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肩胛骨骨折内固定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肩胛骨骨折,尤其是Miller型、型肩胛骨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 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19~63岁,平均34.3岁。根据Miller分型,A型2例,C型1例,型3例,型5例。合并肋骨骨折8例(其中6例伴发血气胸),多发性四肢骨折5例,颅脑损伤1例,脊柱骨折2例,腋神经损伤1例,浮肩损伤1例,肩胛上神经损伤1例。前方入路2例,后方入路9例。结果所有病例随访6~55个月,平均21.2个月。术后3个月Rowe疗效评价,优7例,良2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1.8%。结论肩胛骨骨折需完善术前评估。对于型、型骨折,选取Judet入路,以重建钢板固定,有操作安全、简单便捷、出血量少及损伤小等优点,前方入路可用于部分型骨折。  相似文献   

3.
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汪卫忠  张海明  韩雷 《中国骨伤》2012,25(8):687-689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8年10月至2011年8月收治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14例,其中男12例,女2例;年龄21~55岁,平均38.7岁;伤后至就诊时间1h~10d,平均3d。肩胛体骨折3例,肩胛颈及肩胛体骨折4例,肩胛颈及肩峰端骨折4例,关节盂及喙突部骨折2例,肩胛冈及喙突部骨折1例。14例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后采用Hardegger标准进行功能评定。结果:14例均获得随访,时间2~36个月,平均12.4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6~8周,无切口感染、内固定失败。根据Hardegger标准进行功能评定,优9例,良3例,可2例。结论:手术治疗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可重建肩关节稳定,促进关节功能早期康复,最大限度地恢复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正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科手术治疗14例肩胛骨骨折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4例,男11例,女3例,年龄19~55岁。左侧8例,右侧6例。肩峰喙突骨折1例,体部骨折12例,颈部骨折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7~14 d。1.2治疗方法全身麻醉下手术。患侧上肢消毒包扎放置于手术台上,以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肩胛骨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30例肩胛骨骨折患者根据不同类型分别采用不同手术入路进行内固定治疗。术后进行科学功能锻炼。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36个月。采用ASES评分标准评定肩关节功能:优20例,良7例,中等2例,差1例。结论肩胛骨骨折早期手术,术后科学功能锻炼,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对9例患者经肩后入路行切开复位,采用重建钢板、拉力螺钉或克氏针内固定, 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9例随访12~40个月,疗效:优6例,良2例,可1例.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指征的基础上对肩胛骨骨折行内固定治疗,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肩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7.
1998年2月~2003年6月,我们对14例移位明显的肩胛骨体部骨折采取手术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取得满意疗效。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4例,男11例,女3例,年龄25~58岁。左侧6例,右侧8例。新鲜骨折13例,陈旧性骨折1例,均为肩胛骨体部闭合骨折。1.2治疗方法全麻下侧卧位。取后侧弧形入路2例,肩胛骨外侧缘入路12例,充分暴露骨折端,重建钢板塑形后行复位固定。见图1。术中C臂X线机透视复位满意后,放置引流片,关闭切口。术后24~48h后开始钟摆式功能锻炼,6周开始主动活动锻炼,3个月后开始肌肉强度和耐久力的训练。图1肩胛体骨折X线片A.术前;…  相似文献   

8.
外侧切口入路桥接组合式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外侧切口入路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肩胛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0月至2016年12月,采用外侧切口入路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20例肩胛骨骨折,男15例,女5例;年龄21~52岁,平均31.6岁。肩胛体骨折14处,肩胛颈骨折10处,肩胛冈骨折6处,肩峰骨折1处,喙突骨折1处,盂缘骨折4处,盂窝骨折3处。手术时间为伤后4~15 d,平均10 d。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2例发生伤口感染,经伤口清创、换药后愈合,无骨髓炎、医源性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断裂、骨折再移位、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骨折部位可见骨痂生长,骨折愈合时间为4~7个月,骨折愈合良好,无延迟愈合或畸形愈合。肩关节功能评定采用Hardegger评定标准:优12例,良6例,可2例。结论:肩胛骨外侧切口入路术中操作方便,显露清楚,该切口可任意向两边延长,能为骨折的复位固定提供有利条件。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术中操作灵活,固定强度可靠,是一种治疗肩胛骨骨折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9.
