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CC/AHA最新定义的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为闭塞时间≥3个月的病变,根据是否存在前向血流,又可将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分为慢性功能性闭塞(前向血流TIMI 1级)和慢性完全性闭塞(前向血流TIMI 0级)。CTO病变约占全部冠脉造影的1/3,但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者少于8%,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素(BNP)和N末端脑钠尿肽原(NT—pmBNP)浓度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心力衰竭患者35例,根据NTHA分级分为3组,并选取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浆BNP、NT—proBNP浓度,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对血浆BNP、NT—proBNP浓度与LVEF和NTHA心功能分级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心衰患者血浆BNP、NT—proBN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心功能级别增加而显著升高并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血浆BNP、NT—proBNP浓度水平可作为判断心力衰竭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采用Gensini冠脉评分系统对CTO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评分,将CTO患者分为冠脉轻度病变组(75例)和冠脉重度病变组(85例),冠状动脉造影示无狭窄者或狭窄<20%者为对照组(40例),测定三组Fg水平.结果 ,对照组、轻度病变组及重度病变组血浆Fg水平依次为(241.2±57.10)、(276.8±74.59)和(338.4±103.20).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可能反映冠脉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一直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难点,通常是指闭塞时间>3个月的冠状动脉病变,约占全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病例的10%~15%.CTO病变手术成功取决很多因素,包括术者本身的介入技术水平、病变特点、器械等.  相似文献   

5.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因高龄、病程长、多支病变,合并其它脏器功能异常,属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适应证中高危人群。作者收集34例具有典型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正常或部分ST—T变化、冠状动脉造影(CAG)为多支病变的老年慢性闭塞病变病例,分别进行完全或非完全血运重建,取得良好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延迟PCI术前及术后血浆N-末端脑钠素原水平变化,探讨延迟PCI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住院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0例,根据是否行延迟PCI术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于心梗后1周、术前1天、术后3天、6个月检测血浆脑钠素N端前体肽水平的变化,分别于心梗后1周、术前1天、术后3天、6个月做心脏超声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及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对比PCI组和非PCI组两组患者心脏超声和N-末端脑钠素原的动态变化.结果 PCI组术后3天脑钠素N端前体肽水平明显下降(P<0.01);6个月后 PCI组的N-末端脑钠素原明显低于非PCI组(P<0.01),PCI组的左室射血分数值高于非PCI组(P<0.05),非PCI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明显大于PCI组(P<0.05).结论 延迟PCI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约占所有冠心病患者的15%~25%,是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最后的“壁垒”,而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预后有不利影响。随着新型介入治疗器械、CTO介入治疗新技术和术者操作水平不断进步,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手术的成功率甚至可达90%。但目前对于CTO是否需要开通存在较大争议,以及临床获益尚不明确。本文就最新的研究对CTO的治疗策略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8.
周庆国  邵芳  成永霞 《当代医学》2010,16(10):72-72
目的研究N末端脑钠素原(NT-ProBNP)和一氧化氮(NO)在扩张型心肌病(DCM)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中的诊断和预测价值。方法入选45例DcM心衰患者,测NT—ProBNP、NO浓度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与正常对照组20例对比。心衰患者随访2个月。结果No及LVEF在心功能III级、IV级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LN(NT—ProBNP)在各心功能分级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LN(NT—ProBNP)与心功能分级及LVEF均明显相关。事件组LN(NT—ProBNP)和LVEF与非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NT—ProBNP在评价DCM心衰患者心功能及预后时优于NO和LVEF。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获益仍然存在争议。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显示,CTO-PCI可以改善心绞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但未能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亦未能改善反映左心室整体功能的指标如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肌应变作为一个反映局部心肌功能的敏感指标,能够早于LVEF发现心肌...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特点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影响。方法对300例CTO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变特征和PCI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闭塞病变类型为功能性及绝对性、长度≤15mm和〉15mm、有开口和无开口及断端为鼠尾状和刀切状,以上各组内PCI成功率分别为90.1%和76.3%、85.2%和72.1%、88.3%和80%、84.2%和55%(P〈0.05);闭塞病变的位置、闭塞时间、有无桥血管、有无分支发出、有无钙化、远端有无显影及血管有无迂曲各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塞病变类型、长度、有无开口及断端的形状是成功PCI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王正东  李平 《海南医学》2009,20(12):146-150
