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郭亚云 《实用医技》2007,14(36):5018-5019
目的:探讨小儿腹部以下及下肢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给术前针氯胺酮5mg/kg,东莨菪碱0.01mg/kg肌肉注射后,进入手术室,建立静脉通路,然后行骶管穿刺麻醉,观察效果。结果:麻醉满意98例,不满意2例。结论:骶管阻滞镇痛完善,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发症少,可明显减少氯胺酮用量,减少术后疼痛,有助于小儿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
刘莉  胡金蓉 《遵义医学院学报》2001,24(3):261-261,263
目的 解除受术者恐惧心理,减轻术中疼痛及人工流产术中的综合反应。方法 分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术前静脉注射氯胺酮、阿托品、胃复安,观察药物有效时间、镇痛效果、出血量、术后不良反应。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结果 观察组孕妇术中疼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镇痛有效率100%。出血量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2.8%,无人工流产综合症发生。结论 本方法安全、简便,能有效减轻孕妇人工流产时的痛苦,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3.
1病例资料 患儿,男,8岁,因误吞吸铁石2块(呈梭球状)2月余,采取多种方法无效而住院手术。X线及B超提示:右下腹可见2块吸铁石贴在一起,拟在氯胺酮麻醉下行异物取出术。术前肌注东莨菪碱0.2g、安定5mg,进入手术室后肌注氯胺酮100mg,以0.1%氯胺酮+安定10g静滴维持麻醉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术中丙泊酚的用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将自愿接受无病人工流产术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50例,二组均开放上肢手背静脉。K组先用1%氯胺酮0.1mg/kg(用O.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rod,静注;接着用丙泊酚1.0mg/kg,静注。P组单纯用丙泊酚2.0mg/kg,静注。二组均在患者意识丧失、呼之不应后开始手术。遇肢体活动时,追加丙泊酚每次0.5mg/kg。观察二组患者的SBP、DBP,HR的变化,麻醉诱导时间,丙泊酚给药量,意识消失时间,苏醒时间,离院时间以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K组患者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P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患者的清醒时间和离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病人流术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5.
子宫颈口的神经丰富,扩张宫颈时会引起痉挛性疼痛,可出现剧烈反应。我们以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小剂量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镇痛。术前静脉注射阿托品0.5mg、地西泮10mg或咪达唑仑1mg。待术者准备就绪后静脉注射氯胺酮1mg/kg,或氯胺酮0.3~0.5mg/kg加丙泊酚1mg/kg。30秒后开始手术,5~10min时或受术者皱眉轻动时追加丙泊酚30~50mg维持镇痛,必要时再追加丙泊酚30-50mg,直至手术结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剂量氯胺酮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超前镇痛作用。方法80例ASAI级择期行妇科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或卵巢囊肿剥出术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分别于手术切皮前静脉注入0.075、0.15、0.3mg/kg氯胺酮和生理盐水2ml,进行术后疼痛评分和镇静评分比较。结果0.15mg/kg氯胺酮组和0.3mg/kg氯胺酮组与0.075mg/kg氯胺酮组和生理盐水组相比,手术VAS评分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0.15mg/kg和0.3mg/kg氯胺酮术前静脉应用有一定的超前镇痛作用,不良反应少见,对于创伤小的手术术后镇痛和多模式互补镇痛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观察异丙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在人工流产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ASAI-Ⅱ级拟行人工流产手术早孕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异丙酚组(P组)和氯胺酮组(K组),每组50例,P组:单纯缓慢静脉推注异丙酚2.5mg/kg;K组:静脉缓慢推注氯胺酮0.15mg/kg,缓慢静脉推注异丙酚1.5mg/kg。结果各组手术方式、患者年龄、体重、妊娠时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P组麻醉后2min与麻醉前MAP、HR、SPO2相比均下降(P〈0.05)。K组苏醒时间稍长,但离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中流泪K组明显少于P组(P〈0.05),而术中知晓、术中疼痛、术后腹痛、恶心、呕吐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异丙酚加用小剂量氯胺酮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采用异丙酚。  相似文献   

8.
