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葡萄糖酸钙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子痫前期产妇剖宫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产科收治的160例子痫前期以剖宫产终止妊娠的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例。在胎儿娩出后,对照组给予缩宫素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葡萄糖酸钙。比较2组产妇手术过程中、手术结束后2 h和手术结束后24 h的出血量、产后出血率、剖宫产前后血清Ca2+浓度和血红蛋白含量,以及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产妇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后2 h和24 h,研究组的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产后出血率为15.00%(12/80),对照组产后出血率为36.25%(29/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77,P=0.002)。剖宫产后,2组产妇血清Ca2+浓度均比剖宫产前升高(均P<0.05),血红蛋白含量均比剖宫产前降低(均P<0.05)。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16.25%)和对照组(13.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6,P=0.658)。结论:葡萄糖酸钙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用于预防子痫前期产妇剖宫产的产后出血具有更好的止血效果且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葡萄糖酸钙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子痫前期产妇剖宫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产科收治的160例子痫前期以剖宫产终止妊娠的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例。在胎儿娩出后,对照组给予缩宫素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葡萄糖酸钙。比较2组产妇手术过程中、手术结束后2 h和手术结束后24 h的出血量、产后出血率、剖宫产前后血清Ca~(2+)浓度和血红蛋白含量,以及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产妇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后2 h和24 h,研究组的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产后出血率为15.00%(12/80),对照组产后出血率为36.25%(29/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77,P=0.002)。剖宫产后,2组产妇血清Ca~(2+)浓度均比剖宫产前升高(均P0.05),血红蛋白含量均比剖宫产前降低(均P0.05)。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16.25%)和对照组(13.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6,P=0.658)。结论:葡萄糖酸钙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用于预防子痫前期产妇剖宫产的产后出血具有更好的止血效果且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降低非医学指征的剖宫产率,提高围产保健工作质量及保障产妇安全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825名已产妇女进行间卷调查,其中选择剖宫产的有295例,顺产的有530例,比较两种分娩方式对产妇的影响。结果疼痛时间7天以上的剖宫产产妇14.64%和顺产6.42%;阴道流血持续2周以上的剖宫产妇23.94%和顺产17.07%;五天以后开乳剖宫产妇17.86%和顺产4.04%;年龄<=35岁的女性选择剖宫产有196例(59.39%),选择顺产的有134例(40.61%)。在年龄>35岁的女性选择剖宫产的有84例(16.96%),顺产的有411例(83.04%)。结论剖宫产妇女产后疼痛时间、出血时间都比顺产长,开乳时间比顺产晚。产妇没有达到剖宫产的医学指征,建议选择顺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产妇精神状态( 焦虑与抑郁) 与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间的关系。方法 120 例健康初产妇以汉密顿焦虑量表(HAS) 和抑郁量表(HDS) 评定精神状态,所有产妇以产科常规进行分娩而不进行干预,观察其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状况;按分娩方式不同分为剖宫产组、钳产组及顺产组;按产后出血不同分产后出血组及无产后出血组。结果 120 例产妇焦虑发生率35 % ,抑郁发生率28.3 % ,焦虑并抑郁发生率16.7 % 。剖宫产组、钳产组的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明显高于顺产组,而剖宫产组、钳产组间则无显著差异;产后出血组焦虑及抑郁评分亦明显高于无产后出血组。结论 焦虑状态与抑郁状态是增加助产率及产后出血的一个可能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前置胎盘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重症病区(OICU)收治的395例前置胎盘孕妇的病例资料,行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结果:产后出血组和无产后出血组的孕次、流产次数≥3次比例、瘢痕子宫比例和产前血红蛋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组中前置胎盘合并瘢痕子宫及胎盘植入的比例、介入使用率和子宫切除率、术中出血量均显著高于无产后出血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前置胎盘合并瘢痕子宫、既往剖宫产次数、胎盘植入和术中出血量是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产前血红蛋白是产后出血的保护性因素。近10年前置胎盘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前置胎盘产妇发生产后出血比率以2015年为峰值,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前置胎盘孕妇入住OICU的天数呈缓慢下降趋势,目前集中于6~7d出OICU,新生儿NICU转诊率呈大幅度下降趋势。