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和平 《口腔正畸学》2010,17(2):112-113
患者,女,20岁。主诉:“牙不齐”求治。患者全身状况良好,无家族遗传史。 一、临床检查 患者正面观颜面基本对称,侧面观呈凸面型。无口腔不良习惯。恒牙[牙合],左侧磨牙远中尖对尖、尖牙近中尖对尖,双尖牙、磨牙正锁[牙合],右侧磨牙、尖牙中性关系,上牙弓Ⅱ度拥挤,左上第二双尖牙舌侧错位,  相似文献   

2.
林和平 《口腔正畸学》2009,16(2):108-110
病史:患者,女,16岁。主诉:“前牙不能闭合,牙不齐”求治。无口腔不良习惯史,全身状况良好,无全身系统性疾病,青春发育晚期,无家族遗传史。  相似文献   

3.
病史:患者,男,孪生兄弟,14岁。主诉,“地包天”要求矫治。身体健康。在9岁半时兄弟俩曾经因为“地包天”采用了活动矫治半年。其母及外祖父有前牙反[牙合]。  相似文献   

4.
严宏  张端强 《口腔正畸学》2009,16(4):230-231
患者,女性,12岁 一、主诉 “暴牙”要求正畸治疗 二、病史 1年半前患者因在当地诊所行牵引橡皮圈直接箍扎关闭过大上牙中缝后出现上中切牙松动曾来我院就诊。当时检查发现患者替牙[牙合],左右上中切牙Ⅲ度松动,前突明显。X光片示:上中切牙牙周骨组织严重吸收达根尖1/3(图1)。局麻下于牙周袋中取出五根误入龈下的牵引橡皮圈,再行上前牙松牙固定术。三个月后复诊,上中切牙无明显松动,X光片示:牙周骨组织恢复至根1/2;半年后复诊,上中切牙牙周骨组织恢复至正常。  相似文献   