黄光彦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4):102-102
目的:减轻人工流产时的痛苦,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设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观察组人工流产术前30分钟肌肉注射安定10mg,阿托品0.5mg.扩宫前于宫颈3点、9点各注射1%利多卡因2ml,子宫颈管内注射1ml。对照组不使用任何药物。结果:观察组病人术中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P〈0.001),宫颈扩张满意,术中出血量少,人工流产综合征明显减少。结论:此方法简单安全,能有效减轻病人人工流产时的疼痛,并预防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减轻人工流产时的痛苦,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设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人工流产术前30分钟肌肉注射硫酸四氢帕马丁60mg,扩宫前用1%利多卡因2.5ml加阿托品0.5mg分别于子宫颈旁4、8点处神经阻滞100例,对照组不使用任何药物。结果:观察组病人术中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P〈0.001),宫颈扩张满意,术中出血量少,人工流产综合征明显减少。结论:此方法简单安全,能有效减轻人工流产时的疼痛。并预防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异丙酚分别伍用芬太尼、氯胺酮、咪唑安定用于人工流产术麻醉时的临床效果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 80例人工流产孕妇,分为单纯异丙酚组(I组)、复合芬太尼组(Ⅱ组)、复合氯胺酮组(Ⅲ组)、复合咪唑安定组(Ⅳ组),Ⅱ、Ⅲ、Ⅳ组于异丙酚静注前分别给予芬太尼0.8μg/kg、氯胺酮0.3mg/kg、咪唑安定0.04mg/kg,观察异丙酚用量、麻醉效果、对呼吸循环的影响。结果 Ⅰ组、Ⅳ组用药2min后血压、心率明显下降(P<0.01),Ⅱ、Ⅲ、Ⅳ组异丙酚用量比I组明显减少(P<0.01),Ⅱ、Ⅲ、Ⅳ组麻醉效果优于I组,Ⅳ组苏醒时间延长(P<0.05)。结论 芬太尼、氯胺酮、咪唑安定均可提高异丙酚的麻醉效能,减少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术麻醉时的用量。氯胺酮可对抗异丙酚的降血压作用,咪唑安定可使异丙酚静脉麻醉的苏醒期延长。  相似文献   

11.
汤宝华 《河北医学》2009,15(11):1341-1343
目的:探讨双腔减压式流产吸引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双腔减压式流产吸引管人工流产150例的门诊病历,与金属吸引管人工流产165例的门诊病历作对照研究,观察两护术中出血量、人工流产综合反应发生率及术中疼痛分级。结果:双腔减压式流产吸引管人工流产组术中出血量16±8ml,金属吸引管人工流产组术中出血量23±11ml,P〈0.01。双腔减压式流产吸引管人工流产组人工流产综合反应发生率2.7%,金属吸引管人工流产组人工流产综合反应发生率8.5%,P〈0.05。双腔减压式流产吸引管人工流产组O、Ⅰ、Ⅱ、HI级疼痛发生率分别为18.7%、62.0%、18.0%、1.3%,金属吸引管人工流产组0、Ⅰ、Ⅱ、Ⅲ级疼痛发生率分别为9.7%、31.5%、41.2%、17.6%。P〈0.01。结论:双腔减压式流产吸引管人工流产可减少术中出血、降低人工流产综合反应发生率及减轻疼痛,术中全程心理护理有利于受术者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2.
我院于1996年~1997年10月试用氯胺酮,东莨菪硷,复方氯丙嗪复合用于小儿麻醉,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60例中男57例,女3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14岁。手术种类:普外科利例,外伤4例,眼科5例,手术最长时间2小时,最短为30分钟。2麻醉方法2.1麻醉前药阿托品0.01mg/kg体重肌注。2.2麻醉诱导复方氯丙嗪0.5~1mg/kg;体重,静脉注射后,再给予氯胺酮1-21mg/kg体重,东莨菪碱0.01~0.05mg/kg体重,以1分钟之速度滴入(需行气管插管者,在注射氯胺酮之前先给予r—羟基丁酸钠80mg/kg体重。然后在表面麻醉下行气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先心病小儿手术前肌注氨胺酮和咪唑安定镇静的安全性及对体外循环手术的影响。方法 选ASAI-Ⅲ级的先心病手术患儿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2例),观察组术前肌注氯胺酮5mg/kg和咪唑安定0.2mg/kg混合液,对照组肌注吗啡0.2mg/kg和东莨菪碱0.01mg/kg。结果 观察组100%的小儿易于与父母分离,达A、B两级镇静者,观察组为100%,对照组为50%,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两组鹰诱导前和诱导时,脉博、血氧饱和度均正常。 对照组3例诱导前哭闹,分泌物增多。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心脏自动复跳率、术后麻醉并发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小儿先心病手术前肌注氯胺酮和咪唑安定混合液镇痛和镇静效果好, 安全可靠,有进一步推广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拟观察伍用小剂量氯胺酮能否抵消人工流产术时丙泊酚、芬太尼对呼吸循环系统的抑制作用及对镇痛效果的影响。受术者常规面罩吸氧。A组将丙泊酚200mg加芬太尼0.1mg,按丙泊酚2mg/kg静脉注射;B组静脉注射氯胺酮0.2mg/kg后,按A组方法静脉注射丙泊酚与芬太尼。  相似文献   

15.
