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广东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邓 彦报道 我们收治1例小脑前下动脉梗塞患者,现报道如下:患者,女,70岁,因眩晕10小时于1998年8月9日入院。8日晚6时饭后渐起头晕、视物旋转、恶心、胸闷,服“心痛定、丹参滴丸”数分钟后症状有所减轻。至9日凌晨5时起又觉左头部胀痛、眩晕加重、呕吐、言语不清、左口角流涎、左面麻木、左耳听不见声音及吞咽困难、饮水呛咳于8时入院。查体:意识清,构音障碍,左眼裂较大,左颜面无汗。眼球运动好,有注视时水平及旋转性眼震。由于白内障手术后影响瞳孔观察。左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左耳音叉试验为感音性耳聋…  相似文献   

2.
小脑上动脉(SCA)综合征较少见.Davison在300例脑血管意外的尸检中,仅发现9例SCA或其分支闭塞.本文报告2例,结合文献资料提出本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性,58岁,工人,于1986年4月24日来院就诊。睡眠中醒来出现眩晕,并伴有剧烈呕吐。次日出现口角歪斜,步态不稳,讲话含糊。但无头痛,神志清醒。有高血压史10年,左眼失明二年。神经系检查,神清颈软,二侧颈内动脉搏动对称,左眼裂较右侧大,左倍耳征(+),左侧鼻唇沟浅,露齿时口角右偏,左侧面部痛觉减退,  相似文献   

4.
1病例资料 45岁女性,1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伴恶心、心悸,至所在社区就诊,予以甲钴胺及多巴酚丁胺营养神经、止痛等对症治疗,头痛未见明显好转.3 d前,因头痛伴右侧耳后疼痛于我院神经内科就诊,体格检查发现右耳耳后红肿并可触及耳后肿大淋巴结,右侧外耳道疱疹,右侧周围性面瘫;其余体格检查无特殊.遂以亨特综合征收入神经...  相似文献   

5.
小脑幕切开治疗脑疝后大脑后动脉梗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脑幕切开对小脑幕切迹疝后大脑后动脉梗塞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2例颅脑损伤并小脑幕切迹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9例患者仅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33例患者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小脑幕切开术。结果术后动态CT显示小脑幕切开组发生大脑后动脉支配的枕叶及部分颞叶脑梗死明显低于小脑幕未切开组。结论颅脑损伤并小脑幕切迹疝患者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小脑幕切开可以明显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率、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正>小脑幕裂孔疝继发大脑后动脉梗塞临床少见,其发病机制复杂,预后险恶,2007年4月至2009年7月,我院收治此类病人3例,现结合文献,就其发病机制及治疗方面的问题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7.
以双侧小脑半球梗塞为特点的椎基底动脉血栓1例报告潘伟,赵羽临床上时常遇到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栓,但以双侧小脑半球梗塞为其突出特点者则甚属罕见,现报告一例如下:张×,女73岁,于1991年3月30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9天步行中突然头晕,视物旋转,自身摇晃,...  相似文献   

8.
在CT未引进以前对于SCA(小脑上动脉)分布区梗塞很少做出诊断。本组三例SCA分布区的小脑梗塞表现有几个不同征象:发病的特征是以急性步态失调伴有轻度或无眩晕。由于小脑上蚓部和小脑半球上部的损害以双侧肢体共济失调和下跳性眼震,躯干和步态失调为主要征象。研究表明SCA分布区的小脑梗塞,远端基底动脉的分布区是一个高发的区域。脑干的梗塞只是潜在的破坏。合并症很少见到,可能由于梗塞小,小脑占位效应小或没有之故。临床症状有时出现病灶对侧听力减退、面肌无力及同侧Horner’s征,没有小脑水肿引起的脑干受压。CT显示双侧小脑半球上中部关  相似文献   

9.
崔××,女,62岁,因头痛2年,加重5个月,耳鸣两个月,呕吐、进食反呛半个月,于1981年7月1日入院。于入院前2年出现不明原因头痛,口服米格来宁可缓解。5个月前头痛加重,来院就诊,诊断为高血压动脉硬化。服药治疗不见好转。两个月前出现右侧耳鸣、耳聋,继有左侧耳聋,日渐症状加重,  相似文献   

10.
脑干脑炎系主要病灶在脑干的脑炎的总称,根据发病经过,神经症状,病因分类。Bickerstaff型、饭冢型、神经白塞氏病并疱疹病毒的脑干脑炎也有报告。  相似文献   

