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中梓治疗泄泻学术思想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维 《中医研究》2005,18(5):61-62
李中梓,字士材,号念莪,明末华亭人(今上海松江人),生于公元1588年,卒于1655年.是中医温补学派的代表之一,李氏精研医理,重视临证实践,对多种疾病的治疗有着真切的见解,对于临证指导意义颇大,现将其诊治泄泻的学术思想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文整理了李克绍教授提出的泄泻的临床特点及辨证要点纲举目张,整理归纳出渗利,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固涩,健脾,温肾,平肝等治泄十法,临床应用收效颇佳。  相似文献   

3.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属于中医学"肠澼""下利""痢疾"等范畴,临床可表现为久泻夹带黏液脓血、腹痛、形寒肢冷等脾肾阳虚、风湿阻滞证,慢性UC与"泄泻"临床表现相似,风湿寒热四气皆可致泄,为慢性UC发病之标;四邪中湿邪为泄泻的主要病因,风、寒、热三邪皆可通过五行生克关系与湿邪相联系,影响慢性UC的病情转变,先后天失调所...  相似文献   

4.
泄泻治疗十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泄泻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而言。时作时止,来势犹缓,称“泄”;大便直下,如水倾注,叫“泻”。二者虽有区分,但病情性质一致,故合称泄泻。《内经》关于“濡泻”、“洞泻”、“注泻”、的记载,《难经》所述的“五泻”,汉唐医书称为“下利”,都包括了本病,宋以后,统称为“泄泻。”现代医学所指的急慢性腹泻病,包括肠易激综合症、炎症性肠病、各种感染性腹泻、脂肪泻等,均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化湿运脾法治疗湿盛困脾型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4例给予自拟化湿运脾方剂辨证治疗,对照组49例给予参苓白术散治疗,2组均以10天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愈率治疗组为48.1%,对照组为2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7%,对照组为75.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治疗组复发11例(20.4%),对照组复发19例(38.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湿运脾法治疗湿盛困脾型泄泻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经行泄泻的发病原因为素体脾胃虚弱之人,值行经之时脾胃更虚而致泄泻。笔者临床常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参苓白术散加减辨证施治,取得良效,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24例中,年龄18~22岁者8例,23~35岁者12例,35岁以上者4例;病程1年以内者10例,1~2年者9例,3~5年5例。2治疗方法及治疗结果基本方参苓白术散:人参(去芦),白术,白茯苓,炒甘草,山药,炒白扁豆,莲子肉,薏苡仁,缩砂仁,炒桔梗。临证加减:若脾阳虚甚,腰腹冷痛,手足不温加吴茱萸、肉桂、厚朴以温中散寒;脾虚有热去人参,加黄连、黄芩…  相似文献   

7.
李德新教授认为泄泻病位在脾胃和大小肠,脾虚湿盛常是发病关键;以健脾化湿为基本疗法,从脾与各脏关系着手,重在补脾以治泄泻,益气利湿、行气导滞、滋补收涩并施,疏肝、理气、升阳并用,调畅气机兼滋阴活血益肾,收到极佳疗效。  相似文献   

8.
慢性泄泻又称久泻,起病缓慢,腹泻间歇发作,伴倦怠乏力,泄泻经久反复,并因情绪因素、饮食因素、劳倦过度而复发,病程超过3周[1]。其包括现代医学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慢性结肠炎等临床常见以腹泻为主要症状表现的消化道疾病,除外结肠肿瘤、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结肠息肉、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经行泄泻60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参苓白术散;对照组30例予思密达(通用名称蒙脱石散)治疗.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73.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参苓白术散治疗经行泄泻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从大肠湿热、脾虚湿盛、肝郁脾虚、脾肾阳虚等四个方面对大肠癌术后泄泻进行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婴幼儿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4年6月本院儿科门诊共收治120例湿疹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根据患儿的中医辨证分型采用内服中药配方颗粒和外用中药组方湿敷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西医药物治疗,两组患儿连续治疗4周,每周进行一次复诊,观察记录两组患儿的皮肤瘙痒程度、皮损程度,对治疗前后的症状进行积分,并记录分析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状况。结果:两组患儿的症状积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愈率(70.0%)和有效率(93.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愈率(41.7%)和有效率(81.7%)(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7.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复发率36.0%和不良反应发生率16.7%(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婴幼儿湿疹疗效显著,用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治疗小儿伤食泻的疗效。方法:48例小儿伤食泻患者采用清胃经、补脾经、补肾经、逆运内八卦、取天河水、乾坎艮入虎口、下推七节骨及龟尾等推拿手法治疗,随症加减,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愈44例,有效4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推拿手法脾肾同调治疗小儿伤食泻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泄泻意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现代医学中所指的急慢性腹泻病例如括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各种感染性腹泻,脂肪泻等,均可归于本病范畴。笔者根据自己临床经验将其治法总结为十:即实则泻之,宜化湿、分利、疏散、泻热、调气;虚则补之,宜健脾,温肾、益气、升提、固涩。  相似文献   