随着介入器械和介入技术的不断创新与改进,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的手术成功率获得了很大的提高,但CTO病变仍然是目前介入治疗领域的难点和热点。本文就其相关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1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后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的目的和意义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 (CTO)病变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一步发展成严重狭窄病变的终末阶段 ,由此诱发的心肌缺血是除了急性闭塞之外的最严重情况。与常见的严重狭窄病变相比 ,CTO病变有时难以进行血运重建。许多单支血管的CTO病变几乎不引起不稳定性心绞痛 ,但可发展成稳定性心绞痛 ,而单独依靠药物治疗就可以缓解临床症状。在此情况下 ,对于是否有必要行血运重建 ,意见尚不统一。通过侧支血管的形成能逐渐增加心肌灌注、提高运动耐量 ,有价值的侧支循环所提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AMI患者97例,根据是否行延迟PCI术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于入院即刻、心梗后7天、6个月左右检测血浆脑钠肽N末端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分别于AMI后2周、心梗后6个月左右做心脏超声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对比PCI组和非PCI组两组患者心脏超声和NT-proBNP的动态变化。结果:6个月后PCI组的NT-proBNP低于非PCI组(P<0.01);PCI组的LVEF值明显高于非PCI组(P<0.05),非PCI组EDV明显大于PCI组(P<0.05)。结论:延迟PCI能改善AMI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桡动脉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治疗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的效果。方法:选取68例冠心病合并CTO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研究组行桡动脉入路PCI术,对照组行股动脉入路PCI术。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成功率为94.12%,与对照组的97.0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卧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两组间LVEF、LVED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LVEF水平明显高于术前,LVEDD水平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2/3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47%(9/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严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合并CTO老年患者行桡动脉入路PCI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缩短术后卧床时间,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杨田 《西部医学》2012,24(12):2436-2438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的治疗包括药物保守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治疗,其中药物治疗是基础,包括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他汀类药物、抗凝治疗等;进展最大的是介入治疗,开通CTO病变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及预后,但对术者要求高,成功率低,术后再闭塞和再狭窄的发生率较高,被介入心脏病学家称为最后一块前沿阵地;外科治疗是早期治疗CTO病变的主要方法,经历了静脉桥、部分动脉桥及完全动脉桥3个阶段,本文就其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素(BNP)浓度的变化.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6例慢性心衰患者(CHF组)及6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浆BNP浓度,用放射性核素99m锝心血池扫描测定慢性心衰者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慢性心衰患者血浆BNP浓度(222.65±78.52 n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9.82±1 5 3ng/L)(P<0.01),且随着心功能分级的程度加重而增加.血浆BNP浓度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之间存在较良好的负相关(r=-0.68,P<0.01).结论慢性心衰患者血浆BNP浓度升高,且随心衰严重程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心衰患者血浆BNP浓度能较好地反映左心室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冠状动脉闭塞(CTO)患者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可行性以及介入治疗体会。方法: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入院96例CTO患者,术前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经桡动脉或股动脉途径行PCI治疗,PCI病变成功率,术中及住院期间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并发症的处理。结果:96例患者人均CTO病变1.06处,人均置入支架1.72枚。PCI病例成功率分别是83.3%。随着CTO长度的增加PCI成功率降低,不同CTO长度PCI成功率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5.9,P〈0.001);随着CTO时间延长PCI成功率明显降低,不同CTO时间PCI成功率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6.3,P〈0.001);CTO鼠尾残端形态患者PCI成功率(91.67%)显著高于刀切或圆盾形残端形态患者(58.33%,x2=14.4,P〈0.001);非开口CTO患者介入成功率(94.74%)明显高于开口CTO患者(40.00%,x2=34.2,P〈0.001)。术中或住院期间无死亡患者,未发生不可救治的严重并发症。结论:CTO患者行PCI成功率较高,安全性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NT-proBNP、cTnI在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时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重症肺炎患儿142例分为心衰组和重症肺炎组,50例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三组血清NT-proBNP和cTnI水平,39例心衰组患儿病情平稳后复查NT-proBNP和cTnI。结果三组血清NT-proBNP、cTnI水平比较,心衰组高于重症肺炎组和对照组,重症肺炎组高于对照组(P<0.05);心衰组cTnI异常率高于重症肺炎组(P<0.05);不同心功能分级患儿血清NT-proBNP、cTnI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组治疗后血清NT-proBNP、CK-MB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血清NT-proBNP、cTnI水平升高可作为儿童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的辅助诊断指标,两者联合检测对儿童重症肺炎合并心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病变(CTO)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并发症及相应有效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行PCI介入治疗后出现并发症情况的CTO患者临床资料,归纳、总结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介入术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措施.结果50例患者均好转出院,无1例死亡和加重病例.结论积极处理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病变PCI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可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刘晓静 《黑龙江医学》2014,(11):1299-1300
目的探究脑钠肽(BNP)和N末端脑钠素原(NT-proBNP)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06—2014—06间将经我院确诊为老年心力衰竭的11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12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酶法测定BNP浓度,采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测定NT-proBNP浓度,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心功能,比较两组心功能状态与BNP和NT—proBNP浓度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BNP和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NP和NT—proBNP能较好的反应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均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