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亦称“消瘅”、“消中”,历代医家多以“阴虚燥热”为其病机,治疗上多宗朱丹溪以“三消”论治,即从肺、胃、肾分上、中、下三焦论治,对脾论治较少。云南名中医梁建勋老师在临床中采用健脾益气,养阴清热,活血化淤法联合降血糖药物,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2型糖尿病5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为特征的病症。根据本病“三多”症状的轻重、主次,把渴而多饮称为上消;消谷善饥称为中消;渴而便数如膏称为下消。其主要病因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病机主要为阴虚燥热,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往往互为因果,燥热愈盛则阴愈虚,阴愈虚则燥热愈盛。病延日久阴损及阳,可见气阴两伤或阴阳俱虚,甚则肾阳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三消论》曰“三消者,其燥热一也”,认为阴虚燥热为消渴病的病机。邓小敏教授从事糖尿病科研及临床工作二十余年,最早提出治疗2型糖尿病的理论是基于内经“五脏柔弱”的五味消渴方,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实践发现,五味消渴方组方配伍,与刘完素提出的“治消渴者,补肾水阴寒之虚,而泻心火阳热之实,除肠胃燥热之甚,济一身津液之衰,使道路散而不结,津液生而不枯,气血利而不涩,则病日已矣”相一致,现从“三消理论”的角度探索五味消渴方组方机理,使本方更好的在临床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4.
中风病的病因病机及历史形成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巧林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7):131-133
目的:中风病的致病原因,历代多有争议,现在“风、火、痰、瘀、气、虚”6种病因被广大学者认同,但多强调气血逆乱,对于基本病机,有人认为气虚血瘀.有人认为升降逆乱,有人认为痰瘀互阻,为进一步探求中风病病因病机,整理、归纳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 方法:根据《中华医典》所收书籍,从《内经》起直至民国年代所有有关文献,依照时代先后,摘出对本病病因病机有突出贡献的医家思想,从而分析诸因素在历史上提出和确立时间,并总结中风病病因病机理论形成过程。 结果:从《内经》起,就有两种认识,一方面认为气虚邪中,另一方面认为气血逆乱,各历史时期对这两方面有深入发展,不同医家强调各自观点,从而形成现代中风病病因病机学说。主要为5大理论,即①内虚邪中理论。②气血上冲,血菀于上理论。③心火、肝风、气虚、血虚有痰理论。④内虚、肝风、气逆、血瘀理论及其发展。⑤汇通学派中西结合理论,中风理论成熟。现代中医认为,中风的病因病机是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因劳倦内伤、忧思恼怒、嗜食厚味及烟酒等诱因,引起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脉外,病变过程会出现风、火、痰、瘀、气、虚6类病理因素,初期以风、火、痰、瘀为主,后期虚、瘀为主。 结论:直至民国时期,中风病病因病机理论成熟完善,与现代中医认识以及临床发现基本一致。结合历代医家观点,发现中风病的发病大致有两种,一部分人以气血不足为因;另一部分以肝风内动,气血逆乱为因。火热、痰浊、瘀血出现在病变过程,证明临床上部分患者并不出现风、火、痰证.而以虚证为主.确有其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属于祖国医学“消渴”的范畴,其总的病机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但在临床实践中,许多患者尤其病程在5年以上的,当血糖居高不下时,三消的症状不典型,却往往表现为脾虚湿盛的症候,笔者用健脾祛湿汤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医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优势及存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祖国医学对糖尿病(消渴病)的认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消渴”病名及病因病机的理论首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消渴病的准确定义出自《古今录验方》;辨证论治形成于《金匮要略》;证候分类始于《诸病源候论》;三消分治始于唐宋时期。巢元方首先提出体力运动疗法;孙思邈最早强调饮食调治;历代医家从不同侧面对消渴病及其并发症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做了补充和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国以后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勤求古训,融汇新知,在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方面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初步显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优势,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如何扬长避短发挥中医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优势,完善糖尿病的治疗,将是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足的中医治疗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萍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7):650-651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周围血管神经病变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和丧失生活能力的重要原因。临床表现与中医学消渴、脱疽基本一致,归属于中医“消渴”、“痈疽”的范畴。其基本病因病机是消渴久病,在气阴两虚的基础上,瘀血、痰湿、热毒积聚化腐成脓,或皮肉筋骨  相似文献   

