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路经伤椎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42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对2008年2月~2010年2月共收治的42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双侧或一侧椎弓根完整,椎体下半部或下终板无爆裂的患者,采用后路经伤椎及上下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固定。术前、术后随访摄片观察椎体高度有无丢失,内固定物有无松动。结果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个月)。术前、术后对比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恢复良好,无内固定物松动和断裂。结论后路经伤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增强了脊柱的强度和稳定性,并能有效预防术后远期发生椎体塌陷,为神经功能恢复创造条件,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植骨加GSS-Ⅱ型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对防止术后并发症的意义。方法采用GSS-Ⅱ型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固定并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40例,术前、术后摄X线片测定椎体前缘高度与正常高度的比值,了解患者后期有无腰背部疼痛情况,有无椎弓根螺钉松动、折断等并发症。结果术后骨折椎体高度明显恢复,椎体前缘高度与正常高度的比值以及椎管狭窄程度均明显改善,经过10~18个月随访,复位后椎体高度无丢失,无后凸畸形,无内固定松动、拔出、断钉等并发症。结论采用经椎弓根植骨加GSS—Ⅱ型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可有效地防止后期椎体高度再丢失、后凸角度加大和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路三平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2008-06—2010—10对2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三平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进行复位、固定,观察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和Cobb’s角的变化情况及内固定物有元松动等现象。结果经过3—20个月随访,术后椎体高度、Cobb’s角恢复较佳,无明显丢失,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现象。结论后路三平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有利于矫正后凸畸形和维持矫正效果,降低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的发生率,使病人早期活动,有利于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对侧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在胸腰椎骨折中的疗效。方法采用经伤椎单侧椎弓根椎体植骨,对侧椎弓根及上下椎体行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43例,术前、术后及随访时行X线片检查,观察椎体高度及矫正Cobb角有无丢失,以及内固定物有无断裂、松动情况发生。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发生,术前、术后远期椎体高度丢失率、矫正Cobb角丢失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经伤椎椎弓根椎体植骨联合伤椎置钉内固定后,可恢复伤椎椎体高度,重建脊柱的稳定性,防止术后远期椎体高度和矫正Cobb角的再丢失以及内固定的松动、断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间植骨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同定结合椎间植骨。术前,术后及随访观察骨折椎体前后缘压缩率变化,Cobb角改善情况,神经恢复情况及内固定物有无断裂松动情况。结果:术后椎体前后缘压缩率,矫正后凸Cobb角丢失度方面有显著性差异手术对神经功能的恢复无显著差异,无术后并发症。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经椎弓根椎间植骨、GSS-Ⅱ型内固定后,可以恢复伤椎椎体高度,重建前中柱的稳定性,防止术后椎体高度和矫正Cobb角的再丢失以及内固定的松动、断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脊柱外固定器联合经皮椎弓根椎骨治疗新鲜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对入组48例患者进行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成两组,A组行脊柱外固定器联合经皮椎弓根椎骨,B组行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后患者行1,2,3,6,12个月随访。结果两组治疗中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取出内固定物时间脊柱外固定器联合经皮椎弓根椎骨治疗新鲜胸腰椎骨折组明显优于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固定组。手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椎管的扩大、术后疼痛的缓解无明显差异。结论脊柱外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有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卧床时间短,骨折愈合时间快,不需要二次住院取内固定等优点。故脊柱外固定器联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新鲜胸腰椎骨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赵明  李刚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2):767-767
目的观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胸腰椎骨折中的疗效。方法对16例胸腰椎骨折行后路切口全椎板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果随访1个月~15个月,椎体高度无丢失,植骨于8周~12周融合,椎弓根螺钉无松动及断裂。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固定牢固,是脊柱后路固定的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胸腰椎骨折经椎弓根内固定术后螺钉断裂及松动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和探讨胸腰椎骨折经椎弓根内固定后,椎弓根螺钉断裂及弯曲松动的原因。方法:对胸腰椎骨折行椎弓根内固定术(334例)并发生椎弓根螺钉断裂或弯曲松动的25例患者(33个椎体)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椎弓根内固定后螺钉断裂或弯曲松动的原因有:①螺钉负荷过大。②椎间盘高度的丢失。③内固定物取出过晚。④螺钉本身的设计或质量问题。⑤卧床时间过短。⑥植骨融合的问题。⑦复位不良。结论:对行经椎弓根内固定术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应根据其具体情况,选择设计合理的椎弓根内固定器械,对合并有间盘损伤及伴有脱位的病例应行植骨融合术,术后应至少卧床2 ̄3个月,在6 ̄8个月以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尽早取出内固定物,是防止椎弓根螺钉断裂或弯曲松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严伟 《中国医药导报》2010,7(21):145-146
目的:评价椎弓根螺钉联合接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应用AF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术后随访4~6个月,平均28个月。骨折愈合良好,术后复查X线片,Cobb角及骨折椎体前、后缘高度均有显著恢复。术后神经功能均有1~2级不同程度的恢复。未出现切口感染、脑脊液漏液、脊髓损伤加重等并发症,无断钉、松动等内固定失效。结论:经骨折椎置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GSS系统脊柱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GSS系统脊柱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25例.结果 随访12~24个月,术后椎体前缘压缩高度、椎体后缘压缩高度、Cobb角、椎管面积较术前明显恢复.GSS治疗4周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显著.无医源性神经损伤、无切口感染、无断钉、固定器松动,以及术后矫正丢失.结论 该技术大大简化了手术操作的难度,有效防止椎弓根螺钉断裂、松动及术后矫正丢失.  相似文献   

11.