结论:前置胎盘合并瘢痕子宫、既往剖宫产次数≥2次、术中出血量和胎盘植入是影响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米索前列醇和催产素对产妇产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凝血因子的影响,为产后出血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2010年12月1日-2013年1月1日收治的120例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巨大儿,多胎妊娠)的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B、C组,每组40例.A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立即通过直肠给予米索前列醇400 μg;B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立即宫体肌内注射催产素20 U,同时20 U催产素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中进行缓慢静脉滴注;C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立即宫体肌内注射催产素20 U,同时米索前列醇400 μg直肠给药.采用容积法和称重法测量3组产妇产后2,24 h时出血量,并测量3组产妇产前、产后血液中AngⅡ和凝血因子Ⅷ、Ⅸ水平,记录产妇分娩前和胎盘娩出后2 h收缩压情况.结果:A、B两组产妇产前和产后血液中Ang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产妇产后血液中AngⅡ较产前增高(t=7.196,P=0.009).A、B两组产妇产前血液中的凝血因子Ⅷ和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产妇血液中的2种凝血因子水平产后高于产前(均P<0.05).3组产妇产后2 h和产后24 h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产妇产前和产后2 h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和催产素联合使用能提高产妇产后血液中血管紧张素和凝血因子水平,有效抑制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应用于顺产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58例顺产产后出血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产妇采用缩宫素治疗,观察组产妇采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治疗。对比两组产妇产后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产妇产后2 h出血量为(113.39±33.16)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63.46±66.63)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24 h出血量为(231.13±31.13)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79.08±99.79)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应用于顺产产后出血产妇具有良好预防效果,可显著减少产后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不同年代产后出血346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通过对我院产后出血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年代产后出血病例特点的变化。方法 对1993~1995年、2002-2004年共346例产后出血病例分为前后3年两组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包括年龄、孕周、产次、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原因、分娩前后血红蛋白(HB)和血球压积(HCV)变化等指标。结果 2002年-2004年产后出血发生率较1993年~1995年明显上升。后3年产妇年龄较前3年增加。剖宫产分别占两组产后出血病例的49.04%和51.24%。宫缩乏力仍然是导致产后出血的第一位原因(51.9%vs58.7%),胎盘因素有显著上升(14.1%VS20.7%)。产后出血产妇分娩前后血红蛋白下降值和血球压积下降值后3年明显低于前3年(P〈0.05)。6年间因产后出血行子宫切除7例,其中5例为胎盘因素。结论 宫缩乏力仍是产后出血的首要原因,胎盘因素导致的产后出血近年来有所增加,成为产后出血的第二位原因,并成为导致子宫切除的严重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本院正常孕产妇剖宫产分娩前和分娩后24 h内全血细胞参数的参考值范围,并分析其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6—10月在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产科行剖宫产分娩的健康足月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产妇分娩前和分娩后24 h的血常规结果,对2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纳入经剖宫产分娩的正常产妇506例,分娩前红细胞(RBC)参考值范围(3.27~4.49)×1012/L,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的参考值范围分别为93.4~135.3 g/L、0.286~0.399,白细胞(WBC)计数的参考值范围为(5.47~12.34)×109/L,血小板(PLT)计数的参考值范围为(113.7~307.0)×109/L;分娩后RBC显著下降(P=0.002),Hb和HCT无显著变化,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轻度增加,WBC计数增加(P=0.000),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中间细胞百分比增加(P=0.000),淋巴细胞百分比下降(P=0.000),PLT计数下降(P=0.000)。结论:健康产妇的血红蛋白、血小板参考值范围与非孕女性的参考值范围存在一定差异,与分娩前相比,分娩后WBC计数升高,而RBC计数和PLT计数下降,因此有必要制定针对中国女性孕期和产后血细胞参数的正常参考值范围。  相似文献   

10.