8.
中医从肝论治消渴的理论依据与临床分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认为,消渴病的病机为阴虚燥热,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主张上消治肺、中消治胃、下消治肾,从肺、胃、肾三焦论治.但临床研究表明,大多数患者三多症状并不明显,甚至无症状,仅依靠血糖、尿糖及糖耐量试验等检查结果确诊.可见,三消辨证的方法已不能够反映疾病的本质.近年来,有人突破传统三消论治观点,提出了气阴不足、脾气虚、阴阳两虚、瘀血、痰湿、肝郁等病因病机新论,从脾、痰、瘀、湿等进行治疗.也有临床及实验研究发现,消渴的发生发展与肝关系密切,从肝论治疗效显著,并成为消渴病研究发展方向.本文就消渴从肝论治做一理论探讨,并对其临床分型作一简要概括.  相似文献   

9.
目的:中风病的致病原因,历代多有争议,现在“风、火、痰、瘀、气、虚”6种病因被广大学者认同,但多强调气血逆乱,对于基本病机,有人认为气虚血瘀,有人认为升降逆乱,有人认为痰瘀互阻,为进一步探求中风病病因病机,整理、归纳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根据《中华医典》所收书籍,从《内经》起直至民国年代所有有关文献,依照时代先后,摘出对本病病因病机有突出贡献的医家思想,从而分析诸因素在历史上提出和确立时间,并总结中风病病因病机理论形成过程。结果:从《内经》起,就有两种认识,一方面认为气虚邪中,另一方面认为气血逆乱,各历史时期对这两方面有深入发展,不同医家强调各自观点,从而形成现代中风病病因病机学说。主要为5大理论,即①内虚邪中理论。②气血上冲,血菀于上理论。③心火、肝风、气虚、血虚有痰理论。④内虚、肝风、气逆、血瘀理论及其发展。⑤汇通学派中西结合理论,中风理论成熟。现代中医认为,中风的病因病机是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因劳倦内伤、忧思恼怒、嗜食厚味及烟酒等诱因,引起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脉外,病变过程会出现风、火、痰、瘀、气、虚6类病理因素,初期以风、火、痰、瘀为主,后期虚、瘀为主。结论:直至民国时期,中风病病因病机理论成熟完善,与现代中医认识以及临床发现基本一致。结合历代医家观点,发现中风病的发病大致有两种,一部分人以气血不足为因;另一部分以肝风内动,气血逆乱为因。火热、痰浊、瘀血出现在病变过程,证明临床上部分患者并不出现风、火、痰证,而以虚证为主,确有其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属祖国医学消渴病的范畴,历代各家学者对本病命名颇多,如“消渴”、“消瘅”、“肺消”、“膈消”、“消中”等之称,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而引起糖代谢紊乱。表现为血糖增高和糖尿,主要症状有多饮、多食、多尿,故又称“三消”。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相当于中医学的“消渴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属于消渴病继发病证。对于消渴病及其继发病证的辨证方法,汉唐主要采取“辨方证”方法。宋代《太平圣惠方》和金元刘河间《三消论》之后,三消辨证方法盛行,影响深远。当代医家祝谌予教授等则主张分型辨证,吕仁和教授等更主张分期分型辨证,促进了学术发展。笔者则在继承古今诸种辨证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际,观察发现: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普遍具有本虚标实的证候特点。  相似文献   

12.
消渴病从痰论治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渴病相当于西医的糖尿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消渴病己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及肿瘤之后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疾病,并成为人们生活质量下降、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消渴分为上、中、下三消,传统认为其病机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故治疗主要侧重于补阴,但关于消渴与痰湿的关系重视不够,历代阐释较少。传统诊断消渴病多以  相似文献   

