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 52例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N组(肠内营养支持)和PN组(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的术后恢复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EN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低于PN组(P<0.05)。而PN组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均较术前明显降低,较EN组降低更明显(P<0.05)。术后出现并发症共16例次,EN组的并发症明显少于PN组(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效果优于肠外营养,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比较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身体恢复、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10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并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肠内营养,对照组患者采用肠外营养,检测两组患者术前体重、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总数等营养状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发热时间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体重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白蛋白(27.15±8.24) g/L、淋巴细胞总数(1.48±0.86)×109/L、住院时间(17.2±6.9) d、并发症发生率4%、发热时间(3.8±1.6) d均优于对照组在术后白蛋白(23.65±5.45) g/L、淋巴细胞总数(1.13±0.42)×109/L、住院时间(7.2±3.3) d、并发症发生率14%、发热时间(28.5±5.6)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比肠外营养临床效果更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胃肠道肿瘤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患者(EN组)和36例行肠外营养支持(PN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论:EN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的下降速度均明显小于PN组(P〈0.01或P〈0.05),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总费用亦明显低于PN组(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共出现并发症21例次,EN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N组(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可促进患者免疫功能及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手术并发症及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4.
胃肠道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胃肠道术后经鼻肠管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治疗的观察,评价其疗效、并发症及可行性.方法:68例胃肠道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EN组)术中放置鼻肠营养管,术后第1天开始应用瑞素,持续7d,胃肠外营养组(PN组)从外周静脉输入卡文,观察临床表现和测定营养支持前后患者的血糖、总蛋白、清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及其他有关营养状况的指标,比较吻合口瘘和腹腔感染发生率及肝功能情况,并对比医疗费用.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肝功能、血糖无明显差异;EN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均早于PN组.各组术后血清清蛋白、转铁蛋白在营养支持后略有下降,差异不明显,前清蛋白PN组较EN组有明显下降.结论:胃肠道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两种营养支持方法对于改善胃肠道术后营养状况、降低蛋白质分解均有一定的作用,总体效果相当,短期内缓解负蛋平衡EN组略优,EN在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方面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手术后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对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的恢复及营养状况的改善的影响.方法 将2005~2010年胃肠道肿瘤术后120例患者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于术后第一天分别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检测术前1天、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8天两组患者的体重、白蛋白、前白蛋白、胃肠道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术后8d,EN组术后体重为(55.1±4.3)kg,白蛋白为(33.0±0.6)mg/ml,前边蛋白为(279.2±3.5)mg/ml,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分别为(47±18)和(73±9)h;PN组上述指标分别为(56.7±5.8)kg,(33.0±0.6)mg/ml,(187.3±3.1)mg/ml,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分别为(72±21)和(94±15)h.所有患者在住院研究期间无死亡,EN组患者的前白蛋白均明显高于PN组(P<0.01),而其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N组(P<0.05);两组患者的白蛋白及体重方面在给予不同营养结束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肠道肿瘤术后尽快肠内营养支持安全可行,能明显地改善患者的营养身体状况,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摘要】 探讨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与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 PN)对合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的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 86例合并T2DM的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EN组(术后EN支持)和PN组(术后PN支持), 每组各43例,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周血糖、营养指标、胃肠功能恢复状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术前比较, 术后1周EN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小时血糖(2 hPG)无明显变化(P>005), 而PN组则显著高于术前(P<005), 且术后1周EN组FBG、2 hPG均显著低于PN组(P<001);术后PN组体重(BW)、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蛋白(PA)、转铁蛋白(TFN)、血红蛋白(Hb)等营养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 且显著低于EN组(P<005);EN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PN组(P<001);E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PN组(P<001)。结论 T2DM患者胃肠道肿瘤术后EN效果优于PN, 胃肠道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施行肠内营养的应用效果。方法对76例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术中放置鼻肠管,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结果大多数患者均能耐受经鼻肠管进行,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恢复速度。结论胃肠道肿瘤手术后经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是术后营养支持较好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胃肠道术后肠外-肠内序贯营养支持与全肠外营养的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胃肠道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运用早期肠内营养、完全肠外营养、肠外营养-早期肠内营养三种不同模式进行营养支持,观察比较三种模式的营养支持效果、并发症以及肠屏障功能等情况。结果 PN-EN组受试者与TPN组和TEN组体重、HB、ALB、TFN、PA、肠源性细菌DNA、尿L/M等相关检测指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PN-EN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小于TPN组和TEN组。结论 PN-EN模式对胃肠道术后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有利于术后患者营养水平的提高,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支持的效果。方法:对64例上消化道肿瘤患者(EEN组)于术后24 h经鼻营养管注入要素饮食,并与同期56例术后按传统肠外营养(PN组)支持进行比较;观察2组患者前1天及术后第6天的血清白蛋白(ALB)和前白蛋白(PA)水平,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早期肠内营养过程中发生相关并发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前2组患者ALB、P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第6天ALB、PA水平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但PN组的下降程度均明显高于EEN组(P0.01)。EEN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早于PN组(P0.01);EE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4%,明显低于PN组的34.2%(P0.01)。结论:上消化道肿瘤术后行EEN支持是安全、可靠的,促进患者术后早期胃肠道功能恢复,保护肠黏膜正常吸收、消化功能,减少术后患者输液负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在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恢复中的作用。方法 将65例胃肠道肿瘤且伴有营养不良的患者,行根治性手术后随机分为肠外营养(PN)组34例,肠内营养(EN)组31例,PN组给予静脉营养,EN予静脉营养的基础上,术后24 h内开始实施肠内营养,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9天抽取外周血,测定营养状况及免疫指标。