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痹证论治心得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王芙蓉,王应昌痹证多由风寒湿三邪杂感而成,以三邪之所胜分为行痹、痛痹、着痹,临床常以多种证型出现久病顽痹,缠绵难治。1责在肝脾肾,尤以肾虚为要痹之为病,在肢体关节,肌肉筋脉。痹之发生,本于正虚,常因正虚而感受外邪,在疾病...  相似文献   

2.
<正>痹证多以肢体关节的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肢体痹~([1])便是以此为依据按痹证发生的病变部位分类,即"肢体因遭受风寒湿邪的侵袭,致气滞血瘀,津液涩渗,导致荣卫不和、津液不畅、经脉失养,而出现疼痛、肿胀等症状者"~([2]),发生于腰的称为腰痹,发生于膝的称为膝痹。结合现代医学,腰痹以腰椎间盘突出症为多见,膝痹则主要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又曰营卫"不与风寒湿气合,故  相似文献   

3.
凡因风寒湿热之邪,乘虚而入,流注经络、肌肉、关节,损伤血脉及心,引起肢体关节红肿、疼痛、重着、挛急、麻木,并伴有寒热表证者,称为风湿痹.又名脉痹、风湿.以其感受邪气偏盛不同,又有行痹、痛痹、着痹、热痹之称.痹者,闭也.为气血凝塞不行之义.治疗不当,或病势转剧,复感于邪,可由脉及心,累及心脏,出现心悸、气短、胸闷等症,日久损害心脏,而成心痹.  相似文献   

4.
痹者 ,闭也 ,因其邪闭于肢体为之。痹病是一类以疼痛为主要症状 ,累及骨、关节、肌肉、皮肤、血管等组织的疾病。所以治痹之法 ,当以健脾益肝肾 ,祛邪扶正为要 ,祛风、散寒、除湿、清热 ,视其偏胜之邪而论之。余临证数载 ,所治痹病甚多 ,诊余之暇 ,将其心得体会 ,拟写成文 ,以与同道共榷。1 急则治标 ,邪却则正安《素问·至真要大论》曰 :“知标与本 ,用之不殆。”治痹亦应分清标本缓急。例 :李某 ,女 ,5 4岁。患者素体虚弱 ,近因连日阴雨 ,居处卑湿 ,加之恼怒之后 ,随即发热 ,汗出恶风 ,伴周身疼痛 ,继则两膝红肿 ,日夜呼痛不休 ,在某医院…  相似文献   

5.
膝关节交叉韧带断裂不甚多见。这是由于膝关节周围有重重迭迭肌肉筋膜束带保护,使关节内交叉韧带断裂机会很少。膝交叉韧带主要在关节内限制胫骨、股骨移动、维持关节稳定。一旦暴力作用于膝部,除造成交叉韧带断裂外,多合并关节囊、侧付韧带撕裂、股骨髁部或胫骨平台撕脱骨折,甚至合并腓总神经、腘血管的损伤等,偶有发生胫前动脉综合症引起足下垂、肌肉坏死和足坏死。今将过去12年间所遇外伤性膝交叉  相似文献   

6.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相当于中医的“膝痹”。中医认为,膝痹多由膝失精血充养、经气不利所致。据《内经》中记载:“膝为筋之府,……”《张氏医通》中也记载:“膝为筋之府,膝痛无有不因肝肾虚者,虚则风寒湿气袭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往往以膝部长期疼痛固定,活动时关节内有声响等为主要表现。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我们采用针刀松解、推拿理经、中药外敷、功能练习的综合方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总有效率达到95.7%。  相似文献   

7.
顽痹是指痹证日久,正虚邪恋或重复感邪,经脉气血痹阻,而致反复出现肢体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着,晚期可呈关节粗大变形或局部肌肉萎缩,逐渐形成关节功能丧失的一种病证,属祖国医学“痹证”范畴。其临床表现与“白虎历节”、“痛风”、“骨痹”等相  相似文献   

8.
痹病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疼、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我们采用针灸与中药配合治疗痹病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膝骨关节炎(以下简称膝OA)是多发于中老年人的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临床以膝关节疼痛、变形和活动受限为特点,所引起的功能障碍是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及致残主要原因之一。笔者根据膝OA以肝肾不足为本,气滞血瘀为主,风寒湿邪为诱因且可加重病情的病因病机,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出的治疗膝OA的祛瘀通痹汤,经多年临床应用,可明显减轻膝OA患者的症状,改善关节功能,保护关节软骨,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中医痹症范畴。多由气血不足,肝肾亏损,腠理不固,复感风、寒、湿、热之邪,痹阻于经脉、肌肉、关节之间,使血停为瘀,湿凝为痰,痰瘀互结,阻闭经络,深入经筋、骨骱,以致气血不通,筋失所养而致发病。  相似文献   

11.
膝骨性关节炎是发生在膝部的骨关节炎,是多发于老年人的慢性进行性膝骨关节疾病。骨关节炎开始主要临床表现是关节痛、关节僵硬,以后随病情的进展而出现关节骨性肥大,关节功能的减退,直至残废或生活不能自理,发病最多的还是膝、髋、脊柱骨关节炎,多见于中老年女性,有明显的家庭聚集现象。  相似文献   

