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稽留流产清宫术围术期口服戊酸雌二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确诊的324例稽留流产行清宫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组(174例)于清宫术前3 d开始口服戊酸雌二醇2 mg,2次/d,连续4周;对照组(150例)于清宫术前3 d开始口服米非司酮25 mg,2次/d,连续3 d。所有病例均于手术当日术前服用米索前列醇600μg,均于超声引导下行清宫术。两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诊,观察并比较术后阴道出血时间,术后第一次月经来潮后月经中期子宫内膜最厚的厚度,超声提示子宫最厚内膜≤7 mm或者内膜线中断则行宫腔镜检查。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清宫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分别为(4.24±1.51)d和(5.41±1.66)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第一次月经来潮后子宫内膜最厚的厚度分别为(9.03±1.71)mm和(8.35±2.01)mm,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行宫腔镜检查22例,发现宫腔粘连5例(2.87%),其中轻度4例,中度1例;对照组行宫腔镜检查28例,发现宫腔粘连14例(9.33%),其中轻度9例,中度3例,重度2例。两组宫腔粘连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89,P=0.014)。结论稽留流产清宫术围术期口服戊酸雌二醇更利于子宫内膜的修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术后宫腔粘连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宫腔镜与B超联合应用治疗宫腔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在B超监测下行宫颈扩张器或宫腔镜电切分离子宫内粘连,术后给予抗生素、人工周期、IUD留置治疗,结果:55例宫腔粘连完全分离,无并发症发生,术前闭经或月经稀少48例,术后月经恢复正常43例(89.6%);24例痛经治疗后各得到缓解。有生育要求的36例中21例妊娠(58.3%),轻度粘连妊娠率最高81.8%(9/11)中度粘连妊娠率54.5%(12/22),重度粘连没有妊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26,p=0.033)。结论:宫腔镜与B超联合应用是治疗宫腔粘连的理想方法,术后受孕与宫腔粘连的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在IVF-ET失败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比较1999年1月~2006年1月58例IVF-ET失败后行宫腔镜检查(研究组)与51例IVF-ET术前常规行宫腔镜检查(对照组)的结果。结果:IVF-ET失败后宫腔镜检查发现异常的阳性检出率82.8%(48/58);51例IVF-ET术前常规宫腔镜检查发现异常的阳性检出率56.9%(29/51),2组宫腔镜检查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x^2=8.775,P=0.003)。2组术前HSG、B超检查均无异常发现,术中发现异常以宫腔粘连为主,2组宫腔异常中宫腔粘连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29/48vs12/29,x^2=2.632,P=0.105)。经宫腔镜检查及治疗,对照组妊娠率58.3%(7/12),研究组妊娠率48.3%(14/29)。结论:IVF-ET术前、多次IVF-ET失败患者均应常规行宫腔镜检查,宫腔镜检查发现宫腔粘连异常最常见,IVF-ET失败患者轻、中度的宫腔粘连是HSG、B超无法发现的,进行宫腔镜下治疗,可提高IVF-ET受孕率。  相似文献   

4.