11.
小脑幕裂孔疝致大脑后动脉梗塞(二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小脑幕裂孔疝致大脑后动脉梗塞(二例报告)候永宏,曹美鸿文献中曾提出颅内压增高致小脑幕裂孔疝的患者,可因同侧大脑后动脉受压而致其供血区出现梗塞(1)。但国内外文献中未见确切的临床病例报告。现报道二例经CT证实的病例。病例报告例1男性,11岁。因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12.
卡马西平(CBZ)广泛用于治疗部分性及全身性强直性—阵挛性发作、阵发性疼痛综合症,原发性和类固醇引起的情感性精神病;也可治疗尿崩症,肌张力障碍和肌强直。本文报道三例小脑上动脉(SCA)分布区的小脑梗塞引起的体位性和意向性震颤,用卡马西平治疗均取得明显疗效。三例患者均男性,年龄52~59岁,均为右利手,  相似文献   

13.
迟发性运动障碍(TD)是因长期用神经阻滞剂引起的口-面部肌肉及躯干、四肢的不自主运动,表现为胃肠症状者罕见。作者报告1例。病例,男,64岁。自1964年以来因抑郁伴精神病性症状用三氟拉嗪2mg/日治疗,病情稳定。自从1984年11月~1985年7月抑郁复发,且3次住院,诊断伴精神病性症状的重症抑郁。同时发现因长期用三氟拉嗪引起的颊面部肌肉轻度不自主运动。因有妄想,继续服用氟哌啶醇1 mg,每天二次。由于抗抑郁药治疗无效,后经电休克治疗,抑郁  相似文献   

14.
小脑星形细胞瘤约占儿童脑肿瘤的24%,肿瘤发病缓慢伴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肿瘤浸润到邻近组织的体征。本文报告一例少见的急性颅内出血。  相似文献   

15.
表现为半侧舞蹈症的颞叶梗塞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现为半侧舞蹈症的颞叶梗塞一例王冬霞,赵德明颞叶梗塞表现为舞蹈症者罕有报告。本文报告1例如下。患者,男,50岁。因突感左侧肢体无力伴左半身不自主运动2天入院。查体:体温36.4℃,血压16/10kPa,神志清楚,颅神经未见异常。左上、下肢肌力Ⅳ级,肌...  相似文献   

16.
以精神症状为表现的基底动脉分叉处巨大型动脉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56岁,入院前3个月不明原因出现情感淡漠,言语减少,行为迟缓,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不伴幻觉妄想及大小便失禁,1月后逐渐出现左侧肢体无力及饮水呛咳,以颅内占位病变入院。查:反应迟钝,少语,理解、判断、记忆力明显减退,计算力差,眼球活动灵活,双侧眼裂及瞳孔等大,咽反射迟钝,左侧肢体肌力Ⅳ级,肌张力正常,四肢腱反射亢进,双侧病理征(+)。EEG正常,头颅CT平扫示脑干前上方一直径约3cm圆形光滑、密度均匀的肿块影,其内有一小钙化点,脑于及三脑室明显受压,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均匀强化,螺…  相似文献   

17.
<正> 例1.男,70岁。入院前一天进晚餐时突发头痛,头晕、呕吐、伴视物旋转。头痛为前额部,呈持续性。发病时无抽搐及意识障碍。查体:意识清,言语缓慢,颅神经无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病理征(-)。双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轮替试验均阳性。CT示四脑室后方大片状高密度灶,外周有环状低密度水肿带,四脑室明显受压,出血量约20ml。经脱水降颅压、止血、改善脑代谢等治疗20余日,复查CT,出血已大部分吸收。  相似文献   

18.
70年代就把进行性核上性麻痹、Huntington 舞蹈病作为皮质下痴呆,Alzheimer 病等为皮质性痴呆。伴有痴呆的脊髓小脑变性属于皮质下痴呆范畴。本文报告1例以痴呆为首发症状的散发性晚发性皮质小脑萎缩症。58岁,女性,家庭妇女,主诉:行走障碍、手颤。既往史和家族史(一)。40岁以后工作能力下降,部分工作不能胜任。45岁缓慢进展步态蹒跚,50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脑上动脉压迫造成三叉神经黏连移位的处理方法,评估其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09例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临床资料,从中筛选出存在小脑上动脉压迫造成三叉神经黏连移位者120例,均行微血管减压术(MVD),并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术后即刻缓解101例,延迟缓解13例,无效6例,术后缓解率95%,未发现严重并发症。107例随访3~7个月,复发3例(2.8%)。结论对小脑上动脉压迫造成三又神经黏连移位的病人,在垫人Teflon的同时,完全松解小脑上动脉周围蛛网膜,将小脑上动脉移到三叉神经头侧,将三叉神经解剖复位能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1病例简介患者1,男,56岁,活动过程中突然出现行走不稳、不能直线行走、头后仰,略有头痛、头晕,恶心、无呕吐。发病3 d后,症状无好转,于2005-03-03来黑龙江省宝泉岭农管局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就诊。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有长期大量吸烟、饮酒史。入院查体:血压160/105 mm Hg(1 mm Hg=0.133 kPa),意识清楚、言语欠流利,双眼水平注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