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内经》总结了秦汉以前医疗经验,汲取和融会了古代哲学唯物辩证法及自然科学成就。《周易》的取象思维方式对《内经》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表现为:①以取象思维方式为指导,《内经》形成其独特建构方式;②取象思维方式贯穿于《内经》以阴阳五行学说为中心的中医理论论证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2.
《周易》思维与《内经》理论建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周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源头之一,为《内经》理论的建构提供了思维模型和思维方式。思维模型主要有阴阳模型,五行模型及象数模型,思维方式及分为形象思维,象数思维及辨证思维。《周易》重象的思想影响于《内经》,使《内经》理论的建构重视对象的认识而轻视物质实体。  相似文献   

3.
取象思维以“象”为工具,倡导取象比类的思维方式,藏象学说的产生受到取象思维的深刻影响。藏象学说中关于气血津液、脏腑经络、人体体质等的理论起源、生理联系、病理影响的阐释。均运用了取象思维的方法。取象思维是藏象学说建构的最主要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4.
取象思维对藏象学说建构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取象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入手,论述其在阐释气血津液理论、脏腑经络理论等中医藏象学说中的重要作用,以揭示取象思维是藏象学说建构的最主要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5.
象思维是《黄帝内经》的主要思维方式和说理工具,对传统中医理论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象思维贯穿于中医学始末。对《内经》象思维特点进行诠释和解读,抽提《内经》象思维的表述方式和认知过程,从科学视角对象思维的特点和具体体现予以分析,《内经》象思维特点具有有象性、关联性、时空性、可知性,四者之间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分析《内经》中象思维,在理论、诊法、药物、治疗方面"天人合一"均有体现。研究象思维可以阐明中医学形成及发展的过程,探知中医理论的认知方法 ,恢复中医原貌,实现理论对中医临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周易》取象类比的思维方法为《内经》理论所运用,河图象数含五行阴阳精义,藏象学说直接采用河图象数,据河图数理渗透于以脾胃为后天之本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7.
"藏窍理论"是在对眼部组织结构认识的基础上,以《内经》理论为依据,以阴阳、五行学说为论理工具,通过取象比类的说理方法,形成更加切合目窍功能特点的独特理论,是指导中医眼科临床诊治疾病的理论基础,是"藏象学说"的重要分支。  相似文献   

8.
刘玲  迟华基 《中医药学刊》2008,26(2):365-367
“藏窍理论”是在对眼部组织结构认识的基础上,以《内经》理论为依据,以阴阳、五行学说为论理工具,通过取象比类的说理方法,形成更加切合目窍功能特点的独特理论,是指导中医眼科临床诊治疾病的理论基础,是“藏象学说”的重要分支。  相似文献   

9.
从《内经》与《诗经》思维方式的比较看中医的学科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内经》与《诗经》思维方式的比较,指出《内经》“比类取象”方法与《诗经》的表现手法“比与兴”十分相似。比类取象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并非逻辑思维。比类取象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并非逻辑思维。《诗经》中的另一表现手法“赋”在《内经》中亦普遍应用。《内经》中黄帝与岐伯的问答式很相似于《诗经》唱和中的问答式。《诗经》中的四字句在《内经》中亦处处可见。因而认为,《内经》的思维方式与《诗经》基本相同。所以《内经》亦是一部艺术巨著,中医的性质是艺术而不是科学  相似文献   

10.
思维方式是人类观察世界,认识世界,从而指导自己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科学技术的任何发展,没有一定的理论思维都是不可想象的。《周易》作为中国文化的活水源头,在推动我国古代其他自然科学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研究表明《周易》蕴含有诸多思维方式,但对中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影响至深的思维方式主要有意象思维和辩证思维。本文仅就《周易》的这两种思维方式与《内经》藏象学说的形成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丁彬彬 《河南中医》2016,(9):1659-1661
中成药分类能最大程度的适应于具有西医思维临床医生处方要求,还能与临床疾病保持较高的契合度,可以从病机为主线的据方言证、据证言病的角度来寻求解决之道,取正逆向思维过程中病证方三者映射关系集的交集。在讨论西医疾病与中医证候、方剂之间的逻辑关系过程中,不论是正向思维还是逆向思维考虑,总以病机贯穿始终,这真正体现着中医理法方药的一体征。而中成药根源就是延及千年的方剂,基于传统中医中药理论,故方剂与病证关系理论亦可指导中成药与病证关系研究。对于中成药的分类上从几个层面上进行分类:第一层级是科别的分类,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皮肤科、五官科等;第二层级是根据各个科别的主要辨证论治纲要进行分类;第三个层级在全面诊察,掌握病机,在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结合的原则基础上进一步分类;第四个层级即为具体成药名称。  相似文献   

