,布雷图指数(BI)为67.0,MOI远低于BI,且与BI无相关性(r=0.449,P〉0.05)。结论环境卫生条件对诱蚊诱卵器监测结果影响较大,如何提高诱蚊诱卵器对蚊虫的诱捕能力,应用于高蚊虫密度地区的监测,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两种白纹伊蚊幼虫监测方法现场使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现场比较实验,进一步研究诱卵杯、诱蚊诱卵器在现场的使用技术,为推广现场应用和评价提供技术依据。方法2006年在白纹伊蚊密度高峰期(6-10月),选择3个市区、1个郊区的居民小区、公园、学校和医院的绿化地带,分别放置含有脱氯水或稻草浸出液的WHO诱卵杯、诱蚊诱卵器,观察其在不同放置高度、不同放置时间内的幼虫阳性情况,并于8-10月在实验环境周围同步检查容器指数(CI)、房屋指数(HI)、布雷图指数(BI),研究2种监测方法与传统监测方法监测结果的关联度。结果(1)诱卵杯幼虫阳性指数为43.16%,诱蚊诱卵器幼虫阳性指数为27.9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3,P≤0.01),诱蚊诱卵器6-10月诱蚊密度指数(MDI值)在1.79~1.38之间,平均1.56。(2)以稻草浸出液和脱氯水进行监测的数据表明,前者的成蚊容器阳性率、MDI值和幼虫密度明显高于后者,诱蚊诱卵器中稻草浸出液成蚊阳性率是脱氯水的2倍左右。(3)用含有稻草浸出液和脱氯水的2种容器进行监测,发现在市区和郊县环境放置14 d后幼虫阳性率和幼虫密度均明显高于7 d。(4)放置在地面的诱卵杯和诱蚊诱卵器,幼虫阳性率分别为40.00%和28.12%;而放置在离地1 m处的幼虫阳性率分别为16.67%和9.38%,表明放置高度对诱捕效果有较明显的影响(诱卵杯高度间:χ2=23.74,P≤0.01;诱蚊诱卵器高度间:χ2=3.70,P≤0.05)。(5)8-10月现场实验发现诱蚊诱卵器监测获得的幼虫阳性率与传统监测方法获得的HI、CI、BI指数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7627;与HI,r=0.9832;与CI,r=0.9817;与BI,r=0.7498),诱卵杯监测获得的幼虫阳性率与传统监测方法获得的HI、CI、BI指数间也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r=0.4574;与HI,r=0.9751;与CI,r=0.6313;与BI,r=0.5301);诱蚊诱卵器获得的阳性指数与诱卵杯阳性指数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9801)。结论2种监测方法均能够用于现场白纹伊蚊幼虫监测。  相似文献   

7.
白纹伊蚊诱蚊诱卵器现场应用效果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为科学评价白纹伊蚊诱蚊诱卵器现场应用效果,探索适合于上海地区登革热媒介蚊虫———白纹伊蚊的监测方法。方法在2005年7~9月白纹伊蚊数量高峰季节,选择3个地区的居民小区、医院、学校、公园、单位等绿化地带,用诱蚊诱卵器与陶瓷容器或黑色塑料杯子,同步比较诱捕白纹伊蚊成蚊、卵的效果。结果在现场诱蚊诱卵器平均诱蚊指数达到29.58%,平均每个诱蚊诱卵器捕获1.48只白纹伊蚊成蚊,蚊虫进入诱蚊诱卵器后有2.91%的白纹伊蚊逃逸;诱蚊诱卵器投放后2、3、5、7 d内,诱蚊指数有很大的差异,χ2=126.134,P<0.001,诱蚊指数从投放后第2天的5.05%,增加到第5天的19.16%,第7天的31.29%;7~9月观察期间,9月诱蚊指数最高,达到了50.21%,χ2=56.21,P<0.001,而且平均诱蚊数也高于其他月份;诱蚊诱卵器的诱卵指数为31.42%,与配对同步比较的陶瓷容器或黑色塑料相比(35.64%),诱卵指数有一定差异,χ2=9.907,P<0.001,这种差异具有地区性;诱蚊诱卵器投放后第1天,产卵的雌性白纹伊蚊开始飞入,第5~6天为高峰,而产卵出现在第2天,第5~6天诱卵指数达到高峰。而同步的陶瓷容器或黑色塑料杯则在投放后第5~6天出现幼虫。结论现场试验初步证明,白纹伊蚊诱蚊诱卵器具有较好的诱蚊指数和诱卵指数,能够取代常规的白纹伊蚊监测手段。但是在具体应用时,需要进一步研究监测技术,配套措施以及评价标准的制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陕西省白纹伊蚊分布边界地区的蚊类种群及生态习性;评价诱蚊诱卵器和光催化捕杀蚊蝇器在蚊虫现场调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6年7-9月在3个调查点选择6种不同生境,布放诱蚊诱卵器以诱获白纹伊蚊成虫及卵;布放光催化捕杀蚊蝇器捕获各种成蚊。