5.
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的临床矫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发病率为5%-18%。Angle 分类法将这类错(牙合)畸形定义为磨牙为远中错(牙合)关系,上颌前牙舌向倾斜。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的下颌相对正常(牙合)短且后缩,面下1/3高度不足,但大多数具有较好的软组织侧貌。这是因为这类患者上颌骨的矢状向位置与正常(牙合)无明显差异,虽然上前牙舌倾限制了下颌骨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初诊年龄10岁。主诉要求矫治地包天,改善面部美观。患者身体健康,无口腔不良习惯及全身系统性疾病史,家族中无相似错[牙合]畸形患者。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10岁,前牙不能咬物而就诊. 1.临床检查:患者面部左右基本对称,下颌前突,息止(牙合)位时舌位于上下牙列之间.替牙牙台,磨牙关系为完全近中关系,左下第一磨牙残根,左上中切牙外翻,左侧切牙唇侧牙颈部黏膜隆起,右侧切牙内翻,第一前磨牙至前牙反骀,下颌不能退至对刃,前牙开牙(牙合)3mm,反覆盖4mm,上中线左偏I.5mm,下中线左偏2.5mm,上牙弓拥挤度Ⅱ度6mm,开口度及开口型未见异常,关节区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8.
病史: 患者,男,14.5岁,身高170cm。主诉:“地包天”求治。无口腔不良习惯史,全身状况良好,无全身系统性疾病,青春发育晚期,无家族遗传史。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患者对长正中[牙合]全口义齿与解剖[牙合]全口义齿的满意度。方法选择16例牙槽嵴重度吸收的无牙颌患者,每例患者制作传统解剖[牙合]全口义齿和长正中[牙合]全口义齿,每例患者均先戴用解剖[牙合]全口义齿3个月后改戴用长正中[牙合]全口义齿3个月,每副义齿使用1个月、3个月时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使用3个月时,长正中[牙合]全口义齿固位稳定(t=2.261,P=0.028)和舒适程度(t=2.686,P=0.006)的满意度高于解剖[牙合]全口义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1个月时相比,长正中[牙合]全口义齿使用3个月在固位稳定(t=9.896,P=0.006)、咀嚼功能(t=7.980,P=0.012)和舒适程度(t=6.898,P=0.023)方面的满意度有显著提高。长正中[牙合]全口义齿初戴后因疼痛调改的次数少于解剖[牙合]全口义齿(T=45.5,P=0.008)。结论牙槽嵴吸收严重的无牙颌患者对长正中[牙合]全口义齿固位、稳定和舒适程度的满意度高于解剖全口义齿。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舌侧集中[牙合]总义齿患者的口腔健康相关生存质量(Oral 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OHRQOL),评估舌侧集中[牙合]相比解剖式双侧平衡[牙合]是否具有优越性,为舌侧集中[牙合]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交叉设计实验,采用20项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20-item version of the Oral Health Impact Profile,OHIP-20),以问卷法分别测定10位患者依次戴用舌侧集中[牙合]和解剖式双侧平衡[牙合]总义齿8周后OHIP值,比较和评价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结果:与解剖式双侧平衡[牙合]总义齿比较,舌侧集中[牙合]总义齿在"适合性"(P=0.046)"避开一定食物"(P=0.025)"中断进食"(P=0.025)方面以及OHIP总分(P=0.015)具有优势,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问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舌侧集中[牙合]可以改善总义齿患者的口腔健康相关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徐建平  沈佩明 《口腔医学》2011,31(5):314-315
目的分析Twinblock矫治器早期治疗安氏Ⅱ1错[牙合]软组织形态变化方法对14例10-14岁下颌发育不足为主的恒牙早期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运用Twinblock矫治器进行第一期治疗,并于治疗前后均拍摄侧面像片,对侧面像片进行软组织测量,并对治疗前后的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经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后,牙[牙合]关系由安氏Ⅱ1类错转变为安氏I类错[牙合],OE-Prn-Pos、OE-Ns-Sn、OE-Ns-B′、OE-Ns-Pos、OE-Sn-UL、Ns-Prn-Pos、Ns-Sn-Pos、Pos-B′-LL增大,均具有显著性;OE-Prn-Ns角变化不明显;Cm-Sn-UL角、Sn-Ns-B′角减小,具有显著性。结论 Twinblock矫治器对尚处于生长发育期的早期安氏Ⅱ1以下颌发育不足为主的错[牙合]患者疗效显著,软组织侧貌改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陈嵘  郭涛  冯雪  丁寅 《口腔医学研究》2010,26(3):408-410
目的:分析西北地区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构成。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03~08五年间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回顾性研究,分析骨性Ⅲ类患者在矢状向与垂直向的构成。结果:矢状向主要表现为上颌正常,下颌发育过度;其次为下颌正常,上颌发育不足。其它类型占比例较低。垂直向主要表现为高角或均角,低角较为少见。结论: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表现形式存在差异,研究其构成有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此类错[牙合]的成因,并对其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病史:患者,女,孪生姐妹,12岁。主诉:牙齿不齐,影响美观,要求矫治。身体健康,无全身系统性疾病。无咬唇、吐舌等口腔不良习惯。青春发育高峰期。无家族遗传病史。临床检查:杨妹:(图1)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正常[牙合]与错[牙合]青年第三磨牙的发育情况。方法 对相同年龄分布的青年正常[牙合]个体97人和错[牙合]患者186人进行临床检查与X线测量分析,对第三磨牙存在与缺失、缺失部位、牙胚位置及其与[牙合]平面夹角等进行对照研究。统计分析为卡方分析和t检验。结果 以人计数的第三磨牙缺失率正常[牙合]个体为46.36%,高于错[牙合]患者29.03%;以牙计数的第三磨牙缺失率正常[牙合]个体21.65%也高于错于[牙合]患者的16.67%,而且正常[牙合]个体上颌第三磨牙的缺失尤其高于错[牙合]患者;正常[牙合]和错[牙合]患者上颌第三磨牙的缺失率均高于下颌;发育中的第三磨牙与[牙合]平面的夹角,无论是正常[牙合]和错[牙合]患者,均为下颌大于上颌,其中男性错[牙合]患者下颌磨牙的夹角大于女性患者及正常[牙合]男性。在错[牙合]患者中牙列存在间隙的患者及存在其他牙齿异常苦。第三磨牙的缺失率显著增高。结论 汉族正常[牙合]个体第三磨牙缺失率高于错[牙合]患者;上颌第三磨牙比下颌磨牙更易缺失;在发育过程中下颌第三磨牙比上二颌磨牙更加倾斜。  相似文献   

