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应用细胞速度沉降装置测定了小鼠骨髓CFU一S和CFU一C的沉降速度,它们分别为4.67和6.13mm/小时。将分离后具有不同CFU一S和CFU一C浓集程度的组分输人受750拉德γ射线照射的受体小鼠,观察促进照射动物造血恢复的效果。结果证明,富于CFU一S组分促进造血的潜力远远超过CFU一C组分。根据小鼠骨髓CFU一S和CFU一C的细胞大小和生理功能的差别,支持它们是造血干细胞池中两类不同干细胞群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作者曾证实,给照射小鼠注入某些能抑制前列腺素不同合成阶段的药物,对造血具有刺激作用,能增加白细胞数,骨髓有核细胞数和内源性CFU—S数以及外源性CFU—S数。为了探索这种刺激造血的作用机理,本实验观察了消炎痛对小鼠照后骨髓和造血干细胞恢复动力学的影响。实验用850只(CBA和C5781杂交)F_1雄性小鼠。供体小鼠受~(60)Co—γ线照射(6戈瑞,0.1戈瑞/秒),照后立即和5天内,给消炎痛(6mg/kg)灌胃,每天1次。照后不同时间(从1小时到15天)处死部分供体小鼠,用1根股骨的骨髓细胞悬液输给事先8戈瑞照射、内源性集落形成能力完全被抑制的受体  相似文献   

3.
放射疗法损伤造血基质,使照射野的造血受抑制。有些研究者认为,基质细胞不参与辐射损伤的修复。为了测定基质对辐射的敏感性和该部位造血的恢复,作者以X线全身照射小鼠1000拉德以下,或用≥1000拉德X线进行局部照射(一侧后肢)。以照后l小时至1个月的有核红细胞计数和体外骨髓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采用了集落形成单位测定法观察抗微1号(KW-1)对γ-射线照射小鼠多能造血干细胞的保护作用。在照射前后各给KW-15天,能增加照射小鼠脾脏内源性造血灶的形成,同时,使脾脏重量和骨髓有核细胞数(NNBMC)较照射对照组明显增加,从而改善小鼠的整体造血功能;KW-1可显著加快照射小鼠多能造血干细胞(CFU-S)的增殖,使其恢复加快,4Gy照射后第14天,KW-1组CFU-S已恢复到正常水平的67.8%,而照射给水组则仅恢复到正常水平的40.7%;CFU-S剂量—存活曲线的结果表明,KW-1组与照射给水组之D_o(存活曲线上使存活细胞每减少63%所需要的照射剂量)和n(射线对靶子细胞的击中次数)无显著差异,说明KW-1对小鼠CFU-S的放射敏感性无明显影响。因此,KW-1防止照后效应,促进照射后CFU-S的增殖恢复是其抗辐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CD34在放射损伤小鼠骨髓细胞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辐射所致造血功能障碍时造血干/祖细胞表面CD34抗原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斑点杂交的方法,初步检测了昆明种小鼠受6.0Gy辐射后不同时相点时骨髓单个核细胞CD34表达量的变化,并对其可能的机理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结果 放射损伤后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CD34表达在受照后24h即明显增高,之后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至照后15d时仍较正常时高50%。结论 在此照射剂量时小鼠骨髓内残存的、具有造血功能的早期造血祖细胞在骨髓造血的内稳态遭到破坏后,可代偿性地迅速增加其增殖能力和细胞数量,以加速造血的恢复过程。这可能是机体对损伤导致造血功能低下时的一种代偿性增生机理。  相似文献   

6.
作者曾证明,一种照前或照后应用具有抗放作用的生物一元胺——5羟色胺能减轻小鼠造血系统的辐射损伤。为了阐明其它生物一元胺类是否也有5羟色胺的这两种作用,观察了照前和照后注射肾上腺索对F_1小鼠的造血组织反应特点。F_1(CBA×C57B1)小鼠受X线1.5~7.0戈瑞照射,剂量率48伦/分。照前15分钟、照后立即或5天,每只小鼠皮下注射0.1~0.07mg(4.8~3.6mg/kg)肾上腺素。照后不同时间检查小鼠股骨骨髓有核细胞数和脾重,照后8天测定内源性或外源性脾结节数。实验结果表明(见表),照前注射肾上腺素的小鼠骨髓细胞数和脾重的恢复都比照射对照小鼠为快,照后16天这两项指标巳接近正常动物水平,CFU-S活存  相似文献   