产后出血的重新评估   总被引:103,自引:1,他引:103  
目的 准确估计产后出血量 ,了解产后出血量与生命体征、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客观测定法 (称重法、容积法、羊水压积测定法 )和主观测定法 (目测法 )测量自然分娩和剖宫产妇女的产后出血量 ,同时测定产前、产时和产后血压、心率、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结果 ①自然分娩组产妇平均出血量为( 3 62 2 5± 186 91)mL ,95 %可信性为 710 0 1mL。剖宫产组平均出血量为 ( 5 2 7 77± 3 0 4 15 )mL ,95 %可信性为10 3 4 4 2mL。②目测法测量自然分娩组平均产后出血量 ( 176 4 4± 5 7 71)mL ,仅为客观测量法的 4 8 71% ,剖宫产组平均产后出血量 ( 2 5 4 0 4± 115 61)mL ,仅为客观测量法的 4 8 13 %。③临产前、临产后、第二产程、第三产程、产后 3 0、60和 12 0min两组产妇血压、心率、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阴道分娩和剖宫产分娩的产后出血量可以区别定义。目前临床目测法估计产后出血量较实际出血量减少 5 0 %。机体充足的代偿功能使产妇出血量在 10 0 0mL内生命体征稳定 ,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对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预防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124例剖宫产产妇,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2例),观察组(62例)。对照组使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比较两组产后2 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产后出血时间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产妇产后2 h、24 h的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产后出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手术期优质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量,缩短出血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剖宫产术对母乳喂养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研究剖宫产术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剖宫产(剖宫产组)、阴道分娩(阴道分娩组)各301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泌乳始动时间、产后1年内母乳喂养情况;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产妇产后血清催乳素含量.结果在分娩后6~24 h内的白天,剖宫产组产妇血清催乳素均值为8.48 nmol/L(95%CI:7.80~9.21 nmol/L)、阴道分娩组为9.61 nmol/L(95%CI:8.99~10.26 nmol/L).剖宫产组产妇产后泌乳始动中位时间为产后12 h,晚于阴道分娩组的产后2 h.剖宫产组产妇产后1个月时乳量仅为阴道分娩组的90%.产后1、6、12个月时,剖宫产组母乳喂养率均低于阴道分娩组;剖宫产组产妇产后1年内母乳喂养失败的风险是阴道分娩组的1.21倍(95%CI:1.10~1.33). 结论与阴道分娩组比较,剖宫产术后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晚,血清催乳素含量低,产后1年内母乳喂养失败的风险高.对剖宫产产妇更应加强促进泌乳、催乳的措施,以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产妇产后盆底肌力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1年9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产科分娩并于产后6~8周复查的产妇1008例,其中阴道分娩产妇551例(阴道分娩组),剖宫产457例(剖宫产组),分别对其进行盆底肌力筛查,观察各影响因素与盆底肌力的相关性。结果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产妇I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率分别为36.3%(200/551)和39.4%(180/457),Ⅱ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率分别为36.5%(201/551)和39.4%(180/45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分娩前体质指数是I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的相关因素(OR=-0.095,P〈0.05);产妇年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第二产程时间、产次、产钳助产及会阴情况等与盆底肌力测量值无相关性(P〉0.05);第二产程延长组及高龄组I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率分别为55.6%(5/9)和39.3%(57/145),Ⅱ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率分别为55.6%(5/9)和38.6%(56/145),两组I类、Ⅱ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率均有升高趋势;会阴裂伤组I类、Ⅱ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率分别为35.7%(15/42)和31.0%(13/42),均较会阴侧切组和会阴侧切+产钳组有下降趋势;进入产程剖宫产组I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率为44.1%(52/118),Ⅱ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率为44.1%(52/118),均较选择性剖宫产组有升高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对盆底组织无明显保护作用;分娩前体质指数过大是影响盆底功能的因素,应避免孕期体质量增长过多。  相似文献   

14.
