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胃脘痛 ,又称为胃痛 ,是指上腹部胃区近心口窝部位经常反复发生的疼痛症状 ,有些老百姓常称之为“心口窝痛”。脾胃为后天之本 ,胃为五脏六腑之大源。胃主受纳、腐熟水谷。无论是胃受寒邪侵袭 ,还是饮食伤胃 ,或是肝气郁滞 ,横犯脾胃 ,或是脾胃虚弱 ,都可以引起胃的各种生理功能失调 ,胃失和降而发生疼痛。在农村 ,胃脘痛的发病率较高 ,而中医针灸方法治疗胃痛疗效迅速 ,且经济方便 ,现将胃脘痛的针灸治疗介绍如下。1寒邪犯胃型多因感受风寒之邪以后 ,寒邪侵及胃腑 ,进一步出现胃痛暴作 ,恶寒怕冷喜暖 ,上腹部胃脘部得温热而疼痛可以减轻 ,…  相似文献   

2.
2 3脾与胃病辨证脾与胃位于中焦 ,二者互为表里。脾主肌肉、四肢 ,开窍于口 ,其华在唇 ,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水谷、水湿 ,输布精微 ;又主统血 ,其气主升 ,喜燥恶湿。胃主受纳、腐熟水谷 ,为“水谷之海” ,胃气以降为顺 ,喜润恶燥。脾与胃共同完成饮食的消化、吸收与输布 ,故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脾的主要病理变化以运化、升清功能失职致阳气虚衰 ,运化失调 ,水湿痰饮内生 ,不能统血 ,以及升举无力 ,中气下陷等。临床以腹胀或痛、纳少、便溏、浮肿困重、内脏下垂、出血等为常见症状。胃病以受纳、腐熟功能障碍及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为…  相似文献   

3.
中医认为,脾胃位居中焦,五行属土,司饮食的受纳和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并称“后天之本”。其中,脾为阴脏,乃仓禀之官,主运化精微而升清;胃为阳腑,为水谷之海,主腐熟水谷而降浊。二者一阴一阳,互为表里,升降相因。凡饮食不节、劳倦、情志等因素均可造成脾胃升降失常。中焦气机壅塞,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湿阻、  相似文献   

4.
正胃炎属于中医"胃痞""胃痛"等范畴,其发生主要与饮食、情志因素、感受邪气、脾胃虚弱等有关。饮食不节,烈酒、辛辣之品损伤脾胃,运化失职,湿浊内生,阻滞气机,或郁久化热,热伤胃膜,胃失和降致痞满、疼痛;恼怒伤肝、肝木横逆、胃气受扰,或忧思伤脾、脾失健运、胃失和降,乃作胃痞、胃痛;饮食不洁,邪(湿邪或热邪)从口入,侵犯脾胃,运化失职,纳降受碍,气机不畅,胃失和降致痞满、疼痛;脾胃禀赋不足,或长期饮食不节,或年高体衰,脾胃虚弱,运化失司,致气滞、湿阻、血瘀,胃失和降,故作痞满、疼痛。  相似文献   

5.
脾胃一脏一腑,为相表里关系,脾为阴土,消五谷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其经脉属脾络胃与胃相表里,脾喜燥恶湿,胃为阳土,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其经脉属胃络脾与脾相表里,胃喜润勿燥。脾胃为后天之本,为气机升降之枢纽,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不足,则生化不足,机体失养,出现脾胃已病,非独一脏病也,他脏皆病。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调理脾胃。  相似文献   

6.
胃病是指上腹隐隐不适,或无节律性疼痛。不能接纳食物,或不能正常腐熟输化水谷。临床上一般症状表现多有吐酸水、嗳气、食后痞满、恶心欲呕吐、脘腹闷塞不舒感,部分胀痛,或连及肋胁。现代医学称“胃炎”、“胃脾功能紊乱综合症”等。胃为水谷之海,五脏六腑都以胃为根本,胃是全身营养供应之源泉。胃主受纳,脾主消导,一纳一消运行不息,造化精、气、神,精是营养物质基础,气是人体生理活动功能,神是人体一切机能活动的外象表现。所以说有精才有气,有气才有神。  相似文献   

7.
正胃痛,又称胃脘痛,为中医内科临床常见病,指上腹部胃脘近心窝处发生疼痛的病证。多由于胃失和降或胃络失养所致。现代医学中消化道疾病,如胃炎、溃疡病、胃神经官能症及胃下垂等均可引起的胃痛。中医认为,脾喜燥恶湿,胃喜湿恶燥,脾虚则湿重,胃寒则生痛。脾胃虚则机体功能下降,阴阳不同程度的失调,寒湿内存则气机升降失常。中焦有不  相似文献   

8.
<正>胃病是指上腹隐隐不适,或无节律性疼痛,不能接纳食物,或不能正常腐熟输化水谷。临床上一般症状表现多有吐酸水、嗳气、食后痞满、恶心欲呕吐、脘腹闷塞不舒感,部分胀痛,或连及肋胁。现代医学称“胃炎”、“胃脾功能紊乱综合症”等。胃为水谷之海,五脏六腑都以胃为根本,胃是全身营养供应之源泉。胃主受纳,脾主消导,一纳一消运行不息,造化精、气、神,精是营养物质基础,气是人体生理活动功能,神是人体一切机能活动的外象表现。所以说有精才有气,有气才有神。《承安遗集》称“有胃气,得神者生;无胃气,失神者凶。”即“脾胃为后天之根本”,脾气主升,胃气主降,这种纳运协调、升降有序、燥湿相济的默契配合,在人体饮食、消化、吸收等生理活动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消化性溃疡包括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是以胃脘部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的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治疗后复发率比较高.本病属祖国医学的“胃脘痛”、“肝胃气病”、“心痛”等范畴. 本病的病因以情志因素、饮食因素和劳倦因素为主.这些因素导致脾不健运、胃失和降,或肝失疏泄,横逆犯胃,气机阻滞,气滞血瘀,淤血久积,致局部气血失于濡养...  相似文献   