邹莉 《中国科学美容》2011,(23):184-184,186
目的分析宫腔粘连采用宫腔镜诊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1月收治的34例宫腔粘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行宫腔镜下IUA分离手术。结果34例宫腔粘连患者中轻度10例,中度15例,重度9例;所有患者经宫腔镜下行IUA分离手术,仅一次手术达到宫腔形态恢复良好的患者共31例(91.2%),手术后1~4个月,患者的临床症状如月经量少、闭经以及腹痛等都得以改善,其中治愈24例(70.6%),有效8例(23.5%),无效2例(5.9%),总有效率达94.1%。结论对宫腔粘连采用宫腔镜诊治是一种较为可靠的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失败后宫腔镜检查9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助孕治疗失败后要求再次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IVF-ET失败后要求再次行IVF-ET患者91例,根据第二次IVF-ET前接受宫腔镜检查情况分为宫腔形态正常组(A组)与宫腔形态异常组(B组),分析宫腔镜检查情况,并比较两组在重复IVF-ET周期中优质胚胎率、着床率、临床妊娠率。结果91例中宫腔镜检查宫腔形态正常49例(54%),发现宫腔内微小病变42例(46%),包括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炎、宫腔轻度粘连、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增殖和子宫内膜发育不良,宫腔形态异常组经宫腔镜矫治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明显提高。结论 宫腔镜可以发现存在于宫腔内的微小病变;IVF-ET失败患者应放宽宫腔镜检查指征,以提高重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和着床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医用几丁糖联合大剂量雌激素预防宫腔再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3月~2011年6月80例宫腔粘连在我院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切除术,根据术后防粘连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研究组41例,术毕予医用几丁糖2.5 ml,术后口服戊酸雌二醇片3 mg,Q12 h,共21 d;对照组39例,术毕置放宫内节育器,术后口服戊酸雌二醇片1 mg,QD,共21 d。结果研究组宫腔镜手术后宫腔再粘连3例,此3例术前均为重度粘连,分离2次后均成功。对照组宫腔镜手术后宫腔再粘连9例,其中3例术前为中度粘连,6例为重度粘连,3例分离2次成功,余6例随访3个月B超示子宫内膜菲薄(〈5 mm),回声不连续。研究组再粘连率7.3%(3/41)明显低于对照组23.1%(9/39)(χ2=3.894,P=0.048)。结论宫腔粘连术后医用几丁糖联合大剂量雌激素能有效预防再粘连。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对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ransce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s,TCRA)后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3年6月我院妇科微创中心由同一医生施行TCRA的27例中、重宫腔粘连(中度19例,重度8例)合并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作为研究组,TCRA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IUD),GnRH—a治疗3个周期;同期接受TCRA术后人工周期药物治疗3个周期,但未进行GnRH—a治疗的94例宫腔粘连(中度66例,重度28例)作为对照组。TCRA术后3个月宫腔镜检查评估术后效果,同时检测研究组GnRH-a治疗3个月后雌二醇(E2)水平和对照组人工周期3个月后月经第2天E2水平。结果研究组术后1个月内3例(11.1%)盆腔炎症,对照组5例(5.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95,P=0.530),8例经抗炎治疗2周后治愈。TCRA术后3个月宫腔镜检查:研究组治疗有效率77.8%(中度16例,重度5例),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5.5%(中度52例,重度19例),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Z=-0.095,P:0.924)。研究组GnRH-a3个月后E2为(19.12±8.53)ps/ml,对照组E2为(163.72±77.69)ps/ml,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9.626,P=0.000)。