7.
目的至今,尚未见到采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骨髓辐射损伤后干细胞因子受体(C-kit)表达及其在造血重建中的意义。方法经60Coγ射线全身照射LACA小鼠,于照射后4周内分批活杀动物,采用光镜、电镜及LSAB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辐射诱导的造血细胞凋亡及C-kit的表达及意义。结果全身照射LACA小鼠时,5.5Gy为其亚致死剂量,此剂量照射小鼠可导致外周血白细胞及骨髓有核细胞数减少;骨髓明显损伤及损伤后重建现象;在照后1天内可使骨髓造血细胞发生凋亡;5.5Gy照射后6小时,C-kit蛋白于造血细胞浆内明显增多,呈强阳性;照后10天,骨髓造血细胞增生、恢复,C-kit蛋白于造血细胞膜表达明显增多,呈强阳性。结论C-kit表达与造血功能重建有关,在早期造血功能重建中起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三羟异黄酮对照射小鼠造血系统损伤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三羟异黄酮 (Genistein)对辐射损伤小鼠造血系统的防护作用。方法  6 0Gyγ射线全身照射BALB c雄性小鼠 ,分 4组 ,照射前 2 4h给予genistein灌胃 ,观察小鼠照射后 30d存活情况及不同时相点有关造血指标的变化 ,同时HE染色观察骨髓病理学改变。结果 Genistein处理组小鼠骨髓照后损伤较R组轻 ,外周血WBC、骨髓有核细胞数和CFU S下降幅度小且恢复较快(P <0 .0 5 ) ,同时genistein能明显延长辐射损伤小鼠的平均存活天数、提高小鼠 30d存活率 (P <0 0 5 ) ,以上结果均与已烯雌酚处理组相似 ,而且genistein对小鼠脾重系数的恢复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P <0 0 5 )。结论 Genistein能降低辐射对小鼠造血系统的损伤 ,具有一定的辐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作者已往研究发现,1~1000伦/天剂量率不同时间间隔连续照射时,小鼠骨髓细胞形成结节的能力有所改变。剂量率小于50伦/天,成结节单位(CFU)数最初减低,约在照射30天后为一稳定状态所代替。对于稳定状态时,其 CFU 减低的水平取决于每天的照射剂量率。本文试图推论30天和100天连续照射之间 CFU 数稳定状态的建立及其水平,并用数学公式表达 CFU 数和每天照射剂量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挽救遭受致死放射剂量的动物和人的性命。移植的造血干细胞在受者体内是长期还是暂时发挥造血功能,取决于放射剂量、供受者的组织相容性及残存的免疫活力。全身照射剂量在1~3Gy时,宿主大量造血干细胞及淋巴细胞仍存活,移植后会立即出现细胞排斥反应。当受照剂量≥8Gy,宿主免疫系统和造血干细胞受到抑制,但即使受照剂量已≥12Gy时,T细胞还可能存活。实验发现,中等剂量3~5Gy照射后,在出现明显临床损害前,即行骨髓移植的小鼠,其存活率反较未行移植的对照组小鼠低,这种现象被称为中间致死带效应。在大动物如狗、猴等一般不显示中间致死带效应。临床上,对受照剂量<8Gy者,不行骨髓移植。  相似文献   

11.
骨髓幼红细胞和粒细胞的分化及增殖所需的环境不同。通过照射Wister大鼠对比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于下: ~(60)Co1000伦全身照射,照后二天外周血及骨髓有核细胞数均显著减少,骨髓内幼稚细胞消失,成为伴有明显出血的空虚骨髓,如不治疗,則一周内死亡。本实验是把上述照射二天后的动物与健康动物或多血动物分别进行主动脉吻合形成联体动物,经不同时间将动物杀死,观察照射动物骨髓的造血恢复过程。与健康动物联体者,在术后24小时,外周血白细胞数可达术前的3倍,以后逐渐增加。骨髓有核细胞数也明  相似文献   

