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对合并糖尿病和不同血糖水平脑卒中的疗效,分析糖尿病和血糖水平是否为影响针刺疗效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741例醒脑开窍针法治疗的脑卒中患者,其中合并有糖尿病患者124例,非糖尿病患者617例,统计合并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以及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血糖正常与否与脑卒中病情严重程度和针刺疗效的差异。结果:①合并糖尿病的脑卒中患者与非糖尿病脑卒中患者在病情严重程度基本一致的情况下针刺疗效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Z=-1.667,P>0.05)。②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血糖正常与异常在针刺疗效上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Z=-5.144,P<0.01),并且在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及伴随症状评分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1222,-5.2130,-3.5670,P<0.05)。结论:①血糖水平的控制情况对针刺疗效产生主要的影响。②是否合并糖尿病对针刺疗效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100例分层随机对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赵红 《中国临床康复》2003,7(31):4286-4286
目的 应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观察疗效。方法将100例确诊为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患者随机分为醒脑开窍针刺组50例,服用氟西汀对照组50例,连续治疗8周。结果两组脑卒中后抑郁症状均有所改善,但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6%(43/50),而氯西汀组总有效率为56%(28/50)(P&;lt;0.05),两组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表中也可显示出治疗后针刺组评分显著低于氟西汀组(P&;lt;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醒脑开窍法刺法配合百会透涌泉法及单纯应用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差别,评价两种方法合用在脑卒中后运动功能的日常生活能力(ADL)改善方面的意义。方法:对126例脑卒中后偏瘫随机分治疗组44例,对照组Ⅰ42例,对照组Ⅱ40例,对照组1采用醒脑开窍刺法,对照组Ⅱ采用拜会透涌泉振法,治疗组两种方法合用,结果采用FMA评分法及Barthel检验。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8%,对照的Ⅰ的总有效率67%,对照组Ⅱ总有效率58%,治疗组与对照组Ⅰ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lt;0.05),与对照组Ⅱ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lt;0.01),治疗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与2个对照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Ⅰ=4.042,P&;lt;0.01),对照组Ⅰ与对照组Ⅱ间的运动功能积分及日常生活指数差别有显著性意义(Ⅰ=2.103,P&;lt;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与百会透涌泉法配合运用脑卒中后偏瘫的运动功能改善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 pression,PSD)及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以进一步认识PSD与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关系。方法:应用Meta分析对20项研究中PSD及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影响的对照研究进行再分析,评价其综合显著性差异和效应大小。结果:①脑卒中患者中抑郁组与非抑郁组的CSS评分比较:综合检验Z=8.0628,自由度16,P&;lt;0.001;效应大小:d平均=0.7031。②抑郁组抗抑郁治疗前后抑郁症状的改善情况比较:综合检验Z=51.8899,自由度26,P&;lt;0.001;效应大小:d平均=3.6761。③抑郁组抗抑郁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比较:Z=30.3631,自由度30,P&;lt;0.001;效应大小:d平均=1.868。④抑郁治疗组与对照组抑郁症状改善程度的组间比较:Z=24.7187,自由度26,P&;lt;0.001:效应大小:d平均=2.3253。⑤抑郁治疗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改善程度的组间比较:Z=11.5910,自由度30,P&;lt;0.001;效应大小:d平均=0.80。结论:PSD与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相关;抗抑郁治疗不仅能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而且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景凤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5):5372-5372
目的 观察针刺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治疗效果及对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从353例脑卒中患者中选择合并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患者129例,分为针灸治疗组89例,多塞平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醒脑开窍、舒神开郁、调畅气机针刺法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总评分平均为(19.35&;#177;4.33)分,治疗后HAMD总评分平均为(11.12&;#177;5.45)分,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1.1543。P&;lt;0.01),其中临床治愈24例,显效26例,有效3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1.0%。对照组,治疗前HAMD总评分平均为(20.02&;#177;4.87)分,治疗后HAMD总评分平均为(15.63&;#177;6.79)分,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3228。P&;lt;0.01)。其中临床治愈6例,显效7例,有效14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67.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MBI,FMA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3.5999。24.2105,P&;lt;0.01;t=12.0491,8.6385,P&;lt;0.0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11.1930,P&;lt;0.01)。结论 针刺疗法与多塞平均能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状态且能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但针刺组总有效率高于多塞平治疗组。  相似文献   

6.
