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Survivin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urvivin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中的动态表达及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方法:用FQ-PCR及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未孕及妊娠d2-7各组小鼠子宫内膜Survivin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FQ-PCR检测妊娠组Survivin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未孕组(P<0.01),并且随着妊娠天数的增加子宫内膜Survivin mRNA的表达逐渐增加,到孕d6达到高峰,随后下降,但孕d7仍明显高于未孕组(P<0.01)。免疫组化检测Survivin蛋白在子宫内膜的表达规律与FQ-PCR结果一致。结论: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着床期Survivin mRNA和蛋白均高表达,然后下降,提示Survivin可能通过抗细胞凋亡,促细胞增殖和血管形成的作用,参与胚胎着床。  相似文献   

2.
c-myc基因mRNA在小鼠胚胎着床期间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瑾  周剑萍  贺斌  张炜  刘银坤 《生殖与避孕》2001,21(2):77-80,F003
目的 :研究 c-myc基因 m RNA在胚胎围着床前后的动态变化 ,了解 c-myc基因在胚胎着床及早期分化中的作用。方法 :48只昆明白小鼠 (1 0~ 1 2周 ,体重 2 5~ 30 g,购自上海医科大学动物房 ) ,雌雄 2∶ 1交配后随机分为 7组 ,分别为妊娠 d1、d2、d3、d4、d5、d6和 d7组(n=6 ) ,并以未交配小鼠作为对照组 (n=6 )。每天 1 0∶ 0 0处死小鼠 ,取子宫内膜 ,用 RT-PCR的方法检测内膜 c-myc m RNA的表达。结果 :未孕小鼠内膜及孕 1 d小鼠蜕膜组织 c-myc m RNA无表达 ;孕 d2开始小鼠蜕膜 c-myc表达明显升高 (与正常相比 P<0 .0 1 ) ;随后一直到 d5都维持在一定的水平 (各组相比 P>0 .0 5) ;d6、7又明显上升。结论 :c-myc基因参与了胚胎着床 ,并可能与着床前后的信号传递及胚胎的早期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3.
纤维连接蛋白在胚胎着床前后子宫内膜组织中的动态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纤维连接蛋白(FN)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本研究应用蛋白印迹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孕3、5、7、15天子宫内膜及未妊娠小鼠子宫内膜组织中FN蛋白表达量,对免疫印迹法结果进行VDS扫描半定量分析后发现:与未妊娠小鼠相比,妊娠各期小鼠子宫内膜组织中FN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其高峰在着床后的孕7天,直至孕15天.这一结果说明,在着床前,小鼠子宫内膜细胞外基质已发生变化,FN表达增高以利胚胎着床,而着床这一过程又加剧细胞外基质的变化,使FN在着床后表达到高峰,着床完成后,细胞外基质趋于稳定,FN又有所下降.本研究还用以上方法测定了人早孕胚囊平均直径在7~25mm(相当于孕35~49天)时的蜕膜组织中FN的表达,发现孕35~49天各期蜕膜组织中的FN表达量无差异,但均明显较未孕组高,说明人胚胎着床后,FN表达也明显增多,并到一定程度后趋于稳定.FN在着床前后的活跃变化说明它与着床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eis1在围着床期小鼠子宫内膜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定位检测Meis1在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采用Real-time RT-PCR和免疫印迹方法,分别在mRNA和蛋白水平定量检测Meis1在围着床期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Meis1蛋白主要表达于小鼠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的细胞膜和胞质以及基质细胞和蜕膜细胞的细胞核中,在围着床期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随妊娠天数的增加而增加,着床后在基质和蜕膜中的表达增强;在孕第4日显著增加,孕第5日达高峰,孕第6日表达下降。Real-time RT-PCR和免疫印迹结果显示,Meis1的表达随妊娠天数的增加逐渐增强,孕第4日明显增强,孕第5日达高峰,孕第6日开始下降。结论:Meis1在围着床期小鼠子宫内膜中呈规律表达,与小鼠着床窗吻合,提示Meis1是调控围着床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5.