郭献勇 《中外医疗》2010,29(25):76-76
目的观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49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结果本组术后随访6~34个月,平均26个月。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无切口及深部感染,无断钉、螺钉松动、螺钉破出椎弓根发生。全部病例术后X线正、侧位片复查结果显示骨折复位满意,椎体无塌陷,内固定位置良好,cobb's角及伤椎前、后缘高度均有显着恢复。术后神经功能除1例按Frankel标准分级A级无明显恢复外,其它均有1~2级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经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操作简单,固定牢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植入复合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后路伤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结合椎体内植入颗粒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ano-hydroxyapatite/polyamide66,n-HA/PA66)复合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伤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结合椎体内植入颗粒型n-HA/PA66复合骨治疗.测量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值,比较椎体高度的恢复程度,同时观察伤椎愈合情况.结果:36例平均随访29.3个月,椎体高度及生理曲度恢复满意,椎体骨折融合良好,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术后一周,末次随访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值及正常值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周及末次随访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伤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结合椎体内植入复合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有效重建脊柱稳定性,减少伤椎"蛋壳"效应,预防术后椎体塌陷.  相似文献   

13.
张浩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7,27(6):538-538,540
目的:评价GSS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应用GSS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术后的神经功能及复位情况。结果:18例获随访11~24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5例无变化,其余13例均有1~2级的提高。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的47.9%提高至95.1%,椎体后缘高度由术前的78.0%提高至术后的98.5%,Cobb角由术前的平均22.3°恢复至术后的5.8°。结论:GSS系统具有良好的复位和固定作用,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骨折伤椎置钉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新鲜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9例Magerl-Harms-Gertzbein分类为A、B1、B2型的新鲜胸腰椎骨折病例,采用后路切开手术,同时在伤椎椎弓一侧或双侧置入长度相对较短的螺钉,在复位时直接推压伤椎椎弓根钉使后移椎体向前复位,椎体周围软组织紧张,骨碎块在一定程度上复位,恢复脊柱解剖序列及压缩椎体在一定程度上高度得到恢复。结果:59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9~46个月平均18个月,椎体前缘术前平均高度为46%,术后平均高度为91%;后缘术前平均高度为84%,术后为97%;2例内固定松动,1例内固定断裂。结论:经骨折伤椎置钉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即时复位,恢复伤椎高度及脊柱序列,提供可靠的内固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断钉原因分析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我院自1998年一2006年1月间收治12例胸腰椎骨折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断钉患者的断钉原因及治疗措施。结果:术后本组9例获得随访,时间为8~36个月,平均随访17个月。本组随访9例患者二次手术后均得到融合,x线片检查未见到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原有神经症状基本得到恢复,其中1例患肢麻木术后6个月得到恢复。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严格规范手术操作,有效植骨融合,术后及时取出内固定物,是防止椎弓根螺钉断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8例胸腰椎骨折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均随访24个月以上,伤椎在矢状位上生理曲度恢复,无一例出现脊柱侧弯,后凸角恢复至-3°~12°,平均6.5°,伤椎从术前的51%提高到术后的93.6%,后缘高度由术前的47%提高到术后的89%,MRI等显示椎管通畅,无神经跟受压情况,随访无一例出现椎弓根松动。断裂等情况。结论: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是目前较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孙其宝  康伟军 《吉林医学》2011,32(23):4848-4850
目的:讨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相应椎管减压加横突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骨折患者23例,分别对椎体高度、神经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随访6~36个月,未发现内有固定物松动现象,无感染及医源性损伤等并发症。椎体高度分别由术前49.3%恢复到术后平均92.5%。相邻椎体横突间骨性融合。神经功能恢复按ASIA标准较术前平均提高1-2级。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具有解剖较简单、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操作容易等特点,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后路伤椎椎体内植入硫酸钙、单侧伤椎置钉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4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体位复位、后路伤椎椎体内植入硫酸钙、单侧伤椎置钉结合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等围术期指标及影像学指标。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25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70 mL,术后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42例均获随访24~32个月,无脊髓、神经损伤及伤口感染,无内固定松动断裂,伤椎高度和Cobb角度均有满意的恢复,末次随访Cobb角及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结论:经皮后路伤椎椎体内植入硫酸钙、单侧伤椎置钉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创伤小,能有效防止椎体高度再丢失,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高中伟  肖才平  饶翔 《中外医疗》2011,30(13):56+58-56,58
目的观察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结果随访6~28个月期间有2例椎弓根螺钉松动,1例后期出现断裂并完整取出。椎体前、后缘高度分别从术前平均51.4%和75.8%恢复到93.6%和96.5%,Cobb角由术前25.8°降低复到末次随访的6.4°。CT示椎管截面积术前为42.6%,末次随访为92.9%。各项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防止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的失效及内固定物取出后伤病椎高度的丢失的问题。方法使用椎弓根钉系统撑开伤病椎,恢复原节段椎体高度或稍高于原高度(1/5-1/4),手术在X线机下操作、无阻力下注入VERTEBROLPLASTICTM脊柱椎体成形术专用骨水泥。结果8例病人术后无神经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神经病状,无内固定松动、断钉、断棒现象;随访4-21个月,伤椎前、中柱的高度随访时同术后无明显丢失现象。结论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加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