结果宝鸡、韩城市发现白纹伊蚊分布。诱蚊诱卵器调查平均诱蚊诱卵指数(MOI)为17.92;白纹伊蚊繁殖高峰期在8月,以山地林地MOI最高,为33.20。光催化捕杀蚊蝇器在黄陵、宝鸡、韩城市共捕获成蚊925只,分属5属8种,淡色库蚊为优势种,构成比为76.11%。淡色库蚊、骚扰阿蚊、三带喙库蚊在各种环境均有分布,三带喙库蚊在养殖耕种区分布较多。结论白纹伊蚊分布边界与历史资料一致。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骚扰阿蚊为上述地区主要蚊种。诱蚊诱卵器和光催化捕杀蚊蝇器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诱蚊诱卵器法与布雷图指数法在登革热媒介伊蚊幼虫监测中的指示效果。方法使用布雷图指数法入户调查农户、居民区、医院和公园4种环境的白纹伊蚊幼虫孳生情况,同时按要求布放诱蚊诱卵器,连续布放4 d,第4天检查。结果入户调查1 658户,发现阳性容器384只,布雷图指数为23.16;有效回收诱蚊诱卵器1 662只,阳性诱蚊诱卵器157只,诱蚊诱卵器指数为9.45,布雷图指数明显高于诱蚊诱卵器指数,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种指数显示城区和农村白纹伊蚊幼虫的季节消长趋势具有一致性。2种指数在白纹伊蚊活动的高峰期间远远大于20,表明当地有登革热区域流行的风险。结论 2种方法均可以用于伊蚊幼虫的监测,但在登革热媒介伊蚊应急处置调查时,必须以布雷图指数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对白纹伊蚊成蚊的诱捕能力,利于登革热的流行监测。方法根据白纹伊蚊的生态特性,参考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诱卵器、林立丰等设计的诱蚊诱卵器,设计研制具有较好诱蚊诱卵效果的伊蚊诱捕器,并在实验室和现场进行效果初步验证。结果室内实验伊蚊诱捕器组的诱蚊总数及诱卵总数均高于诱蚊诱卵器组(Z=-2.178,P=0.029;Z=-2.021,P=0.043);居民区实验结果显示,伊蚊诱捕器组的诱蚊效果指数(MEI)、诱卵效果指数(OEI)均高于对照组〔MEI伊蚊(Z=-7.529,P=0.000),OEI伊蚊(Z=-6.058,P=0.000)和MEI库蚊(Z=-2.484,P=0.013)〕,同时伊蚊诱捕器组的M EI伊蚊(rp=0.244,P=0.000)、OEI伊蚊(rp=0.256,P=0.000)与同步调查的居民区的布雷图指数均呈正相关关系(rp=0.256,P=0.000)。结论伊蚊诱捕器具有良好的诱捕伊蚊成蚊及蚊卵的效果,兼具较好的灵敏性和稳定性,可作为登革热媒介监测的器具。  相似文献   

11.
现场比较诱蚊诱卵器与传统幼虫监测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目的比较诱蚊诱卵器与传统幼虫指数监测结果,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于2004年3月至2005年11月在广东省佛山和揭阳市,在选定的试验现场随机从每5户家庭中选择1户布放1个诱蚊诱卵器,在医院、学校、机关事业单位、工厂和公园花圃的环境,按每25~50m距离布放1个诱蚊诱卵器。同时调查室内及室外或诱蚊诱卵器周围5m的积水容器和蚊虫孳生容器数。结果在居民住户、医院、学校、机关事业单位、工厂和公园花圃共布放14902个诱蚊诱卵器,有效回收14648个,捕获白纹伊蚊962只,致乏库蚊5只,白纹伊蚊占99.5%;诱蚊诱卵器阳性932个,诱蚊诱卵指数为6.36;诱蚊密度指数为1.03±0.89,每个诱蚊诱卵器捕获蚊虫数0~10只。同时调查14902个住户或单位(以诱蚊诱卵器为中心周围5m范围环境)的积水容器8537个,蚊虫阳性容器844个,布雷图指数为5.66,房屋指数为3.87,容器指数为9.89,可见相同环境开展调查,诱蚊诱卵指数是布雷图指数的1.12倍,是房屋指数的1.64倍,是容器指数的0.64倍。结论在社区登革热媒介监测中诱蚊诱卵指数和布雷图指数、房屋指数及容器指数存在正相关关系,且诱蚊诱卵指数与布雷图指数相接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诱蚊诱卵器在监测白纹伊蚊密度时水质对该蚊诱蚊诱卵的影响,同时评价该监测方法的实用效果.方法 在2012年7-8月白纹伊蚊数量高峰季节,选择深圳市某医院花园作为试验现场,用诱蚊诱卵器对白纹伊蚊进行诱蚊诱卵试验,比较评价其诱捕白纹伊蚊成蚊、卵的效果.