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外侧切口入路桥接组合式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外侧切口入路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肩胛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0月至2016年12月,采用外侧切口入路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20例肩胛骨骨折,男15例,女5例;年龄21~52岁,平均31.6岁。肩胛体骨折14处,肩胛颈骨折10处,肩胛冈骨折6处,肩峰骨折1处,喙突骨折1处,盂缘骨折4处,盂窝骨折3处。手术时间为伤后4~15 d,平均10 d。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2例发生伤口感染,经伤口清创、换药后愈合,无骨髓炎、医源性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断裂、骨折再移位、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骨折部位可见骨痂生长,骨折愈合时间为4~7个月,骨折愈合良好,无延迟愈合或畸形愈合。肩关节功能评定采用Hardegger评定标准:优12例,良6例,可2例。结论:肩胛骨外侧切口入路术中操作方便,显露清楚,该切口可任意向两边延长,能为骨折的复位固定提供有利条件。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术中操作灵活,固定强度可靠,是一种治疗肩胛骨骨折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反Judet切口治疗肩胛骨骨折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007—2011年我院收治的15例肩胛骨骨折患者,采用反Judet切口手术入路,行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3.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0~16周,依据Rowe疗效评定标准,优7例,良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6%。结论采用反Judet切口手术治疗肩胛盂、肩胛冈、肩胛颈及肩胛体外侧部骨折,显露清晰,复位满意,功能恢复理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肩胛骨直切口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7—2018-01采用肩胛骨直切口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的28例肩胛骨骨折。末次随访时疗效采用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标准评定。结果本组手术时间为(65.3±10.2)min,术中出血量为(50.4±13.5)mL。术中未发生腋神经、旋肱后动脉损伤。2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2(11~19)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期间无深部感染及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发生。骨折愈合时间为(20.6±6.3)周。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优21例,良3例,可2例,差2例;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为(87.5±9.7)分。结论采用肩胛骨直切口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肩胛骨体部、颈部及肩胛冈骨折具有创伤小、快速康复、并发症少等优点,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汪卫忠  张海明  韩雷 《中国骨伤》2012,25(8):687-689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8年10月至2011年8月收治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14例,其中男12例,女2例;年龄21~55岁,平均38.7岁;伤后至就诊时间1h~10d,平均3d。肩胛体骨折3例,肩胛颈及肩胛体骨折4例,肩胛颈及肩峰端骨折4例,关节盂及喙突部骨折2例,肩胛冈及喙突部骨折1例。14例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后采用Hardegger标准进行功能评定。结果:14例均获得随访,时间2~36个月,平均12.4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6~8周,无切口感染、内固定失败。根据Hardegger标准进行功能评定,优9例,良3例,可2例。结论:手术治疗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可重建肩关节稳定,促进关节功能早期康复,最大限度地恢复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3D打印技术辅助Y形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肩胛骨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7—2016-07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Y形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12例肩胛骨体部骨折合并颈部和(或)肩胛冈基底部骨折。结果 1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2(6~24)个月。术后复查X线片显示骨折均顺利愈合,愈合时间平均8.7(6~12)周。术后6个月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94~100分,平均97.2分。结论 3D打印技术辅助Y形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肩胛骨体部骨折合并颈部和(或)肩胛冈基底部骨折可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术前可根据骨折模型预弯钢板并模拟手术过程,术中手术操作趋于精细化,固定更加稳定,降低了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肩胛骨外侧切口人路治疗严重移位肩胛骨骨折的手术适应证和方法.方法 应用肩胛骨外侧切口人路对11例严重移位的肩胛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体部骨折5例,外科颈骨折3例,关节盂缘骨折2例,关节盂窝骨折1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6个月.平均为12个月.结果 患者各阶段X线片复查骨折对位对线良好,骨折愈合时间7~22周,平均9周.肩关节功能采用Hardegger功能评分标准:优9例,良2例.结论 肩胛骨外侧切口入路比较适合于肩胛骨体部、肩胛骨颈部、关节盂缘、关节盂窝骨折的复位和内固定手术.但由于该切口偏于肩胛骨外侧,用于肩胛冈骨折时须延长切口.该切口不适合用于肩峰骨折及喙突骨折.肩胛骨外侧切口配合应用多孔重建钢板,可取得肩胛骨体部和颈部骨折的良好复位和固定.  相似文献   

7.
