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并发肩一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的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进行综合康复护理。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仅靠药物治疗是远远不够的,应提倡综合康复护理,可明显缩短病程和提高病人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早期疼痛中西医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中西医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早期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中药组除给予以上治疗外,加用中药薰洗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中药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西医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早期疼痛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热敷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方法:64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热敷疗法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中药穴位热敷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4.
郭君  阮红 《中国伤残医学》2013,(10):291-292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手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67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一般康复训练,观察组除了康复训练,同时给予压力治疗、功能性电刺激和生物反馈治疗,2组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Fud—Meyer评分、BI评分和疼痛一目测比(VAS)评定。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改善,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能明显提高肩手综合征患者的运动功能,是1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90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不采用综合康复,比较两组疗效和Fugl-Meyer和VAS评分。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4.7%,对照组为83.4%,两组患者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iditZ=31.256,P=0.00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治疗后两组Fud—Meyer和VAS评分比较均有好转(P〈0、05),且观察组好转程度大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中药熏洗结合促通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结合促通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分为中药熏洗组(治疗组)30例和温水泡洗组(对照组)30例,两组均行促通技术康复训练。治疗10d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偏瘫侧肩痛、关节活动度、水肿等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结合促通技术能提高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效果,早期干预疗效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脑卒中偏瘫肩-手综合征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将56例肩手综合征患者按到院康复训练时间分为早、中、晚期三组。康复训练一个疗程均为3个月,均给予同样的护理干预,在训练结束后进行康复评估。结果:早期组患者的康复效果较好,较中、晚期组有显著差异(P〈0.05,P〈0.01)。中期组的康复效果也有一定的提高,较晚期组有显著差异(P〈0.05)。晚期组的康复效果不理想。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的康复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肩三针结合康复疗法与单纯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一手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肩三针结合康复组(治疗组)、康复组(对照组)各32例。采用上肢运动功能、疼痛、关节活动度等指标判断其28d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1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42%(P〈0.05);肩三针结合康复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上肢疼痛及关节活动度,与单纯康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三针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一手综合征可有效缓解肢体疼痛症状,促进患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周媛  李少坤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5):116-116
选取肩手综合征(RSD)I期患者65例,进行针刺疗效观察。随机分为针刺组45例,穴位封闭组(简称穴封组)20例。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针刺组治疗RSD的总有效率优于穴封组,二者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针灸治疗提高了疗效,缩短了病程,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的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进行综合康复护理.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仅靠药物治疗是远远不够的,应提倡综合康复护理,可明显缩短病程和提高病人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浮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2组,2组均有基础药物治疗,治疗组使用浮针疗法,对照组使用传统电针法,治疗为每周连续治疗5d,休息2d,3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浮针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传统电针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评分(SH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方面浮针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浮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其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电针组。结论:浮针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雷火灸结合康复手法治疗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104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对照组52例,两组均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还给予雷火灸治疗,每日1次,每周连续治疗5 d休息2d,10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患者肩痛、关节活动度、水肿等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火灸结合康复手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王丽萍 《河北医学》2014,(11):1798-1801
探讨康复治疗介入时机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包括解除脑水肿、保护脑组织、扩容改善血液循环等治疗,且均自愿接受康复治疗,并能够配合康复医师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晰后后即进行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于常规治疗4周后行康复治疗,两组患者于康复训练治疗前、后采用 MBI( modified barthel index )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评价、采用 Fugl-Meyer 评定法( FMA)对运动功能进行评分、美国国立研究院脑卒中评定量表( NIHSS )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前MBI、FMA、NIH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较康复治疗前比显著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MBI、FMA、NIHSS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康复治疗后肩-手综合征治疗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早期训练治疗可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运动功能及ADL能力恢复,缓解肩-手综合征症状,对脑卒中患者预后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谢红武 《华夏医学》2014,27(2):55-57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并发抑郁症患者的综合康复治疗措施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脑卒中并发抑郁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给予综合康复治疗,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指标评分.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3,6个月GDS评分均有显著改善,评分分别为(9.52±4.56)和(7.67±3.9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能明显提高老年脑卒中并发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持续康复对脑卒中患者功能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8例脑梗死或脑出血患者给予系统康复治疗(包括运动、作业、认知康复),应用功能综合评定表对康复治疗3个月和6个月的患者分别进行评估。结果28例康复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FCA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持续康复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分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中风恢复期以肢体功能障碍为主的患者180名,随机分组为分期针刺+康复组(A组)、传统针刺+康复组(B组)、康复组(C组)。3组分别接受传统针刺的辨证取穴治疗和现代康复理论指导下的分期针刺取穴治疗,并同时接受系统现代康复治疗。分别应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运动功能评定(FMA)、改良巴氏指数(MBI)以及偏瘫肢体Brunnstrom分期等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3组在总的临床疗效分期针刺+康复组(A组)明显优于传统针刺+康复组(B组)和康复组(C组);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MBI量表、偏瘫肢体Brunnstrom分期量表积分治疗后经完全随机方差分析检验,分期针刺+康复组(A组)明显优于传统针刺+康复组和康复组(P〈0.001),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分期针刺疗法配合康复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骆莉  王淑秀 《现代医学》2014,(8):895-898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训练联合酸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营养状况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运动训练及吞咽功能障碍训练治疗,实验组采用综合康复训练联合酸刺激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时吞咽功能、营养状况。结果:治疗4周时,实验组患者Burk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VF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ALB、TG、TC、BMI、TSF与组内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升高(均P〈0.05),且实验组治疗后血ALB、TG、TC、BMI、TS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联合酸刺激能更有效地改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增加营养摄入,从而促进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以运动疗法为主的康复治疗)和对照组(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Fugl-Meyer简式运动功能评定法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中枢神经损伤程度。结果:康复组上肢运动功能(12.4±9.4)改善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6.9±3.7)恢复均明显好于对照组(7.0±7.4,3.5±3.0)(P〈0.05)。结论:康复的早期介入对脑卒中患肢运动功能恢复具有促进作用,能明显降低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针灸按摩结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早期患者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85例早期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均使用神经内科基础治疗加运动疗法.治疗组加针灸治疗和按摩疗法,每日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3个月后进行脑卒中生存质量评分,3个月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分.结果 治疗1个月后、3个月后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有所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针灸按摩结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早期患者康复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