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反映肿瘤发生发展不同阶段的尿瘤标联合 ,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 (BTCC)的价值。方法  4 5例BTCC患者 ,同时分别以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尿CYFRA2 1 1、VEGF、TRAP方法检测尿端粒酶。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与单一瘤标及尿细胞学检测结果比较 ,χ2 检验。结果 尿CYFRA2 1 1、端粒酶、VEGF诊断BTCC的灵敏度分别为 82 .2 %、77.8%、84 .4 % ,与尿细胞学 (44 .4 % )比较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5 ) ;联合瘤标诊断BTCC的灵敏度为 95 .6 % ,与尿细胞学 (P <0 .0 0 5 )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采用尿多胺检测与胃镜活检普查相对照的方法,检测食管癌、胃癌高发区不同人群的尿多胺水平。证实尿多胺水平与食管或胃组织细胞的癌变程度有明显的平行关系。不典型增生时,尿多胺含量明显增加,升高80.33~115.15%,阳性率100%;癌变时升高160.62~213.75%,阳性率100%。表明尿多胺检测用以筛检潜在的、无症状的早期食管癌、胃癌病人和癌前期病人(不典型增生病例),是一项简便可行,灵敏可靠并为病人乐于接受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尿细胞角蛋白检测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36例怀疑膀胱癌者,进行尿细胞角蛋白8和18的含量(UBC值)。检测与尿细胞学检查,其中87例经组织学证实为膀胱移行细胞癌。比较两者诊断膀胱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尿细胞角蛋白的敏感性为70.1%,特异性为73.3%;尿细胞学的敏感性为42.5%,特异性为83.7%。尿细胞角蛋白在膀胱癌不同分级和分期中的敏感性优于尿细胞学(P<0.05)。结论:尿细胞角蛋白的检测在早期诊断膀胱癌方面优于尿细胞学检查,可作为膀胱癌的早期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逆行全膀胱切除术后原位回盲肠新膀胱术的手术方式、近期疗效和尿流动力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19年8月我科收治并行原位回盲肠新膀胱术膀胱癌患者4例,所有患者先行腹膜外逆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截取回盲肠构建新膀胱,再将新膀胱与尿道吻合重建尿流通道。术后定期复查尿动力、肾功能、彩超等检查。结果:本组患者随访6~16个月,术后初期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溢尿现象,3个月后逐步恢复并能良好控尿。1例术后出现尿道吻合口轻度狭窄并输尿管返流。新膀胱最大储尿容量(401.7±53.0)ml,储尿期膀胱内压(19.0±5.7)cmH2O,尿道闭合压(53.6±9.4)cmH2O,储尿期膀胱内压明显小于尿道闭合压,最大尿流率(18.7±1.5)ml/s,平均残余尿量(21.3±4.4)ml。结论:全膀胱切除术后原位回盲肠新膀胱术具有储尿囊容量大、压力低、可控性好、操作简单的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尿流改道方式。  相似文献   

5.
比较巴比妥酸(BA)及二乙基硫代巴比妥酸(DETB)提取两种测定尿尼古丁代谢物(UNM)的方法。两者均具有特异性。吸烟支数与UMN/尿肌酐比值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13及0.728(P值均<0.001)。吸烟支数不同各组的UNM/尿  相似文献   

6.
为了测定不同组别人群尿液中对羟苯丙酮酸(HPPA),将受试的健康人组、非癌病人组、恶性肿瘤病人组晨尿用HPLC进行HPPA.TYR的测定,并用尿肌酐测定值来较正HPPA、TYR的排泄量。结果显示恶性肿瘤组病人尿中HPPA含量明显升高,与健康人组、非癌病人组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认为恶性肿瘤病人尿中HPPA的含量明显增加,较能可靠地反映肿瘤病人的氨基酸代谢异常,可作为一种肿瘤代谢异常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正> 比较巴比妥酸(BA)及二乙基硫代巴比妥酸(DETB)提取两种测定尿尼古丁代谢物(UNM)的方法。两者均具有特异性。吸烟支数与UMN/尿肌酐比值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13及0.728(P值均<0.001)。吸烟支数不同各组的UNM/尿  相似文献   

