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年女性脑卒中6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易患疾病 ,但在临床工作中 ,也发现青年人患脑卒中 ,并呈上升趋势。调查显示 ,在发展中国家的脑卒中 ,青年人的比例可达 2 0 %左右 ,本研究通过对 6 1例青年女性脑卒中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探讨青年女性脑卒中的病因及临床特点。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均为 1991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住院的成年女性的脑卒中患者 ,脑卒中的诊断按 1995年全国脑血管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1] ,并经头颅CT或MRA扫描证实。年龄2 1~ 4 5岁 ,平均 (2 7.2 3± 6 .6 6 )岁 ,其中脑出血 31例 ,脑梗死30例。1.2 病因 有高血压史者 33例 ,… 相似文献
2.
3.
脑转移瘤的神经症状多在原发肿瘤确诊之后出现.若以神经症状为首发,以卒中形式起病,尤其是老年人其脑瘤症状不典型,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征性改变,极易造成误诊,失去有利治疗时机.我院于1990~2004年15年间共收治26例,现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以提高对本类疾病的认识,减少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症状性单侧颈内动脉(ICA)严重狭窄或闭塞的320排CT全脑灌注成像(CTPI)表现及血流动力学模式。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3例症状性单侧ICA严重狭窄(>70%)或闭塞的患者的全脑CTPI资料,分别重建4D-CTA及CTPI参数图(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及延迟(Delay)图),分别记录ICA狭窄程度、患者临床症状、有无梗死及梗死部位、CTPI参数图特点及绝对值,并对病灶侧及对侧脑区灌注参数值进行比较。结果:单侧ICA闭塞15例,严重狭窄8例。大脑中动脉(MCA)和/或大脑前动脉(ACA)分布区脑梗死13例,内侧分水岭区梗死6例,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2例,无梗死2例。CTPI血流动力学模式有:①CBV/CBF基本正常,MTT/TTP/Delay延长(4例);②CBV基本正常,CBF轻度下降,MTT/TTP/Delay延长(3例);③CBV/CBF明显减低,MTT局灶缩短并周围MTT/TTP/Delay延长(16例)。统计学分析显示:病灶同侧CBV、CBF、TTP、Delay与对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同侧MTT与对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结论:320排CT全脑容积CTA/CTPI能一次显示颅内段ICA的狭窄程度并能全面反映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混合性卒中的CT表现与临床的关系,探讨其病理机制。方法:总结34例混合型卒中的临床和CT资料,分析其CT表现,并与临床资料对照。结果:出血-梗死型21例、梗死-出血型10例和不典型型3例。出血-梗死型以出血为主,出血量大,占位效应明显,梗死灶小;梗死-出血型以梗死为主,梗死面积大,梗死部位重要,占位效应轻或不明显,出血灶小;不典型型,出血和梗塞灶均较小,临床表现不典型。结论:CT是诊断混合性卒中的重要手段,并能给临床治疗提供帮助,观察疗效,评价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病变部位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的关系。方法:选择2002-l0/2004-10在商丘市第-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63例脑卒中患者发病后1个月接受汉密顿抑郁量表评估,并同时用计算机对其发病后头颅CT图象进行标准化处理,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与CT图象标准化后病变位置进行比较。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63例脑卒中患者中发病1个月后检出卒中后抑郁患者67例(41.1%),其中轻度抑郁35例(52.2%)中度抑郁22例(32.8%),重度抑郁l0例(14.9%)。①不同半球病灶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比较:左半球病灶患者的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迟缓、绝望感等分项评分和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均明显低于右半球病灶患者(左半球病灶:4.2&;#177;2.1,1.7&;#177;0.3,5.6&;#177;1.9,3.4&;#177;0.9,24.2&;#177;5.7;右半球病灶:2.5&;#177;1.0,0.8&;#177;0.2,3.8&;#177;1.1,1.7&;#177;0.3,18.6&;#177;4.1,t=2.29l~3.152;P均&;lt;0.05~0.01)。②不同位置病灶患者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比较:前部病灶(病变部位在CT片前后轴前40%)组患者的焦虑躯体化、昼夜变化等分项评分和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明显高于后部病灶(病变部位在CT片前后轴后60%)患者(t=2.197~3.302;P均&;lt;0.05~0.01)。③皮质和皮质下病灶的脑卒中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各分项评分和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分布接近(P均&;gt;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经常伴有抑郁情绪改变,CT图象中左侧和前部卒中病灶与脑血管病患者的抑郁状态表现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8.