2004年7月至2008年10月我院应用多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肩胛骨骨折26例,全部获得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张功林  章鸣 《中国骨伤》2008,21(4):313-315
肩胛骨骨折相对少见,多因高能量创伤致肩背部遭受直接暴力所致。常伴有合并伤,高达80%~95%,应注意检查臂丛神经、血管以及同侧肢体损伤。骨折治疗的目的是恢复肩关节无痛性有效的肩关节活动功能。移位性关节盂骨折﹑肩部悬吊复合体联合损伤﹑浮肩损伤以及移位性肩胛颈骨折均应行手术治疗,内固定必须牢固可靠,能耐受早期肩关节活动。康复训练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术后患者应坚持肩关节活动至骨折牢固愈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肩胛骨肩峰基底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肩峰基底部骨折患者7例,男5例,女2例;年龄24~62岁,平均36.3岁。均为创伤性新鲜闭合性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2~10 d,平均4.6 d。术后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功能Hardegger评价以及随访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7例均获门诊随访,平均时间8.9个月(4~13个月)。所有患者在术后8~14周(平均10.6周)经X线片或三维CT重建提示达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0~5分;肩关节功能Hardegger评价优2例,良4例,可1例。无切口感染、肩关节不稳、肩峰下撞击症、骨不愈合、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肩峰基底部骨折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可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最大限度地恢复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2.
双入路双重建钛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肩胛颈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双入路切开复位双重建钛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肩胛颈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至2010年9月采用双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并获完整随访的13例肩胛颈骨折患者资料,男10例,女3例;年龄19 ~52岁,平均35.3岁.按Euler等分型方法将肩胛颈骨折分为:解剖颈骨折3例,外科颈骨折10例(A型7例,B型3例).所有患者均使用3.5 mm重建钛板和螺钉固定.通过肩胛骨前位X线片测量肩胛盂成角和盂极角(GPA).末次随访时根据Constant-Murley评分和Herscovici功能评分评定肩关节功能. 结果 13例患者术后获6~ 37个月(平均16.2个月)随访.骨折复位质量:解剖复位11例,接近解剖复位2例.术后7~9d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平均肩胛盂成角(27.1°)与GPA(36.2°)均较术前(55.1°、17.1°)有所改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6~12周,平均8周.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y评分平均为79.6分(54 ~ 95分),其中优9例,良3例,差1例;Herscovici功能评分平均为14.7分(12~16分):优8例,良2例,可2例,差1例.无肩胛上动脉神经损伤、感染、血肿形成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 双入路切开复位双重建钛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肩胛颈骨折可达到解剖复位、稳定内固定和满意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杜俊锋  朱仰义 《中国骨伤》2015,28(6):567-571
目的:探讨双切口入路微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距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8月至2013年2月, 采用前内侧加前外侧双切口入路治疗距骨颈骨折18例, 其中男10例, 女8例;年龄31~66岁, 平均38.2岁;左侧8例, 右侧10例。根据Hawkins分型:Ⅱ型12例, Ⅲ型6例。所有患者术前常规行X线片及三维CT检查以明确骨折类型和粉碎程度, 待肿胀消退后择期行双切口入路微型接骨板内固定术。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 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对其术后疗效进行评估。结果:16例患者获得随访, 失访2例, 平均随访时间22.6个月(17~46个月).