改良Judet手术入路治疗复杂肩胛骨骨折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Zhou DS  Li LX  Wang LB  Wang BM  Xu SH  Mu WD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24):1686-1688
目的探讨改良Judet手术入路治疗复杂肩胛骨骨折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自1997年1月至2005年10月经改良Judet手术入路治疗肩胛骨骨折21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34岁(18~62岁)。根据Hardegger的分型方法,肩胛体部骨折11处、肩胛颈骨折10处、盂缘骨折8处、盂窝骨折7处、肩胛冈骨折9处、肩峰骨折6处。其中多部位复杂骨折15例,伴有腋神经损伤2例,肩胛上神经损伤4例。通过改良Judet手术入路,对不同类型的肩胛骨骨折使用重建钢板或拉力螺钉等固定。结果1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4年,平均21个月。根据Rowe疗效评价标准,优12例,良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3%。结论改良Judet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大多数类型的肩胛骨骨折可通过改良Judet入路完成,尤其适用于肩胛体部骨折,肩胛颈骨折,肩胛冈骨折以及不存在喙突、前部肩胛盂骨折的多部位复杂骨折,经改良Judet入路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是肩胛骨骨折手术治疗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肩胛骨颈部骨折临床上较少见 ,大多采用保守治疗 ,三角巾悬吊或先牵引和三角巾悬吊。从 1997年 3月至 2 0 0 2年10月 ,我们使用三分之一管形钢板内固定治疗移位肩胛骨颈部骨折 16例 ,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现报导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6例中男性 12例 ,女性 4例 ;右侧 10例 ,左侧 6例 ;年龄最大 76岁 ,最小 18岁 ,平均 4 7岁 ;车祸13例 ,高处坠落 3例 ,伴脑外伤和 /或肋骨骨折 4例。1.2 手术方法 本组 16例肩胛骨颈部移位骨折均采用三分之一管形钢板内固定。选用全麻 ,健侧侧卧位。切口从外侧肩峰开始 ,沿肩胛冈内侧向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肩胛颈盂骨折的改良后侧入路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04年6月以来收治的经改良后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26例肩胛颈盂骨折患者进行分析。均为男性,左侧17例,右侧9例。肩胛颈骨折21例,肩胛盂骨折5例。手术取后侧改良切口,上肢外展上举,沿肩峰略偏向内至肩胛下角作弧形切口,将三角肌下缘的肌筋膜切开,松解三角肌并将其向上拉开,在冈下肌与小圆肌间隙进入,显露肩胛骨腋缘直至颈盂部。根据情况用重建钢板或拉力螺钉固定。结果随访3个月~4年,平均2.6年。均获得骨性愈合,按Hardegger标准疗效评定:优15例,良5例,中1例,差5例。结论经改良后侧入路治疗肩胛颈盂部骨折是安全可靠疗效肯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异型钢板内固定治疗21例不稳定肩胛骨骨折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异型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肩胛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不稳定肩胛骨骨折行切开复位异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获13~19个月的随访,骨折均顺利愈合,疗效评定结果为:优13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0.48%。结论异型钢板内固定是治疗不稳定肩胛骨骨折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周恩昌  唐萍  刘士明  张劼  韩震 《中国骨伤》2006,19(10):614-615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9例胫骨平台后髁骨折患者,男6例,女3例;年龄24~58岁,平均36岁。左侧2例,右侧7例。骨折类型:后外侧髁骨折5例,后内侧髁骨折1例,双髁骨折3例,采用后内和(或)后外侧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2个月,平均18·4个月。患膝关节功能评定按Hohl评分标准:优7例,良2例。关节面未见明显塌陷情况。结论:膝关节的后内和(或)外侧入路较前侧入路能更充分暴露后关节间隙及胫骨平台后髁,为骨折的直视复位和植骨内固定提供了良好的操作空间。  相似文献   

12.
周恩昌  唐萍  刘士明  张劼  韩震 《中国骨伤》2007,20(10):614-615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9例胫骨平台后髁骨折患者,男6例,女3例;年龄2458岁,平均36岁。左侧2例,右侧7例。骨折类型:后外侧髁骨折5例,后内侧髁骨折1例,双髁骨折3例,采用后内和(或)后外侧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2个月,平均18·4个月。患膝关节功能评定按Hohl评分标准:优7例,良2例。关节面未见明显塌陷情况。结论:膝关节的后内和(或)外侧入路较前侧入路能更充分暴露后关节间隙及胫骨平台后髁,为骨折的直视复位和植骨内固定提供了良好的操作空间。  相似文献   

13.