8.
膀胱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染色体畸变情况,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膀胱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3、7、17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和9号染色体p16基因位点探针对5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和20名健康人群的新鲜尿液进行FISH检测,统计染色体的畸变并分析其与病理分级、分期的关系.对所有病例同步进行尿细胞学分析.结果:膀胱癌患者尿脱落细胞核中3、7、17号染色体及9号染色体p16基因畸变率分别为58.9%、39.3%、58.9%和75.0%,各染色体畸变在膀胱癌不同分期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7、17号染色体畸变在不同分级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染色体探针组合诊断膀胱癌的总阳性率为80.4%;膀胱癌尿脱落细胞的FISH检出率明显高于尿细胞形态学.结论: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与染色体的畸变有关,膀胱癌尿脱落细胞的FISH检测,对膀胱癌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及复发监测等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患者尿脱落细胞中MUC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2例BTCC患者、40例对照者尿脱落细胞中MUC7的mRNA表达,β-actin作为内参照.结果:40例对照组中有2例MUC7 mRNA表达阳性,阳性率为5.0%;42例BTCC患者中36例尿脱落细胞中MUC7 mRNA表达阳性,阳性率为85.7%,其诊断特异性为95%.不同临床分期尿脱落细胞中MUC7 mRNA的阳性表达率:Ta-T1期为64.3%(9/14),T2-4期为96.4%(27/28).浸润性BTCCMUC7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浅表性BTCC(P<0.05).不同病理分级BTCC患者尿脱落细胞中MUC7的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G158.3%(7/12),G2 93.8%(15/16),G3 100%(14/14).MUC7mRNA的表达与BTCC的病理分级呈正相关.MUC7诊断BTCC的阳性预测值为94.7%,阴性预测值为86.3%.结论:BTCC患者尿脱落细胞中MUC7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尿脱落细胞中MUC7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呈正相关.采用RT-PCR法检测尿脱落细胞中MUC7表达诊断BTC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好、阳性预测值高,特别对T2-4期肿瘤的诊断敏感性好.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广西肝癌高发区作了154名儿童从粮油食品中摄取黄曲毒霉素B_1及尿中排出黄曲霉毒素M_1的关系探讨,结果发现儿童从粮油食品摄入黄曲霉毒素B_1后,24小时转化为尿中黄曲霉毒素M_1的转化率为1.82%。同时还作了肝癌高、低发区及不同性别之间转化率的关系探讨,结果发现黄曲霉毒素B_1的摄入以及转化为尿中黄曲霉毒素M_1的转化率与肝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放疗是抗肿瘤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放疗病人的药膳营养有一定讲究。中医认为,放射治疗可以产生热毒,病人在治疗期间往往出现口干、咽痛、恶心、厌食、鼻咽干燥、尿黄尿少等热的症状,尤其是颌面部或咽部的恶性肿瘤,放疗反应较重,还可引起口腔、咽喉、食管等处的放射性炎症。因此,要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来调理饮食:放疗反应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患者尿脱落细胞中MUC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2例BTCC患者、40例对照者尿脱落细胞中MUC7的mRNA表达,β-actin作为内参照。结果:40例对照组中有2例MUC7 mRNA表达阳性,阳性率为5.0%;42例BTCC患者中36例尿脱落细胞中MUC7 mRNA表达阳性,阳性率为85.7%,其诊断特异性为95%。不同临床分期尿脱落细胞中MUC7 mRNA 的阳性表达率:Ta-T1期为64.3%(9/14),T2-4期为96.4%(27/28)。浸润性BTCC MUC7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浅表性BTEC(P<0.05)。不同病理分级BTCC患者尿脱落细胞中MUC7的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C1 58.3%(7/ 12),C2 93.8%(15/16),G3 100%(14/14)。MUC7 mRNA的表达与BTCC的病理分级呈正相关。MUC7诊断BTCC 的阳性预测值为94.7%,阴性预测值为86.3%。结论:BTCC患者尿脱落细胞中MUC7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尿脱落细胞中MUC7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呈正相关。采用RT-PCR法检测尿脱落细胞中MUC7表达诊断BTC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好、阳性预测值高,特别对T2-4期肿瘤的诊断敏感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肿瘤临床诊断指标尿多胺、尿红、尿紫的可行性。方法 :尿多胺采用HPLC法测定 ,尿红、尿紫采用化学法测定。结果 :肿瘤患者尿标本中腐胺的浓度为 2 5~ 4 2 4 μg mg肌酐 ,精眯为0 8~ 4 0 2 μg mg肌酐 ,精胺为 0 5~ 11 4 μg mg肌酐 ,肿瘤患者尿样尿红实验阳性率为 82 0 % ,尿紫实验阳性率为 4 6 0 %。结论 :腐胺、精脒、精胺可作为肿瘤临床诊断指标 ;尿红实验仅适用于肿瘤患者的临床筛选和大面积人群普查 ,不能用于临床确诊 ;而尿紫实验则不适用于肿瘤的诊断或普查  相似文献   