醒脑开窍针刺法促醒急性脑卒中意识障碍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格拉斯哥评分为评定标准,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意识障碍患者的促醒作用。 方法:选择2004—01/2005-10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并脑外科与天津市脑系科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意识障碍患者91例,针刺组46例,对照组45例。针刺组:按脑梗死、脑出血急性期治疗原则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醒脑开窍针刺治疗;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同针刺组。以格拉斯哥评分评定疗效,评分≥14分为意识障碍好转标准。两组患者于人院治疗后10,20d分别再次进行格拉斯哥评分,并对两组患者清醒(格拉斯哥评分≥14分)率进行比较。 结果:①治疗10d后,针刺组格拉斯哥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07,P〈0.05)。②治疗20d时,针刺组格拉斯哥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清醒率为73.9l%,53.33%;X^2=4.17,P〈0.05)。 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意识的恢复有促进和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7.
胰岛素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对照研究的荟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进一步认识胰岛素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治疗作用。方法: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12项研究胰岛素治疗ACI的对照研究进行同质性检验和合并效应量的检验,并评价其综合显著性差异和效应大ih (effect size,ES)。结果:①同质性检验表明12项研究具有同质性(r=7.3462,自由度为11,0.75&;lt;P&;lt;0.90)。②合并效应量的检验表明胰岛素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OR合并=3.18,OR合并95%可信区间为2.53~3.99。OR合并的检验:r=98.06,P&;lt;0.001)。③胰岛素治疗前后的自身对照:综合检验:Z=18.52,自由度为8,P&;lt;0.001;ES:d=1.66。④治疗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改善程度的组间比较:综合检验:Z=3.88,自由度为8,P&;lt;0.005;ES:d=0.69。结论:胰岛素对ACI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脑梗死患者胰岛素抵抗状态与血脂代谢异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状态与血脂代谢异常。方法:测定2000-05/09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二院住院的44例脑梗死患者的血脂、血糖、胰岛素及C-肽,与健康对照组(20例)比较。结果: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与不合并高血压组的空腹胰岛素(fastmg insulin,FINS)、C-肽、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SI)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lt;0.01),空腹血糖(FBS)、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脑梗死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ISI与FINS(r=-0.82~-0.71,P&;lt;0.001),C-肽(r=-0.55~-0.53,P&;lt;0.01),ApoB(r=-0.46~-0.45.P&;lt;0.05)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r=-0.56~-0.58,P&;lt;0.01)呈显著负相关,与HDL(r=0.50~0.55,P&;lt;0.05)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脑梗死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与血脂代谢异常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患者文化程度对血糖控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文化程度与血糖控制的关系。方法:以已经参加过本中心糖尿病教育的患者(n=490)为对象,按其文化程度分为小学(n=53)、初中(n=121)、高中n=(167)和大学(n=149)的4组亚群,观察这些患者在接受糖尿病教育后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这些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知识问卷的得分,分析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结果:这些患者的糖尿病知识问卷得分随着其文化程度的提高逐步升高(F=20.87,P&;lt;0.001),进一步采用Student-Neuman-Keula方法作组间比较,以α=0.05为显著性差异,发现初中明显高于小学(P&;lt;0.05),而高中又明显高于初中(P&;lt;0.05),高中文化程度以上的人群差异不明显,而小学组与未接受过糖尿病教育的人群得分接近。不同文化程度人群之间,其血糖控制的情况也表现出相似的结果(空腹血糖F=3.90,P&;lt;0.01;餐后血糖F=3.95,P&;lt;0.01),进一步作组间比较显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患者空腹血糖明显低于小学组和初中组(P&;lt;0.05),餐后2h血糖明显低于小学组(P&;lt;0.05)。相关分析也发现,空腹和餐后2h血糖均与糖尿病知识问卷的得分呈显著的负相关(r=-0.12,-0.17,P均&;lt;0.05)。结论:糖尿病教育的成果与糖尿病患者的文化程度存在一定的关系,文化程度较高的人群对糖尿病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较好,血糖控制也较为理想;而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糖尿病教育的模式也应该更加通俗易懂,使这些患者了解更多的糖尿病知识,把血糖控制得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采用"醒脑开窍"针法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失语的临床观察。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失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疗法,治疗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康复手法,于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醒脑开窍"针刺结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失语较单纯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失语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与单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病程、血糖、血脂、血压、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差异。