结论GnRH-a造成的低雌激素状态不影响TCRA的术后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官腔镜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失败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月对IVF-ET失败的44例行宫腔镜检查,以排除官腔异常,其中42例行子宫内膜活检。结果正常宫腔14例(31.8%);异常宫腔30例(68.2%):其中子宫内膜息肉8例,宫腔粘连7例,子宫不全中隔及子宫发育不良各6例,子宫内膜炎3例。42例子宫内膜病理活检显示,正常子宫内膜32例(76.2%),其中增生期14例,分泌期18例;异常子宫内膜10例(23.8%)。结论官腔镜检查应作为IVF-ET失败再次助孕治疗前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处理产后胎物残留的价值。方法2008年7月~2013年6月宫腔镜下处理产后胎物残留73例(宫腔镜组),与同期超声引导下清宫处理胎物残留22例(B超组)进行比较,比较2组清理胎物残留的效果。结果宫腔镜组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11.2±5.4)g/L,明显低于超声引导组(27.5±7.1)g/L(t=-11.501,P=0.000);宫腔镜组手术时间(16.3±5.4)min,明显短于于超声引导组(25.9±5.4)min(t=-11.501,P=0.000);宫腔镜组无子宫穿孔、胎物残留,超声引导组分别为3、5例,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Z=-3.189,P=0.001;Z=-4.163,P=0.000);宫腔镜组术后宫腔粘连发生率4.1%(3/73),显著低于超声引导组22.7%(5/22)(Z=-2.742,P=0.006)。均1个月后复查B超,8例(宫腔镜组3例,超声组5例)2个月内月经未复潮且子宫内膜薄,行宫腔镜检查,均为宫腔粘连,宫腔镜下分离粘连及人工周期治疗,术后1、2、3、6个月随访,均未发生永久闭经。结论宫腔镜下处理胎物残留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结合术后系统防粘连治疗在诊断和治疗宫腔粘连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本院妇产科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患者156例。以宫腔镜联合腹腔镜诊断结果为标准,分析子宫输卵管造影(HSG)和超声检查的诊断效果。随访术后妊娠率、活产率及术后妊娠间隔时间。结果(1)HSG和B超检查对宫腔粘连的阳性诊断率分别为62.5%和60.5%,漏诊率分别为30.2%和32.6%,误诊率分别为7.3%和7.0%。腹腔镜检查提示〉70%宫腔粘连患者合并盆腔疾病。(2)术后随访1~2年,共追踪到80例患者,术后妊娠率为36.2%,活产率52.0%。术后平均妊娠间隔时间2~16个月,平均(7.2±3.3)个月,术后6个月内妊娠流产率高于6个月后妊娠(P〈0.05)。结论HSG和超声检查作为不育症的常规检查,对诊断宫腔粘连有一定的价值,但有一定的漏诊率和误诊率。宫腔镜手术是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联合腹腔镜手术有利于提高妊娠率。宫腔镜粘连分离术后4~10个月妊娠几率最高,术后6个月后妊娠结局优于术后6个月内妊娠,合适的妊娠时机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下对重度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行分离术的价值。方法2008年1月~2011年12月对50例宫腔镜检查确诊为重度IUA采用腹腔镜监视下宫腔镜下针状电极划开宫颈及宫腔粘连,环状电极切除及切取粘连组织,有盆腔病变者腹腔镜下处理并行美蓝通液,术后宫内放置O型环、粘停宁,口服戊酸雌二醇、黄体酮胶丸等预防复发,对术后月经、痛经、妊娠情况进行观察。结果除1例闭经为输卵管结核和子宫内膜结核,经2次宫腔镜分离术后患者放弃治疗外,其余患者均一次性手术成功。无并发症发生。49例随访1~5年,平均3年(1~2年30例,〉2~3年10例,〉3年9例),39例闭经者术后月经恢复;10例经量少者,术后月经正常;10例腹痛者术后腹痛均缓解;7例妊娠,除1例合并卵巢巧克力囊肿行辅助生殖后妊娠,其余6例自然受孕。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治疗重度IUA可直视下进行粘连分离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腔镜和经阴道注水腹腔镜(transvaginal hydrolaparoscopy,THL)联合检查用于不孕症患者盆腔检查及生育力评估的可行性。方法对2010年6月~2011年6月在我院接受宫腔镜与THL联合检查术的年龄35岁以下的165例不孕症患者进行随访,根据术后半年妊娠情况与妊娠方式,分析宫、腹腔镜检查结果与妊娠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165例宫腔镜检查结果显示未见异常67例(40.6%),子宫内膜息肉52例(31.5%),子宫内膜炎37例(22.4%),宫腔粘连10例(6.1%),子宫畸形1例(0.6%),其他异常3例(1.8%),其中5例有2种异常。165例中有6例后穹隆穿刺失败,1例放弃手术。158例THL检查及染色通液显示双侧均通120例(75.9%),单侧通27例(17.1%),双侧阻塞11例(7.0%);子宫内膜异位症27例(17.1%),其中Ⅰ~Ⅱ期23例,Ⅲ期3例,Ⅳ期1例。