12.
温法是中医治疗体系中最具特色的治疗方法之一。《金匮要略》中有关温法的治则有:解表温里,温中降逆,温阳祛湿,温经散寒,温经通脉,温经止血,温中散寒,温中补虚,温中止血,温补血脉,温化痰湿,温肾助阳,回阳救逆,温下腑实等十四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降水量分布变化情况试探讨天干纪运与天干纪年具体年份是否相符。方法对北京市60年降水量的气象数据采用3种计算方法进行直观分析:首先直接计算出每一年的降水总量;其次按十天干将降水量进行归类,计算出每一天干的总降水量;再计算每隔5年的年份的降水总量,以观察五主运与天干的对应情况。且对存在规律变化的分析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并进一步采用SNK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甲和己的降水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乙和庚的降水量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甲己的降水总量明显高于其他天干对应值,乙庚的降水总量明显低于其他天干对应值。结论运气学说所揭示的气候变化模式是有意义的,但天干纪运所代表的气候变化与天干纪年的实际变化又是不相符合的。  相似文献   

14.
总结杨少山主任中医师治疗脾胃病的经验。其学术思想分为以下几部分:①临床辨证需分型,常分为肝胃不和型、肝胃郁热型、脾胃虚弱型、胃阴亏虚型、瘀阻胃络型、饮食停滞型,注重治病求本;②临床用药切合病机,治疗脾胃病不忘以和为主;③要畅通脾胃气机,临床以花类药物为首选;④要治愈脾胃病应注意自身的调养。杨少山主任中医师治疗脾胃病临床疗效显著,与上述系统的学术创见是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5.
中风偏瘫属于中医"经筋病"的范畴,十二经筋病候以运动障碍和疼痛为主,多表现为与动作障碍有关的疾患。《素问·生气通天论》提出:"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阳主动、阴主静"。经筋拘挛究其根本是阳气不足,失于养神柔筋,故治疗应调补阳气为主,通过重点加强背部及腰骶部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经线的针灸治疗,可以振奋阳气,从根本上发挥阳气"精则养神,柔则养筋"之功,以改善中风病中出现的神志障碍及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经筋病症。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四本《伤寒论》所据底本揭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超尘 《河南中医》2006,26(11):1-4
20世纪有四部《伤寒论》翻刻本、影印本或排印本在中医界有较大影响,它们是1912年武昌医馆翻刻本、1923年恽铁樵影印本、1955年重庆中医学会《新辑宋本伤寒论》、1959年南京中医学院《伤寒论译释》排印本。这四部书均称据赵开美《仲景全书·伤寒论》而翻刻、影印或排印。考证后认为:武昌医馆本是柯继文依照杨守敬提供的“影钞本”翻刻的;恽铁樵本是以日本安政三年崛川济本为底本削去返点符号而影印者;《新辑宋本伤寒论》源于恽铁樵本;《伤寒论译释》本亦以恽铁樵本为底本。  相似文献   

17.
笔者系统总结历代有关时行热病与寒温理论的文献,认为寒温同源、寒中育温、温病有寒,并从当代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实践中得出寒温统一的理论,最后结合现代医学知识提出热病不远寒、寒病必发热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金匮要略》橘皮竹茹汤方证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金匮要略》橘皮竹茹汤方义分析,结合历代医家对该方方证的论述认为方中甘淡微寒之竹茹,与大队温药配伍,则寒性去而降逆之用存,功在理气和胃降逆。诸药配伍,寒温相济,补而不滞,收“和胃降逆,益气补中”之功。本方治证病机当为“胃虚气逆,寒热不著”.  相似文献   

19.
脾阴虚刍议     
本文主要针对人们只重脾阳而忽视脾阴之现状,使中医基本理论和现代医学研究成果相结合,对脾阴的存在、脾阴虚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加以论述,旨在说明脾之阴阳同等重要,同时亦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脾阴虚发生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内经》中最早提出喘证的病因病机、病证分类及其证侯特点,成为后世对喘证辨治的理论依据。喘证以虚实辨,实喘包括肺热喘、肺寒喘、肺胀喘、心痹喘、腑实气逆喘、水气喘及血瘀喘;虚喘包括肺虚喘、肾虚喘及五脏气败喘。《内经》关于喘证的论述,对指导辨证论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