AP-1蛋白在胚胎着床前后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原癌基因AP 1蛋白在小鼠胚胎着床前后的动态变化 ,了解AP 1在胚泡着床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Immuno blot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P 1蛋白的表达。结果 :AP 1蛋白的表达高峰出现在小鼠早孕的第 4天、第 5天 ,一直维持到妊娠第 7天 ,每毫克组织的积分光密度值分别为 6 0 .2± 4 .2 1,5 2 .6± 7.0 9,5 0 .2± 5 .89和 5 0 .0±3.6 1。结论 :AP 1蛋白参与了胚胎着床过程中的信号传导并可能与胚胎的早期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谭冬梅  何明忠  赖国旗  王立芝  谭毅 《生殖与避孕》2005,25(12):707-711,723
目的:检测TRAIL在小鼠胚胎着床过程中子宫内膜的表达,探讨它在蜕膜细胞凋亡中的作 用。方法:采用RT-PCR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妊娠d 1-8小鼠子宫组织TRAILmRNA及蛋白的表 达情况。结果:妊娠d 1-8的小鼠子宫组织均有TRAIL mRNA的表达,且着床期间的表达较着床前 明显增加(P<0.05)。妊娠d 1-3,小鼠子宫内膜无TRAIL蛋白表达;妊娠d 4,TRAIL表达在小鼠胚 胎定位、黏附点的子宫内膜腔上皮细胞;妊娠d 5-6,TRAIL定位于胚胎着床点附近的蜕膜细胞中; 妊娠d 7-8,TRAIL表达在与子宫蜕膜邻近的胚胎滋养层细胞中。结论:在小鼠胚胎着床过程中, TRAIL诱导子宫内膜腔上皮细胞凋亡可能是胚胎跨越上皮屏障的重要机制之一,且TRAIL诱导的 蜕膜细胞和胚胎滋养层细胞的凋亡在滋养层细胞对子宫内膜的适度侵入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探讨p16INK4A在胚胎着床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FQ-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未孕(d0)及孕d2、d3、d4、d5、d6、d7小鼠子宫内膜p16INK4A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实时FQ-PCR显示妊娠子宫内膜组织p16INK4A的mRNA表达高于未妊娠的子宫内膜组织,且随着妊娠天数的增加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到孕d5达到最高。免疫组化显示p16INK4A蛋白在子宫内膜的表达及规律与实时FQ-PCR的结果一致。结论:小鼠胚胎着床过程中p16INK4A诱导的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凋亡可能是胚胎着床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TEN基因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用FQ-PCR及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未孕小鼠及孕d1、d3、d4、d5、d7子宫内膜PTEN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妊娠子宫内膜组织PTEN的表达高于未妊娠的,且随妊娠天数的增加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到妊娠d5达到最高。免疫组化分析显示PTEN蛋白在子宫内膜的表达规律与FQ-PCR结果一致。结论:在小鼠胚胎着床过程中PTEN诱导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凋亡可能是胚胎跨越上皮屏障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mu-miR-141在早孕小鼠胚胎着床前、后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荧光定量PCR(FQ-PCR)及原位杂交检测早孕小鼠胚胎着床前、后子宫内膜mmu-miR-141的表达;MTT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孕第4日(d 4)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被mmu-miR-141抑制剂作用72 h后其细胞活力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mmu-miR-141在小鼠胚胎着床后(d 6)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着床前(d 4)(P<0.05),且表达于基质细胞;其表达下调能使基质细胞增殖活力下降(P<0.05),细胞凋亡增加(P<0.01)。结论:mmu-miR-141通过调控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的增殖或凋亡,在早孕小鼠胚胎着床前、后的子宫内膜组织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细胞间粘附分子 1 (ICAM 1 )在孕早期的作用 ,本文观察了孕早期小鼠子宫内膜 ICAM 1蛋白水平的表达规律及细胞因子 L IF、IL 1、GM CSF和 IL 6对孕 d 4子宫内膜 ICAM 1表达的调节。方法 :1 .收集孕 1~ 8d小鼠子宫内膜 ;2 .将孕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在孕 d2~ 4分别腹腔注射不同的细胞因子或 PBS,d4收集子宫内膜。采用 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子宫内膜 ICAM 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 :ICAM1呈时序性表达 ,孕 d1表达量较低 ,d2开始升高 ,到 d4达高峰 ,此后缓慢下降。L IF、IL1 β、IL 6、GM CSF对子宫内膜 ICAM 1的表达有促进作用。结论 :ICAM 1在围着床期表达水平较高 ,可能参与了胚胎着床。细胞因子 L IF、IL 1、IL 6和 GM CSF对其表达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在小鼠胚泡着床中白血病抑制因子 (LIF)的生物学作用以及卵巢激素对LIF表达的调节。方法 :收集孕 1~ 8d小鼠子宫内膜 ,并以动情间期小鼠子宫内膜作为对照 ;将孕 2~ 4d小鼠随机分为 4组 ,分别灌服戊酸雌二醇 (10 0 0 μg/kg)、安宫黄体酮(10 0 0 μg/kg)、戊酸雌二醇 (10 0 0 μg/kg) +安宫黄体酮 (5 0 0 μg/kg)或植物油 ,孕 4d收集子宫内膜。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LIF在小鼠早期妊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规律以及卵巢激素对LIF的调节作用。结果 :LIF呈时序性表达 ,孕第 1、2天表达量与未孕期相似 ,第 3天开始升高 ,第 4天达高峰 ,此后缓慢下降 ,第 7天降到未孕期水平 ;戊酸雌二醇对小鼠孕早期子宫内膜的LIF表达有上调作用。结论 :LIF可能是小鼠胚泡着床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细胞因子 ,它在孕早期子宫内膜的表达受卵巢激素的调控  相似文献   

12.