14.
李宜瑞教授认为,儿童多动症临床阴虚阳亢者多见,往往又以心脾肾不足为其本,肝阳亢盛为其标。在辨证分型上,为执简驭繁,主要分为肾虚肝亢证、心脾不足证、痰热扰心证3证,肾虚肝亢证,主方为益智宁;心脾不足证,主方为四君子汤合甘麦大枣汤化裁;痰火扰心证,主方为温胆汤化裁。李教授认为,临床上各证型常混合存在,难于截然分开,例如心脾不足者,可出现土虚肝旺,或夹有痰湿或痰热。此外,证型也非一成不变,临证需细加斟酌。她还特别指出,调脾胃可安五脏,当上述各型"标"证已轻,脏腑"本"虚之证为主时,皆可酌加太子参、茯苓之类健脾药,脾健而其余四脏化源不绝。  相似文献   

15.
王阳阳  晁旭  黄峰 《吉林中医药》2021,41(3):344-347
黄峰认为,肝硬化腹水的特点是正虚为本,邪实为标.肝郁气滞导致脾虚,脾虚无以运化则水湿停聚形成腹水,湿邪化热阻滞中焦又进一步加重肝郁脾虚,肝肾同源,久之累及于肾,最终导致肝、脾、肾受损及三焦运化失司.黄峰遵循辨病结合辨证的思想,主张从肝脾肾之本入手,辅之行气、利水、清热、活血以治标,采用温肾健脾、宣肺疏肝、清热化湿、活血...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肾衰(CRF)代偿期即开始出现脾胃相关证候,随病情进展逐渐增多;脾胃相关虚证与实证所占比例均较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诊疗方案中,与脾胃相关症状占71.4%;应用崇土思想实践于CRF临床,未病防病、已病防传,发生慢性肾衰后,不论患者是否有脾胃虚弱相关表现,均应用健脾理气之品,如炒白术、茯苓等药物,以先安未受邪之地;病程日久,因虚致实,浊毒内蕴,更伤中气,更当调补脾胃,以期补后天以养先天。脾虚湿困治疗可用藿香正气散芳香化湿,或五皮饮、五苓散利水祛湿,或葶苈大枣泻肺汤泻肺逐水。湿阻中焦当以三仁汤清化湿热,二陈汤祛湿化浊,温脾汤温中降逆泻浊。寒热错杂,痞塞中焦,上则呕吐,下则腹泻,则以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燮理中焦气机。胃气不降,浊毒内停,微型癥瘕形成,大黄通腑泄浊,祛瘀活血,与本病病机相合。木郁犯土,长期服药,多因情志抑郁,肝气郁滞,治疗当以疏肝理气为主,此即《金匮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具体实践,多用大小柴胡汤加减,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7.
吴新华教授临床治疗外阴硬化性苔藓证属肝经湿热下注合并脾肾阳虚者,采用疏肝清热燥湿、温肾健脾法,自拟清疏肝方、清热利湿方、外阴白斑方内服外用,获得较好疗效。列举验案2则以说明疗效。  相似文献   

18.
马路  汪卫华  阎俊慧  史文慧 《河南中医》2012,32(12):1620-1622
目的:观察补气活血泄浊法治疗马兜铃酸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冠心苏合丸致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病68例,西医予基础对症治疗,中医分为脾肾气虚、肾阳虚衰、气阴两虚三型辨证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及临床疗效,包括血肾功能、尿肾功能、24 h尿蛋白定量.结果: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达89.70%.治疗后血肌酐(Ser)、尿素氮(BUN)、尿N-乙酰葡萄胺酶(NAG)、β2微球蛋白(β2-MG)、24 h尿蛋白定量(Tupr)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肌酐清除率(Ccr)有所升高,肾功能较治疗前有一定程度好转(P<0.05).脾肾气虚型有效率为93.55%,气阴两虚型为90%,肾阳虚衰型为82.35%.结论:补气活血泄浊法治疗马兜铃酸肾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总结黄峰教授中医辨证与辨病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经验。黄教授认为慢性乙型肝炎常为虚实夹杂之态,即正气不足致虚,实则为湿、热、瘀、毒之邪。注重清热解毒化湿以保肝降酶,活血化瘀通络以抗纤维化,补肾疏肝健脾以增强免疫力,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药温肾健脾法治疗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9月北海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其中观察组采用中药温肾健脾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双歧杆菌活菌胶囊进行治疗,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起效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总有效率(88. 00%)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 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中药温肾健脾法治疗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好于采用双歧杆菌活菌胶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