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专科护士在手术室专科化实践中的培养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奕 《当代医学》2011,17(18):118-119
目的建立和发展手术室专科护士制度,加强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训,提高手术室护理专业技术和促进手术室护理专业发展。方法实施护士专业化固定和相对固定,全科护士竞争专科组长,专科组长将各专科手术的配合技术、手术体位、手术仪器及组员培训情况、量化考评表等以专科形式整理成培训书,各专科组长和专科组员有详细的培训内容。结果提高了手术配合质量,培养出优秀的手术室护士。结论专科护士的设置和培养,满足了各专科手术的配合技术需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术室建立骨科亚专科组模式进行骨科亚专科护士的培养与管理在提高骨科专科手术配合质量与手术室管理及专科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将手术室骨科专科护士分为创伤、脊柱和关节、手外、足踝5个亚专科组,亚专科护士按照个人意愿报名与护士长宏观分配安排,亚专科组长实行竞聘上岗,能上能下双组长管理模式,全面负责亚专科护士培训与考核及亚专科业务技能的发展。结果医护配合默契,沟通良好,医生满意度提高,亚专科护士工作得到肯定,自我价值感提升,手术室工作效率提高,专科器械和仪器能得到及时维护和保养,亚专科护士业务和专科学术能力提升,提高了手术室工作质量。结论手术室骨科亚专科组的建立与骨科亚专科护士的培养,利于提高手术配合质量和工作效率,是培养高度专业化的现代手术室护士的有效模式,是切实提高骨科手术护理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术室专科护士规范化培训模式,提高手术配合质量,从而提高手术室护士整体素质和手术质量。方法:根据不同学科将手术室护士分为8个专科组,每组4~6人。以护士长-专科组长-组员三级管理模式进行规范化培训。结果:经过专科培训的8组护士能在较短时间内熟练掌握相应专科手术配合技能和手术应急能力,并熟悉本专科仪器设备的性能与保养,提高手术配合质量,利于手术室人员管理。结论:护士长-专科组长-组员三级管理模式有利于培养高度专业化和一专多能的手术室护士,从而促进手术学科的全面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术室腔镜组护士专科规范化培训的方法与效果。方法:成立腔镜专科组,以全国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教材《手术室护理学》为指南,结合笔者所在医院实际情况,应用多媒体讲座、实物操作演示、护理查房的方法,对腔镜组护士进行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培训,每月考核理论和操作技能一次。结果:专科培训后腔镜组护士理论知识、实际操作能力测评成绩和手术医生满意度显著高于专科培训前(P0.05)。结论:腔镜组护士专科规范化培训可提高手术室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构建和谐的医护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学员反馈,探讨手术室专科护士理论培训课程设置、师资配备与质量提升措施,提高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质量。方法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室依托护理专业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在《手术室护士培训大纲》基础上增加科研、教学、患者安全及急救技能培训内容。在重庆市第七期手术室专科护士理论培训结束后,对81名学员发放重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理论授课质量反馈表,统计分析调查结果。结果 有效问卷回收率100%。92.60%(75/81)的学员对理论授课质量总体评分在150以上(满分170);95.06%(77/81)的学员对课程设置满意。针对17项具体的评价条目,大多数学员评分均大于或等于9分(10分制)。结论 重庆市手术室专科护士理论培训指导性和实用性强,符合手术室专科护士需求,师资比例合理,学员满意度高。同时,该培训在课堂设计鼓励学员互动、教具使用环节及学员科研能力培养上还有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6.
