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卫生列车后送伤员手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卫生列车后送伤员手术的麻醉原则与方法。方法根据现代高技术战争条件下伤员伤情的特点,针对卫生列车医疗队的救治任务,参照《战伤救治规则(2006版)》,结合模拟训练和实车演练,探讨卫生列车后送伤员手术的麻醉方法。结果全身麻醉效果确切、完善、迅速,气管内插管可保障气道的通畅,安全性高,同时列车运行时将明显影响椎管内麻醉的实施,因此全身麻醉为卫生列车伤员手术麻醉的首选方式。结论卫生列车特殊环境增加了后送中伤员救治的难度,同时对麻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麻醉处理的重点在于仔细评估伤情和重要器官功能,合理选择麻醉方式,加强麻醉中的监测与管理。  相似文献   

2.
卫生列车是大批量疫情、灾难性和战时伤病员的重要运送工具。承担从战术后方到战役后方或者从战役后方向战略后方转移伤病员的任务。在战时胸部刨伤多为火器伤,发生率为7%-12%,死亡率为5%-10%,占战时死亡的75%,大多数胸部创伤伤员死亡于受伤现场和运送途中(院前占80%,院后早期占10%。卫生列车后送途中因受转运条件的制约。提高严重胸部创伤的早期救治能力是急待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难题。笔者在总结临床工作经验基础上。结合我院多次野战医疗所大型演习作战和列车课题组的演练实践与体会,浅谈列车后送伤病员胸部战创伤急救护理工作的有关问题,以期为未来胸部战创伤救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合成营卫生排是军队改革后的新编成,是一线救治的主体和关键.伤票作为卫生排战场救护文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卫生排救护时效性及一线救治能力至关重要.伤票是随伤员后送的载体,简要记录战时伤病员身份信息、伤情及救治情况[1].正确规范地填写伤票,能够保证伤员后续治疗的连续性和继承性,而且是战伤减员卫勤统计的重要依据[2].2019版战伤救治规则结合新形势下的卫勤保障需求,对伤票的内容及格式进行了较大调整,在基本信息处置等方面进行了更新和填充,然而新版伤票仍然存在伤情信息易混淆等问题.本文结合《战伤救治规则(2019试行版)》对新版伤票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合成营卫生排需求对伤票提出建议,为提高卫生排医疗文书记录的时效性以及一线救治能力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何泽 《吉林医学》2010,31(8):1144-1145
我院担负着应急保障旅卫生营抽组任务,在卫生勤务训练和演习中,针对野战条件下高原高寒戈壁沙漠地区特点,充分发挥卫生装备的作用,密切结合卫生营的实际,大胆革新伤员后送装置,积极开展伤员后送研究,使卫生营的野战救治水平和卫勤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卫生列车是战时卫勤保障医疗后送的新形式,利用卫生列车转送伤员的特点是伤员批量大、距离远、时间长。在远距离长时间的运送中,呼吸管理是保障后送伤员安全的重要因素。本文针对卫生列车运送伤员的特点,探讨后送中伤员呼吸支持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战伤时效救治原则对伤员医疗后送的要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战伤时效救治原则是指在作战时被枪弹等武器击中者的自然存活时间是有限的,随着时间的延长,死亡概率增大,有效救治时间内采取救治措施可以延长被击中者存活时间,但其延长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只有在有效时间内得到确定性治疗后,伤员生命才可能得到挽救;采取救治措施的时间不同,其救治效果不同,时间越早,措施越合理,被击中者死亡率就越低;伤员救治存在着最佳救治时间段,在黄金时段采取救治措施,救治效果最佳;在战场环境条件下,分时段在不同地点采取不同的救治措施,实施连续性的医疗后送,最终可以挽救伤员生命[1-3].  相似文献   

7.
抗震救灾中,我们在卫生列车上执行救治和转送灾区伤员的任务。在卫生列车乘务组同志的积极配合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援下,顺利地救治和转送了248名伤员,较好地完成了任务。我们的做法是:一、军民结合,紧密协作抗震救灾的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军民结合是战胜一切困难,完成各种任务的重要保证。在执行任务期间,我们同卫生列车乘务  相似文献   