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2002-01/2004-12行冠状动脉造影者37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将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冠状动脉直径减少≥50%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70例,男55例,女15例;冠状动脉直径减少&;lt;50%为单纯糖尿病组34例,男26例,女8例。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20人为对照组,均知情同意。①病例纳入时,询问其病程、年龄、吸烟情况、是否有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患病情况。②造影前空腹取血10mL.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肌酐、空腹血糖、血脂和尿酸,乳胶增强免疫浊度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Claus法检测纤维蛋白原,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同型半胱氨酸。③分析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④多组计量资料的显著性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两两比较LSD法。变量间采用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以病程、收缩压、空腹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为自变量,冠心病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进入结果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104例,健康者20例。①病程&;gt;5年例数: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明显多于单纯糖尿病组[74%(52/70),29%(10/34),X^2=78.52,P&;lt;0.05]。②血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纤维蛋白原及水平: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和对照组(P&;lt;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单纯糖尿病组和对照组(P&;lt;0.05)。血同型半胱氨酸、总胆固醇水平:单纯糖尿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5)。③2型糖尿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与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均呈显著正相关(r=0.178,0.238,0.258,P&;lt;0.05),与高密度脂蛋白呈显著负相关(r=-0.283,P&;lt;0.05)。④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OR=1.038,95% CI:1.000~1.067),收缩压(OR=1.064,95%CI:1.007~1.045)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OR=1.896,95%CI:1.165~2.743)是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危险的独立预测因素。⑤7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双支和三支病变比例显著高于单支病变[36%(25/70),44%(31/70),19%(13/70),X^2=56.84,P&;lt;0.05];弥漫性病变发生高于局限病变和管状病变[56%(39/70),26%(18/70),14%(10/70),X^2=45.86,P&;lt;0.05]。34例单纯糖尿病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硬化27例(79%),正常7例(21%)。结论:①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较单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病程长,血糖、血脂、血压、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更高。②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血糖、血脂变化有关,且其变化与血糖、血脂变化可能存在共同的病理基础。③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程、收缩压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④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多支弥漫性病变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余丹  张苏明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9):3707-3709
目的:研究出生时间与脑卒中的发病频数、发病年龄、性别、脑卒中病变性质(缺血性、出血性)、脑卒中病灶侧别(左、右侧脑半球)以及与脑卒中死亡的关系。方法:832例首次发病的脑卒中患者为脑卒中组。832例无脑卒中病史和脑卒中征象,按1:1比例与脑卒中组配对性别和出生年份相同而年龄相近者为对照组。采用太阳历和干支历记录研究对象的出生时间。采用圆形分布法等,统计分析各出生时间序列与卒中发病频数、发病年龄、性别、脑卒中病变性质、脑卒中病灶侧别以及与脑卒中死亡的关系。结果:在出生12个月份上脑卒中的频数分布有集中趋势(r=0.1195,P&;lt;0.001),脑卒中组832例中出生于冬季风季节(11月-第2年4月)者476例,对照组832例中出生于冬季风季节者417例,季节性分布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05)。脑卒中的发病年龄有以4个出生月份为周期的4月节律,4月周期中年龄均数高峰值与低谷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01),高峰值、低谷值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lt;0.05)。在出生10日十天干周期上,男、女脑卒中的分布均有集中趋势(P&;lt;0.001),男、女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05),男、女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lt;0.05)。在出生60甲子日周期上,缺血性、出血性脑卒中的分布均有集中趋势(P&;lt;0.001),缺血性与出血性脑卒中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05),缺血性、出血性脑卒中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lt;0.01)。在出生年时间序列上,卒中病灶侧别有以4个出生年份为周期的4年节律,4年周期中左、右侧卒中病灶者的分布均有集中趋势(P&;lt;0.01),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05),两者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未见脑卒中死亡与出生时间有关联。结论:脑卒中多在较寒冷的冬季风季节出生。脑卒中患者的发病年龄有以4个出生月份为周期的4月节律。脑卒中患者的性别与出生10日十天干周期关系密切。脑卒中的卒中病变性质与出生干支60甲子日周期关系密切。脑卒中的卒中病灶侧别有以4个出生年份为周期的4年节律。  相似文献   

13.
