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生儿不同胎龄、日龄和黄疸对凝血四项水平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生儿不同胎龄、日龄和黄疸对凝血四项水平影响程度。方法按照双盲、随机和对照原则。用全自动血凝仪分别检测不同胎龄(28-42周),不同日龄(1~28d),正常新生儿和普通黄疸儿(生理性黄疸和无特殊原因病理性黄疸儿)静脉血凝血四项值。结果新生儿凝血四项受胎龄、日龄影响,胎龄越小,凝血时间越长,并随着日龄增长逐渐缩短,纤维蛋白原由少逐渐增多,但黄疽对其无明显影响。结论新生儿胎龄、目龄的不同对凝血四项有一定影响,为临床提供了诊断和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2.
足月危重新生儿凝血功能和D-二聚体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危重新生儿凝血、纤维蛋白溶解(纤溶)活性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19例极危重、22例危重、21例非危重疾病和10例正常新生儿作前瞻性研究,检测血浆D-二聚体(D-D)、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正常化比率(PT-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计数外周血血小板(PLT),比较各组间凝血、纤溶活性变化,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血浆D-D、PT水平极危重、危重疾病组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极危重高于非危重疾病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APTT极危重疾病组高于正常新生儿,差异有显著性(P〈0.05)。正常新生儿D-D超过参考值范围占70%。疾病严重程度与D.D水平呈高度正相关(r=0.828,P〈0.01),与PT、APTT水平呈中度正相关(r=0.375、0.440,P均〈0.01)。结论 新生儿D-D水平可能处于较高水平,并不一定代表异常。但危重、极危重病患儿D-D水平明显升高,存在凝血系统被激活和继发纤溶亢进,凝血、纤溶活性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和凝血功能的实验室检查,研究新生儿CMV感染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出血症状、体征及预后,检查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结果新生儿CMV感染后50%有出血表现,实验室检查显示均有凝血功能的改变,血小板减少发生率100%。结论新生儿CMV感染后的凝血功能障碍是常见的问题,应予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研究新生儿硬肿症53例,各种原因所致肺出血12例。检测了TXB2(血栓素A2-TXA2的稳定衍生物)、6-K-PGF1α(前列环素I2-PGI2稳定衍生物)、PC-ACA(蛋白C抗凝血活性)。其结果,新生儿硬肿症早期TXB2升高,PC-ACA在低体温时活性低,揭示本症存在着高凝趋势。肺出血病人6-K-PGF1α升高,有些病人是在肺出血前检出的,提示此项可做为肺出血早期监测指标,但指标水平及出现时间等应进一步研究。肺出血病人T/P(TXB2/6-K-PGF1α以下简称T/P)比例失调,本研究证明新生儿硬肿症及肺出血存在血小板激活/破坏及血管内皮功能改变,有出凝血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胎盘性产前出血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67例胎盘性产前出血新生儿临床资料。结果167例中,前置胎盘95例,胎盘早剥68例,胎盘边缘血窦破裂3例,帆状胎盘前置血管破裂1例;早产儿117例(70.06%),贫血儿67例(40.12%),窒息儿60例(35.93%),缺氧缺血性脑损伤34例(20.85%),心肌缺血47例(28.38%),吸入综合征49例(30.06%),呼吸窘迫综合征(RDS)24例(14.74%),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24例(14.72%)。结论胎盘性产前出血可引起新生儿早产、多器官功能损害(缺氧缺血性损害为主)。胎盘早剥易导致新生儿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吸入综合征,脏器缺氧缺血性损害较重;前置胎盘易使新生儿发生RDS。  相似文献   

6.
超微量肝素治疗新生儿硬肿症及其对抗凝血酶Ⅲ影响的初步研究江西省儿童医院(南昌,330006)张寿斌詹美玲吴熙罗桂英新生儿硬肿症仍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微循环障碍和凝血机制异常是其关键,目前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手段。既往应用肝素治疗硬肿症,用药剂量和...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窒息可造成多器官系统损害,是新生儿死亡及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其造成的病生理改变已有较多研究,本文系统回顾了新生儿窒息对血液系统的损害。一、窒息对新生儿止凝血系统的影响(一)发育中的凝血系统新生儿的凝血过程和成人相比有很多不同,影响了血栓的形成、治疗及长期预后[1]。  相似文献   

8.
由于动脉血栓摘除术技术上的困难及全身抗凝治疗所带来的出血等并发症限制了动脉血栓摘除术及全身抗凝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研究使用重组组织纤维蛋白酶活化剂(rTPA)治疗新生儿动脉血栓。对象和方法 1993~1995年7例新生儿动脉血栓患儿来自密执安大学。诊断依据临床检查并经光谱和彩色血流多普勒检查证实。患儿胎龄24~38周(平均34周),体重543~3289g(平均2400g),生后年龄为1~33天(6例小于96小时)。治疗前行全血细胞计数、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定量及头颅超声检…  相似文献   

9.
窒息是新生儿常见病 ,约占整个新生儿死亡率的20 %。窒息缺氧可致全身各系统器官功能损害、衰竭甚至死亡。重度窒息新生儿器官功能损害尤为明显。有关窒息缺氧对心、脑、肾等器官功能损害的研究较多 ,对自由基、细胞内钙稳定状态破坏、兴奋性神经递质内源性阿片样物质等在窒息病理生理中的作用已有一定认识。而重度窒息缺氧对新生儿可激活内外源凝血途径致凝血亢进 ,易致微血栓形成 ,致使微血栓堵塞微血管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加重的情况报道较少。本文旨在研究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及凝血系统的改变 ,测定D -二聚体(DD)含量 ,间接反映体内…  相似文献   

10.
窒息新生儿止血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姜荣  吴Yue 《中华儿科杂志》1997,35(12):652-654
为观察窒息缺氧对新生儿止血状态的影响,选择了凝血、抗凝、纤溶系统12项指标对41例足月窒息新生儿进行前瞻性研究,并与21例正常足月新生儿比较。结果:窒息儿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Ⅲ、纤溶酶原、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D二聚体等均有明显升高,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95%为阳性。血管内皮损伤标记物、vWF、tPA、PAI-1与窒息儿血pH值呈负相关(r=-0.47,P<0.01;r=-0.466,P<0.01;r=-0.314,P<0.05),且与窒息严重度一致。提示:窒息新生儿存在以高凝为主的早期DIC,血管内皮损伤在窒息病理生理学中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