8.
军用直升机后送危重伤员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我院野战医疗队赴某合同战术训练基地执行医疗保障任务,期间有2例危重伤员通过直升机后送,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使伤员得到了及时救治,挽救了伤员的生命。伤员后送途中顺利,生命体征平稳,途中未出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利用列车后送,是早期战争医疗救护的重要形式,也是未来高技术条件下战争医疗救护的不可缺少的后送方式,适合大批伤病员远距离后送,主要是承担从战术后方到战役后方或者从战役后方向战略后方转移伤病员的任务。卫生列车上大量的工作是继承性治疗,如抗感染、维持水和电解质的平衡、输血、输液、注射、服药、包扎、固定、更换敷料、纠正不适当的包扎止血及观察病情等。而感染,是历次战争伤员负伤5天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仅次于休克的致死原因。因此,加强对感染的治疗和护理,是伤员救护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科学预计卫生运输船卫勤人员的配置数量,研究提高卫生运输船卫勤人员的利用效率。方法首先根据卫生运输船的伤员特点,确定每组室可能接受的伤员数,通过海上模拟演练,确定各组室人员的数量。结果开展100张床的卫生运输船,完成一次100名伤员救治后送任务,至少需要16名卫勤人员。结论方法符合卫生运输船伤员救治特点,提高了卫勤人员配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卫生运输船医务人员的配置数量及各组室比例,最大限度提高医务人员利用效率。方法:根据卫生运输船的伤员特点,确定每组室可能接受的伤员数,然后通过模拟演练,由专家和参演医务人员确定各组室配置的医务人员数量及比例。结果:展开100张床位的卫生运输船,完成1次100名伤员的救治后送任务,至少需要16名医务人员。结论:该配置符合卫生运输船伤员救治特点,提高了医务人员配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在汶川大地震中成都市某野战医院的卫勤保障特点,总结经验.方法:该野战医院从汶川、映秀、彭州接收后送伤员,通过对前接、护送、院前拣伤分类、防疫消毒、制备紧急疏散预案及院内专科诊治的观察,分析伤员救治状况.结果:通过直升飞机空运伤员,及时保证了伤员的后送救治;第1次、第2次检伤分类确保了伤员有效、科学的救治;对车辆、担架及伤员及时防疫消毒保证了无疫情发生;制定紧急疏散方案,使伤员安全渡过余震期.结论:充分运用卫勤保障知识进行部署和组织,是保证大灾害时伤员及时、安全救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两栖登陆作战卫勤保障特点及难点,笔者通过文献查阅、基层调研、专家咨询、问卷调查、总结归纳等手段,探索其方式方法。从建立高效卫勤指挥、医疗后送体系、现代化卫勤机动分队和医疗救治模块,加强群众性战伤救治技术训练,加快医疗后送运输装备研发和卫勤信息化系统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从理论层面解决两栖登陆作战医疗后送组织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提升两栖登陆作战卫勤保障能力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现代战争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给伤员救护带来了严峻挑战。无人机伤员后送应运而生,具有显著的优势,成为各国研究的重要方向,但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在机型设计、机上医疗平台建设以及安全性方面还有待加强。文章主要介绍无人机伤员后送的发展现状,并结合创伤救治理论以及医疗新技术进行合理展望,以期为军民融合在伤员后送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并分析驱护舰艇部队卫生士官对战伤救治技术的认识水平及相关因素,为开展训练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于2020年7-12月抽取来自海军部分驱护舰艇部队的卫生士官65人为调查对象,发放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对回收的63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卫生士官战伤救治技术熟悉度得分排名前5位的模块为监测、固定、包扎、搬运和手术辅助。所有技术模块的必要性得分显著高于熟悉程度得分(P<0.05)。战伤救治技术熟悉度得分与学历、服役年限、有无舰艇工作经历及重大卫勤保障任务经历等因素相关。结论 驱护舰艇部队卫生士官对战伤救治技术自评的熟悉程度与必要性之间存在差距。相关部门应关注相关因素,通过岗位轮转、提高队伍学历水平等措施促进该群体战伤救治技术水平的持续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战时烧伤的分类、后送及救治。方法:分析113例战时烧伤的原因、伤情、后送及治疗。结果:战斗烧伤63例,占55.75%,其中50.79%有合并伤;非战斗烧伤占44.25%。烧伤面积≤30%者占81.42%,31-50%占10.6%;>50%占8%。团师之间后送以回程车、救护车为主。师以后后送工具多样化。到达团、师救护所和后方医院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0.5h,16.7h和53.1h。结论:为了使伤员适时后送和救治,应确立伤情分类的方法和后送时限。伤情分类应以伤员对急救的迫切性为前提。伤员后送应就近与多方向后送相结合、逐级与越级后送相结合,后送工具以直升飞机为佳。平时和战前的预防烧伤科普教育和安全教育至为必要。  相似文献   

17.
充分考虑未来战争的突发性和战伤员的复杂性,积极探索提高空运后送、战伤救护能力的方法,设计制订空运护理流程,分析查找流程瓶颈问题,提出较为完整的优化和再造方案,使伤病员的救治、后送实现全面提速,保证空运护理质量的优质、灵活、机动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18.
关于提高海军医务人员战伤救治能力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战伤救治是医务人员应用医药卫生技术手段对伤员实施的诊断、分类、治疗、护理和后送的过程 ,是战时卫勤保障的基础性工作。海军医务人员是实施海上军事斗争卫勤保障的骨干力量 ,其战伤救治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卫勤保障质量 ,甚至会影响到战役的进程。因此 ,加强海军医务人员平时的战伤救治训练 ,提高战伤救治能力 ,意义十分重大。1 致伤特点及对医务人员的要求未来海上高技术局部战争呈大纵深、高立体、宽正面、非线性、非接触、非对称、远程精确打击的作战模式 ,将对参战人员产生一系列新的致伤特点。一是常规武器加大了科技含量 ,杀伤…  相似文献   

19.
传统海战医疗后送的原则是建立在近岸防御的基础上,这种后送原则不适应未来高技术局部海战.根据高技术局部海战伤员发生及后送的特点制定统一指挥,加强一线,减少环节,快速后送的原则,以减少换乘,达到快速救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状态转移队列模型在战时伤员伤情演变规律预测中的应用,以提供方法学借鉴。方法? 在分析整理伤员伤情演变规律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以常见海战伤为例,采用专家访谈方法明确伤员伤后不同时间段不同救治措施下生存概率,建立包括死亡、待后送和归队三种状态的状态转移队列模型。通过计算不同救治方案的伤员救治预期结果,分析比较舰艇编队救护所医疗队的伤员救治方案。结果? 在给定的舰艇编队救护所医疗队7种救治方案中,救治方案4死亡人数最少、归队人数最多,救治效果最好。结论? 状态转移队列模型在战时伤员伤情演变规律研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可为军事医学战伤救治领域提供更有效的决策支持,但仍需进一步完善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