锌指转录因子Slug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锌指转录因子Slug在早孕小鼠胚胎植入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未孕及妊娠1-7d小鼠子宫内膜Slug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RT-PCR半定量结果显示,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组织Slug的表达高于未孕小鼠子宫内膜组织,且随着妊娠天数的增加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到妊娠4d达最高。进一步通过免疫组化也显示小鼠子宫内膜有Slug蛋白表达,且其表达规律与RT-PCR结果基本一致。结论:Slug在妊娠早期子宫内膜持续表达,可能参与了胚泡植入过程。  相似文献   

13.
付正英  卢建荣  苏晓华 《生殖与避孕》2012,32(7):438-442,463
目的:研究GnRH-a长方案控制性超促排卵(COH)对小鼠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及着床期HOXA-10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COH影响胚胎着床的机制。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GnRH-a+hMG+hCG)和对照组(生理盐水),雌、雄合笼后观察小鼠阴栓率,于着床期取小鼠子宫,观察妊娠率及胚胎着床数,计算着床率;应用RT-PCR、Real-time PCR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小鼠着床期子宫内膜Hoxa-10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小鼠阴栓率及妊娠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胚胎着床数高于对照组(P<0.01),但胚胎着床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着床期小鼠子宫内膜Hoxa-10mRNA及蛋白表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GnRH-a长方案COH可引起小鼠着床期子宫内膜Hoxa-10表达下降,导致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从而影响小鼠妊娠及胚胎着床。  相似文献   

14.
叶红  石红  郑军 《生殖与避孕》2005,25(2):67-72,77
目的:探讨促排卵药、胚胎本身及孕后激素等条件对小鼠子宫内膜整合素av和Ley寡糖的表达及对着床窗开放的影响。方法:将成年雌鼠分为对照和实验两大组。对照组为自然受孕;实验组为用促排卵药后受孕,其中一部分为假孕,另一部分为事先行一侧输卵管结扎。各组分别于孕2-7 d取子宫标本2份,一份石蜡包埋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测定Ley寡糖,另一份于-80℃保存,冰冻切片行免疫组化染色测定整合素av。结果:①对照组于孕7 d,大部分小鼠子宫外观即见明显胚胎着床,显微镜下从孕5 d起出现子宫内膜间质的蜕膜反应,但实验组无1例有此变化。②整合素av在小鼠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胞浆内表达。对照组的表达于孕4 d达高峰,而各实验组的表达高峰均推迟1-2 d,且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减弱(P <0.05)。结扎侧和未结扎侧子宫内膜整合素av的表达高峰无明显差异。③Ley寡糖在小鼠着床期表达于子宫内膜腔上皮和腺上皮表面,其表达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不同妊娠天数之间的表达亦无明显差异。在对照组,于孕4 d开始Ley寡糖在子宫内膜间质有表达,孕6 d达高峰,而实验组未见一定的规律。结论:①小鼠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胞浆内整合素av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着床窗的开放一致。②促排卵药能抑制小鼠子宫内膜着床窗期整合素av的表达,延迟着床窗的开放;孕  相似文献   

15.