杨娇 《吉林医学》2013,34(21):4411
目的:探讨手术室专科护士培养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提升影响程度。方法:选择手术室护士15名,按照随机数表法均分为5个专科组培训,培训结束后对所有护士进行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考核,选取医生和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培训后护士的专科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有明显提升,与培训前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医生和患者满意率分别达100%和91%,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养手术室专科护士不但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且使手术室人力物力使用更加合理,提高手术室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李英  陈云超  张晖  雷琳  刁秀琳  应燕萍 《广西医学》2012,34(5):617-618,648
目的 探讨手术室泌尿组专科护士的培训方法,提高专科护士的手术配合质量.方法 手术室设置泌尿组专科护士,在护士长指导下进行系统学习,专业培训,定期考核.结果 共有54名专科护士参与培训、考核.经过专科化培训后,泌尿组专科护士的专业成就感评分、专科理论知识和专科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明显提高(P<0.05);泌尿专科医生对专科组护士的满意度评分由原来的(85.51±3.0)分上升至(95.10±3.5)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泌尿组专科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可提高其手术配合的主动性、准确性和默契性,提高工作效率,使医护关系更加融洽,并可激励专科护士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手术室新护士培训的方法 .方法 分三阶段对手术室新护士进行速培与渐进相结合的方法 进行培训. 结果 通过对手术室新护士进行分阶段培训,手术室新护士的护理理念明确,培养了"慎独"的工作作风,并使操作技能从手术护士基本技术操作的掌握快步过渡到手术室专科基本技能操作的熟悉及掌握. 结论 加强对手术室新护士的培训,使其基础理论及专科基本技能操作更加扎实,手术配合操作技术更加娴熟,全面提高了手术室新护士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提高了手术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专科护士培训在促进手术室护理质量提升的价值。方法将60名护士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未接受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观察组接受为期7~14天的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结果观察组培训后,操作技能、器械知识掌握、应急能力和配合能力考核得分较之培训前明显改善(P ﹤0.05),与对照组相比,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通过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可以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基层医院培养手术室专科护士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手术室护士划分到4个专科配合小组,由专科护士固定配合专科手术。结果:医生的满意度由原来的82.7%提高到设置专科护士后的95.3%;患者的满意度由原来的71.3%提高到设置专科护士后的87.7%。结论:设置专科护士提高了手术配合质量,是现代化外科手术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术室专业腹腔镜护理组的设置及培训。方法设立专业腹腔镜护理组,按专科化模式培养腹腔镜护士,建立培训考核体系。结果专业腹腔镜护理组设置后,2012年上半年护士理论考试成绩平均分为93.4分,腔镜仪器的使用、手术体位摆放、腔镜器械的拆卸和组装考试成绩均分为93.2分、95分、93.6分。医生和病人满意度均达到95分。结论该方法提高了护理质量,医生和病人满意度得到提高。专业腹腔镜护理组的设置,能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临床对手术室护士层级培训方法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随机将在本院手术室工作的50例护士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培训方法,观察组行层级培训方法,并观察比较两组培训效果。结果:观察组护士的临床工作能力、管理学习时间的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专科知识和手术配合能力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层级培训在临床手术室护士培训中应用,不仅能够提高手术室护士各项能力,同时对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手术护士专科分组管理方法与效果.方法 将护士划分为9个专科组,设立专科组长,护士相对固定完成专科组手术配合.结果 手术室护士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以及手术室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均得到了提高.结论 护士专科分组,相对固定工作时间,充分发挥专科组长作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研究介入专科护士的培养对提升介入手术室护理质量影响。方法以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为时间段,选取16名介入专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经专科培训,分析培训效果。结果对比专业考核成绩,培训后明显优于培训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护理满意度,培训后明显高于培训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科培养介入专科护士,可提升护士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进而达到提高介入手术室护理整体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实施3年的全责专科护士在手术室护理专科化临床实践研究,结果表明:手术室护士专科化是手术护理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专科化必须根据自身医院的特点,人力资源的配置情况选择具有特色的专科化模式。全责专科护士是我院专科化实践培训的理念,从实施方法、人员匹配、专科轮转时间、考核内容、取得的绩效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陈晓霞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8):1051-1052
通过在工作中实行手术室护士长-专科组长-新护士本人三级负责制,制订详细培训计划、培训目标及考核方法,强调护士长和专科组长负责,更注意发挥新护士本人的主观能动性,加快培养手术室新护士,使其尽快适应手术室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完善手术室脊柱专科护士的培训,提高专科手术配合水平。方法制定脊柱外科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的和流程,建立严格的护理质量监控系统。结果专科护士按计划完成,无任何护理差错发生、提高手术医生和接受专科组护士的满意度。结论实施有效专科培训,对预防护理人员出现手术配合不当、提高手术医生满意度和护士自身满意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的培训方法,以提高护士手术配合质量。方法对我科工作2~5年的68名护士进行系统规范的专科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理论、技能、该专科各位教授手术习惯及手术配合技巧、仪器设备保养等。培训形式为上小课、专科组长带帮教。结果专科轮转培训后,护士的技术操作水平和手术配合能力较培训前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临床医生总体评价好,专科组长对轮转护士满意度高,轮转护士自我评价收获较大。结论对手术室护士进行专科轮转培训,可提高其理论水平和手术配合质量,使医护协同发展,手术配合默契。  相似文献   

19.
手术室护理专科分组管理模式的实践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红  费惠 《现代实用医学》2007,19(7):583-583,585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理专科分组管理模式对提高手术护理质量的可行性.方法 根据医院手术种类和人员配置,将护理人员分为6个专科组,人员相对固定,定期轮换.对实施3年来的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实施分组管理后,器械设备使用保养合格率、手术配合的流畅性和手术医生的满意度均有提高.结论 手术室护理专科分组管理有利于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对提高手术护理效率和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骨科专科组的设立,实施合理的管理.方法 在手术室设立骨科专科组,按专科化模式进行管理.结果 骨科医生及患者对专科组的护理得到一定的肯定,适应了骨科发展的需求,对今后的工作起到推进作用.结论 骨科专科管理设置了专科组长和专科护士,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益,使手术室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形成了协调、有序、高效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