米索前列醇配伍利多卡因在未产妇人工流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减轻未产妇人工流产时的痛苦,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设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观察组人工流产前4h阴道后穹窿部放置米索前列醇0.2mg,扩宫前予宫颈两旁各注射1%利多卡因2ml。对照组不使用任何药物。结果:观察组孕妇术中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P〈0.001),宫颈扩张满意,术中出血量少,无一例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结论:该方法简单、安全,能有效减轻孕妇人工流产时的疼痛,并预防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盐酸奈福泮复合丙泊酚与盐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在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方法200例行人工流产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对照组)静脉注射氯胺酮0.5~1mg/kg+丙泊酚2mg/kg;B组(观察组)静脉注射盐酸奈福泮0.2~0.4mg/kg+丙泊酚2mg/kg。每组100例。观察麻醉效果、苏醒时间、离院时间。结果苏醒时间、离院时间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麻醉效果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盐酸奈福泮复合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术麻醉效果好,而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自 2 0 0 0年 6月开始我院将利多卡因、东莨菪碱应用于小儿氯胺酮麻醉中 ,观察了 4 0例 ,并与单用氯胺酮 (4 0例 )进行了比例。发现前者麻醉效果满意 ,术后苏醒快、并发症少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观察分组将年龄在 6岁以下 ,手术时间在 1h左右的手术患儿 80例 ,随机分为Ⅰ、Ⅱ两组。Ⅰ组麻醉药物为 :在 10 0mg氯胺酮 (2ml)中加入 2 %利多卡因 5ml、东莨菪碱 0 .3mg(1ml) ;Ⅱ组麻醉药物为 :单用氯胺酮。1.2 麻醉方法两组患儿术前禁食 6~ 10小时 ,术前 30分钟肌注阿托品 0 .0 1~ 0 .0 2mg kg ,鲁米那 2mg kg。入室后Ⅰ组肌…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7岁,体重23kg。因右胫骨中下1/3骨折钢钉内固定术后拟氯胺酮分离麻醉施钢钉取除术。术前30min肌注鲁米那钠0.05g,东莨菪碱0.2mg,入室开放左上肢静脉滴注复方林格氏液,氯胺酮100mg加生理盐水8mL,经静脉通道缓慢注入氯胺酮40mg,患儿抽泣样呼吸、肌紧张,给予面罩吸氧,头侧偏,呼吸变平稳,37次/min、肌力正常。心率136次/min,sPO298%。消毒铺巾,未加用局麻,手术5min患儿微动,追加氯胺酮5mg,麻醉平稳,遂未再追加任何药物,手术顺利,历时50min,患儿呼之能应,生命体征平稳,送返病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384例患儿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115例,房间隔缺损(ASD)伞片封堵术135例,室间隔缺损(VSD)伞片封堵术134例。术前禁食4—6小时,麻醉前0.5小时肌注东莨菪碱0.01mg/kg。入室后持续监测呼吸、心率、血压、ECG、SPO,等生命体征。静注氯胺酮2mg/kg、咪达唑仑0.1mg/kg,穿刺点以0.5%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术中酌情间断追加氯胺酮1mg/kg、手术大于1小时,追加咪达唑仑0.05~0.1mg/kg维持麻醉。结果:全部患儿在局麻复合非气管内插管静脉麻醉下完成手术,效果满意。结论:非插管静脉全身麻醉复合局部麻醉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长托宁、东莨菪碱术前用药在小儿氯胺酮麻醉中对血压、心率的影响及抑制呼吸道分泌物的效果。方法:40例2~7岁患儿随机分为长托宁组和东莨菪碱组,均行氯胺酮静脉麻醉,记录各个时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并吸取口腔内分泌物。结果:给术前用药后东莨菪碱组心率明显增快,血压升高(P〈0.05),长托宁组血压、心率基本不变;氯胺酮麻醉后,东莨菪碱组心率显著增快,血压显著升高(P〈0.01),长托宁组血压、心率虽有所上升,但并不显著(P〉0.05)。两组均有很好的抑制呼吸道分泌物的作用。结论:长托宁比东莨菪碱更适合小儿氯胺酮麻醉的术前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