分娩方式对尿失禁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研究不同分娩方式对尿失禁发生及其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01年3月至2002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分娩的初产妇1000例,采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提供的尿失禁问卷表对其进行电话访问,了解她们孕前、孕期、产后1年及近期排尿情况.根据病例记录的分娩方式及相关资料,共完成有效病例548例.通过SPSS软件包计算各分娩方式中发生尿失禁的比例和程度,及影响尿失禁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1)548例患者中有尿失禁症状者167例(30.5%).(2)对尿失禁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剖宫产及新生儿体重为产后发生尿失禁的影响因素.以阴道顺产发生尿失禁的OR为 1.0计算,剖宫产的OR=0.326,新生儿体重的OR=1.633.在阴道顺产及产钳助产分娩中,仅新生儿体重为发生尿失禁的高危因素(P=0.013,OR=2.081).(3)阴道顺产、产钳助产和剖宫产3者中尿失禁的发生率分别为38.6%(105/272)、43.8%(21/48)和18.0%(41/228),阴道顺产和产钳助产组间尿失禁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与剖宫产组尿失禁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4)阴道顺产组中混合性、压力性和急迫性尿失禁的比例分别为 4.4%、33.8%和0.4%.产钳助产组中3种尿失禁的比例分别为 8.3%、35.4%和0.0%.剖宫产组中以上3种尿失禁的比例分别为3.1%、14.5%和0.4%.压力性尿失禁在阴道顺产组和产钳助产组的发生率均高于剖宫产组(P<0.05),且重度压力性尿失禁的例数在阴道顺产组中高于剖宫产组(P<0.05).(5)尿失禁发生的时间167例患者中以产前即有、孕期出现并在产后1年内消失、产后1年内出现并在1年内消失、产后1年内出现并持续1年以上、产后1年以后或近期新出现等5种情况分类,其发生率分别为1.2%(2/167)、7.8%(13/167)、44.9%(75/167)、40.7% (68/167)和2.4%(4/167).结论 (1)与阴道顺产和产钳助产比较,剖宫产可降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风险.(2)患者尿失禁的症状主要出现于产后1年内,其中部分患者症状可以持续1年以上.(3)新生儿体重增加使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5.
产妇精神因素对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的影响:附120例?…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观察产妇精神状与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间的关系。方法120例健康初产妇以汉密顿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评定精神状态,所有产妇以产科常规进行分娩而不进行干预,观察其分方式及产后出血状态;按分娩方式不同分为剖宫产组,钳产组及顺产组;按产后出血分产后出血组及无产后出血组。  相似文献   

16.
健康教育在围产期妇女预防保健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围产期妇女预防保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孕产妇85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接受一般健康宣教,观察组430例产前、产中及产后接受全程的、系统化的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相比对照组产妇满意度和家属满意度提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儿疾病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χ2=4.11,P〈0.05)。围产期孕妇并发症比较:观察组4.65%,对照组8.81%,差异明显(χ2=5.13,P〈0.05)。结论:围产期的不同时期实施健康教育可减少母婴产褥期患病率,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产科208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04例。对照组予以缩宫素干预,研究组予以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干预,比较两组的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凝血相关指标。结果 研究组产后2 h、产后24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短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对照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剖宫产产妇实施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干预,能够显著改善凝血指标,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头位难产剖宫产术中胎儿的娩出方式,减少母婴并发症,降低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和伤残儿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64例头位难产剖宫产术中以臀牵引术娩出胎儿28例,头位娩出胎儿38例,进行分析比较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28例头位难产剖宫产术中以臀牵引术娩出的胎儿,无一例新生儿产伤,子宫切口延长4例(14.3%),产后出血3例(10.%);38例头位娩出胎儿中,新生儿产伤(颅内出血)3例(7.9%),产妇子宫切口延长10例(26.3%),宫颈裂伤8例(21.1%),产后出血10例(26.3%)。结论:头位难产剖宫产术中恰当应用臀牵引术娩出胎儿,可降低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个性化综合护理模式对前置胎盘产妇剖宫产术后中的应用。方法 以80例前置胎盘产妇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个性化综合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心理状态、产后出血、母婴并发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干预后两组焦虑状态问卷(SAI)、焦虑特质问卷(TAI)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1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4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血红蛋白(H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及新生儿贫血、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心理、生理、独立性、人际关系评分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综合护理可缓解前置胎盘产妇剖宫产术后消极情绪,减少术后出血量,预防母婴并发症的发生,且可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农村地区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及对产后出血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2010年10月至2012年6月发生在我国中部地区三县305例产后出血病例的相关信息。结果 305例病例中,84.3%有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其中79.3%有产前高危因素,54.1%有产时及产后高危因素。有1种、2种、≥3种产后出血高危因素者分别为26.2%、28.9%及29.2%。随高危因素的增加,严重的产后出血发生比例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次2次、无产检、有胎盘因素及剖宫产是严重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大多数产后出血病例有产前、产时或产后高危因素。应加强对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筛查及纠正,降低严重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