针刺对脑心综合征患者血浆儿茶酚胺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针刺对脑心综合征患者血浆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CA)含量的影响,以明确针刺干预作用的机制。方法:将102例脑心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针刺观察组52例,针刺对照组50例。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急脑心综合征患者血浆CA含量的变化,及CA与心率变异性变化的相关性。结果:两组脑心卒中患者治疗前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A)、多巴胺(dopamine,DA)含量分别为(647.56&;#177;84.81)μ/L、(77.16&;#177;30.17)μg/L和(628.96&;#177;102.78)μg/L、(71.41&;#177;31.32)μg/L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q=17.6-5.30,P&;lt;0.01),而两组针刺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q=1.18,0.80,P&;gt;0.05)。针刺观察组治疗1周NA含量(525.12&;#177;136.28)μ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q=7.43,10.73,P&;lt;0.01),治疗2周其含量继续减少,针刺对照组治疗1周NA含量(609.86&;#177;135.94)μ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q=1.18,P&;gt;0.05),治疗2周NA含量(553.92&;#177;117.44)μ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q=4.46,P&;lt;0.01),但改善程度不及针剌组明显。两患者肾上腺素(epirenathE)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E含量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F=1.18,P=0.32)。针刺观察组治疗2周后血浆DA含量(58.50&;#177;21.67)所有数据后单位均为μ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q=4.13,P&;lt;0.05),而针刺对照组治疗2周后血浆DA含量(74.99&;#177;39.06)所有数据后单位均为μ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q=0.80,P&;gt;0.05)。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提示,脑卒中引发心脏损伤患者急性期血浆NE与SDNN,SDNN-i,SDANN呈显著负相关(t=2.880,2.541,2.393,P&;lt;0.01或P&;lt;0.05);血浆E与SDNN,SDNN-i,R-MSSD呈显著负相关(t=2.548,2.561,2.173,P&;lt;0.05);血浆DA与PNN50呈显著负相关(t=2.104,P&;lt;0.05)。结论:针刺可良性调整脑心综合征患者血浆NA,DA水平,维持神经内分泌体液平衡,保护受损心肌且针刺观察组穴方的作用更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对胰高血糖素的影响,探讨其机制。方法:将本观察组患者分为:针刺组(n=16):针刺治疗;针药组(n=43):在针刺治疗的同时加用常规降糖药;单药组(n=37):不加针刺治疗,单独使用降糖药物,同时分别进行中医分型,观察3组治疗前后疗效,并测定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胰高血糖素(glucagon,GL)的水平,进行治疗前后及组间对照。结果:针刺组、针药组、单药组治疗后均能降低症状评分量值,总有效率分别为50%,67%,30%;降低空腹血糖,GL水平效果以针药组最为突出(t=2.95~6.67,P&;lt;0.01),单药组次之(t=2.99~3.95,P&;lt;0.05~0.001),两组气阴两虚型效果又优于阴虚热盛型(t=3.92,6.32.P&;lt;0.01~0.0001)。结论: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满意,其机制可能与其通过益气活血,舒筋通络的作用而调节GL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92例随机对照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中药针刺结合对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将急性脑卒中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在内科常规治疗上加用中药针刺治疗,对照组只用内科常规治疗,两组进行对照研究,疗程3个月。结果:①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减少,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分别为5.01,4.95.P均&;lt;0.01)。②治疗组总有效率91%,对照组总有效率7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5.46,P&;lt;0.05)。③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Barthel指数评定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有明显改善(46.5&;#177;7.5比68.8&;#177;6.9)(t=3.2,P&;lt;0.05),对照组无明显改善(46.1&;#177;7.2比50.7&;#177;7.3)(t=2.9,P&;gt;0.05)。结论:中药针刺结合治疗急性脑卒中疗效优于内科常规治疗,能减轻患者病残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肥胖糖尿病患者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目的:探讨肥胖对1型糖尿病的影响,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象为2002—01/12湖南省株洲铁路医院住院的糖尿病患者612例,其中经典1型糖尿病患者22例;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s LADA)患者55例;2型糖尿病患者535例。测量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测量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空腹c肽、胰岛素、餐后2hC肽、胰岛素、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lutamate decarboxylase antibody,GAD-Ab)。结果:与非肥胖1型糖尿病患者相比,肥胖的1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冠心病、高脂血症比例较高(P&;lt;0.05);空腹及餐后2hC肽水平较高(P&;lt;0.05),依赖胰岛素治疗及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者较少(P&;lt;0.05);肥胖经典1型糖尿病与LADA患者比较,前者发病年龄较小、初诊糖尿病时空腹血糖水平较高、发生酮症酸中毒及依赖胰岛素治疗比例较高(P&;lt;0.05);非肥胖经典1型糖尿病与LADA患者比较.前者发病年龄较小、病程较短、初诊糖尿病时空腹血糖水平较高、发生酮症酸中毒及依赖胰岛素治疗比例较高,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均较少(P&;lt;0.05)。  相似文献   

17.
