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体检者在体检过程中静脉采血的晕针相关因素,并实施预防对策。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体检静脉采血发生晕针现象的体检者8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进行体检静脉采血未发生晕针的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体检者在体检过程中静脉采血晕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体检者童年注射恐惧史、采血时不良情绪均与晕针的发生有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时不良情绪为晕针发生的独立性预测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血时体检者的不良情绪为晕针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并且采用抱头扶持法等预防性措施可防止晕针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王静 《大家健康》2015,(2):53-54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抽血晕针者晕针的原因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五年进行健康体检抽血人数的资料,其中102例发生晕针,对晕针原因、不同年龄段晕针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晕针原因中,精神紧张者比例最高,为56%;不同年龄段中,21-30岁体检者晕针比例最高,其中男为42.16%,女为2.75%;102例抽血晕针者中,男性共计70例,女性32例,提示女生晕针综合征发生率低于男性,不过本研究中两组抽血晕针综合征总体发生率差异不具显著性(P>0.0.5)。结论:精神状态、身体状态、年龄因素等均有可能导致健康体检抽血者发生晕针,护理人员要在分析晕针原因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与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于门诊静脉采血患者晕针的原因及心理护理的应用展开讨论。方法选择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于我院进行常规体检的120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将体验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实验组采用心理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两组体检者的采血前的焦虑评分比较,实验组要明显降低,两组体检者的重、中、轻度的晕针情况,实验组也要低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护理法在消除体检者的采血前的焦虑与实际的消除晕针情况要明显优于常规的护理。  相似文献   

4.
健康教育干预在采血晕针体检者中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体检者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有效解除体检者的心理障碍,达到预防晕针的目的,提高采血成功率及工作效率。方法选择2009年1月—6月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者16 897人作为对照组,2009年7月—12月进行体检者20 638人作为干预组。对照组按常规程序进行采血,干预组给予健康体检教育,观察2组体检者采血时晕针发生率。结果 2组采血时晕针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良好安静的工作环境,护士娴熟的操作技术及热情和蔼的工作态度,采血前、中、后的心理指导,消除刺激因素,是降低采血晕针综合征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陈新伟 《吉林医学》2015,(3):564-565
目的:分析体检静脉采血晕针的相关因素以及相关对策。方法:选取130例有晕针晕血史的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其中62例体检者设为观察组,分析观察组晕针发生的相关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其余68例为对照组。结果:经过针对性干预措施后,观察组发生晕针的例数、比例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体检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体检静脉采血晕针的相关因素主要有年龄、幼年时注射的恐惧经历以及不良心理情绪等因素。给予体检者采取心理干预、采取适当的体位、营造舒适的环境及提高医护人员的操作技术等措施可显著降低体检者的晕针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大学生体检发生晕针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 2013 年大学生体检静脉采血过程中发生晕针的 11 例学生进行原因分析,提出相应护理对策,并于 2014 年对校医院大学生体检工作进行改革。将 2013 年、2014 年大学生体检者晕针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2014 年组大学生体检者采血晕针发生率与 2013 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对大学生静脉采血晕针现象进行原因分析,采取相应干预措施,能有效减少大学生晕针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检过程中静脉采血晕针的相关因素及其预防对策。方法抽取我院门诊体检的600例体检者,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300例对照组按正常程序采血,300例观察组针对晕针的可能因素,采血前后对患者进行预防干预。比较2组晕针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晕针可能性因素包括心理因素、环境因素、体质因素、操作者水平因素等,2组晕针诱发因素均以心理因素最高,分别为2.67%和6.67%;干预后,观察组晕针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因素是导致采血晕针的主要因素,采取相关措施在预防采血晕针中具有重要意义,是体检工作顺利完成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8.
