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湿润烧伤膏与新型敷料联合应用促进慢性伤口康复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按随机分组抽签法将60例慢性伤口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换药用生理盐水清洗,让伤口自然愈合、变干,每天换药1次等常规治疗及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湿润烧伤膏与新型敷料联合应用,措施包括:正确评估伤口,根据伤口愈合不同阶段选择新型敷料及应用湿润烧伤膏,加强基础护理,增加营养,提高免疫力,落实严密的慢性伤口护理监控措施。结果实验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0%,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2、3、5W后伤口愈合例数实验组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润烧伤膏与新型敷料联合应用于慢性伤口的治疗及护理,可有效地缩短伤口的愈合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术后伤口的感染、难以愈合的发生不仅延长了疾病周期而且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一旦发生应积极处理争取以最有效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使之愈合。我院于2007年5月至2009年8月护理术后伤口难愈合的患者30例,通过对患者全面的评估,提供整体的护理措施,根据伤口湿性愈合护理理论,选择合适的新型敷料,有效促进了伤口愈合,30例患者10~14d伤口完全愈合,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糖尿病的患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其中,伤口愈合迟缓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探究及寻找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分子机制及其治疗方法有重要临床意义。干细胞移植促进糖尿病伤口愈合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干细胞移植促进糖尿病伤口愈合的研究进展,并展望干细胞治疗糖尿病伤口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湿性愈合原理在诺维本致局部坏死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型的水胶体敷料对诺维本致局部坏死后的伤口的护理效果。方法对6例诺维本致局部坏死的伤口,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后覆盖大小合适的水胶体溃疡贴,根据伤口情况酌情换药。结果6例患者5周内伤口全部愈合,均无明显的疤痕形成,48—72h后伤口疼痛明显缓解,1周后消失。结论诺维本的细胞毒性强烈,即使药液无外漏也可能引起局部组织坏死,采用新型的水胶体敷料封闭覆盖伤口,为伤口提供了湿性愈合环境,伤口愈合速度快,疼痛轻,疤痕形成少,明显提高了患者满意率并降低了费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负压伤口护理在普通外科手术后患者伤口愈合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行普通外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伤口护理,观察组联合负压伤口护理,比较两组伤口闭合时间、疼痛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干预后疼痛数字评分法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96.7%,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76.7%,23/3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34、6.44,χ2=5.19,P <0.05)。结论 负压伤口护理有助于普通外科手术后患者伤口的愈合,减轻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两种护理模式下慢性感染伤口愈合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慢性感染伤口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在遵医嘱给予伤口常规换药治疗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伤口护理、伤口疼痛的护理、饮食营养护理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干预组患者焦虑程度、伤口疼痛感、伤口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减轻了患者焦虑程度、伤口疼痛感、缩短了伤口愈合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在门诊伤口护理中应用新型敷料对患者伤口愈合的促进效果.方法 2021年1月1日至6月1日该院门诊收治的外伤患者160例,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无菌纱布换药处理,观察组采用新型敷料换药处理,比较两组伤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护理前后VA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伤口愈合时...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对自身健康也愈加关注,医学的专业化也随之发展,伤口护理应运而生。我院伤口造口护理门诊于2009年7月成立,因糖尿病伤口的特殊性,我科与伤口护理门诊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发现了很多在外院处理不当,伤口经久不愈转入我院的患者。为加强对伤口的认识,进一步做好伤口护理,特对伤口愈合因素及护理进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9.
周虹  谷娜  沙莉  张杰  徐杰 《中国医药指南》2008,6(16):445-446
目的伤口护理是医院急诊、门诊换药室最常见的问题之一。特别是老年患者,皮肤软组织和生理功能都有一定的退行性变化,免疫功能低下皮肤变薄,失去弹性,末梢循环差、创面不易愈合。方法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伤口愈合,减轻患者痛苦,避免伤口感染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我们先对伤口采取彻底、干净的清创方法。结果然后将利凡诺尔纱条敷料用老年创伤性伤口,因为利凡诺尔对多种致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对防止伤口感染或感染伤口漫延方面效果显著。结论而且有消毒防腐等作用,有利于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伤口造口专科小组应用湿性愈合理论在慢性难愈合伤口(术后或外伤引起感染伤口、压疮、糖尿病足)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罗定市人民医院伤口造口门诊及住院部收治各种术后或外伤引起感染伤口、压疮、糖尿病足等患者1 200例,其中选择符合慢性难愈合伤口条件患者43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男27例、女16例,年龄(43.01±8.75)岁,给予湿性愈合理论对慢性难愈合伤口进行伤口换药处理。比较患者干预前与干预后1、2、4、6、8周的临床护理效果。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干预后1、2、4、6、8周慢性难愈合伤口患者压疮愈合计分量表(PUS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7.29±2.54)分、(5.02±1.92)分、(3.12±1.53)分、(0.75±0.32)分、(0.09±0.08)分及(1.51±0.35)分、(1.03±0.29)分、(0.76±0.27)分、(0.39±0.18)分、(0.13±0.12)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8.73±2.82)分、(2.35±0.8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1、2、4、6、8周慢性难愈合伤口患者伤口面积分别为(12.29±1.18)cm2、(11.75±4.03)cm2、(9.68±3.02)cm2、(5.18±2.04)cm2、(3.76±1.17)cm2,均显著低于干预前[(13.98±5.02)c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伤口造口专科小组应用湿性愈合理论能够有效提高慢性难愈合伤口的护理效果,显著促进患者伤口愈合,改善护理结局。  相似文献   

11.