老年退伍军人1677例糖尿病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调查分析老年退伍军人糖尿病患病率及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成都地区1677例60岁以上军队离退休老干部进行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分析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血压、人体质量指数(body massindex,BMI)和腰围等危险因素。结果:①糖尿病和糖耐量低减(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的患病率分别为23.85%和2.50%。②糖尿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05)。而IGT在各年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与非高血压患者比较,高血压患者的糖尿病患病率明显增加。差异显著。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的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28.45%和17.54%(P&;lt;0.005)。④糖尿病的检出率随BMI及腰围的增大而逐渐上升,BMI分层和腰围分层与糖尿病患病率呈非常密切的正相关(r分别为0.944和0.901。P&;lt;0.0001)。结论:在具有相同生活条件的老年群体中糖尿病患病率随年龄上升的趋势依然存在。老年人空腹及餐后血糖升高与年龄有直接关系。老年群体中糖尿病患病率还与高血压、体质量超重、向心性肥胖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患者总体认知功能和认知功能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认知功能及认知域功能的差别,并对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评分与血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方法:选用痴呆扩充量表(dementia expansive scale,ESD)作为认知功能的评价工具,分别对糖尿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人群进行认知功能检测。并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就两者认知功能评分进行显著性检验。同时,对糖尿病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与血糖的关系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的总体认知功能评分为(209.59&;#177;20.77)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224.28&;#177;10.56)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4.208.P&;lt;0.001)。同时,糖尿病组记忆、抽象和结构等认知域的评分也低于正常对照组。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糖尿病患者总体认知功能评分、记忆功能与糖化血红蛋白有明显的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40(P&;lt;0.05)和-0.329(P&;lt;0.05)。结论: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与血糖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颞三针与复方中药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疗效,探讨颞三针与中药结合是否优于单纯应用中药或颞三针疗法。方法 将68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中药加颞三针针刺治疗的针药组、单纯颞三针针刺治疗的针刺组及单纯中药治疗的中药组,3个疗程后观察各组疗效及症状积分改善情况。结果 针药组疗效优于中药组和针刺组(P&;lt;0.01),而药物组和针刺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针药组治疗后积分下降值显著高于药物组或针刺组(P&;lt;0.01)。结论 针药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疗效优于单纯中药和颞三针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早期干预对发病后3个月时的运动功能及3年内再发性脑卒中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00-01/2004-08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180例诊断为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gt;0.05)两组的基础治疗相同,疗程1个月。而治疗组在确诊为脑卒中后抑郁的同时给予抗抑郁治疗:氟西汀20mg/d,连续服用3个月。结束后两组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定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抑郁程度。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为6.4&;#177;6.2.治疗前为18.5&;#177;6.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1);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治疗组为10.4&;#177;8.5;对照组为22.6&;#177;8.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3年内再发性脑卒中的发生率治疗组为7%,对照组为3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的早期干预可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的积分.减少3年内再发性脑卒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