肩后入路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肩胛骨系列骨折的手术适应证与开放复位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22例肩胛骨骨折,男18例,女4例,年龄25~65岁,平均35.5岁。根据术前X线片与CT扫描对骨折进行分型,确定手术指征,经肩后入路行切开复位,采用重建钢板、微型钢板、拉力螺钉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22例均获9~28个月随访,平均17.5个月,疗效优14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6.4%。所有骨折平均在术后8.5周骨性愈合。结论:对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早期功能锻炼可恢复较好的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的内固定方式及其疗效。方法手术治疗23例肩胛骨骨折患者,14例采用后方Judet入路,2例采用前后方联合入路,1例喙突骨折与2例盂部前方骨折采用前方入路,2例肩峰骨折采用骨折处直接切开,2例盂部后方骨折采用后方肩胛骨外缘直接切开。16例伴有肩胛骨多处骨折采用钢板螺钉固定,1例喙突骨折及2例关节盂骨折采用拉力螺钉固定,2例肩峰骨折分别采用克氏针和钢丝环扎,2例关节盂骨折采用可吸收螺钉固定。结果 21例获得随访,时间9~55个月。骨折均愈合。采用体格检查及肩关节Constant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优11例,良7例,可2例,差1例。术后并发浅表感染1例,外展>90°时轻微疼痛2例,肩胛上神经卡压1例。结论对于达到手术指征的肩胛骨骨折,适合的手术入路及内固定可以达到满意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对9例患者经肩后入路行切开复位,采用重建钢板、拉力螺钉或克氏针内固定, 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9例随访12~40个月,疗效:优6例,良2例,可1例.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指征的基础上对肩胛骨骨折行内固定治疗,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肩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和探讨复杂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中后踝固定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疗效,阐明后踝骨折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的重要性。方法: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19~68岁,平均36岁。按照Lauge-Hansen分型,旋前外旋型Ⅳ型13例,旋后外旋型Ⅲ型7例,旋后外旋型Ⅳ型12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同时定期随访,对踝关节功能恢复进行评定。结果:32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7~20个月,平均14.5个月,所有骨折获得骨性愈合。疗效评定按照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推荐的足踝评分系统评分如下:优(90~100分)23例,良(80~89分)7例,可(70~79分)2例,差(<69分)0例。结论:后踝骨折良好的复位、坚强的固定及早期功能锻炼对踝关节功能恢复、降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浮肩损伤手术治疗的内固定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浮肩损伤的适应证、复位顺序、内固定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浮肩损伤患者19例,男13例,女6例,平均年龄31.6(18~62)岁;肩胛颈骨折合并锁骨骨折18例,肩胛颈骨折合并肩锁关节脱位1例.全部采用内固定治疗.取浮动侧卧位,先将患者体位向后浮动,变为侧仰卧位,复位固定锁骨后,X线透视检查锁骨及肩胛骨,如果此时肩胛骨也已复位,可以考虑仅固定锁骨即可而不必再内固定肩胛骨.如果肩胛骨未复位,或复位后不稳定,则将体位向前旋转变为侧俯卧位,取后路复位并固定肩胛颁,若存在肩胛骨等其他部位的肩胛骨骨折,应考虑同时复位固定.如果锁骨骨折无明显移位,则仅采用后入路复位固定肩胛骨.本组中肩胛骨与锁骨同时固定13例,单纯肩胛骨同定2例,单纯锁骨固定3例,1例合并肩锁关节脱位者采用张力带固定并行韧带修复.结果 17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个月~4年,平均26个月.骨折均获得临床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1.8(8~16)周.肩关节功能根据Rowe疗效评价标准,优11例,良4例,可2例,优良牢为88.2%.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浮肩损伤的有效方法,但应根据骨折类型及移位程度选择复位顺序与固定方法.浮肩损伤大多须将两处骨折同时固定,以便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手术时先复位固定锁骨后复位固定肩胛骨有利于手术完成,减小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18.
From 1993 to 2003, 6 patients with displaced fractures of the humeral capitellum were treated by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f the capitellar fragments with Herbert bone screws. By use of the criteria of Grantham et al, there were 2 type II-A fractures, 1 type II-B fracture, 1 type II-C fracture, and 2 type III-A fractures. A lateral approach was used in 4 patients and a posterior approach with olecranon osteotomy in 2. The elbows were immobilized postoperatively for 4 to 28 days (mean, 13.5 days). We evaluated the range of motion, stability, and pain using the criteria of Grantham et al. The follow-up period ranged from 2.5 to 9.3 years (mean, 5.6 years). All patients had a stable, pain-free elbow with good range of motion at follow-up. All fractures healed, and there was no evidence of avascular necrosis or degenerative change.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后外侧入路在老年踝关节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05年3月-2007年8月对13例老年踝关节骨折采取后外侧入路行外后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同一切口中外踝骨折钢板内固定放置于腓骨远端后侧、后踝骨折行螺钉或钢板固定.观察术后伤口愈合、骨折恢复及内固定情况,同时按Olerud和Molander踝关节骨折术后评分系统对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1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3个月,平均15个月.伤口无裂开、坏死,1例出现症状不甚严重的腓骨肌腱炎,骨折愈合后取出钢板后症状消失.术后4~6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均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评分平均为91分,其中优9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92.3%.[结论]后外侧入路能同时完成后外踝骨折的治疗,可减少老年患者的手术创伤、创面感染及坏死等并发症,对伴骨质疏松老年患者的外踝骨折能进行牢靠安全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