术后无切口感染、边缘和皮瓣坏死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1例出现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VAS评分由术前(5.94±1.12)分降为术后末次随访时(1.06±1.06)分(t=27.13,P<0.05).末次随访时AOFAS踝与后足评分为(88.75±10.19)分, 优11例, 良3例, 可2例。结论:采用双切口入路微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距骨颈骨折能获得坚强的内固定, 特别是距骨粉碎性骨折, 能降低并发症, 是治疗距骨颈骨折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不同类型肩胛骨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肩胛骨骨折的手术人路选择标准、适应证及疗效.方法 1997年1月至2007年12月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161例,男120例,女41例;年龄20~65岁,平均38岁.术前均行CT检查,其中94例行CT三维重建.单纯型骨折54例,混合型骨折107例,共302处.根据Miller分型:Ⅰ A型25例,Ⅰ B型23例,Ⅰ C型25例,ⅡA型26例,ⅡB型28例,ⅡC型29例,Ⅲ型54例,Ⅳ型92例.其中Ⅲ犁肩盂骨折根据Ideberg分型:ⅢA型11例,ⅢB型10例,ⅢC型12例,ⅢD型13例,ⅢE型8例.合并多发伤112例,其中锁骨骨折致浮肩损伤14例,肩胛上神经损伤8例,多发肋骨骨折87例,血气胸和(或)肺挫伤53例,颈椎损伤8例,同侧肩关节脱位15例,同侧肱骨近端骨折12例,肩胛胸壁分离1例.前方入路11例(Ⅰ C型7例、ⅢA型4例),标准后方入路12例(Ⅰ B型3例、Ⅱ型8例、Ⅲ型1例),后上人路14例(Ⅰ A型2例、Ⅰ B型1例、ⅢC型6例、ⅢD型5例),后外入路10例(ⅡA型3例、ⅢB型3例、ⅢC型2例、ⅢD型2例),前后联合入路22例,改良Judet入路92例.结果 所有病例随访3个月以上,其中32例随访1~7年,平均38.5个月.术后3个月Rowe疗效评价,优102例、良33例、可18例、差8例,优良率84.4%.结论 肩胛骨骨折术前需完善影像学检查明确骨折类型和手术目标区.针对骨折类型选择手术入路,以操作安全、简单便捷、出血量少、损伤小、暴露骨折充分为原则.  相似文献   

15.
陈来  应有荣  张德清  张发云 《中国骨伤》2006,19(12):713-714
目的:介绍自行设计的双半圆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评价其疗效。方法:48例髌骨骨折按Rockwood分型,Ⅱ型14例,Ⅴ型34例。男38例,女10例。年龄13~69岁,平均32岁。开放性骨折22例,闭合性骨折26例。全部采用双半圆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方法治疗。结果:48例均随访5~37个月,平均8个月,疗效评定根据Bostman评分标准,优47例,良1例。结论:该张力带内固定符合生物力学原理,采用这种新的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疗效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移位髋臼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对移位髋臼骨折的分类、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法的选择进行探讨。方法:对26例按不同类型不同手术入路分别以拉力螺钉、可吸收螺钉、重建钢板作内固定治疗的髋臼骨折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22例经1年至7年,平均2.7年随访。术后1例出现坐骨神经损伤,半年后恢复;2例出现关节周围异位骨化,轻微疼痛,但不影响关节功能。未发生术后感染及股骨头坏死。19例达到解剖复位,3例满意复位。参照美国矫形外科学会标准评估疗效:优16例,良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达86.3%。结论:对移位髋臼骨折应积极创造条件进行手术治疗,正确的分型和手术入路选择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坚强而有效的内固定是早期功能训练和减少并发症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7.
经皮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髌骨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其发生率约占所有骨骼损伤的1%,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多在切开复位后行克氏针张力带或空心钉内固定,手术创伤较大和功能恢复慢,术后易发生隐神经髌下支的损伤、切口皮肤坏死和感染等并发症。自2002年3月以来,在C形臂X线机监测下闭合复位,经皮行克氏针  相似文献   

18.
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节内骨折传统的内固定材料为金属内固定物,其骨折愈合后二次手术取内固定物给病人带来了一定的痛苦和经济负担.6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都在探讨使用可吸收内固定物,1984年,Rokkanen等[1]首先将此项技术应用于临床,并取得良好结果.1999年1月~2000年6月,我院使用自身增强可吸收螺钉(Biofix产品)为30例关节内骨折患者行内固定术,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