12.
胚胎期受辐射对子鼠造血基质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胚胎期 2 0Gy137Csγ射线照射后对子鼠造血基质细胞的远期影响。方法 建立胚胎期受辐射小鼠模型 ;以细胞计数检测股骨骨髓有核细胞 (BMNCs)数 ;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基质细胞粒单系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和干细胞因子 (SCF)的表达 ;用体外小鼠骨髓细胞培养法以粒单细胞系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CFU GM )为指标观察基质细胞对正常骨髓造血的支持功能。结果 胚胎期受辐射小鼠BMNCs数明显低于正常小鼠 (P <0 0 1) ,其骨髓基质细胞生长因子GM CSF和SCF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小鼠 (P <0 0 5 ) ,同时 ,胚胎期受辐射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对正常骨髓造血的支持能力也高于正常小鼠 (P <0 0 5 )。结论  2 0Gy137Csγ射线对发育中的小鼠胚胎的造血基质细胞产生了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局部照射导致外周血白细胞减少是常见的临床现象.传统理论认为,骨髓造血系统受到一定剂量的射线照射,造血能力下降.但大多数临床患者的骨髓受照体积不大,即使受照区域骨髓功能全部停止,其他部位骨髓也应该能够满足需要.为了解外周血白细胞减少时,照射靶区以外的骨髓状态,本研究对5例接受放射治疗的肿瘤患者靶外骨髓像、99Tcm-Sc硫胶体骨髓ECT显像进行观察;并做动物实验组对新西兰兔进行腹部肠管照射至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减少,观察靶区外骨髓有核细胞计数,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受致死剂量的小鼠用重组大鼠干细胞因子(rSCF)处理,可刺激受致死性照射小鼠的造血明显恢复。照射前后注射rSCF产生最佳防护效应提示,rSCF不仅保护造血细胞免遭早期辐射损伤,而且也刺激照后造血恢复,说明重组大鼠干细胞因子处理对小鼠具有辐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照前注射TP、19-NOR或ETIO,对700rad照射小鼠造血组织有防护作用,可提高照后7天骨髓有核细胞数、CEU-S含量和DNA含量及内源性脾结节数.照后给药无效.雌二醇与雄甾或孕甾结合的二甾体醚对照射小鼠骨髓CEU-S也有防护作用,主要是促进造血干细胞损伤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小鼠血清中的粒系造血活性及其照后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体外半固体琼脂培养骨髓粒单系粗细胞的方法测定小鼠血清粒系造血活性,经8Gyγ射线照射后4天粒系刺激活性趋于降低;照后7-10天,显示一定程度的升高,为正常血清的140%左右;第14天呈下降趋势。经3,5,7,9Gy不同剂量照射后,血清中的粒系造血活性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增高,9Gy照射组最高,照后第7天可为正常的200%以上,照后12天时小鼠中的粒系造血刺激活性仍高于正常血清。  相似文献   

17.
人受250~1000伦照射后可发生“造血型死亡”。化学防护剂可有效地减低照射剂量的效应。给予剂量减低系数(DRF)为2.0的化学辐射防护剂可使产生造血型综合征的辐射剂量上限扩大到1000~2000拉德  相似文献   

18.
TNF-α对放射所致造血损伤的保护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TNF-α对放射所致造血损伤的保护效应及其机理。方法采用骨髓粒-单系祖细胞体外琼脂培养技术,研究TNF-α对致死剂量60Coγ射线全身照射小鼠的防护效果;对亚致死剂量照射后小鼠造血重建的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TNF-α对小鼠骨髓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结果TNF-α照射前给药能提高受致死剂量照射小鼠30天存活率至46.67%,照射后13~19天外周血白细胞、第3天骨髓有核细胞、造血干细胞以及第3,5天粒-单系祖细胞均显著高于照射对照组(P<0.01),同时发现TNF-α能阻止静止期骨髓细胞进入增殖周期。结论肿瘤坏死因子促进照射后小鼠骨髓造血的恢复,可能是TNF-α抗放作用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基质细胞支持条件下体外扩增的造血细胞回输体内后,促进经致死剂量照射小鼠造血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在培养的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层存在的条件下,加入或不加入几种细胞因子组合,分别在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液体培养体系中进行造血细胞体外扩增。将不同条件下扩增的细胞经尾静脉回输至经致死剂量照射的小鼠体内,并与单纯细胞因子存在条件下的扩增及末扩增造血细胞进行比较,动态观察小鼠的外周血象变化及其一般状况和生存宰。结果 ①单纯细胞因子介导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体外扩增后并不能增进这些细胞促进造血恢复的能力;②含有骨髓基质细胞底层的体外扩增,无论是否加入细胞因子,均有明显的促进移植受体造血功能迅速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经重组人干细胞因子 (rhSCF)或rhSCF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 CSF)动员后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对 7 0Gyγ射线照射猴的治疗效果。方法  15只猕猴分成照射对照、rhSCF和rhSCF rhG CSF 3组。rhSCF 5 0 μg·kg- 1 ·d- 1 每天 1次 ,连续 8d皮下注射 ;单独注射rhSCF 3d后每天 1次皮下注射rhG CSF 10 μg·kg- 1 ·d- 1 ,给药 5d ;照射对照组同时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照射前 4h收集外周血干细胞 (PBSC) ,7 0Gyγ射线照射后 2~ 3h回输PBSC ,观察其造血恢复情况。结果 单纯rhSCF动员的PBSC可促进照射猴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数的恢复 ,但不如rhSCF rhG CSF联合动员组。单用rhSCF动员组各系集落数与照射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rhSCF rhG CSF组的照后 30d的CFU GM、CFU Mix和CFU MK数明显高于照射对照组。照射对照组骨髓病理切片主要为脂肪细胞 ,而另两组骨髓腔内都可见到丰富的造血细胞 ,三系造血活跃。结论 rhSCF和rhSCF rhG CSF动员的PBSC可促进 7 0Gyγ射线照射猴的造血功能恢复 ,两因子联用组的效果优于单因子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