高锰酸钾液湿敷在感染性伤口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锰酸钾液湿敷对11例感染性伤口的治疗效果.方法感染性伤口清创后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洗伤口.结果11例病人伤口全部愈合.结论高锰酸钾液湿敷感染性伤口,操作简单,经济实惠而且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局部氧疗联合红外线照射疗法在难愈伤口中的应用。方法将难愈性伤口的患者分为四组,A组采用常规治疗,B组采用常规治疗+红外线照射疗法,C组采用常规治疗+局部氧疗,D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局部氧疗联合红外线照射疗法,比较四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伤口愈合百分率及伤口疼痛评分。结果 D组的伤口愈合时间和疼痛评分显著低于A、B、C组,伤口愈合百分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局部氧疗联合红外线照射疗法能显著促进难愈性伤口的愈合,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13.
在伤口治疗过程中,因皮肤屏障的限制,药物在角质层积聚使得治疗效率低。微针是治疗伤口的一种新型药物递送系统,可刺穿皮肤的表皮层,将药物送入真皮层,从而发挥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该文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用于伤口治疗的微针系统,根据微针负载的药物对研究进行分类,并讨论了微针系统在促进伤口愈合方面的优势,总结了微针用于治疗伤口的未来前景和挑战。  相似文献   

14.
徐杰 《中国医药指南》2014,(35):333-334
目的对新型敷料应用于外伤患者伤口护理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7月至2013年9月收治外伤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在为两组患者展开伤口换药护理时,对照组给予常规操作,观察组给予新型敷料处理,对比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换药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伤口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伤口Ⅰ期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在为外伤患者进行伤口护理时,采取新型敷料换药可促使伤口快速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外科伤口处理在基层临床外科工作中,是最常规的外科基本技术之一,因此处理好伤口对防止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总结1例内踝关节伤口护理,根据关节伤口护理的难点我们采取了关节内冲洗结合多种敷料等多种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经过精心护理,伤口愈合,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阴癌合并肛周皮肤癌患者的伤口护理。方法回顾我科2008~2011年收治的5例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5例患者经精心护理术后伤口全部Ⅱ/甲愈合,预期出院。结论充分的皮肤准备,有效的护理措施能直接影响术后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8.
《临床医药实践》2015,(9):711-713
目的:探讨红外线理疗在会阴侧切伤口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5月—2013年10月240例会阴侧切伤口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每次使用1︰5 000高锰酸钾冲洗会阴,每日2次,然后用碘伏棉球擦拭伤口,遵医嘱给予抗生素;观察组除此之外,在产妇分娩24 h后使用红外线生物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伤口疼痛减轻,愈合时间短,愈合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红外线理疗可促进会阴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消除肉芽水肿,促进肉芽生长,加快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9.
陈建云 《中国医药科学》2014,(4):146-147,150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伤口换药的临床护理方案,以遴选最佳换药材料。方法辅料组患者应用医用液体辅料辅以清创机进行换药,盐水组应用生理盐水辅以清创机进行换药。比照渗液的质量,统计伤口愈合耗时及换药次数,确定换药疗效。结果辅料组其创面渗液消失耗时、创面愈合耗时及换药次数均显著低于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辅料组伤口愈合显效率为81.94%,显著高于盐水组的56.9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液体敷料辅以清创机进行糖尿病足换药可大大提高换药效率,促进创面愈合,改善换药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改进颌面部手术后伤口加压包扎的方法,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方法采用一次性注射器改制成的胶管棒加压包扎护理62例颌面部手术后伤口。结果经本法加压包扎一周以上,62例手术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及涎瘘发生,随访观察1~2年,局部伤口愈合良好,无明显瘢痕。结论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改制的胶管棒质地较坚韧,加压包扎力度足,能很好地嵌压入颌后凹区、下颌下区、颏下区这些特殊解剖位置,使术区伤口皮瓣与深部组织创面贴合,消除创腔、防止感染,预防涎瘘,促进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