结果 共布放240个诱蚊诱卵器,有效回收230个,诱卵阳性率为37.39%,诱蚊阳性率为18.26%,成蚊逃逸率为51.16%;试验发现生态水(自然环境积水)对白纹伊蚊诱卵率显著高于瓶装矿泉水(x2=13.79,P<0.01);以是否有幼虫孵化作为衡量诱卵阳性结局的金指标,发现诱蚊诱卵器监测方法观察的白纹伊蚊产卵阳性率与实际产卵阳性率一致性较高(Kappa=0.828,P<0.01),该法监测白纹伊蚊产卵灵敏度为82.56%,特异度为97.92%,试验得到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2(0.853~0.952).结论 诱蚊诱卵器监测白纹伊蚊诱卵效果较佳,但捕蚊效果不甚理想;不同水质对诱蚊诱卵器监测白纹伊蚊效果不同;诱蚊诱卵器监测伊蚊产卵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诱蚊诱卵器在登革热媒介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诱蚊诱卵器在登革热暴发流行中的监测效果;分析登革热流行与诱蚊诱卵阳性指数的关系.方法按登革热诊断标准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搜索病例,应用诱蚊诱卵器在疫点疫区布放监测蚊虫密度并诱集成蚊,应用TaqMan MGB Real-time PCR检测白纹伊蚊体内登革病毒.结果确认登革热暴发流行后,启动包括应急灭蚊的登革热综合控制措施,成蚊密度即诱蚊诱卵指数控制在4.5~10.3,捕获雌白纹伊蚊未检测出登革病毒;布雷图指数从原来65.2降到10以下,1周后降到5以下.本次流行在应急控制后21d结束,共34例病例.结论登革热暴发流行时,诱蚊诱卵器法可作为应急灭蚊的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评价方法,尤其在成蚊控制效果评价和捕获成蚊检测带病毒指数上有优势,当诱蚊诱卵阳性指数低于5,是否作为登革热流行控制的域值,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诱蚊诱卵器法与人诱停落法在同一环境伊蚊监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5—10月每月中旬选择上海市崇明区4个乡镇,采用诱蚊诱卵器法监测一次,于布放诱蚊诱卵器的第4天(回收诱蚊诱卵器当日)及布放诱蚊诱卵器的第14天分别进行一次人诱停落法监测。【结果】经Pearson相关分析,诱蚊诱卵指数(MOI)和停落指数(布放诱蚊诱卵器第4天)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关系数为0.908(P<0.05);MOI和停落指数(布放诱蚊诱卵器第14天)的相关性也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关系数为0.981(P<0.05)。【结论】在白纹伊蚊密度较低的情况下,诱蚊诱卵器法与人诱停落法有较好的相互替代性,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诱蚊诱卵器法可以反映白纹伊蚊成蚊的密度,这种反映可对应监测当日和监测后10天。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多种诱引剂对诱蚊诱卵器使用效果的影响。方法研究在实验室和现场分别进行,实验组诱蚊诱卵器中分别添加酵母发酵产生的CO2、大黍叶浸出液、轮胎浸出液、乳酸稀释液以及改变杯身的颜色,对照组加过夜自来水,布放5d,计算捕获的白纹伊蚊数量和产卵的数量。结果实验室和现场的结果显示,酵母发酵产生的CO2在室内实验中没有增强诱蚊诱卵器的诱蚊效果,而在现场实验中却产生较好的诱蚊作用,实验组的诱蚊指数和诱蚊密度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黍叶、轮胎浸出液和乳酸稀释液在试验中未显示出吸引白纹伊蚊雌蚊产卵的能力;在改变诱蚊诱卵器杯身颜色的试验中,杯身上2/3变为黑色并不能提高它的诱蚊和诱卵能力,反而增加成蚊逃逸的概率。结论酵母发酵生成的CO2在地下停车场环境中可以有效增强诱蚊诱卵器的诱蚊效果;大黍叶浸出液、轮胎浸出液、乳酸稀释液和将杯身上2/3变为黑色没有表现出增强诱蚊诱卵器捕获白纹伊蚊成蚊和蚊卵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查清白纹伊蚊在辽宁省北部城市的孳生、分布情况。方法蚊幼虫调查采用容器法结合诱卵器法;成蚊调查采用人诱法。