15.
赵弘  顾晓明 《口腔正畸学》2006,13(3):140-142
病史和临床检查 15岁女性患者,主诉前牙开[牙合]、咀嚼困难,影响美观。患者无口腔不良习惯,无全身系统性疾病,生育发育正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邯郸市乳牙期错[牙合]流行病学调查,为乳牙期错[牙合]的预防性矫治及阻断性矫治提供依据。方法:对邯郸市1362名乳牙期儿童进行调查,统计错发病率。结果:1362名乳牙期儿童中,错[牙合]率37.74%,排在前5位的错[牙合]类型是:前牙反[牙合],深覆[牙合],乳牙早失,对刃,前牙拥挤。结论:邯郸市乳牙错发病率较高,应加强儿童错[牙合]的预防和早期矫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改良式摆型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结合治疗恒牙早期功能性反[牙合]伴牙列拥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恒牙早期功能性反[牙合]且上颌牙列拥挤的患者10例,上颌采用改良式摆型矫治器远中移动第一磨牙,同时下颌戴用活动式全牙列骀垫打开咬合,最后全口粘结固定矫治器完成治疗。分别于矫治前(T1)、改良式摆型矫治器治疗后(T2)、固定矫治器治疗后(T3)拍摄正中[牙合]位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10例患者经改良式摆型矫治器治疗后上颌第一磨牙平均远中移动3.78mm,远中倾斜3.84°,上前牙平均唇向倾斜移动1.52mm;固定矫治器治疗后前牙反[牙合]解除,牙齿排列整齐,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结论改良式摆型矫治器能有效地远中移动上颌磨牙;与固定矫治器结合治疗恒牙早期功能性反[牙合]伴牙列拥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牙合]力对楔状缺损发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咬合力与楔状缺损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T-ScanII型咬合检测仪对楔状缺损患牙及其对侧无缺损的同名牙(对照牙)的正中[牙合][牙合]力值进行测量,并分析其与楔状缺损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楔状缺损患牙[牙合]力值大于对照牙[牙合]力值,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楔状缺损磨损指数与年龄之间无线性相关关系,但与[牙合]力值之间具有线性正相关关系(r=0.6807)。结论:楔状缺损患牙的[牙合]力值明显高于对照牙,并与磨耗指数呈正形线性相关关系,[牙合]力因素在楔状缺损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采用单纯正畸方法掩饰性矫治成人骨性前牙反殆,以头影测量极坐标方法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按照纳入标准选择正畸门诊成人前牙反[牙合]患者18例(年龄18~23岁,平均年龄20.8岁,男女各半),常规拔除上下颌双侧四个双尖牙,治疗前后正中[牙合]位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以Bolton(Bo)点为极点,与鼻根点(N)连线Bo—N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分别测量颌面部A、B、Gn、U1、L1、Sn、UL、LL、Bs、Pos等软硬组织标志点的极角和极径共20个测量项目。测量数据经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各项指标变化。结果:所有病例均解除前牙反殆关系,侧貌明显改善。头影测量显示治疗前后样本B0-L1平均减小6.54mm,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Bo-LL平均减小3.51mm,Bo-U1平均增大2.17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测量项目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掩饰性拔牙矫治可以达到解除前牙反[牙合]并改善颜面侧貌的治疗目标,头影测量极坐标分析方法能够整体评估患者颅面侧貌软硬组织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disorders,TMD)的开[牙合]患者的[牙合][牙合]干扰特征。方法169例女性开[牙合]患者根据有无TMD分为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组(TMD(+)组)和无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组(TMD(一)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模型进行研究,来比较两组患者的早接触等[牙合]干扰特点。结果TMD(+)组开骀患者中,57.8%的患者存在着正中颌位的[牙合]干扰,明显高于TMD(-)组(P〈0.05)。终末位置上的不稳定和由于磨牙的早接触引起的下颌前方偏移是伴有TMD的开[牙合]患者常见的两种咬合特征。结论本研究提示开[牙合]患者中早接触等功能性因素和颞下颌关节病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