背景:进展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脑梗死的26%~43%。目前尚无有效遏制病情进展的理想措施,致残率增高。脑血管疾病的多重危险因素在预防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已经被重视,但是感染在脑卒中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临床上抗病毒药物在治疗脑卒中过程中应用刚刚起步。目的:探讨进展性脑卒中临床特点及与人疱疹类病毒感染的相关性,为进展性脑卒中的临床诊治和早期康复提供依据。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一对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神经内科和一所大学的微生物学教研室。对象:47例进展性脑卒中为2001-04/2002-03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男21例,女26例。年龄15~78岁。临床表现:肢体瘫痪43例(92%),失语7例,意识障碍4例,癫痫发作1例,偏盲1例,共济失调5例,头晕24例。经CT或MRI证实为脑梗死;发病后病情进行性加重超过72h以上,常规治疗不能阻止病情恶化者。排除脑栓塞和可逆性脑卒中,脑出血,出血性脑梗死以及伴有全身其他严重疾病、冠心病、心房纤维颤动、重症糖尿病、高血压病史5年以上患者。193例非脑血管病对照者,包括头痛、失眠、颈肩痛患者。其中男100例。女93例。年龄25~60岁。方法:①神经功能缺损进展程度:按第四界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②47例经脑CT检查43例,脑MRI检查27例。脑MRA检查44例。DSA检查检查4例。颈动脉超声检查8例。③病毒抗原和抗体测定: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骨髓细胞中的HCMV基质蛋白PP65抗原;采用金标免疫斑点法,检测静脉血清HCMV,HSV-Ⅰ,HSV—Ⅱ和腺病毒IgM抗体。④治疗方法:应用常规治疗不能控制病情进展时,加用抗病毒药物250mL(3.0g),静脉点滴,1次/d,连续14~21d,同时氟美松5~10mg静脉点滴,1次/d,连续3~7d。主要观察指标:①神经功能缺损进展程度。②患者CT,MRI,MRA,DSA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的影像学和临床特征。③病毒抗原和抗体检测结果。④疗效观察结果。结果:①进展性脑卒中患者CT显示的脑梗死灶91%位于不同脑叶皮质、皮质下,呈单发或多发性不规则小斑片状低密度影。②全部受检者均存在脑供血主要动脉或主要分支的狭窄或闭塞。③HCMV和HSVIgM阳性率9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lt;0.01)。④加用抗病毒药物疗效显著。结论:①脑CT显示皮质、皮质下不规则小斑片状脑梗死灶,脑主要供血动脉或/和主要分支狭窄或闭塞,是进展性脑卒中的影像学特征。②结合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显著。③进展性脑卒中与人疱疹病毒感染明显相关。主题词: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病变部位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的关系。方法:选择2002-10/2004-10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63例脑卒中患者发病后1个月接受汉密顿抑郁量表评估,并同时用计算机对其发病后头颅CT图象进行标准化处理,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与CT图象标准化后病变位置进行比较。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63例脑卒中患者中发病1个月后检出卒中后抑郁患者67例(41.1%),其中轻度抑郁35例(52.2%)中度抑郁22例(32.8%),重度抑郁10例(14.9%)。①不同半球病灶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比较:左半球病灶患者的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迟缓、绝望感等分项评分和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均明显低于右半球病灶患者(左半球病灶:4.2±2.1,1.7±0.3,5.6±1.9,3.4±0.9,24.2±5.7;右半球病灶:2.5±1.0,0.8±0.2,3.8±1.1,1.7±0.3,18.6±4.1,t=2.291~3.152;P均<0.05~0.01)。②不同位置病灶患者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比较:前部病灶(病变部位在CT片前后轴前40%)组患者的焦虑躯体化、昼夜变化等分项评分和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明显高于后部病灶(病变部位在CT片前后轴后60%)患者(t=2.197~3.302;P均<0.05~0.01)。③皮质和皮质下病灶的脑卒中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各分项评分和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分布接近(P均>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经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Binswanger病(SAE)及其合并脑梗塞、脑出血时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诊断要点。方法:收集分析临床资料完整,并有CT扫描的病例250例,其中50例加做核磁共振成像。