结果仅朝阳市有白纹伊蚊分布,幼虫密度容器指数13.54%,房屋指数3.24%,布雷图指数0.53;成蚊密度最高为11.0只/人工小时。结论截止到本次调查,白纹伊蚊在辽宁省仅朝阳市和大连市有分布,其分布的西北边界是朝阳市;辽宁省白纹伊蚊的主要来源是外部输入;白纹伊蚊在辽宁省能否越冬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宝鸡市区白纹伊蚊分布及其密度情况。方法作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白纹伊蚊西北边界调查的合作单位,根据《全国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分布及其带病毒情况调查方案》,幼虫用孳生地调查法,通过容器指数、房屋指数和布雷图指数计算密度;成蚊调查使用诱蚊诱卵器法、人诱法、帐诱法、诱蚊灯法。结果对市区7类不同生态环境进行蚊虫孳生地及蚊幼虫、成虫密度监测。孳生地共检查各类储水容器642个,阳性率为48.75%,容器指数为52.36,房屋指数为58.12,布雷图指数为71.73;成蚊调查连续3个月(7-9月)共布放诱蚊诱卵器625个,阳性率为12.52%,全部为白纹伊蚊;布蚊帐24帐次,密度为11.17只/人工小时,捕获蚊种以白纹伊蚊为主(76.12%);布放诱蚊灯16个,8、9月蚊虫密度分别为1.09和0.89只/(灯.h),捕获蚊种以淡色库蚊为主,占77.19%,白纹伊蚊占4.35%。结论白纹伊蚊在宝鸡市普遍存在,帐诱、人诱、诱蚊诱卵器调查均显示白纹伊蚊为我市优势蚊种;时间高峰均以8月份为发生最高,密度较高,我们应该重视对该蚊种的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白纹伊蚊诱蚊诱卵器监测方法,分析上海市松江区白蚊伊蚊的时空分布,为蚊媒传染病的防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8—2020年,每年5—10月使用诱蚊诱卵器法监测白蚊伊蚊密度,以街道(镇)为监测单位,比较不同季节、年份和不同生境的白蚊伊蚊诱蚊诱卵器指数(MOI)的差异并分析原因.[结果]2018—2020年诱...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基孔肯雅热流行与诱蚊诱卵指数的关系,调查白纹伊蚊成幼虫感染基孔肯雅病毒状况.方法 基孔肯雅热流行期间,通过诱蚊诱卵器和布雷图指数调查蚊虫密度和采集蚊虫,用实时荧光PCR和细胞分离2种方法对野外捕获的白纹伊蚊体内病毒进行检测.结果 确认基孔肯雅热暴发流行后,启动包括应急灭蚊的综合控制措施1周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布雷图指数和诱蚊诱卵指数下降到5以下;采集的蚊样品按照时间和地点分成27份进行病毒检测,成蚊标本都显示病毒阴性,有3份乙醇浸泡处理的蚊幼虫标本为可疑阳性,占总幼虫标本(24份)的12.5%.细胞培养分离病毒均为阴性.该社区共报告病例253例,应急控制在22d结束.结论 基孔肯雅热暴发流行时,诱蚊诱卵器法作为应急灭蚊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评价方法,尤其在成蚊控制效果评价和捕获成蚊检测带病毒指数上有优势,流行期间白纹伊蚊对基孔肯雅病毒的感染率、传播率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诱蚊诱卵器与诱卵杯现场监测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通过诱蚊诱卵器和诱卵杯在现场的平行性试验,分析两者对伊蚊的引诱效果以及是否存在相关关系,进一步评估诱蚊诱卵器现场监测伊蚊的效果。方法2004年8-11月和2005年2-8月,选择广州的一个校园,将准备好的诱蚊诱卵器和诱卵杯每隔50m平行布放在阴凉隐蔽的场所,两个距离在1m左右,每月交替摆放位置,布放后4和7d检查诱蚊诱卵结果。结果诱蚊诱卵器和诱卵杯布放4d时,阳性指数分别是35.5和56.7,布放7d时阳性指数分别是53.3和71.5,诱卵杯布放7d时的诱卵指数是诱蚊诱卵器布放4d时诱卵指数的2倍。诱蚊诱卵器可以诱集成蚊,布放4d,回收662个诱蚊诱卵器,诱伊蚊密度指数为1.21±1.12,每个诱捕蚊虫为0~8只;布放4d的诱蚊诱卵器诱卵指数与诱卵杯布放7d的诱卵指数存在正相关关系,r=0.838,P=0.001,y=25.548+1.312x。结论诱蚊诱卵器法直接通过诱蚊诱卵指数敏感地反映实际成蚊密度的变化和季节消长,诱蚊诱卵指数与目前国际通用的诱卵杯诱卵指数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