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4 毫秒
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特别是1型糖尿病患者最常见急性并发症.随着糖尿病知识普及和胰岛素的广泛应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下降,临床上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点加用餐前皮下胰岛素方法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我科临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治疗是糖尿病三级预防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但是临床中有许多患者"治疗不达标",其原因是复杂的。回顾2006年我院门诊和住院的糖尿病患者中共有13例出现"治疗不达标"。现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3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WHO诊断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双C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8例糖尿病患者使用"双C治疗"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8例糖尿病患者使用"双C治疗",其中,7例3 d血糖达标,11例经继续行(CSII)治疗后6 d达标.结论:糖尿病患者使用强化"双C治疗"可以使血糖全天候水平达标.  相似文献   

4.
胰岛素抵抗相关肾脏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建香  杨云华 《医学综述》2006,12(15):936-938
胰岛素抵抗是多种疾病特别是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共同危险因素。近年来胰岛素抵抗对糖尿病肾病、肥胖相关性肾脏疾病的影响受到广泛重视。本文就胰岛素抵抗相关肾脏病的发病机制及如何逆转胰岛素抵抗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警惕低血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宇辉  潘时中 《医学综述》2007,13(12):916-918
糖尿病引起的长期血糖升高导致了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尽管强化治疗降低了糖尿病患者的慢性并发症,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了患者的预期寿命,但低血糖的增加,特别是对于那些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低血糖的发生阻碍了血糖的严格控制。低血糖不仅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也增加了患者的医疗开支。所以糖尿病的治疗不仅要改善血糖的控制,同时也要降低低血糖发生频率。本文探讨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的原因,病理生理学改变,临床表现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周静宜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1):2703-2704
中医视为"消渴病"为西医的"糖尿病",临床多以口渴多饮、多食善饥、多尿形瘦为主要症状,中医认为消渴病的根本病机是"阴津亏损,燥热内生",即常说的"阴虚燥热";从西医角度讲,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的碳水  相似文献   