随访至手术后6个月,双侧输卵管均通且腹腔镜检未见异常或轻度盆腔粘连或Ⅰ~Ⅱ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08例中,失访14例,妊娠31例,妊娠率为33.0%(31/94);一侧输卵管通,且该侧腹腔镜检未见异常或轻度盆腔粘连或Ⅰ~Ⅱ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3例中,失访2例,妊娠2例,妊娠率为18.2%(2/11);双侧输卵管阻塞或中、重度盆腔粘连或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7例中,失访4例,妊娠3例,妊娠率为9.1%(3/33)。结论宫腔镜联合经阴道注水腹腔镜检查可以取代宫腔镜联合经腹腹腔镜作为临床或超声检查无明显盆腔疾病的不孕症患者宫腹腔联合检查、生育力评估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腔操作是否对育龄女性产生不利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于我院生殖中心就诊并进行宫腔镜检查的不孕症患者,经入选和排除标准后,最终有370例纳入数据分析;按照宫腔操作史种类分为无任何宫腔操作史者(A组)、有过除人工流产(人流)外的其他宫腔操作史者(B组)、两者均有者(C组)及只有过人流者(D组),比较这四组不孕患者宫腔镜检查结果及月经变化情况;按照月经量变化情况分为月经量未变化组和月经量改变组,并比较这两组宫腔镜下宫腔异常的发生率。从370名入选者中按照宫腔操作次数分别抽取60例无任何宫腔操作史者(a组)、60例有宫腔操作史但总的宫腔操作次数≤3者(b组)和60例总的宫腔操作次数≥4者(c组),比较a、b、c三组患者宫腔镜下宫腔异常的发生率。结果人流组(D组)宫腔异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宫腔操作史组(A组)和无人流的宫腔操作组(B组)(P0.05);有人流史组(C、D组)宫腔镜下输卵管开口均可见的比例明显低于无宫腔操作史组(A组)和无人流的宫腔操作组(B组)(P0.05),而C、D两组宫腔镜下输卵管开口均未见的比例明显高于无宫腔操作史组(A组)(P0.05);人流组(D组)月经量变化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宫腔操作组(B、C、D组)月经量减少的比例高于无宫腔操作组(A组)(P0.05),D组也高于B组(P0.05);月经有变化组的宫腔内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经量未变化组(P0.05),经量减少组亦高于经量未变化组(P0.05);无宫腔操作史者(a组)宫腔异常的发生率低于宫腔操作次数≥4者(c组)(P0.05)。结论宫腔操作尤其是人工流产术会对女性的子宫内膜造成严重的损伤并影响到输卵管开口。育龄女性应尽量避免宫腔手术尤其是人工流产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造影(3D-CEUS)在诊断宫腔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1例经阴道三维超声(3DTVS)检查提示怀疑宫腔粘连的患者行宫腔镜检查,以宫腔镜检查为金标准,比较两者诊断宫腔粘连的准确率;在月经20~23d对3D-TVS诊断疑似宫腔粘连的患者行声诺维(sonovue)3D-CEUS检查,获得内膜厚度、容积(V)、回声强度(MG)、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血流综合指数(VFI)等相关指标;对经sonovue 3D-CEUS疑似宫腔粘连的的患者,于月经第3~7天行宫腔镜检查,回顾性分析不同程度宫腔粘连的患者与3D-CEUS获得的V、MG、VI、FI、VFI值的关系。结果 3DTVS与宫腔镜比较,3D-TVS诊断宫腔粘连的符合率是90.14%;宫腔镜检查轻、中、重度3组,各组间子宫内膜厚度和容积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轻度和重度组子宫内膜MG分别(39.75±7.46)、(45.64±6.1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和重度组组间子宫内膜VI、FI、VFI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度组与其它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静脉推注30mg sonovue造影剂后,3D-CEUS检查结果显示:3组内膜血流VI值分别较造影前显著增加(P0.001),轻度和重度、中度和重度组的内膜VI、FI、VFI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CEUS检查不仅可以较准确的诊断宫腔粘连,而且通过计算机辅助分析技术对宫腔粘连患者子宫内膜V、MG、VI、FI、VFI进行定量测量,对宫腔粘连的程度有更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宫腔镜诊治人工流产术后宫颈粘连及术后二次探查的价值.方法 2000年12月~ 2012年7月51例人工流产术后有症状者行宫腔镜检查,对宫颈和宫腔粘连进行分离、切除,术后宫腔内放置带尾丝的节育器.对术后第3次月经干净3~7d行宫腔镜二次探查.结果 人工流产术后宫颈粘连中有9.8%(5/51)的病人同时合并宫腔粘连.宫颈粘连中疏松粘连占72.5% (37/51),致密粘连占27.5% (14/51).