10.
屈崇原 《长寿》2007,(5):6-6
中医巨著《素问·逆调论篇》中有“胃不和则卧不安”的论述,就是指饮食不当,脾胃功能失调可以影响到睡眠。中医五行生克理论.认为脾为心之子。又脾胃相表里,统主水谷运化。脾胃功能失调,宿食停滞,或胃肠积热,胃失和降.子病及母,影响心神.故而会造成心神不宁而失眠。  相似文献   

11.
慢性胃脘痛是中医内科疾病中常见的症状,临床表现各异,病因复杂,其病因多为外邪犯胃、饮食失节、忧思恼怒、久病虚弱、劳倦过度等引起脏腑功能失调、气血紊乱、运行受阻,最终导致气血不畅、血脉凝涩、瘀阻胃络、胃失和降、不通则痛,而致胃脘痛。“不通则痛”是中医学对所有痛证机理的高度概括,  相似文献   

12.
回谷 《健康世界》2014,(10):30-32
“不通则痛,通则不痛”是中医提出的关于疼痛的理论学说,是指某种或某些致病因素侵袭人体,使经络脏腑气机痹阻血脉、瘀滞不通而引起的疼痛之证。也就是说,当经络遇到外邪侵袭、导致气血运行不畅通时,疼痛就产生了。其实,不少西医病症也是“不通则痛”的。  相似文献   

13.
1胃的生理特点集中在一个“降” 胃为水谷之腑,与脾同居中焦,互为表里。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主升,水谷精微才能输布全身,胃主降,水谷得以下行,共同完成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以及水谷精气的输布。气血津液的生化,都赖于脾胃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故有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以通为用,以降为顺,降则和,不降则滞,反升则逆,故和降是胃的生理特点的集中表现。叶天士谓“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胃喜润而恶燥,胃和的关键在于胃气润降,降则生化有源,出入有序,不降则传化无由,壅滞为病。  相似文献   

14.
脾属脏,胃属腑,脾与胃互为表里。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将水谷化为血气,以滋养全身,灌溉五脏,脾胃固则百病不生。《黄帝内经》日:“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明代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说:“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强则强,胃弱则衰,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  相似文献   

15.
气郁症及其防治乔柏青1.什么叫“气郁症”?气郁症也叫抑郁症,是情志内伤症的一个分支。“气郁”是指“气机”的升、降、出、入、聚、散、开、含等功能的失和、不适、不顺和郁滞等状态而言。“气郁”人常有之,但一般不会形成病态;“气郁”时间长、并已超出生机自调范...  相似文献   

16.
消化性溃疡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化性溃疡属于中医学的“胃脘痛”、“嘈杂”、“血证”、“反胃”、“呕吐”等范畴。1病因病机1 1肝气犯胃忧思恼怒 ,导致肝气郁结 ,肝木失于条达疏泄 ,横逆犯胃 ,胃失和降 ,气机阻塞 ,因而发生胃脘部疼痛而致本病。如《沈氏阻尊生书·胃痛》所说 :“胃痛 ,邪干胃脘病也。……唯肝气相乘为尤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肝气郁结 ,横逆犯脾 ,导致脾失健运 ,湿浊内生 ,胃气上逆 ,则出现恶心、呕吐、嘈杂、嗳气、吐酸 ;肝气郁结日久也可化火 ,导致肝胃郁热 ,故而出现胃脘部灼热、疼痛、口干、口苦 ;火邪又可伤及胃阴 ,导致肝胃阴虚 ,可使病情缠…  相似文献   

17.
刘恒霞 《长寿》2007,(3):44
中医认为,胃主受纳,睥主运化,它们是脏腑气化升降的枢纽,是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周身的津液、营养都必须依靠脾胃来供给,故有“脾胃乃后天之本”的说法。  相似文献   

18.
潘凤梧 《长寿》2007,(3):44-44
中医认为,胃主受纳,睥主运化,它们是脏腑气化升降的枢纽,是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周身的津液、营养都必须依靠脾胃来供给,故有“脾胃乃后天之本”的说法。  相似文献   

19.
正胃脘痛是临床上常见多发的消化系统疾病,是指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症状的病证,一般病程长,复发率较高。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且随年龄增长发病率渐增。脾胃为仓禀之官,主受纳运化水谷,若素体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气机不畅或中阳不足、中焦虚寒,失其温阳而发胃痛。主要表现为空腹时疼痛,进食后疼痛缓解,喜欢吃温热的食物,手脚冰凉,舌淡,大便稀。  相似文献   

20.
心力衰竭是指心功能改变、心排出量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状态。中医认为心衰是由于心肾阳虚、不能温化水气.使水气停于心下.导致痰饮水肿或心气虚,推动无力.肺气不能自降而气短喘咳,再加之肝胃气逆.胃失和降而纳差呕吐。药膳可根据临床不同症状。进行辨证调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