14.
本文测定了126例尿中CGMP的水平,其中原发性肝癌50例,原发性肝硬化15例,各型白血病14例、食道癌3例,肺癌1例,正常人53例。结果表明原发性肝癌患者尿中CGMP水平均值明显高于正常人组,原发性肝癌不论其并发肝硬变或不并发肝硬变,不论其临床分型属单纯型还是硬变型,临床Ⅱ期或Ⅲ期,尿中CGMP值都显著高于正常人组,差异在统计学上非常显著,但不同类型和分期之间差异却不显著。原发性肝癌尿中CGMP水平的显著升高不是特异性的,因为在肝硬化、白血病及一些恶性肿瘤中也表现为CGMP水平的明显升高,它们之间差异并不显著,因此我们认为CGMP的检测不能作为原发性肝癌的早诊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甲状腺肿瘤患者临床表现与尿碘含量关系,初步探讨患者个体化碘摄入的依据.方法:2009年8月至2010年2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甲状腺颈部肿瘤科收治的天津地区甲状腺肿瘤疾病患者542例,其中甲状腺癌患者24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302例,所有患者采集空腹晨尿,测定尿中碘含量,采用过硫酸铵消化一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尿肌酐含量,用碱性苦味酸法.天津地区甲状腺正常人群400例同法检测尿碘用以对照.结果:甲状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患者尿碘中位数均处于碘过量状态(良性:519μg/L;恶性:524μg/L).而无甲状腺疾病对照组,处于碘营养超足量状态.甲状肿瘤患者的经尿肌酐校正的每日尿排碘量(CCDUI)在性别、及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状腺癌患者中存在颈部淋巴结转移、被膜侵犯组的CCDUI分别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无被膜侵犯组.甲状腺良性肿瘤中存在乳头状增生及不典型增生组的患者的CCDUI高于未存在乳头状增生及不典型增生组.存在典型胶质改变的甲状腺良性肿瘤组的CCDUI高于无典型胶质改变组.结论:本研究表明了本地区甲状腺肿瘤患者碘摄入量可能存在偏高现象,建议适当调整,行科学个体化碘摄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尿多酸肽(CDA-Ⅱ)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作用及检测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E-cadherin基因甲基化的状况,寻找肺癌治疗的新靶点。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尿多酸肽作用下A549细胞的存活率。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E-cadherin基因甲基化的状况。结果尿多酸肽显著抑制A549细胞生长,随着剂量的增加其抑制作用增强。A549细胞株存在E-cadherin基因异常甲基化,呈部分甲基化。结论尿多酸肽具有抑制A549细胞生长的作用,A549细胞株存在E-cadherin基因的异常甲基化。  相似文献   

17.
我们于1985年间,就直肠癌切除后的48例男性病人,做了排尿、性机能方面的调查。不同的手术方式表现为不同的尿无力、原潴留、尿失禁现象。以Miles术式为甚,Bacon术式次之,Dixon术式最轻,且恢复也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潜伏于体内的人类多瘤病毒(HuPV)-BK病毒(BKV)和JC病毒(JCV)的激活情况。方法 连续采集41例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及10例正常对照的尿样本,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病毒,半巢式PCR鉴定BKV和JCV病毒株。结果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病毒尿阳性的患者共33例(80%),其中出现BKV尿者15人(45%)、JCV尿者3人(9%),在相同或不同时段尿样本中检出两株病毒者11人(33%),另外4人(12%)未能鉴定出病毒株;比较24例病人移植前、后病毒尿发生率,分别为19%、77%,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1);正常对照组没有检测到病毒(P〈0.0001)。结论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HuPV病毒尿的发生率明显升高,但影响因素仍不明确,可能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临床意义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COX-2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了解尿脱落细胞COX-2表达在膀胱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4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和30例非肿瘤患者尿脱落细胞COX-2的表达。结果 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COX-2阳性表达率为72.9%,对照组正常膀胱黏膜无表达。COX-2的表达与膀胱癌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不同病理分级膀胱癌的表达差别无显著性意义。非肿瘤患者尿脱落细胞无COx-2表达,膀胱癌尿脱落细胞COX-2免疫细胞化学检测阳性率为67.5%,明显高于常规尿细胞学的37.5%(P<0.05),尤其对于G1级和Ta~T1期的低级、早期肿瘤,尿脱落细胞COX-2免疫细胞化学检测与常规尿细胞学检查相比,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COX-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与肿瘤的浸润、转移相关。尿脱落细胞COX-2表达检测特异性高,可作为早期诊断膀胱癌的一种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游伟程  张联 《癌症》1989,8(1):1-4
本文首次初步地研究我国山东省胃癌高发区居民不同胃粘膜病变者体内亚硝化反应。在日常膳食条件下,胃粘膜不典型增生组24小时尿亚硝基脯氨酸排出量为11.64μg (1.71-47.9),明显高于胃粘膜正常或浅表性胃炎组(6.30μg)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组(5.18μg)。不典型增生组尿总亚硝基氨基酸排出量为51.88μg,比正常或淡表性胃炎组高近一倍(29.5μg),比慢性萎缩性胃炎组高两倍(14.59μg)。该地区居民尿中硝酸盐、亚硝酸盐的排出量都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