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脉粥样硬化病因的四联因素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粥样梗化是一组称为动脉硬化的血管病中常见且最重要的一种.由于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2.
3.
陈保生 《中华医学杂志》1995,75(10):579-580
加强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病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陈保生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展和形成过程中包含着众多基因的变化,为解释它们的成因,目前有多种学说和理论,也发现了许多相关基因,其中包括在脂代谢中的所有基因,多种原癌基因和细胞因子基因。现就脂代...  相似文献   

4.
目的动脉粥样硬化为动脉壁的细胞、细胞外基质、血液成分(特别是单核细胞、血小板及LDL)、局部血流动力学、环境及遗传因素间一系列复杂作用的结果,因而不可以有单一的病因.主动脉、冠状动脉及脑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并不平行,病变所在动脉及其位置与临床发病密切相关.目的:浅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与发病机制.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目前,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热点,在于EC损伤因素如何使动脉失衡以及各种细胞因子对病变发生发展产生的影响和调控,特别是在基因水平上阐明其发病机制,将对其预防或治疗产生重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5.
6.
脑卒中是目前世界范围内人类死亡的第二大疾病,死亡率居全球首位[1],动脉粥样硬化(arterial sclerosis,AS)是其最重要的病因和危险因素之一.研究表明,已明确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高达81.2%[2].加强对AS危险因素的研究并选择合理的防治药物,减缓甚至逆转其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本文就AS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能否用脉搏波速来评价动脉粥样硬化及与主要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149例受试者进行了肱踝脉搏传导速度(BaPWV)检查,并以肱踝脉搏传导速度(BaPWV)≥1400cm/s为诊断标准,将受试者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和非动脉粥样硬化组。并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多项可能危险因素在两组间进行了比较。结果 年龄、吸烟指数、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体重指数、糖尿病及男性性别为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P〈0.01)。多元回归分析(P〈0.01)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为男性性别、年龄增高、收缩压增高、吸烟及血清高胆固醇水平。结论脉搏波速能敏感地显示动脉弹性功能的减退,所测各项主要危险因素对全身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佳 《医学综述》2013,19(6):972-974
在发展中国家,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是导致脑梗死发病及致死的主要因素。然而,它是由许多基因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复杂病变,是一个由慢性的炎症性进展导致的血管疾病,并最终出现相应部位的临床表现。近年来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被逐渐运用到临床诊疗中,该文对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及保护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与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症,高尿酸血症等致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关系,以求防治对策。方法:将病人分为胰岛素抵抗组与非胰岛素抵抗组,将致动脉继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分别进行比较,结果:胰岛素抵抗组的体重指数,甘尿酸明显高于非胰岛素组,并有显著意义(P,0.05),胰岛素抵抗组的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糖耐量损害,肥胖症病率高于非胰岛素抵抗组,并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动脉继样硬化的诸多危险因素源于胰岛素抵抗,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可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有益。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通过对2组不同载瘤血管背景的动脉瘤的对比,分析动脉瘤破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探讨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为动脉瘤的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356例动脉瘤患者,其中破裂组116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45例,不合并动脉粥样硬化71例。未破裂组240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61例,不合并动脉粥样硬化179例,通过观察动脉瘤及载瘤动脉情况,研究动脉粥样硬化与动脉瘤破裂的相关性。结果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动脉瘤破裂率(42.5%)比不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动脉瘤破裂率(28.4%)明显增高,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9,P<0.01),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动脉瘤破裂风险是不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1.5倍。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可作为评价动脉瘤破裂的一项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3.
血中载脂蛋白AⅠ(ApoAⅠ)浓度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呈负相关。ApoAⅠ是体内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是预测冠心病发病危险的指标之一。在意大利乡村的一些居民体内发现了ApoAⅠ Milano,这些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极低,但却很少发生心血管病。从而在ApoAⅠ Milano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治疗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近期已研制出此类相关实验性药物:ECT-216,可以清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是第一次一种药物能显地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本就ApoAⅠ与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新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烟、大量饮酒、体力运动减少、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机体炎性反应、遗传因素这些因素很容易引发冠心病,本文对这些危险因素详细阐述,并从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病变者与自身免疫介导的炎性反应、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病变者与血脂代谢这两方面对冠心病合并颈动脉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冠心病要加强预防;并且加强多基因联合分析,找到冠心病的致病基因并指导基因治疗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全国胆固醇教育规划(NCEP)的成年人治疗指南提倡对男女心血管疾病(CVD)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价,以便根据每个人存在的危险因素的总数进行分类。已经被鉴定的危险因素和建议用于初级预防分类的危险因素包括:(1)早发型冠心病(CHD)的阳性家族史;(2)目前吸烟;(3)高血压;(4)男人年龄>45岁或妇女>55岁;(5)  相似文献   

16.
吴会霞  周毅  杨学莉 《广东医学》2012,33(1):102-105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为SLE患者心血管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既往曾多次接受抗狼疮治疗,并复诊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47例SLE患者(SLE组)及同期47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SLE组患者颈动脉中-内膜厚度(IMT)值及斑块发生率。比较对照组与SLE组、SLE有斑块组与SLE无斑块组组间的各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差异。选择可能对SLE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有影响的参数(37项)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P<0.1)的参数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SLE患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SLE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多发(29.8%)且颈动脉IMT值明显增加;SLE组患者高血压患病率增高(P=0.007),TG水平增高(P<0.001),HDL-C水平降低(P=0.002),LDL-C水平增高(P=0.002),载脂蛋白B水平增高(P=0.002)。(2)SLE有斑块组与SLE无斑块组比较,两组年龄、绝经率、颈动脉IMT值、高血压患病率、病程时间、疾病损伤指数、治疗后TG、抗Sm抗体阳性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P=0.006、P<0.001、P=0.015、P=0.002、P<0.001、P=0.046、P=0.042)。(3)经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绝经(P=0.004)、病程≥5年(P=0.009)是SLE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1)SLE患者较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脂代谢紊乱、高血压病多发。(2)SLE患者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绝经、血压、病程、疾病损伤指数、CRP、抗SSB抗体、抗Sm抗体、糖皮质激素使用相关。(3)SLE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绝经及病程≥5年。  相似文献   

17.
血浊作为全新的中医学理念,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动脉粥样硬化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危险因素广泛,对人们的生命安全威胁极大,故从血浊理论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初步阐释血浊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关系。血浊理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从这一角度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青年人脑梗死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指导高危人群的干预治疗。方法 对收治的年龄在45岁以下,经影像学证实的68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8例脑梗死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者占47%,心源性脑栓塞占25%,有高血压病者60%,糖尿病4%,高脂血症12%,吸烟者37%,酗酒者19%。结论 青年人脑梗死病因复杂且有特殊性,以动脉粥样硬化及心源性栓塞多见,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酗酒是引发青年人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应早期积极预防及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预防和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间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96例,对其展开超声检查,按照检查结果分成斑块组和非斑块组,对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斑块组与非斑块组患者吸烟、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显著(P〈0.05);2组患者血压、BMI、TG、LDL-C、HDL-C、UA、胆红素以及Hcy水平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复杂,为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