13.
中医认为长期的情志不遂,肝气郁结,郁而化火,火热炽盛,上灼肺津,下劫肾阴,促使糖尿病的发生。正如《灵枢·五变篇》说:“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流,脱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津。”《刘河间·三消论》亦谓:“消渴者……耗乱精神,过违其度……之所成也。”临床发现糖尿病的发生的确与清志活动的太过和不及、人际关系紧张、突发不幸等社会、心理的不良刺激有关。再则,患者除了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症状外,还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精神、思维、情感、性格等方面的心理障碍和情志活动的异常,如过度忧…  相似文献   

14.
中医对糖尿病合并眼病自古就有一定认识,如金-刘完素在《三消论》中指出:“夫消渴者,多变聋盲目疾、疮痈痤痱之类”。《河间六书》中亦指出,消渴一证可变为雀目内障。明·戴元礼在《证治要诀》中亦有“三消久之,精血既亏,  相似文献   

15.
活血化瘀治疗Ⅱ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与探讨李仁柱糖尿病祖国医学称“消渴”,根据其主证不同又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亦即“三消”。近年来由于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从多方位、多方法和系统的研究拓宽了对本病的治疗,现将应用活血化瘀治疗Ⅱ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报告如...  相似文献   

16.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口腔科的常见病之一。笔者于1992年3月~1997年1月以“消疮汤”治疗火盛阴亏型“口疮”28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8例中,男5例,女23例;年龄2~62岁,平均41岁,病程2天~4年;除3例幼儿为初发者外,其余均有反复发作史。口腔粘膜一处或多处溃疡,周围红肿,甚则舌体亦肿,伴疼痛,口干饮冷,便秘尿黄,舌红,首薄黄或舌红少苦,脉滑数或细数,根据中医辨证属“火盛阴亏”型。“消疮汤”由川连、生地、淡竹叶、玄参、花粉、赤芍、石解、麦冬、生黄茂等组成基本方。大便秘结者加大黄,胃火炽盛者加知母,生石…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祖国医学关于“消渴”病的典籍浩繁,学术体系源远流长,加之糖尿病变证多端,病情复杂,溯流寻源,寻找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有效方法,探讨辨证论治规律,对于提高中医疗效和学术水平,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有关糖尿病的中医文献记载,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称之为“消渴”、“消瘅”、“热中”等,认为:“五脏柔弱者,善病消瘅”,  相似文献   

18.
在糖尿病人中,除了有多饮、多食、多尿的症状外,绝大多数还自我感觉神疲、乏力、气短,虚胖无力或日渐消瘦。历代医家都认为,引发糖尿病的原因很多,但其病机主要表现为阴虚燥热,以致出现了肺、胃、肾阴虚的上消、中消、下消症状,在治疗上均以滋阴、清热、生津为纲。笔者认为,糖尿病人阴虚之证固然存在,但与其神疲、乏力、气短的气虚证相伴而生,在治疗时滋……  相似文献   

19.
青光眼在中医上属于“五风内障”范畴,其病因病机较为复杂。玄府闭塞是眼科疾病的重要病机之一,玄府理论近年来渐被重视。该文基于玄府理论初探青光眼的病因病机及治则,认为青光眼的病机为“风”“热”“火”“痰”“湿”“虚”“郁”导致的风热伤闭玄府、气火上逆壅滞玄府、痰火郁结闭塞玄府、精气不足玄府萎闭,以发散走窜开玄、泄热开玄、理气开玄、逐痰火开玄、补虚开玄及活血利水开玄为治法,合理选用开通玄府的药物。  相似文献   

20.
浅论“火”     
“火”说是祖国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历代医家对中医之“火”有过许多论述,但也存有概念不清,名称繁杂,容易混淆的情况,不利于后人学习。研究中医之“火”,对历代医家的关于火的论述进行分析、归纳,对发扬祖国医学,正确指导临床实践都有一定意义。现将笔者在学习中的点滴看法,浅述于下,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