核因子-κB在小鼠胚泡着床前后子宫表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探讨核因子-κB(NF-κB)在小鼠胚泡着床过程中是否存在的短暂激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小鼠子宫内膜NF-κB的亚基p65蛋白的定位和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子宫内膜NF-κB的抑制性蛋白IκBα的降解。结果:p65在小鼠胚胎着床前后子宫内膜均有表达,其部位主要在腔上皮细胞和腺上皮细胞的胞浆部分,基质细胞和子宫肌层也有微弱表达。妊娠后子宫内膜p65的表达增加,妊娠d5达最高值,d8仍然维持较高水平;而d5IκBα的降解最明显。结论:NF-κB可能通过其短暂激活来参与调节小鼠胚泡着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转换酶(TACE)在胚胎植入过程中的作用。方法:①用RT-PCR及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未孕(n=10)及孕d1-7小鼠(n=10×7)子宫内膜TACE mRNA和蛋白的表达;②向妊娠小鼠(n=6)左侧子宫角注射TACE抗体,观察TACE对胚胎着床数的影响。并以右侧为自身对照和注射生理盐水为手术对照组(n=6)。结果:①TACE mRNA在早孕期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明显高于未孕期,且随妊娠天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于孕d4达高峰,随后渐降。免疫组化结果与RT-PCR一致;②子宫角TACE抗体注射后胚胎植入数目明显减少。结论:在小鼠妊娠早期,TACE表达增高,其在胚泡植入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唾液酸化的路易斯寡糖(sLex)在胚泡植入早期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及作用。方法:①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sLex在小鼠妊娠早期子宫内膜的表达进行定位,免疫印迹法以另一侧为自身对照,检测妊娠d1-5小鼠子宫内膜sLeX的表达情况。②向妊娠小鼠一侧子宫角注射sLeX单克隆抗体,观察其对胚胎着床的影响。结果:妊娠d1-5小鼠子宫内膜组织中,sLeX表达量逐渐增加,在植入窗口期(d4)达高峰;子宫角注射抗体后对胚泡植入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在小鼠胚泡植入早期,sLex参与了胚泡的植入过程,在胚泡和子宫内膜的识别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益气血补肝肾方对控制性超促排卵小鼠子宫内膜组织中整合素β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COH模型组、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进入实验后,中药治疗组每日给予中药灌胃,其余小鼠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COH模型组和中药治疗组给予GnRHa降调节,PMSG+hCG促排。每组分别于孕第1日(pd1)、pd2、pd4、pd5、pd6处死10只动物,取子宫内膜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免疫印迹的方法分别在mRNA和蛋白水平定量检测子宫内膜整合素β3表达情况。于妊娠第8日(pd 8)剖腹取各组小鼠子宫(每组10只),观察胚泡着床情况。结果:整合素β3在各组小鼠子宫内膜中呈周期性的表达,从孕第1日(pd 1)开始整合素β3表达逐渐增强,pd 4显著增加,pd 6表达开始减弱。与COH模型组相比,中药治疗组小鼠子宫内膜中整合素β3表达增强,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合素β3在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中的表达水平相近,两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COH模型组pd 8的平均胚胎着床数与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而中药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益气血补肝肾方可诱导小鼠子宫内膜中整合素β3的表达,并提高超促排卵小鼠的胚胎着床率,提示该方可能具有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活化的β-连环蛋白(active β-catenin)在胚胎着床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孕第2日(d2)昆明小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30只,A组:孕d2单次背部皮下注射0.1ml米非司酮(1.2mg/ml);B组(溶剂对照):以等量1,3-丙二醇代替米非司酮;C组:不作任何处理。用免疫组织化学、间接免疫荧光、Western blotting方法定性、定量、定位检测3组小鼠在妊娠d3 ̄7活化的β-连环蛋白的动态表达。结果:B、C组小鼠子宫内膜中活化的β-连环蛋白于孕d3在腺上皮和腔上皮、基质细胞质和细胞膜表达;妊娠d4在腔上皮细胞质和细胞膜强表达,并达高峰;妊娠d5 ̄7在腺上皮、血管内皮、腔上皮下基质细胞膜和细胞质表达,且B、C组间在妊娠d3 ̄7各时间点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小鼠妊娠d3 ̄7活化的β-连环蛋白的表达较B、C组显著降低(P<0.01),在妊娠d4表达量未见高峰,且表达部位局限于基质细胞,腔上皮无表达。结论:米非司酮可能通过抑制孕激素与其受体结合而下调活化的β-连环蛋白表达,进而抑制子宫内膜黏附性,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建立而阻碍胚胎顺利着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lymphoma invasion and metastasisi nducing proteinI,Tiam1)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规律。方法: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别检测早孕小鼠子宫内膜中Tiam1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①Tiam1mRNA的表达量随妊娠天数的增加逐渐增高,到妊娠第5日表达量达到峰值,于妊娠第6日、第7日开始逐渐降低;②Tiam1蛋白表达与其mRNA表达规律基本一致。结论:Tiam1在妊娠早期子宫内膜中持续表达,可能参与小鼠胚胎植入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