尹凤林 《吉林医学》2011,(4):762-763
目的:探讨集体静脉采血过程中出现的晕针现象,为今后集体采血中少出现或不出现晕针提供对策。方法:分析新生体检静脉采血时晕针者,对当时健康情况及相关的诱发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06~2008年晕针发生率依次为0.46%、0.26%、0.16%,呈逐年下降趋势,女生晕针率为0.34%,比男生(0.28%)要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生晕针率主要诱发因素均为心理因素(57.15%、60.00%),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检前做好相关宣传工作及相应措施,对减少晕针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取心理干预措施对于静脉采血患者晕血晕针的影响作用。方法将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接收的体检静脉采血对象共计10000例为研究样本,随机平均分组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采血对象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面的心理护理。结果观察组当中出现晕针、晕血者共计38例,晕针、晕血的发生率为0.76%;而对照组中出现晕针、晕血者共计122例,晕针、晕血的发生率为2.44%。两组资料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静脉采血者给予全面的心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晕血、晕针率,有助于确保采取过程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护理干预方法预防静脉采血中发生晕针反应。方法在静脉采血的全过程中使用针对性心理疏导,播放轻松的音乐、环境干预、疼痛的护理干预等护理干预方法。结果对2007年1月~2007年12月5042名体检者实施护理干预,晕针发生率为0.22%,与2006年晕针发生率为0.91%对比,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患者穿刺过程中的晕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护理干预方法预防静脉采血中发生晕针反应.方法 在静脉采血的全过程中使用针对性心理疏导.播放轻松的音乐、环境干预、疼痛的护理干预等护理干预方法.结果 对2007年1月~2D07年12月5042名体检者实施护理干预,晕针发生率为0.22%,与2006年晕针发生率为0.91%对比,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 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患者穿刺过程中的晕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在体检中心进行健康抽血检查的过程中,出现晕针现象的体检人员较多,晕针现象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血管性晕厥。临床上为了降低晕针现象的发生率,提高体检人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在体检中心实施了针对导致晕针的各种因素的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谢丽璋  刘妮娜 《当代医学》2008,(17):122-123
目的 通过护理干预方法预防静脉采血中发生晕针反应.方法 在静脉采血的全过程中使用针对性心理疏导.播放轻松的音乐、环境干预、疼痛的护理干预等护理干预方法.结果 对2007年1月~2D07年12月5042名体检者实施护理干预,晕针发生率为0.22%,与2006年晕针发生率为0.91%对比,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 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患者穿刺过程中的晕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健康体检者静脉采血晕针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100例健康体检人员进行研究,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晕针几率与满意度.结果:对照组50例,6例患者发生晕针事件,晕针几率为12.0%;观察组50例,2例患者发生晕针事件,晕针几率为4.0%,组间比较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45例,不满意5例,护理满意度为90.0%;对照组满意40例,不满意10例,护理满意度为80.0%;组间比较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健康体检者静脉采血晕针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讨论健康体检者晕针的影响因素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收集、统计与分析2009至2011年在本院体检中心静脉采血晕针的62例健康体检者的资料.结果 健康体检者静脉采血晕针的影响因素以心理因素较之其他因素影响较大,可加强对健康体检者的心理干预,以减少静脉采血晕针的发生或减轻静脉采血晕针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6.
预防医学诊疗服务中晕针的原因浅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预防医学诊疗服务中晕针的原因,探索相应的预防措施,提出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现状调查的方法,根据预防接种、健康体检抽血中28例晕针者的临床资料,按其性别、年龄、心理状况以及空腹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晕针与性别、年龄、心理状况、是否空腹有关。结论青少年女性是晕针的易发对象,做好预防医学诊疗服务的心理指导,提高患者心理素质和操作护士的细心观察能力,改善服务态度,强化技术熟练程度,消除刺激因素,改善环境,是降低晕针发生的有效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健康体检抽血时晕针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健康人群体检抽血晕针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护理对策.方法 根据24例抽血晕针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在性别、年龄、是否空腹、是否首次,以及其他伴随性疾病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抽血晕针与体检者年龄、精神因素、身体素质、心理因素及环境、抽血体位、抽血时间、护士言行及操作技术密切相关.结论 良好的环境,护士细心的观察,静脉穿刺技术熟练,做好抽血前、中、后的心理护理,消除刺激因素,使晕针发生率降低,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体检者采血过程中晕针现象的心理预防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田慧  刘生翔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0):4203-4204
目的:从业人员在采血过程中发生晕针现象,增加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从业人员在采血过程中的痛苦。方法:2006年检验室工作人员对来我中心体检科检验室采血的从业人员35179人,其中男性11086人,女性24093人,进行语言诱导、松弛训练、转移注意力等心理预防方法,使采血人员分散注意力,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完成采血,发生晕针的2例,均为女性,晕针发生率为0.01%。与2004年我中心体检科检验室采血的从业人员24679人相比较,其中男性7923人,女性16756人,没有进行心理预防的方法结果发生晕针的10例,男性2例,女性8例,晕针发生率为0.04%进行比较。结果:我中心体检科检验室2006年晕针发生率为0.01%与2004年的0.04%比较有明显的下降。结论:我中心体检科检验室2006年对从业人员进行心理预防,使晕针现象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9.
晕针是在采血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血管性晕厥.临床表现为头晕、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汗淋漓,重者出现意识丧失、血压下降、休克等症状.如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通过分析发现,体检晕针与年龄、心理因素、护士的言行及操作技术密切相关.故而,良好的环境,护士的态度,穿刺的技术熟练程度及体检前后的心理指导,都能消除刺激因素,是降低体检晕针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健康体检者抽血晕针综合征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期间收治的29例抽血晕针综合征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所出现的临床症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对护理资料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 在29例抽血晕针综合征患者中,在抽血前有晕针先兆的6例(20.69%),在抽血中出现晕针15例(51.72%),在拔针后出现晕针8例(27.59%);轻度26例,重度3例;出现头晕27例(93.10%),眼前发黑16例(55.17%),面色苍白11例(37.93%),出汗7例(24.14%),恶心呕吐5例(17.24%),意识丧失1例(3.34%),抽搐1例(3.34%),血压下降3例(10.34%).轻度、重度晕针经给予有效护理后,数分钟恢复正常,没有后遗症.没有完成抽血的经护理人员心理护理指导后,顺利完成抽血.结论 对抽血晕针综合征的健康体检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紧张的情绪和预防抽血晕针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