结果 术后EN组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较PN组恢复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EN组患者的IgA、IgM和淋巴细胞计数较PN组上升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肠内营养可改善胃肠道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后肠内营养对胃肠道肿瘤患者营养免疫和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诊治的胃肠肿瘤经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采用肠内营养者20例,采用肠外营养者30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营养状态指标以及术前和术后第7天外周血管T细胞亚群变化,肠黏膜通透性采用术前、术后5d、术后9d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以评价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第5天和术后第9天两组前白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有显著差异(P<0.05)。肠内营养组在术后第7天细胞免疫相关指标已经恢复到术前水平,而肠外营养组还显著低于术前水平。术后第5天和第9天肠内营养组患者肠道黏膜通透性显著低于肠外组(P<0.05),而肠内营养组患者肠道排气时间显著早于肠外营养患者(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给予肠内营养能够促进营养不良的恢复,改善免疫功能以及促使肠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分析消化道肿瘤术后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的180例消化道肿瘤手术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55例,B组58例,C组67例。A组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操作,B组行肠外营养支持操作,C组行肠内肠外联合的营养支持操作。对比分析三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1"3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C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显著优于A、B二组(P〈0.05),而A、B二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此外,三组患者切口感染、尿路感染、导管相关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出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肿瘤术后行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联合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程度显著高于单纯的肠内或场外营养。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术后早期应用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对营养及免疫的影响.方法67例胃肠道肿瘤病人,随机分为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组(GLN组,n=35)和常规肠内营养组(EN组,n=32).GLN组术后18 h内经鼻空肠管输注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液,对照组术后48~72 h后输注普通肠内营养液,两组热卡、氮量相同.比较术前1 d、术后7 d体重、总蛋白、清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IgG、IgM、IgA、CD4、CD8、CD4/CD8的变化以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和费用.结果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病例,GLN组体重,前清蛋白水平,IgA、CD4、CD4/CD8水平明显升高(P<0.05),术后肛门排气和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降低(P<0.05).结论胃肠肿瘤术后早期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的,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住院时间和费用,对改善患者机体的营养及免疫状况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低热量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对消化道肿瘤术后的临床辅助疗效。方法回顾浙江省宁波市第二医院2008年3月-2012年7月收治的消化道肿瘤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筛选150名消化道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为75名,对照组给予单独的肠外营养治疗,实验组给予低热量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营养状况、免疫状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进行对比评价,考察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差异。结果在营养状况方面,实验组患者术后1、7、10d的白蛋白、转铁蛋白等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免疫状况方面,实验组患者术后1、7、10d的IgA、IgM等免疫指标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住院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体重变化以及合并症发生率等方面,实验组也优于对照组[(8.00±1.67)d比(12.00±1.83)d,(53.2±5.4)h比(74.1±5.9)h,(2.81±0.32)%比(3.12±0.84)%,9.33%比34.6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低热量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能够有效加速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的康复进程,降低合并症的复发率,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少龙  李传军  李高  刘江  王佳 《重庆医学》2004,33(2):255-257
目的研究肠内和肠外营养对上消化道肿瘤术后肠瘘患者的肠道功能保护作用,提高其营养支持效率.方法 28例实验对象,随机分为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两组,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肠内营养支持可降低循环内毒素水平,减轻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血循环中炎症介质TNF和IL-8的水平.结论肠内营养可有效保护上消化道肠瘘患者的肠道功能,削弱、阻滞"内毒素-炎症介质-肠粘膜损害"这一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胃肠道肿瘤患者的术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照组术后早期通过使用静脉置管输入营养液进行肠外营养支持,待患者状况改善后改为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全程使用鼻置管输入营养液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和治疗后体重等各项生理指标水平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经过营养支持,观察组体重、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提升。观察组肠道蠕动和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术后早期对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免疫力,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运用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研究该院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期间随机抽取的8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运用肠内营养支持,分析两组不同营养支持效果差异。结果:在体重、血浆白蛋白、血浆前白蛋白与血浆视黄醇结合蛋白指数上,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在术后肛门排气、肠鸣音恢复时间、胃排空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长上,观察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运用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有效的加快患者术后恢复时间,保证身体各指标的平稳正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胃肠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2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两组,即肠内营养支持组(enteral nutrition group,EN组)和部分肠外营养组(partial parenteral nutrition group,PPN组).于手术前1天和术后第10天分别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细胞CD3、CD4、CD8及红细胞C3b受体花结率(rate of red cell C3b receptor rosette,RRCR)、肿瘤红细胞花结率(rate of tumor-red cell rosette,RTRR),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EN组CD3、CD4、CD8测定值较PPN组高,但P>0.05,无显著性;EN组RRCR、RTRR测定值较PPN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提高胃肠道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建议胃肠道肿瘤患者手术后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胃肠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2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两组,即肠内营养支持组(enteral nutrition group,EN组)和部分肠外营养组(partial parenteral nutrition group,PPN组).于手术前1天和术后第10天分别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细胞CD3、CD4、CD8及红细胞C3b受体花结率(rate of red cell C3b receptor rosette,RRCR)、肿瘤红细胞花结率(rate of tumor-red cell rosette,RTRR),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EN组CD3、CD4、CD8测定值较PPN组高,但P>0.05,无显著性;EN组RRCR、RTRR测定值较PPN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提高胃肠道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建议胃肠道肿瘤患者手术后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