结果:智能精神障碍进行性加重是SAE主要临床表现,95%合并多发腔梗,50%易并发脑梗塞,20%易并发大面积脑梗塞,6%并发脑出血。CT扫描示脑内异常密度灶,MRI示T1,T2异常信号。结论:脑内有Binswanger病理改变者中风发生率更高。CT平扫是诊断SAE简便有效的手段,MBI能更清晰显示微小病灶,对诊断明确者应提前进行干预性治疗。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后抑郁发病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发病相关因素。方法对入选的237例脑卒中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行为类型、卒中类型、脑卒中病灶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社会支持度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进行记录。单因素分析t检验和χ2检验;多因素分析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文化程度、卒中类型与PSD的发生无关(P>0.05)。而行为类型A型行为PSD组77例,非PSD组25例,神经功能损伤程度PSD组(28.91±7.56)分,非PSD组(20.10±7.78)分,脑卒中病灶部位左前、左后、右前、右后PSD组为64例、20例、14例、14例;非PSD组25例、36例、30例和34例,社会支持程度PSD组(33.40±3.84)分,非PSD组(42.89±3.91)分,与PSD的发生有关(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A型行为类型者发生PSD的可能性为非A型者的8.642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PSD的发生呈正相关;社会支持程度与PSD发生呈负相关;损伤部位位于左前半球时,最易患PSD。结论PSD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14.
急性脑血管病后脑局灶性或多发性损伤的表现不仅有肢体瘫痪、言语及意识障碍等,而且常会出现继发性癫痫、脑心综合征、水电解质紊乱等,如血钠异常症表现,有称之谓并发症或应激状态,往往导致病情变化、加重甚或危及生命。水电解质紊乱病因众多表现各异易被忽视,现就血钠异常症临床表现和可能相关因素结合文献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5.
分水岭脑梗死(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CWI)是指发生在,脑内缉织相邻的较大血管供血区之间即边缘带局限性缺血,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约占全部脑梗死的10%左右。我院2003—01~2006-10收治CWI 47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丘脑出血46例临床与CT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过去认为丘脑出血占全部脑出血 10 %~ 15 % ,自CT问世以来 ,可得以准确诊断 ,故丘脑出血的发病率较过去明显增加 ,目前已达 2 0 %~ 35 %。本文收集了近几年来经CT扫描证实的丘脑出血 4 6例 ,现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 6例中男性 2 7例 ,女性 19例 ,男女比例为1.4 2∶1,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6 0岁以上 18例 ,5 0~ 5 9岁2 4例 ,5 0岁以下 4例 ;住院时间为 2~ 5 0天 ,平均 17天 ;有 4 1例在活动中起病 ,5例安静或睡眠状态发病 ;有明显高血压病史 38例 (占 82 .6 % ) ,其中发病过程中血压 >15 0 / 90mmHg(1… 相似文献
17.
18.
通过^99mTc-双半胱乙酯SPECT局部脑血流断层显像,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我们就SPECT对脑血管性疾病诊断价值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进展性卒中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展性卒中(SIP)是指缺血性卒中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较轻微,但呈渐进性加重,在48h内仍不断进展,直至出现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由于临床常规处理难以逆转其病程,且致残率、死亡率均比一般卒中高,属难治性脑血管疾病。现对我院收治的SIP56例危险因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脑血管病继发癫痫EEG与CT检查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脑血管病 (CVD)继发癫痫 (EP)较常见 ,我院 1994 - 0 1~2 0 0 2 - 12间确诊为脑血管病继发癫痫、来我室进行脑电图检查的患者共 6 6例。现对其脑电图结果和头颅 CT进行对比分析 ,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男 4 3例 ,女 2 3例 ,年龄 38~ 82岁 ,平均 5 6 .6岁。临床诊断符合 1996年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本组均经头颅 CT证实 ,其中 9例又经头颅MRI证实 ,其中出血性脑血管病 2 9例 ,缺血性脑血管病 37例。合并有高血压病 2 1例 ,冠心病 2 1例 ,糖尿病 9例。所有患者发病前均无癫痫病史 ,且 CV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