术后二次探查显示疏松粘连组复发率2.7(1/37)与致密粘连组21.4% (3/14)无统计学差异(x2=2.677,P=0.102);宫颈粘连合并宫腔粘连组复发率60.0% (3/5)显著高于单纯宫颈粘连组2.2% (1/46) (P =0.002).结论 宫腔镜诊治人工流产术后宫颈粘连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宫腔镜二次探查可以了解宫腔恢复情况,确定治疗是否彻底和发现粘连及早分离,弥补第1次手术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宫腔镜联合超声诊治妊娠终止后宫腔异常回声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超声诊治妊娠终止后宫腔内异常回声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7月~2007年7月,对正常妊娠终止后超声检查发现宫内异常回声患者45例行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并对宫腔内可疑部位行定位活检,对明确诊断宫内妊娠物残留的患者进行定位刮宫或宫腔镜下妊娠物切除术,合并宫腔粘连或子宫发育异常(如中隔子宫)等宫腔病变的患者,同时进行手术矫治或相应处理。结果45例中39例诊断宫内妊娠物残留(其中合并子宫中隔4例,宫腔粘连3例),宫腔积血+子宫内膜炎4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处憩室形成2例。超声诊断阳性预测值86.7%(39/45),宫腔镜联合超声诊断阳性预测值100%(39/39);全部宫内残留妊娠物均在宫腔镜下切除,宫腔粘连及子宫中隔同时在宫腔镜下矫治,治愈率100%。剖宫产憩室1例经宫腔镜电凝去除憩室内膜,1例药物治疗。结论宫腔镜联合超声安全、准确,是诊断宫腔妊娠物残留的首选方法;宫腔镜手术定位准确,在直视下切除残留妊娠物,不破坏正常内膜组织,可一并处理宫腔内并存病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宫腔镜对宫腔粘连的诊治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1年4月54例因宫腔粘连行宫腔镜宫腔粘连电切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期宫腔手术操作次数越多,发生严重宫腔粘连的可能性越大(P〈0.05)。90%(43/54)宫腔粘连患者临床表现为月经异常,如月经量减少、闭经和月经紊乱等。术后第3个月应用宫腔镜随访54例宫腔粘连患者宫腔恢复情况,总有效率为81.48%(44/54),术前宫腔粘连程度越轻,治疗效果越好(P〈0.05),术前宫腔粘连程度严重的患者,术后再次发生严重宫腔粘连的概率为26.67%(8/30)。结论:宫腔镜是诊治宫腔粘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医用几丁糖在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预防宫腔再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3月-2013年4月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112例,根据术后防粘连的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61例,术后宫腔内放置医用几丁糖2.5 ml及元宫环1枚,术后联合人工周期治疗(戊酸雌二醇3 mg每12 h口服1次,共21 d,最后10 d加用安宫黄体酮6 mg,1次/d,口服);对照组51例,术后宫腔内放置元宫环1枚,术后用药同研究组.比较2组术后再粘连发生率.结果 2组轻度粘连患者术后均未见宫腔粘连复发.中度宫腔粘连患者分离术后复发率研究组13.9%(5/36)显著低于对照组36.7%(11/30)(Z=-2.134,P=0.033).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分离术后复发率研究组66.7%(6/9)与对照组88.9%(8/9)无统计学差异(Z=-1.102,P=0.270).重度粘连患者二次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后宫腔镜检查,研究组2例存在粘连,对照组7例,有统计学差异(Z=-2.017,P=0.044).结论医用几丁糖能有效预防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的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完全性子宫中隔合并不孕的价值。方法2008年1月~2011年12月对22例完全性子宫中隔合并不孕分别施行腹腔镜监视下宫腔镜子宫中隔电切术(14例)或B超监护下宫腔镜子宫中隔电切术(8例)。均自宫颈内口上方用针状电极完全划开中隔,直至中隔基底部位。结果除1例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因中隔过厚行2次宫腔镜子宫中隔电切术外,余21例手术均顺利。术后2个月复查宫腔镜宫腔形态均恢复正常。术后随访21例,13例妊娠,妊娠率61.9%(13/21),其中足月单胎分娩10例(自然分娩6例,剖宫产4例),双胎孕35周早产自然分娩1例,自然流产2例(流产率15.4%,2/13)。术后妊娠时间5~21个月,平均11.3月。结论腹腔镜或B超监视下宫腔镜子宫中隔电切术治疗完全性子宫中隔合并不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