7.
自发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万玉玲  刘晓明 《医学综述》2008,14(14):2175-2177
糖尿病的患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已成为全球重点关注的公共性卫生问题。糖尿病动物模型可以部分模拟人的糖尿病状态,广泛应用于对糖尿病病因与治疗方法方面的研究与分析。非人灵长类动物在生理学、遗传学及生物学等特性方面与人类极相似,是生命科学及生物医药研究与开发方面是不可替代的实验动物。文章旨在对自发糖尿病动物模型,特别是非人灵长类糖尿病动物模型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随着医学的发展,糖尿病知识的普及,应用胰岛素笔治疗糖尿病在临床被广泛应用.健康教育是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之一,被公认为糖尿病治疗成败的关键[1].因此,加强患者对胰岛素笔的注射技术及相关知识的掌握,关系到糖尿病治疗方案能否执行及执行的结果.我科对2009年6月~2010年3月86例应用胰岛素笔治疗的糖尿病人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病人由于糖代谢异常,皮肤营养发生障碍;且糖尿病属慢性病,部分老年人长期卧床,极易发生皮肤褥疮,特别是足部及小腿部溃烂,常经久不愈。一般治疗褥疮的方法很难达到较快地完全愈合。为此我科自1991年始,采用胰岛素稀释液治疗糖尿病并发褥疮,进行疗效观察,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低血糖现象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特别是口服降糖药失效而需用胰岛素的患者中较常见,现将我科1998年-2004年收治的20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反应者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预防低血糖     
目的糖尿病引起的长期血糖升高导致了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尽管强化治疗降低了糖尿病患者的慢性并发症,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了患者的预期寿命,但低血糖的增加,特别是对于那些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低血糖的发生阻碍了血糖的严格控制。低血糖不仅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也增加了患者的医疗开支。所以糖尿病的治疗不仅要改善血糖的控制,同时也要降低低血搪发生频率。本文探讨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的原因,病理生理学改变,临床表现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T2DM)病人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90%左右,患者需坚持长期的综合治疗[1]。门诊病人治疗行为有较大的自主性,影响血糖的控制水平。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可导致3大营养物质代谢紊乱,造成多器官的慢性损伤,是患者期望寿命减少的主要原因[2,3]。所以将血糖降到正常标准水平就非常重要,特别是新发现的糖尿病人。面对现实的市场经济,人们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特别是工作压力与经济压力。如果没有严重的并发症是不能住院的。本文报告了门诊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病人的学历、年龄、性别、确诊时间及发病后胰岛素的使用时间。通过门诊2型糖尿病人执行综合治疗的现状作出分析,重点是胰岛素治疗情况。目的是想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糖尿病人门诊治疗情况,总结经验,为今后更有效的治疗。结论:是非急重糖尿病人即便不住院,在门诊也同样可以进行胰岛素治疗,并会获得较好的血糖达标控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提升,特别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对低血糖反应不敏感,危害更加巨大。我们应用瑞格列奈联合长效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38例,现将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增加,出现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逐年增多。对于糖尿病并发症,人们关注最多的是血管及神经系统病变,而对于糖尿病合并,肝脏病变的研究较少。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中合并肝脏病变者高达50%以上。糖尿病肝病是指由糖尿病引起的肝脏组织学变化及功能变化的病变,包括脂肪肝、肝炎和肝硬化等,其中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最为常见,但其具体机制不完全清楚[1]。近年来,糖尿病肝病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已被日益重视。胰岛素可促进肝细胞合成糖原、减少糖异生,并增加外周骨骼肌摄取血糖、减少脂肪细胞脂解[2]。重要的是,肝脏既是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又是发生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重要器官,因此,探讨肝脏IR发生的机制对于寻求有效的糖尿病治疗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糖尿病人口最多的国家,人数超过了印度.面对糖尿病的威胁,患者缺乏相应的知识非常普遍.健康教育是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之一,被公认为是糖尿病治疗成败的关键[1].我院通过开展内分泌护理教育门诊,在全区率先进行对门诊初始基础胰岛素患者进行系统管理,取得较好成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多种应用方法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8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三短一长"组、"二短一长"组、"一中一长"和"一长"组,比较治疗后4组血糖达标时间、平均空腹血糖、血糖漂移、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三短一长"组在血糖达标时间、治疗后空腹血糖、日内血糖漂移、糖化血红蛋白、果糖胺水平下降方面均优于其他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时,"三短一长"组降糖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7.
陈允真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9):1599-1600
糖尿病(DM)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状态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病情轻重及转归常与血糖增高的程度相一致。低血糖是2型糖尿病病人治疗中可能发生的潜在严重并发症,特别是老年糖尿病病人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大、小血管病变以及神经系统机能减退,常合并感染、肝肾功能不全,在治疗过程中常因用药不当、运动和饮食不合理造成低血糖。  相似文献   

18.
蛋白激酶C激活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蛋白激酶C(PKC)是一类由多种同工酶组成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高血糖和游离脂肪酸(FFA)可影响信号传导通路,特别是激活二酰甘油(DG)-PKC途径,PKC的激活可引起胰岛素抵抗(IR)及糖尿病血管并发症。PKC-β选择性抑制剂(LY333531)和维生素E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治疗方面已显示出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燥湿化痰汤"配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疗效。[方法]对86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医辨证属痰湿型)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服用二甲双胍,每次500mg,每天3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燥湿化痰汤",8周为1个疗程。[结论]"燥湿化痰汤"配合二甲双胍能有效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20.
在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是防治糖尿病的首要策略,饮食疗法是糖尿病一级预防的基础,以辨证施食、辨体质施食、因人而异为理论基础的中医食疗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食疗可以改善糖脂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及升清,中医食疗通过辨证施治健脾益气以改善"脾失散精"。糖尿病属消渴,阴虚燥热为本,脾失散精是其病理转归。探讨"脾失散精"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性,以阐明中医饮食疗法改善脾的功能防治糖尿病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