12.
在祖国医学中并没有类风湿关节炎这一疾病的记载,但现今医家多认为可归纳在中医"痹症"范畴。痹症可导致人体肌肉、关节、骨骼等处出现疼痛,它与祖国医学中所提到的"历节病"、"鹤膝风"、"骨痹"、"肾痹"、"行痹"、"痛痹"、"顽痹"等极其相似。  相似文献   

13.
风湿性心瓣膜病属于祖国医学的心痹、惊悸、怔忡、水肿等范畴。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风寒湿之邪侵入人体,而发为痹,病延日久,或仅复感受外邪,由关节肌肉侵犯血脉,遂由血脉累及心脏。出现心悸、喘息、咯血等临床表现。本病主要病理变化是心脉瘀阻。如《素间·痹论篇》说:“心痹者,脉不通……。”一、辩证施治  相似文献   

14.
<正> 痹证,古称为痹,历代对本病有很多论述。概括地说,痹证是指肌肉经络为风湿邪阻闭,气血运行不畅,临床出现以筋骨、肌肉、关节等处痛疼酸楚,重着、麻木、关节肿大、屈伸不利为主证的病症。 1 病因病机 尽管历代医家对痹证的称呼不一,但不出内经所述的风、寒、湿热。按证候分为行痹、痛痹、着痹。其病因风、寒、湿热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具体病机为血凝于肤。同时,根据患者体质差异又呈现不同的证候。主要概括为虚、邪、瘀三邪致痹。 1.1 虚:即正气虚。气血津液等特质不足及人体调节功能低下,或是感邪致病之时,因卫气护卫肌肉不密,御邪功能低下,即风寒湿等邪乘虚而入,经络闭阻,气血运行不畅形成痹证。正气虚主要是脾胃虚,因脾主肌肉四肢,生化气血为后天之本,肝主筋,藏  相似文献   

15.
关节痛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属于中医痹病的范畴,痹有闭塞不通的意思。关节痛的发生主要与正虚、邪侵及痰浊瘀血有关,会出现肌肉和关节疼痛、麻木、展伸不利,甚至灼热、畸形。病久不愈,可关节肿大、变形,疼痛加剧。  相似文献   

16.
方剑乔认为颞颌关节紊乱多由经脉受阻、气血不畅、脉道瘀滞所致,针灸治疗要以通畅气血、舒筋活络为原则,在遵循经选穴基础上多选取局部腧穴,常选用下关、颊车为主穴,使用温针灸,以艾灸温热效力降低患者病处周围神经兴奋,从而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微循环、消炎镇痛;强调根据患者颞颌关节紊乱发病的时间长短来判断病邪深浅,对于初期发病者,痹证较轻,采用轻刺之"扬刺",将痹邪浮而散之,而对于长久不愈者,其痹邪久居于内,采用深刺之"齐刺"以驱邪外出;临床上,方老师尤其善用电针,根据患者疼痛的急缓期选用不同的电针频率,对于急性疼痛期使用100 Hz电针可快速缓解疼痛,而对于疼痛不明显者则选用2 Hz电针,将以上诸法合用,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顽痹治验1例     
痹症是由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顽痹”顾名思义,为久治不愈之痹也。笔者辨证治愈  相似文献   

18.
1 实痹风寒湿热为邪,邪气盛则实,痰瘀胶结为邪,痰瘀不去为实,因此从风胜为行痹,寒胜为痛痹,湿胜为着痹,热胜为热痹,以及顽痰瘀血交结不解之顽痹五型进行辩证施治.1.1 行痹(风胜)关节肢体疼痛游走不定,时而在上肢,时而在下肢,或在肌肉,或在关节,各处窜走,脉多浮弦或浮紧,舌淡苔白簿.治宜疏风为主辅以散寒祛湿,佐以活血通络.以蠲痹汤加减.焦树  相似文献   

19.
中医所说的风寒湿痹,多见于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肌肉风湿等症.据《素问·痹论》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就是说,当身体虚弱时,肌表经络因遭受风寒湿邪的侵袭,使气血不能通畅而引起肌体关节等处发生疼痛、痠楚、重着、麻木等症状.风寒湿邪虽多同时存在,却往往各有偏胜,  相似文献   

20.
膝骨性关节炎属中医"痹"范畴,其疾病发展过程往往伴随着由筋到骨的病理改变,因此膝关节周围经筋力学的失衡和关节失稳是其发病的主要力学基础。功能锻炼具有增加关节稳定性,减轻关节疼痛,改善关节运动功能的效果,其中保健功法八段锦可以通过对骨骼、肌肉和关节的牵拉锻炼起到提升下肢力量和耐力,增强关节灵活性及稳定性,诱导和激发人体内在潜力等作用。所以临床治疗时,采用八段锦作为辅助干预方式,联合其他治疗方法,治疗常见的膝骨关节伤病当可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